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植物造景_第1页
湿地植物造景_第2页
湿地植物造景_第3页
湿地植物造景_第4页
湿地植物造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湿地植物景观设计

湿地基本情况介绍:1湿地的概念:“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为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为目的的人工湿地技术,与园林水景建设有机地结合,成为现代人工湿地公园的发展趋势。中国主要湿地类型1、沼泽湿地2、湖泊湿地5、海岸湿地3、河流湿地4、河口湿地6、浅海湿地7、水库、池塘、稻田人工湿地1、沼泽湿地北海湿地甘南若尔盖湿地三江平原湿地扎龙保护区[黑龙江]巴音布鲁克[新疆]辽宁双台河口2、湖泊湿地沈阳卧龙湖泸沽湖纳木错3河流湿地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湿地浅海水域水库池塘湿地作用海洋、森林、湿地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海绵肾疗养院生命基因库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湿生植物应用:

A喜湿植物

B池塘边植物

C漂浮类植物

D水下造氧植物喜湿植物喜欢潮湿土壤的植物,园林绿化中多用于水岸栽植,常见为:落新妇属、玉簪属、报春花属、古奴属、鸢尾属植物。池塘边植物池塘边植物多为多年生植物,常种植于浅水处,也可生长于岛屿周围,水流舒缓的溪流中,水塘上的突裸的潮湿土壤中。常见的种类有:禾本科植物多数属、水芋属、蕺菜属、驴蹄草属、狐尾藻属、薄荷属等。漂浮类植物漂浮类植物是根不着生在底泥中,整个植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类浮水植物。常见的种类有:雨久花科、水鳖属、浮萍、荇菜、满江红属、菱科植物水下造氧植物黄花狸藻金鱼藻湿地植物造景发展现状湿地植物群落设计。湿地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根据植被演替规律,设计出最优的植物群落结构,以保持群落的长期稳定性。植物群落的合理搭配从生态功能出发,选用茎叶发达的植物以阻挡水流,沉降泥沙。

湿地植物色彩搭配。湿地植物往往在叶色、花色等方面差异较大,这种色彩的反差,为湿地景观营造提供了素材。如:盘锦湿地分布着大面积翅碱蓬,红色的翅碱蓬镶嵌在绿色的芦苇中,红绿辉映,形成了天下奇观红海滩:湿地农田林网景观设计。农田—林网是复合生态系统,它处于湿地系统的外环境,是对湿地系统自然性景观的人工景观补充,让人在感受自然的同时也领略到人工景观的强烈秩序性,增加湿地景观的层次。案例介绍一、城市湿地:上海新湖明珠城苏州河沿岸景观示范工程新湖明珠城的景观设计上突出小区西面苏州河畔千米水岸线的生态自然水景营造,并通过小区内亲水绿化带及人工生态水系的设置,与苏州河相呼应,体现了自然与水系的完美融合。该城市湿地主要做法是:在规划范围内让防汛墙后退,满足防汛安全,从护岸工程结构入手,尽量采用滨水植物为主的生态护岸,构建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沿岸绿化带。这一做法试图处理好河道生态系统、城市景观风貌和防汛墙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恢复苏州河河道生态作用和协调城市景观风貌的目的。苏州河河岸湿地生态系统为适于人们亲水、观景的需要,于水岸设若干观景平台与亭廊。观景平台采用木质铺地,临水设原木桩与粗绳组成的栏杆,朴实自然,又可保证居民的安全。于亲水平台一侧设置景观墙,进一步丰富了立面效果,又起到隔断其后植物景观的作用,粗糙的墙面进一步增进了古朴的气息。另一观景平台上的亭廊采用玻璃钢构结构,造型新颖、别致而现代。水岸采用块石驳岸的做法,于块石缝中设置种植池,于内沿岸种植千屈菜、美人蕉、再力花、黄莒蒲、水葱、慈姑等多种水生植物,营造了色彩丰富、错落有致的立体水景:在水面上片植睡莲、荇菜等浮叶植物,进一步丰富了景观效果,产生小中见大的意味。水生植物组景不仅极大地柔化了块石驳岸,而且将水岸的乔灌木组景自然地过渡到了水面,整个绿地与水体融入一体。苏州河岸生态驳岸的做法,独具一格,不失为优秀典范。具体做法是:利用原有防汛墙将其适当凿低至苏州河常水位,作为河滨柔性岸线基础,并在其上进行堆土做坡点缀景石:充分利用苏州河水位高差形成的潮间区域,筛选黄菖蒲、石菖蒲、再力花、花叶芦竹、欧洲慈姑、玉蝉花等多种水湿生植物及池杉、落羽杉、河柳等喜湿乔木,营造河滨生态湿地系统,以达到软化直壁防汛墙生态景观的效果;后退的防汛墙也用卵石及水生植物遮掩,增大柔性景观,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保持了自然形态的岸线景观:水湿生植物区域之上,还充分利用了河岸开敞绿地和棚架藤本植物,营造出多层次的立体绿化景观。二、湿地公园1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湿地花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设计主题为“通往自然的轴线”的中国园林特色的生态山水园林。现就其中湿地景观的处理-湿地花台景观进行介绍:依据湿地对滞水时间的需求,湿地的水系设计主要通过延长水线和增加跌落的途径,利用公园酉南地势与主湖常水位之间lOm的高差,依山就势营造山环水绕的复合山水形胜(见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造了流水层层跌落的跌水花台,不但具有清洁水体的作用,同时也由于水台的高低不同,造成了音响不同的小瀑布。水波粼粼映照着在水面摇曳的鸢尾花,贴近水面的跌水花台木栈道,使游人可以近距离地观察水生植物的生长,欣赏水生生物的嬉戏。浙江永宁公园设计理念:恢复河道自然生态系统,设计了一个与洪水为友的漂浮的花园。改造已硬化的防洪堤恢复土堤,进行种植保留江岸的沙洲和苇丛作为防风浪的障物

改造成种植区,形成亲水界面昆明五甲塘湿地公园五甲塘湿地公园是昆明第一个湿地公园,也是滇池流域的一项截污工程。公园将大片低洼易涝农田、养殖水面改造成河流、湖泊、滩涂等湿地地貌,凹岸、曲流、河心岛、浅滩与深潭交替,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高低错落,同时注重植物间形态、叶色、花色的协调搭配,高为林木,低为水面,高低之间水草丛生,配以自然建筑风格的服务设施,使整个公园景观浑然一体。四、湿地植物造景发展趋势前沿:一)湿地植物造景发展趋势:1水生植物与园林小品完美融合,尽显乡土野趣。2湿地植物群落的构建,创造生动的湿地景观。3水生植物与跌水相搭配,动静相宜。湿地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1水生植物用量过大问题。与水体面积相比,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为尽快达到水质净化效果,该湿地建园之初水生植物用量有意识地有所提高。经过二、三年的生长繁衍,睡莲、千屈菜、黄菖蒲等水生植物普遍呈现过密、过满的情况,水体面积逐渐减少,大大削弱了景观表达。同时,部分植株因生长过密而无法吸收充足阳光,导致植株枯萎惨败,对净化水质极为不利。对于直接栽种于河床基质上、因吸收水中充足养分而生长过盛的睡莲,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收割或挖除部分植株,才能控制其疯长。2植物的二次污染问题。减少水岸乔灌木落叶和水生植株季节性残败对于水体的污染,能提高人工湿地净化效率[5],并有利于保持秋冬季的水质与水体景观。公园在秋冬季管理时对香蒲、芦苇、再力花、千屈菜、睡莲等水生植物进行定期收割,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养护管理力度与人力投入,针对飘入水中的乔灌木落叶也应及时发现,及时捞除。3沉水植物的选择问题。苦草生长不良,金鱼藻植株易附着水中悬浮颗粒,沉水植物景观难以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苦草、金鱼藻栽种处的水流速度不足,引起植株缺氧及水中悬浮颗粒的大量沉淀,此现象在浣碧池非常明显。营建适宜沉水植物生长的水体环境,充分发挥其净化效果,增强沉水植物景观表现。为弥补沉水植物景观问题,可适当增加些许浮水植物。如可于水面较为开阔的浣碧池种植一些水鳖与野菱,进一步改善其水质,并丰富水面景观效果。湿地植物造景发展趋势1湿地植物群落的构建,创造生动的湿地景观。水生植物多层次配置手法,大方简洁亦不乏细腻和雅致。植物组合主要有:香蒲+千屈菜+海寿花+睡莲组景;香蒲+茭白+芦苇+金鱼藻+苦草组景;再力花+水芋+石菖蒲+菹草组景;再力花+千屈菜+慈姑+睡莲组景;再力花+千屈菜+紫芋+石菖蒲组景;蒲苇+芦竹+睡莲组景;黄菖蒲+千屈菜+香菇草组景等,甚为丰富。其中,木栈道旁的香蒲+千屈菜+海寿花+睡莲组景(见图),千屈菜将木栈道与园路的交界处很好地进行了遮挡。叶片油绿的海寿花与千屈菜高低错落,同时两者蓝紫色与粉红色的花序相互映衬,显得既活泼又雅致。2水生植物与园林小品完美融合,尽显乡土野趣。3水生植物与跌水相搭配,动静相宜如初级人工湿地区的出水口设计,二级跌水缓缓跌落,水面上种植的睡莲紧贴水面,背后高低错落的乔灌木及远山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景观层次极为深远。驳坎右侧水岸边,一丛香蒲倒影入水,自然野趣。后方一垂柳枝条随风飘动,丰富了立面景观效果,亦增添了一份妩媚二)湿地植物造景研究前沿1高原湿地植物景观研究由于高原湿地生态脆弱而敏感。这里每一种动植物物种的增加或减少都表达着生态水准的基本状况。因此对高原湿地的生态保护,应重视高原湿地植物的生态群落的构建。在建立高原湿地保护区时,更应侧重于对原有植物生态群落的保护与恢复,尽量减少人为造景。湿地景观研究前沿(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进展与展望)

1湿地保护从景观和生态系统范围的保护与管理中国国家林业局制定《中国湿地保护和恢复建设工程总体规划》(2001-201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