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2012_第1页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2012_第2页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2012_第3页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2012_第4页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20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第二节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我国社会工作的演进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一、社会工作的思想渊源二、近代以来的慈善活动三、社会安全制度对社会工作的贡献一、社会工作的思想渊源1、上古时期:古希腊的幸福观:幸福是与他人分享财富得来的;古罗马的责任观:富人帮助穷人是一种宗教责任;希伯莱的正义观:既考虑个人贡献,又考虑公平2、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利他、奉献、救世救人等。3、人道主义的价值观:(1)承认每一个人均享有与他人同样的生存权利。(2)人的行为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3)承认人生而自由。(4)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的,一个人帮助他人是一种责任t也是一种快乐。(5)人类不断地努力,设法治疗、预防社会病态和罪恶,改进甚至重建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人道至美的表现。(6)每个人均享有人的尊严,而且这种尊严必须受到尊重。(7)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平等、自我发展、自我决定以获得幸福生活的权利。二、近代以来的慈善活动1、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2、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3、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4、英国:睦邻组织运动1、伊丽莎白济贫法(PoorLow)背景:工业革命、1349年《劳工法》、1531年亨利八世济贫法。(阅读p28-29)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皇颁布了《济贫法》(伊丽莎白43号法令)。(国家干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的最早立法。)主要内容:(1)规定每一个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政府抽税办济贫,明确了政府在济贫上的责任。)(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亦设立监察人员。(首创国家设立机构,建立制度进行救济的先例。)(3)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这是最早的工赈法)。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学艺,教区也义务代为介绍工作,或配备原料及工具,强迫其进行工作自救。(4)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救济所收容救济,强迫在所内工作;有家者给予家庭补助,使其仍在家里居住。救济分为院内救济与院外救济两种。(首创了机构救济和家庭式社会工作的先例。)(5)规定人们有救济其家人和亲属的义务。教区即公共救济机构仅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属那里获得救济时,方给予救济。救助对象仅限于在该区出生的人,或在该区居住满三年的人。(这种以居留权利作为接受公共救济的条件及所谓“亲属责任”或家庭责任,到今天还是公共救济中的争论问题。)(6)济贫法将贫民分成三类:A体力健全的贫民,须强迫入“感化院”或“习艺所”工作;B不能工作的贫民,令其进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包括病患者、老人、残废者、精神病患者及须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C失去依靠的儿童,设法领养或寄养。(包括孤儿、弃儿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1834年,英国议会对济贫法进行了三点修改:(1)救济设施必须全国一致,各区应分别成立协会,每协会至少设立一所济贫所,而由驻伦敦的委员下乡进行监督,负责拟订章程规则和监督审核帐目;(2)济贫所内给予被收容者的待遇应较一般工作低;“不适合居住”的原则,“我们的意图就是要把济贫院弄得尽可能像监狱一样”,“在里面建立严厉的和令人生畏的纪律,使穷人害怕,阻止他们进来”。(3)原则上只进行院内救济,废除院外救济。济贫法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意义:1.规定了政府负担起社会救助的责任。2.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懒惰思想)。3.确定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4.济贫法还规定了人们有救济其家人和亲属的义务。(对社会力量的动员和利用——补充)5..对社会工作方法的启示:专人负责、院外救济等。2、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1788年德国汉堡,布希(Busch)。规定:(1)该市设有一个中央办事处,综合管理全市的救济工作,全市分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1人、赈济员若干人。(2)救济方法是助人自助;对失业者介绍工作;把贫苦儿童送往职业学校学习技艺;把病患者送往医院诊治;不准向沿街乞讨者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且不使其养成依赖心理。该制度实施13年,颇见成效,后因市民增多,救济人员不足而衰败。2、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1852年爱尔伯福制:(1)将全市分为564区段,每段约300人,其中贫民不准超过4人。(2)每段设济贫员1人。求助者须与济贫员接洽,调查后才给予补助。救济标准必须是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每两周调查一次。济贫员为义务荣誉职务,由政府委派地方热心人士担任。(3)全市每14段为一赈济区,设监察员1人领导区内济贫员,并由区内各段组成赈济委员会,每两周开会一次,讨论全区济贫工作并形成报告、提案,交给全市各区联合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市最高救济机构)。优点(贡献):工作机构方面:全市机构上下沟通,监察严密,经常开会,灵活有效。工作区域较小,贫民不多,服务周到。义务赈济员,节省经费,提倡人民服务精神。连选连任,经验丰富。不仅重视消极救助,更重视贫民自立及预防贫困。家庭调查,类似个案工作,划分区段,志愿服务,类似现代社区工作精神及做法。缺点:只能在贫困人口不多的情况下实施。3、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CharityOrganizationSociety)1869年,伦敦慈善组织会社:观点:个人应对其贫穷负责、反对扩大公共救济、鼓励私人救济行为。实施:(阅读p31)1877年,水牛城(美)成立慈善组织会社。贡献:“友善访问员”访问申请救济者,对每一个别案件分别予以处理。强调“个别化”的做法,促使了社会个案工作的产生。在促进各救济机构、慈善组织为解决社区问题,采取协调合作的步骤,也为社区组织工作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4、睦邻组织运动

(theSettlementMovement)背景:汤恩比馆(ToynbeeHall)特色:设在贫民区;没有工作计划;尽量发挥当地人力;促使社区睦邻中心也成为文化中心。HullHouse(1889):贡献:为社区工作积累了经验;救助工作从物质救济扩展为对受助人的精神关怀和社区环境的改善。发展了小组工作和社区组织两种工作方法。三、社会安全制度对社会工作的贡献1、德国社会安全制度强制劳工保险、疾病保险、职业灾害保险、残废与老年保险等。危险分担原则:特点:(1)预防性;(2)关系:从不平等到平等,从救济关系→契约的权利义务关系;(3)实施对象更广:弱势群体→全体雇佣劳动者三、社会安全制度对社会工作的贡献2、英国社会安全制度1942贝弗里奇报告书(TheBeveridgeReport)提倡社会福利与个人责任并重原则与强制原则,并提出积极预防重于消极救济的思想,为形成“福利国家”奠定思想基础。该报告以消除贫困、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惰五大社会病害为目标,强调如下几项原则:(1)普遍性原则(2)最低标准原则(3)分类保险原则(4)保费共同分担原则(5)统一管理的原则1948年,国民保险法、工业灾害保险法、国民健康服务法、儿童家庭补助法和国民扶助法五项法令在英国生效后,英国遂成为一个实施现代最完备的全国性的社会安全制度的国家。三、社会安全制度对社会工作的贡献3、美国社会安全制度背景:1929年经济大恐慌,失业锐增,政府救济费用负担日益沉重。内容:1935年,罗斯福新政,制定了美国历史上有名的“社会安全法案”,主要内容:社会保险法案,包括老年保险制度和失业补偿制度;公共分类救助方案,包括老年人、贫苦盲人及失依儿童;卫生及福利服务方案,包括妇幼卫生服务、残疾儿童服务、儿童福利服务、职业重建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对社会工作的意义:(1)国家公共服务领域的扩展使得社会工作在这一领域迅速发展,有利于社会工作的制度化;(2)社会工作者的观念及工作领域的改变,危机之前,案主问题更多归为自身懒惰、道德缺陷、不幸个人经历、过渡心理压力等;危机之后,案主问题更多指向制度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3)社会工作行政的发展。第二节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背景社会工作专业化美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趋势一、历史背景:1、社会问题的增多:失业或低度就业;家庭问题增多;都市化发展的其他问题:瓦解了旧的社会结构,犯罪、流浪激增等。2、受薪社会工作岗位的出现——马萨诸塞州慈善委员会二、社会工作专业化1.社会工作专业的形成2.社会工作专业组织1、社会工作专业的形成理士满(Richmond,Mary)1917年出版《社会诊断》(SocialDiagnosis),标志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1898年成立的纽约慈善学院最早开始社会工作训练2、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社会工作教育组织美国专业社会工作训练学校协会美国社会行政教育学校协会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实务社会工作者组织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三、美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1、非专业化阶段:2、初步专业化阶段:3、高度专业化阶段:4、超专业化阶段:5、挑战专业化阶段:1、非专业化阶段

(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以私人或宗教团体的慈善事业或救济工作为主。工作人员多为中产阶级妇女。2、初步专业化阶段

(1900-1930)私立大学开设社会工作课程:早期的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1917,Richmond,Mary出版《社会诊断》(SocialDiagnosis)。社会工作不再是靠善心的救济工作,而是一套有组织、有系统的学问。特点:私立大学、硕士班、与私立机构合作进行实习3、高度专业化阶段

(1930-1960)1930年的经济危机,政府机关开始加入社会工作。政府的社会福利部门分担了救助贫民、就业辅导等工作;成立基层社区基金筹募会;基督教的家庭辅助机构。五、六十年代,公立大学设立社会工作科系。除硕士学位外,出现学士、博士,以及准学士。社会工作成为一类专业,建立了完善的社会工作员制度。4、超专业化阶段

(1960-1970)五六十年代后,社会问题增多,个案工作难以应付,发展了团体工作、社区工作。注重预防工作。5、挑战专业化阶段

(1970-)背景:经济滑坡,社会福利预算减少。1976年后,申请进入社会工作系读书的人数减少。挑战:如何控制学生素质、如何调整课程设置使其更系统、提高教育成效与服务品质等。社会工作专业化之趋势从非专业发展到专业从无理论到有理论由消极的救济工作发展到积极的福利措施由地方性工作发展到全国性措施有事后的补救、治疗发展到事先的预防有少数人参与工作发展到大众的参与由对少数人的救济工作发展到对全体大众的福利以传统个案工作为主发展到整体性、综合性的福利行政、立法与制度从描述性的访问调查发展到数量化实证的研究分析从不计成本的工作发展到讲究方法的评估及成本效益分析第三节我国社会工作的演进古代福利思想与实践社会工作在中国的萌芽及初步发展新中国的社会工作促进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因素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要求一、古代福利思想与实践1、古代福利思想:孔子:《礼运大同篇》“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子:“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寿其终;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运·大同篇一、古代福利思想与实践1、古代福利思想:孔子:《礼运大同篇》“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子:“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寿其终;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依放,以长其身”“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2、古代社会救助制度:保息六政与荒政十二: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九惠之教: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疾、通穷、赈困、接绝仓储制度:常平仓、义仓、社仓乡约制度及其他:吕氏公约:德业相励、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二、社会工作在中国的萌芽及初步发展1、背景:西方教会的影响2、初期的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3、解放前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2、初期的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25年改称“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开设“个案工作”、“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团体工作”、“社会行政”等14门课。南京金陵大学1948年成立了社会福利行政系,成为中国唯一的独立的社会工作系。苏州东吴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复旦大学、山东齐鲁大学、北京清华大学、辅仁大学等许多大学,也都有“社会工作”、“社会福利行政”等课程的设置。3、解放前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李景汉等一批教育家,以社会教育工作为中心,进行改造乡村社区、开展平民教育、推动乡村建设的实验,开了中国近代社区工作的先声。国统区的社会工作:机构:内务部—社会部—社会行政体系实务:救济与救灾教育与培训:解放区的社会工作:解放区救济总会三、新中国的社会工作的经验1、1949年以后社会工作的特点:政府负责:实践活动的推行、资源提供非专业化:管理重于服务2、支撑条件:政治条件:以单位制为中心的集中计划管理体制经济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文化条件:集体主义与为人民服务、家族主义3、功能:解决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社会上最困难群体的生活和安全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造就了一代人的奉献意识4、不足:重政治运动,轻公众主动参与;重思想教育,轻实际利益的提供;重一般性原则,轻个别性原则。四、促进我国专业社会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