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损失评估期末复习_第1页
灾害损失评估期末复习_第2页
灾害损失评估期末复习_第3页
灾害损失评估期末复习_第4页
灾害损失评估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地震灾害与损失评估自然灾害与损失地震灾害的特点与损失评估的意义灾害损失分类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发展二地震灾害的特点与损失评估的意义

地震灾害的必然性与可防御性

地震灾害是地球物质运动的产物,是伴随地球运动而生并与人类共存的必然现象。人类在地震灾害面前并非无能为力。通过研究灾害的基本属性,揭示并掌握地震灾害发生、发展的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行科学的预测预报和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就可以对灾害进行有效的防御,从而减少和避免灾害造成的损失。2.地震灾害的随机性和准周期性地震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以说,地震灾害是复杂的随机事件。地震灾害还表现出一定的准周期性特征。统计资料表明,包括地震灾害在内的多种自然灾害具有周期性、准周期性发生的特点。如地震活动具有平静期与活跃期之分,强烈地震的活跃期从几十年到数百年不等;3.地震灾害的突发性突发性地震灾害具有骤然发生、历时短、爆发力强、成灾快、危害大的特征。地震发生十分突然,一次地震,持续时间往往只有几十秒钟。地震是对人类社会危害最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一次破坏性地震,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摧毁一座城市,导致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的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4.地震灾害的成因多元性和原地复发性大多数地震灾害的成因具有多元性、往往受地质构造环境、地球动力学环境、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地震发生时刻(白天还是夜间)、震源深度、地震类型,地表或断层的破裂规模。由于地震具有某种程度的原地重复性,因此,地震灾害也具有一定的原地复发性,如我国新疆伽师及其周围地区近十多年发生多次地震灾害。(补圣安德雷斯地震)

2地震灾害的特点与损失评估的意义

5.地震灾害的区域性“大地震,小灾难”1960年厄瓜多尔西部海域8.9级地震和1933年日本三陆近海8.9级地震,还有1951年我国的西藏当雄8级地震,1997年玛尼7.5级地震和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等震例。“小地震大灾难”1960年2月29日发生在摩洛哥艾加迪尔城的5.8级地震,造成1.3万人死亡,1.2万人受伤;城内现代化商业区有80%的建筑物倒塌,住宅区的房屋几乎全部毁坏,经济损失达1.2亿美元。震后调查发现,这样一次小地震造成如此严重灾情的主要原因是:地震正好发生在城市下面,并且震源很浅,只有3公里。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来看,西部地区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总体上都高于东部地区;但是我国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因此,地震灾害在东部地区远比西部地区严重,显示了地震灾害分布的地区性。2地震灾害的特点与损失评估的意义

6.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地震,往往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记载,1556年中国陕西省华县八级大地震,死亡83万人;1920年宁夏海原8.5地震,死亡20万人,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亡24万多人。地震时释放的能量随震级大小有巨大差别,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大约相差32倍,因此大震的破坏和损失远比小震严重得多。大震的破坏和损失要比小震严重得多2地震灾害的特点与损失评估的意义

7.次生灾害严重性地震次生灾害主要包括: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和泥石流、水灾;沿海地区可能遭受海啸的袭击;8.灾害防御的困难性与洪水、干旱、台风等气象灾害相比,地震的预测要困难得多。同时,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也不是短时期能够做到的。要减轻地震灾害,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需要全社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对地震灾害的防御,比起其它一些灾害来说,可能更困难一些。2地震灾害的特点与损失评估的意义

9.地震灾害防御的社会性、迫切性大地震由于突发性强、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往往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地震灾害除了造成人员伤亡,破坏房屋建筑,铁路、公路、航道等工程设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还破坏资源和环境,给灾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冲击;同时,一次地震的破坏区虽然有限,有感范围却很大,波及面广,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也比较大,这些都可能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我国地震灾害分布广、灾害重、发生频繁,目前我国经济还比较落后,同家每年只能拿出十分有限的资金用于重点防御,2地震灾害的特点与损失评估的意义

地震灾害分类

地震灾害按其作用过程可分为地震直接灾害、地震次生灾害和地震诱发灾害。(1)地震直接灾害由地震的直接作用,如地震波引起的强烈振动、地震断层的错动和地面变形等所造成的灾害称为地震直接灾害,地震直接灾害又称为原生灾害。它主要包括以下一些现象:(i)建筑物破坏(ii)生命线工程破坏:对社会生活和生产有重大影响的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系统称为生命线工程,它就象人体的血管和神经一样,非常重要。(iii)地面破坏:地震常常会造成滚石、山崩、地裂缝、地面鼓包、地基沉陷、砂土液化、喷砂冒水等地面破坏现象。三.地震灾害损失分类

(2)次生灾害由地震引发的火灾、水灾和有毒物质泄漏等灾害,称为地震的次生灾害。地震时,由于电线短路、煤气泄漏、油管破裂、炉灶倒塌等原因,往往造成火灾。1906年美国旧金山8.3级大地震,全城五十多处起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整个市区几乎全部烧光。(3)地震诱发灾害由地震灾害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社会动乱、人的心理创伤等,称为诱发灾害。震后由于人们为了避震造成的摔、挤、踩等伤亡以及由于人们对地震知识缺乏了解或者由于某些社会政治因素产生的地震谣言,往往造成较大的社会心理影响,引起的社会恐慌、资本流失、房地产贬值、信息丢失等。3地震灾害损失分类

地震灾害损失分类

直接损失间接损失3地震灾害损失分类

直接损失是灾害的致灾因素(水淹、风刮、振动、土埋、虫咬等)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物质破坏(Physicaldamage)对应的经济损失。地震直接损失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物质破坏的经济损失以及救灾投入费用。可以开列出损失的物品的清单,折算为钱币值。人员伤亡大都不折算为金钱,虽然保险公司和有些研究用生命和医疗保险折算。损失对象在灾区范围内,可以迅速调查计算

3地震灾害损失分类

为估计经济损失,首先要列出需要估计损失的物品的清单,即详细开列清算损失的项目或内容,一般包括如下项目:房屋,包括土木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房屋等结构类型;室内(包括库存)和室外物品;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范围没有清楚的定义,但至少包括生命线系统:交通、电力、通信、供水、排水、供气、燃料、供暖等。个别文献还包括学校、医院、食品供应等,这种提法没有被广泛接受,一般按生命线系统建立清单。)工业设施、设备、装置;水利、地下工程等其他结构;农作物;渔产、林产、牲畜;次生灾害破坏损失,如地震火灾、风暴后又遭水淹等损失;应急救灾的投入,如医疗、救险、防疫、物资、临时安置、清理废墟、尸体掩埋等。3地震灾害损失分类

直接损失的特点是:(1)是致灾因素的直接后果;(2)看得见,摸得着;(3)时间上紧接着灾害产生,空间上仅限于灾区;(4)可以用确定的方法计算经济(币值)价值。3地震灾害损失分类

间接损失:物质损失的后续影响,是由于地震造成物质破坏后,导致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受到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一般包括三部分:1)停减产损失:由于地震破坏,造成工厂企业、商贸流通等行业停止运营,或减少产量的损失。就经济学而言,是地震灾害导致固定资产破坏和劳动力减少等原因,使得生产能力下降或完全丧失而引起的经济损失。间接损失概念较为一致,但具体内容划分却不尽相同。对间接损失的内容认识还不一致。3地震灾害损失分类

2)产业关联损失: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各个产业部门间的协调关系遭到破坏,形成局部生产资源(包括生产力资源)的呆滞和积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例如上游企业破坏,中断零部件供应,导致下游企业停产或减产;或因生产活动遭到破坏打击,生产和流通迟缓,导致投资和金融交易降低,经济萧条等。3)投资溢价损失:由于地震造成部分消费品和居民财产损失,震后需要挪用部分生产性资金进行弥补。这些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和用于消费的效益是不相等的,其差额就是投资溢价损失。3地震灾害损失分类

特别有两种类型损失属于间接损失,但很难评定。灾害对环境的影响:水土流失等环境破坏造成的长期影响。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影响:人的心理受到打击产生的长期影响,工作效率低下等。尽管很重要,环境和心理影响难以定量估计,难度太大,现在无法考虑。根据目前的研究,间接损失的估计方法有两大类:经济学模型和统计(经验)模型。前者如投入—产出影响模型(Input-outputimpactmodels)等。后者如损失与GDP统计的经验关系,与直接损失比例关系等。3地震灾害损失分类

间接损失的特点是:(1)是直接损失的后续影响(Consequencesimpact),既包括经济活动的损失,也包括社会心理的影响;(2)有的内容看不见,摸不着,很难定量测量;(3)时间上延续长,涉及的空间可能超出灾区;(4)没有广为接受的或公认的定量计算方法,现有评估方法涉及经济学模型。3地震灾害损失分类

地震灾害直接损失包括: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抗震救灾投入费用。3地震灾害损失分类

第二章地震人员伤亡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影响地震人员伤亡数量的因素地震人员伤亡调查的技术流程一、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从历史上看,主要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以下3个方面:(1)房屋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以往破坏性地震表明,房屋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也是直接因素。(2)地震作用导致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次生灾害,如:地裂、山崩、海啸及水灾、火灾、瘟疫等交叉环境的破坏有时会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

1933年8月我国四川叠溪7.5级地震造成山崩截流形成了四个堰塞湖,而后地震湖溃决成灾,淹死2500余人,占地震中死亡总人数的40%。1896年6月15日日本东北200km的海域下发生大地震,其诱发的巨大海啸,使日本东北海岸上的三陆冲地区变成一片废墟,死亡人数接近3万人。1964年3月美国阿拉斯加8.3级大地震中,死亡总人数是131人,其中119人死于海啸。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大地震,地震后诱发火灾,东京市死亡的5.8万余人中,有95%,近5.6万人是被大火烧死的。2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

如1556年中国华县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83万人,而死于地震当时的只有10多万人,死于第二年瘟疫的却高达70多万人。2010年1月12日海地7.3级地震,地震后海地北部阿蒂博尼特省沿岸地区爆发霍乱疫情,随后迅速向周边省份蔓延,截止2011年1月13日,海地全国10个省和首都太子港均出现严重疫情,死于霍乱的人数已超过3480人,另有超过15万人染病。2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

(3)地震造成的社会环境的破坏。也就是震后基本生活资料的匾乏,如饥饿、严寒、社会动乱及恐慌引起的突发疾病等。在早期的历史地震中,地震中的死亡更多是发生在震后的饥荒、传染病以及社会秩序的严重破坏中。影响地震人员伤亡的数量和程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地震因素1.地震动强度的大小二、影响地震人员伤亡数量的因素地震动强度的大小主要用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地面峰值加速度以及速度等物理量来表示。3影响地震人员伤亡数量的因素

2.地震发生的时间地震发生的时刻不同,死亡人数会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夜晚在户内的人数要远多于户外的人数,这样,发生在夜晚的地震造成人员的死亡人数,要比地震发生在白天多得多。通过对1866年至1971年间发生在美国的15各地震资料的统计分析,分别给出了地震分别发生在白天和晚上的死亡人数与地震烈度的统计关系式:3影响地震人员伤亡数量的因素

当烈度在Ⅶ至Ⅹ度范围内时,相应的夜晚死亡人数与白天死亡人数之比分别是7.3、3.8、2.2、1.3。随着烈度的增大,夜晚发生地震的人员死亡率与白天的差别越来越小。二、环境因素建筑物的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和最直接的因素。在相同的震级和烈度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越高,遭受地震的破坏就小,倒塌的数量也就越少,造成的人员伤亡就越少。反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越差,遭受地震的破坏就越大,倒塌的数量也就越多,造成的人员伤亡就越多。1.建筑物的抗震性能3影响地震人员伤亡数量的因素

3影响地震人员伤亡数量的因素

3影响地震人员伤亡数量的因素

人口密度影响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震区的平均人口密度,相关的统计资料见前式;二是震时室内的平均人口密度。一般情况下,在震级,烈度以及建筑物类型相同的情况下,震区的人口密度越大,中遭受地震侵袭的人口就越多,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也就会越多。而震时室内人口密度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数量具有更加直接的关系,因为,人员伤亡主要是由地震时房屋建筑物倒塌引起的,显然,室内人口密度越大,房屋倒塌就会对越多的人造成伤害。3.人口密度

三、作业方式的影响3影响地震人员伤亡数量的因素

四、防范程度的影响3影响地震人员伤亡数量的因素

1.有无地震预报及临震预报的准确性

目前,虽然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国内外还不能对每次地震都作出准确的临震预报,但是有无预报对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数量有很大影响。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可以说是世界地震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实例,由于在地震前发布过地震警告并采取了让居民撤离建筑物的决策,大大减轻了地震时人员的死亡,直接由于房屋倒塌造成的死亡人数仅为615人,有研究表明,若无临阵预报并进行人员疏散,估计海城地震人员伤亡可达1.3万余人。3影响地震人员伤亡数量的因素

五、社会救援开展的时间、水平及有效程度震后紧急救援工作开展的及时、有序能够极大地减少地震人员伤亡的数量。图为唐山地震中被压埋人员救活率与挖出时间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救援的存活率越来越小,震后的30分钟内,救援的存活率能达到91%,到第二天时,降至33.7%,到第五天时,救援的存活率仅仅能达到7.4%左右;所以地震救援工作开始的时间越早,救援工作进行的越有效,被困人员被解救出来并成活的机会就越大,死亡人数就会越少。同时,救援时医疗水平和救援队伍的组成人员素质越高、装备越好、经验越丰富,人员获救的几率也会越多。六、次生灾害的影响3影响地震人员伤亡数量的因素

地震次生灾害,一般指地震强烈振动,直接或间接破坏后造成工程震害和场地震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其他灾害,如火灾、水灾、海啸、爆炸、毒品泄漏、细菌溢出、放射性物质泄漏等。

1906年4月18日,旧金山8.3级地震。由于烟囱倒塌、堵塞及火炉翻倒,全市五十多处起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约十平方公里的城区被烧毁,火灾造成的损失比地震直接破坏的损失高三倍。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大地震。横滨市距震中六十公里,全市约五分之一的房屋完全倒塌,地震在中午11时58分发生,正是用火做午饭的高峰时间。地震时火源失控酿成火灾,有二百零八处几乎同时起火。烧毁了45万房屋。横滨市几乎全部被烧光。东京距震中九十多公里,由于震后未能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煤气等原因,大震后半小时,有136处起火。结果全市大火在几天之内使东京烧掉了三分之二。这次地震共倒塌房屋近十三万幢,损坏房屋十二万六千余幢,烧毁房四十四万七千幢,死亡九万九千多人,失踪四万三千多人,重伤十万人。有几万人由于四面大火无路可走,拥挤在广场上籍忱而死。三、地震人员伤亡调查的技术流程1.调查范围:调查所有因地震引起人员伤亡的地区。2.调查内容①死亡人数调查调查因地震造成房屋、物体等倒塌致死和次生灾害等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②失踪人数调查调查失踪人员数量注:失踪人员是指不能准确确定已经因地震致死的人员。③重伤人数调查进行地震重伤人数调查和统计。注:重伤是指需住院治疗才能痊愈的伤情。④轻伤人数调查进行地震轻伤人数调查和统计。注:轻伤是指无需住院治疗的伤情。其中:a—为调查中得到的户均住宅建筑面积;b—为调查中得到的户均人口;c—为调查中得到的所有住宅房屋的毁坏建筑面积;d—为调查中得到的所有住宅房屋的严重破坏建筑面积;e—为调查中得到的所有住宅房屋的中等破坏建筑面积;f—为调查中得到的死亡人数。5.失去住所人数T,宜根据下列方法估计:1地震人员伤亡调查的技术流程

第三章建筑结构及其震害简介填充墙的震害:填充墙破坏是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厂房的普遍震害现象,主要有:墙体与框架脱开,墙体周边出现裂缝;墙体平面内出现斜裂缝或X形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严重时也有填充墙外倾和局部倒塌的破坏现象;梁破坏:一般均轻微破坏,如有破坏,多是在梁端出现竖向裂缝和斜裂缝,甚至折断。建筑物破坏等级划分本标准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承重构件:承受竖向荷载的构件;二、非承重构件:隔墙、填充墙、围护墙等;三、附属构件:出屋面小烟囱、女儿墙及其他装饰构件。本标准涉及破坏数量的用词:个别:是指5%以下;部分:是指30%以下;多数:是指超过50%。建筑地震破坏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基本原则:一、对各种类型的建筑,应按不同的结构特点划分地震破坏等级;二、确定建筑地震破坏程度时,应以承重构件的破坏程度为主;三、建筑地震破坏程度的判别,应引入相应的数量概念;四、建筑地震破坏等级的划分,应考虑修复的难易程度、及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五、建筑地震破坏等级的划分,应以建筑直接遭受的地震破坏为依据。震前已有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坏,在评定地震破坏等级时不应考虑在内。五级: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毁坏。房屋破坏等级三级:完好,破坏,毁坏。其划分标准如下:一、基本完好:承重构件完好;个别非承重构件轻微损坏;附属构件有不同程度破坏。一般不需修理即可继续使用。二、轻微损坏:个别承重构件轻微裂缝,个别非承重构件明显破坏;附属构件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不需修理或需稍加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三、中等破坏:多数承重构件轻微裂缝,部分明显裂缝;个别非承重构件严重破坏。需一般修理,采取安全措施后可适当使用。四、严重破坏:多数承重构件严重破坏或部分倒塌。应采取排险措施,需大修、局部拆除。五、倒塌:多数承重构件倒塌。需拆除。第四章生命线系统及震害生命线:社会生存所必需的能源、运输、通信、用水等基础性工程设施称为生命线系统。这些设施形成网络系统,对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社会经济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一旦破坏而中断工作,将给社会生活,特别是城市的各项活动正常运转带来极大的障碍,或使城市丧失应有功能,甚至瘫痪,无法生存。

1971年美国SanFernando地震中交通、供水等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于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生命线系统抗震的说法。基础设施与生命线系统生命线系统和基础设施内涵的差异不甚明确,在许多场合两者的含义相同,也有认为生命线系统属于基础设施。生命线系统的作用生命线系统在城市尤为重要,其规模和复杂程度随城市化进程而迅速发展,一旦生命线系统破坏,城市运行将极其困难甚至陷于瘫痪状态,并可能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因此生命线系统在应急救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命线系统特点:

(1)结构类型复杂。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功能各异;除地面结构外,还有地下或半地下结构,一些结构还承受液体和气体的作用;(2)场地影响显著。桥梁、码头、管道等工程因功能需要无法避开不良场地,故场地条件的影响更为突出;(3)考虑地震动空间分布影响。地震反应分析应考虑地震动空间相关性和结构的空间振动;(4)网络化系统。只有各环节共同工作维持网络畅通,系统才能发挥正常功能;(5)分级运行和管理。分级配置和管理反映了网络各部分重要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差异,便于保障重点、区别层次和范围实施管理、运营、维护,并在灾害环境下采取应急措施;(6)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生命线各系统间有密切的联系,例如电力系统为供水和排水系统设施提供动力,一旦停电,供水和排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等;(7)与灾害密切相关。生命线系统的破坏往往会引发次生灾害,如煤气泄漏、电器短路引起火灾,毒气泄漏造成空气污染,供水管道漏水阻碍交通。第五章房屋破坏和室内外财产损失评估主体结构损失建筑结构直接经济损失室内外财产损失装修损失从近20年的地震损失评估看,建筑物的损失占50%-70%,房屋的震害是地震中导致损失的主体。房屋破坏等级(见前)和破坏比破坏比:每类结构不同破坏等级的房屋建筑面积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1)注意有分母、分子

2)所有比例之和为13)是一种分布(正态分布?)

4)有时称为破坏矩阵,很有用影响因素:破坏等级房屋类型不同破坏地区即烈度区重置单价定义:基于当前价格,修复被破坏的房屋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物品,恢复到震前同样规模和标准所需单位价格。(商定)①土建成本价?市场价?不包括:地价,如征地费、场地平整费等②是否包括装修?③重建时提高设防烈度④重建时改变结构类型,层数,面积等⑤不考虑房屋折旧定义:不同破坏等级下需要修复费用与造价之比。如果房屋毁坏必须重建,那么损失比就是100%,除非有部分材料还可以利用。损失比显然,损失比与破坏等级有关,破坏越严重,损失比也越大。同时损失比也与房屋结构类型有关,因为不同结构修复的难易程度不同抽样调查:

1)随机抽样,严格,但实行难度大

2)主观抽样,可行,但容易走样

3)现场最主要的工作量

4)对抽样点的分布(均匀)和数量规定(1)在整个灾区,要保证一定数量的抽样点,不能太少,通常这是最小值的规定,以保证抽样调查的精度,“标准”规定的抽样点的数目为:6级(不含6级)以下地震,抽样点数不应少于24个;6~7级(不含7级)地震,抽样点不应少于36个;7级以上(含7级)地震,抽样点不应少于48个;每个评估子区内的抽样点不应少于12个,当评估子区内村庄少于12个时,应逐个调查。抽样调查应遵循以下原则(2)要保证两个“分布均匀”即抽样点空间分布均匀,应覆盖整个地震灾区;抽样点的结构破坏程度分布均匀,即抽样点的房屋破坏程度有代表性,不同破坏程度的点都抽到,比例应该与实际情况大致相符,不应只抽样调查破坏轻微的点,或只抽样调查破坏严重的点;(3)在每个抽样点内应当有足够数量的房屋。在农村评估区,以自然村为抽样点,抽样调查的房屋应当不加选择,数量在30-40户;在城市评估区,抽样点应选在房屋集中的街区,以街区、居委会或小区为抽样点。每个抽样点的覆盖面积不应少于一个中等街区;在城市评估区,所有抽样点的房屋的建筑面积总和不应小于该城市评估区房屋总建筑面积的10%;在城市评估区抽样点,应逐栋调查;因故无法逐栋调查时,每个抽样点调查的房屋建筑面积不应少于该抽样点房屋总建筑面积的60%。分别计算每个评估子区不同类别房屋在各破坏等级下的破坏比,并将结果按附录E填写。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分别统计一个评估子区内所有抽样点某类房屋遭受某种破坏等级的破坏面积之和A;分别统计该评估子区内某类房屋总建筑面积S;评估子区内某类房屋遭受某种破坏等级的破坏比=A/S。不应用各抽样点破坏比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估子区的破坏比值。分区评估原因:将性质程度相近的样本分在一组,避免相差悬殊的统计量在一起平均。(烈度分区)不采用烈度分区的原因:人为扩大烈度圈极震区与极灾区不吻合规范中评估区的划分不用烈度分区,而是由极灾区向外分区。评估区划分原则:内圈重外圈轻,按破坏程度分区。①农村评估区:分成若干区域分区的理由:破坏程度随烈度衰减灾区外边界的确定因此“标准”规定:对农村评估区,在破坏连续分布的区域之外的破坏区应单独作为评估子区。不应将此单独评估子区作为破坏连续分布评估区的边界。在城市评估区,可按行政区或街区划分评估子区,如果因场地条件等原因导致震害分布不均匀,宜按震害程度划分为若干评估子区。地震次生灾害波及范围所在区域,应单独作为评估子区。孤立的异常点另作单独评定。均匀分区是针对农村评估区而言的,而且假定震害程度由里向外逐步减轻,实际上震害的分布可能不均匀,因为分区的原则是将破坏程度相近的居民点组成一个区,因此在特殊情况下,分区的形状也不一定非是规则的形状。农村评估区中包括房屋建筑集中的县城和大市镇,应当划成城市评估区单独评估。对一般的城镇,全城的破坏程度差不多,这时可以作为一个区评估,也可以按行政单位,如居委会,或按街区来分区。对大城市,当全城不同地区的震害有明显不同的时候,分区要考虑震害程度的差别,尽量把震害程度相近的街区划为一个评估子区。按照房屋集中程度:农村评估区、城市评估区房屋破坏损失计算每类房屋破坏的直接损失=总建筑面积×破坏比×损失比×重置单价房屋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应按下列步骤计算:a)按下列公式计算各评估子区各类房屋在某种破坏等级下的损失Lh:Lh=Sh×Rh×Dh×Ph其中:Sh——该评估子区同类房屋总建筑面积;Rh——该评估子区同类房屋某种破坏等级的破坏比;Dh——该评估子区同类房屋某种破坏等级的损失比;Ph——该评估子区同类房屋重置单价。b)将所有破坏等级的房屋损失相加,得到该评估子区该类房屋破坏的损失;c)将所有房屋类型的损失相加,得到该评估子区房屋损失;d)将所有评估子区的房屋损失相加,得出整个灾区的房屋损失。1993年1月云南普洱6.3级地震计算房屋损失在普洱地震损失评估中按烈度将灾区分为三个区,按照当地政府提供的资料,普洱地区农村房屋结构类型单一,户均房屋面积为125平方米。与各评估区的总户数相乘得到各评估区的住宅房屋总面积,另外估计公用房屋总面积为住宅房屋的20%,将住宅与公用房屋面积相加,则各评估区房屋的总面积普洱地震评估区农村房屋总面积(平方米,m2)评估区IIIIII户数869402812432住宅面积1086255035001554000公用房屋面积21725100700310800房屋总面积1303506042001864800(2)计算房屋破坏比抽样调查并计算得到各评估子区的农村房屋的破坏比,评估区I(相当于VIII度区)调查了10个抽样点,灾区只有一种类型的房屋,即土木房屋普洱地震评估区I抽样点房屋调查表(建筑面积:平方米,m2)序号抽样点地名毁坏严重破坏中等破坏轻微破坏基本完好1土锅寨036004350150002曼单四村3002252700135003木瓜箐1501950180013501504那么岭01950105090005岔河04504503001506困夺村0150015009006007岩子脚0165015009003008小冲子010509006001509同心150720046502400010石膏井0555039203000合计6002512522820105001350根据这个调查结果,该评估区各破坏等级的破坏面积为表中最后一行,抽样调查的总面积为:S=600+25125+22820+10500+1350=60395(平方米)将各破坏等级的破坏面积作分子,调查总面积为分母,得到该评估区土木房屋各破坏等级的破坏比为:毁坏:600/60395=0.0099≈0.01严重破坏:25125/60395=0.416中等破坏:22820/60395=0.378轻微破坏:10500/60395=0.174基本完好:1350/60395=0.022类似得到另外两个评估区的破坏比,汇总为表普洱地震各评估区土木房屋破坏比(%)评估区毁坏严重破坏中等破坏轻微破坏基本完好I1.041.637.817.42.2II0.014.933.439.112.6III0.04.213.844.337.7(3)选取合适的损失比根据修复或重建的难易程度和材料可重复利用的程度,在表3.5-1规定中选取,对于多层砖房、钢筋混凝土房屋、工业厂房等可取高值,对农村民居,可取低值,如果没有特殊理由,就选取表3.5-1中各档的中值。现按照表3.6-4选取的损失比作计算。普洱地震农村土木房屋损失比(%)破坏等级毁坏严重破坏中等破坏轻微破坏基本完好损失比855530102(4)确定各结构类型的重置单价根据调查并与当地政府共同确定土木房屋的重置单价(造价)为200元/平方米。(5)对每个评估子区,按照公式(3.1-4)计算各类结构房屋的破坏损失评估区I土木房屋损失:

130350×0.001×200×0.85(毁坏)+130350×0.416×200×0.55(严重)+130350×0.378×200×0.30(中等)+130350×0.174×200×0.10(轻微)+130350×0.022×200×0.02(完好)=221295+5964816+2956338+453618+11471

=9607538(元)评估区II土木房屋损失:

604200×0.000×200×0.85(毁坏)+604200×0.149×200×0.55(严重)+604200×0.334×200×0.30(中等)+604200×0.391×200×0.10(轻微)+604200×0.126×200×0.02(完好)=0+9902838+12108168+4724844+304517

=27040367(元)评估区III土木房屋损失:

1864800×0.000×200×0.85(毁坏)+1864800×0.042×200×0.55(严重)+1864800×0.138×200×0.30(中等)+1864800×0.443×200×0.10(轻微)+1864800×0.377×200×0.02(完好)=0+8615376+15440544+16522128+2812118

=43390206(元)将所有评估子区的损失值相加得到土木房屋总损失:9607538+27040367+43390206=80038111≈8004(万元)如果在评估区外存在烈度异常区,则根据实际情况,估计烈度异常区的房屋损失,方法类似。(6)各评估区的房屋损失和烈度异常区损失之和为房屋的总损失。室内外财产损失室内财产是指生活生产设施、家具、设备、仪器、商品、物品等有形财产,不包括非实物财产,如货币、证券等。大致可以分为私人财产和公有财产两部分,前者主要随着住宅的破坏或震落、压埋而受到损失,后者主要是由于公用房屋(机关、商店、酒店等)破坏造成的损失,另外还有企业的厂房、车库、仓库的破坏引起内部设备或物资的损失,特别是电力、通信系统的设备因房屋破坏被砸坏,或设备因振动歪倒、掉落而损坏,两种情况的评估途径有所不同。室内外财产损失1)室内财产:室内财产损失=总面积*破坏比*单位面积损失值装修损失破坏划分原则:破坏等级划分,装修部分要重于结构部分;脆性结构(砌体结构)装修破坏与结构破坏状态较好对应,而柔性结构(钢混、钢结构等)则装修破坏较大。第六章生命线系统损失评估生命线系统评估对象6.1单体工程结构破坏损失评估6.2水利工程结构破坏损失6.3管线类结构破坏损失6.4企业设施和设备破坏损失评估6.1单体工程结构破坏损失评估生命线系统中有许多常见的单体结构。遭受地震破坏的例子较多,对地震破坏特点和修复有一定经验。典型的结构如桥梁、水池、水塔等,对这些结构可以评定破坏等级和估计损失比,单体结构的损失为:单体结构的直接经济损失=重置单价×损失比单体结构破坏破坏等级的划分原则生命线系统破坏等级与房屋的破坏等级划分类似,也是以破坏程度、部位和修复的难易程度划分破坏等级的。对于缺少震害统计经验,对结构不甚了解,可以简化破坏等级。例如分三档:基本完好:不影响继续使用破坏:丧失部分功能,可以修复;毁坏:丧失大部或全部功能;无法修复或已无修复价值。基本完好破坏毁坏损失比0%40-60%80-100%例:2003年内蒙巴林左旗地震时,通过阿鲁科尔沁旗政府所在地(天山镇)国道的两座桥出现破坏,这两座桥都是70年代修建的多跨拱桥,震前已有局部裂缝。损失估计:对照表4.2的规定,评定为中等破坏,损失比取50%

桥梁每座桥梁长96米重置单价的确定造价为:7.5*96米=720万故损失为720万×50%=360万实际上拆了重修,所以损失评低了。例题:某次地震造成桥梁破坏,该桥梁造价为14.4万元/米,桥梁长50米,现场实地勘察评定为中等破坏,损失比取50%,试估计该桥梁破坏损失。解:桥梁损失=造价×损失比桥梁损失=14.4×50×0.5=360万元。6.4企业设施和设备破坏损失评估企业门类繁多,自成系统,例如:钢铁、采矿、石油、化工、机械、轻工等等。由于工业设备因工艺流程要求而各异,评定损失更没有统一的方法,主要是由主管部门或企业对受损设备逐一评定。原则上是按照单体结构的评估方法,逐个根据破坏程度估计需要修复或重置的费用。直接损失包括两个部分:

1)房屋破坏损失

2)设备设施损失实际生命线系统损失类似,也包括这两个方面,如通信系统,主要破坏是通信大楼等房屋,以及机柜,蓄电池等设备翻到等破坏。地震损失评估的方式地震系统由地震局派出队伍进行损失评估,房屋是破坏主体,有抽样调查评估方法可循。而生命线系统复杂,主要是不懂,不好掌握评定的尺度,因此采用:当地主管部门上报+核实称为“会同评估”,根据上报,抽样调查与核实,问题是如何核实。如何核实?

1)首先剔除虚报

2)要求提出损失估计的根据(造价,修复方案,预算)

3)老旧桥梁、土坝在震前就是危桥或险坝,怎么算损失?根据重置原则,按照烈度大小适当扣减,例如Ⅶ度以下不能按重建计算损失。核实的具体办法:

1)由生产单位或主管部门估计;

2)通过生产记录等简要核实;

3)根据经验估计;

4)按照常规比例控制总数。第七章现场工作及损失评估的有关问题

一、现场评估队伍组织和协调现场的评估工作可大致分为内业和外业。外业工作主要是进行现场和野外调查。包括:调查房屋、生命线系统、企业各种造成经济损失的破坏获取损失评估所必须的数据。外业工作的具体任务是:(1)确定房屋抽样调查点;(2)调查抽样点各个破坏等级的破坏建筑面积;(3)询问当地农村或城镇房屋的造价;(4)抽样调查户均住宅建筑面积或人均住宅建筑面积;(5)抽样调查室内财产破坏损失值;(6)核实各个生命线系统结构的破坏和损失;(7)核实企业的破坏和损失;(8)调查与核实学校、卫生系统的损失;(9)调查次生灾害损失;(10)调查特殊的破坏现象和损失;(11)在大多数情况下,外业人员同时担当烈度调查和地质破坏调查的任务。按照调查项目分组,一般分成:(1)房屋破坏调查组负责房屋抽样调查,在农村评估区,要从极震区出发沿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调查,因此一般至少4个小组,在城市评估区,则根据城市大小和破坏严重程度决定调查组的数目。当地震发生在农村,而灾区包括县城时,宜另编一组负责县城调查。(2)生命线调查组生命线调查组的数目也要根据破坏程度确定,生命线系统的网络分布广,距离远,调查颇费时间,同时要考虑尽量不走重复的路线,因此生命线系统调查组的数目和组成要根据实际灵活掌握,可以按行业分组,也可以安排同一个组在不同的时间调查不同的系统。(3)企业破坏调查组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的破坏损失也越来越大,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宜单独安排调查组,核实破坏损失。内业工作的任务是:(1)到现场后立即发放并及时收集基础资料调查表(参见表5.3-1,5.3-2,5.3-3,5.3-4);(2)与外业人员一起划分评估区;(3)录入当地政府上报和外业调查的数据资料;(4)进行损失评估计算;(5)根据调查和当地上报的灾害实情,提出需要补充或重复调查的地点和内容;(6)编写评估报告。一般内业工作只需一个组,要求配备熟悉使用计算机、并会应用震害损失评估软件的人员,最好有一定现场经验。

1.续发地震的损失评估续发地震是指同一地区或相近的地区连续发生震级差不多的地震(震群)。如1997年新疆的伽师6级地震群,或主震后不久发生强余震,此时前后地震的破坏叠加在一起,要设法分离这些地震的破坏损失。基本原则是减去前发地震的损失得到本次地震的损失。处理方法是:不管是震群还是强余震,与前发地震不重合的灾区作为新的评估子区。如果续发地震在前发地震损失评估尚未完成之前发生,则难以区分两者的破坏后果,在调查中可尽量询问现场人员加以区分,实在难以区分的就作一个说明。如果续发地震在前发地震损失评估完成之后发生,且灾区基本重合,则可以再进行一次抽样调查,抽样点与原抽样点尽量相同,按照“标准”的规定:对房屋建筑,计算续发地震的破坏比时应从最终的破坏比减去前发地震的破坏比;对室内财产,计算续发地震的单位面积损失值时应减去前发地震的值;对生命线系统和其他工程结构,应逐个调查续发地震的破坏等级并计算损失,再减去前发地震的损失。

2.次生灾害损失地震损失评估中没有区分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在调查破坏时中已经将次生灾害损失包括在内,这里主要是强调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将次生灾害的损失分离出来。主要的次生灾害可能是火灾,水灾,毒气扩散,人群拥挤混乱造成的伤亡。首先在统计人员伤亡时,尽量把因火灾等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字分别说明。其次是对火灾造成的房屋建筑面积另外统计,对火灾人员伤亡的估计可能有一定困难,但是火灾蔓延的区域是比较容易确定的,可能难以确定房屋面积的具体数量,可以调查火灾区域的人口或户数,用人均面积或户均面积对住宅面积作近似估计。3.特大地震的初步评估初评估的目的:现场评估要费人力物力,当发生特大地震,例如发生7级以上大震时,大震破坏范围大,破坏程度重,房屋抽样调查和生命线系统等的评估工作要花很长时间,一周内难以完成评估,而社会救灾要求尽快公布灾情,以便迅速布署救灾,争取外援,这要求尽快给出粗略的评估结果。社会、政府需要初评估的要求:经验性较强,不要求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宜给出损失值范围的估计,但要有一定根据,做到与最终总评估结果尽量相近。伤亡人员:大震时地震伤亡人数在短时间不一定统计完全,会出现暂时不明下落的失踪人员,伤亡人数会随救灾进展而变化,这是正常的,应如实统计报告,包括失踪人数。生命线系统和其它工程结构:则分别行业,由生命线各系统、水利、企业、医院、教育等管理部门分别上报本系统的工程结构、生产用房屋、室内设备损失估计值,在各评估子区中按行业选择重点抽样调查核实单价、数量和破坏程度。破坏比:为了节省时间,初步评估的作法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和工作量来估计破坏比,为此有两种途径:凭经验选择抽样点,允许抽样点的数目达不到规定要求;根据以往地震损失评估的经验,选择震级和经济条件相仿的地区的房屋破坏比,计算房屋直接损失和财产损失。因此“标准”规定:对房屋损失,宜根据灾区破坏分布,在各评估子区选择不少于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和农村抽样点调查得到破坏比,也可参考过去地震损失评估得到的经验统计破坏比。室内财产损失类似处理。4.关于修正系数

地震常常造成道路中断,特别是在山区,大量滑坡和塌方中断交通,因受地震破坏的山体还很不稳定,还会继续发生滑坡等灾害。在有些时候,地震后天气骤变,紧接着下暴雨或风雪,此时难以到远处调查,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无法进行调查,则损失估计值就有遗漏。设置修正系数以考虑补足这些遗漏,系数值大于1。具体取值要根据实际情况在1.0-1.3中选取,这个数值范围没有太多的实际资料根据,也很难得到这样的数据,只是一个经验估计,一般不要采用修正系数。可以对总的损失值进行修正,也可对其中某单项损失进行修正,例如只对道路破坏损失修正,这样作比较符合实际。5.救灾投入费用地震救灾直接投入费用,宜根据实际投入确定。在无法得到确切投入费用时,可按下列方法估计:

6级以下(不含6级)地震:可取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1.5%;

6~7级(不含7级)地震:可取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3.5%;

7级以上(含7级)地震:可取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6%。第九章

地震间接经济损失评估引言国内外对地震间接经济损失的研究方法一般分两大类:经济学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区域经济动力学模型等;经验统计模型:一般采用损失与GDP的统计关系,或者与直接损失的统计关系等。一、地震间接经济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其分类

1.1停减产损失概念:停减产损失是由于直接破坏,造成资本和劳动力减少使得生产能力下降而引起的经济损失。地震造成产业部门内企业的资产破坏和人员伤亡,使企业在流失的资产和劳动力恢复之前,将可能全部或部分丧失对原有资产的运作,不得不暂停生产经营或减少生产经营规模。如一个工业企业,当主要厂房、设备遭到破坏,可能不得不停止生产;一个商业企业在营业场地遭到全部或部分破坏时,不得不全部或部分停止经营,直到营业场所得以修复或更替;运输部门在运输线路中断不得不停止运输或寻找可代替的运输形式等。二、地震间接经济损失经济学模型研究2.1停减产经济损失评估停减产损失是由于地震造成直接破坏,造成资本和劳动力减少使得企业的生产能力下降而引起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