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6篇_第1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6篇_第2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6篇_第3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6篇_第4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1: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庚申长方体的熟悉学校七同课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物和演示,使学生把握长方体的特征,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2.通过建立立体图形的表象过程,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现代数学思想,让学生动手操作,培育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把握一些学习方法.

4.通过教学,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及集体协作、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具、学具打算

老师打算: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二个(其中一个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活动框架一个.学生每人打算长方体形状的纸盒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屏幕出示下面的一组图形:

师:说出这些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屏幕上显现:平面图形)

再用课件演示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过程:用4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逐一围成一个长方体,并将长方体旋转一周.

师(指着长方体问):这还是长方形吗?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长方体.

揭示课题:长方体的熟悉

2.引导学生熟悉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的学具,使学生感觉它的面很平.再用两手握一握长方体的纸盒,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平平的)再将它放置桌上,让学生观察.

师:由于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或图形就是立体图形.(屏幕上同时出现若干种立体图形,或在讲台上摆出各种实物图形,请同学们指出在这里哪些图形是长方体.)

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二、新知探究

1.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熟悉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①面的熟悉.

师:请同学们看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边说边用电脑将围成的长方体图形展开(或将长方体实物模型展开.)

生:长方体是由面围成的.(板书:面)

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并用手摸长方体的面.):这就是长方体的面,请你们拿起自己打算好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面.

学生摸完后问,你有什么感觉?(平平的)

②棱的熟悉.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处,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③顶点的熟悉.

师:再继续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处,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

(通过用手触摸、用眼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观察长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的顶点.)

(2)进一步熟悉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分两个层次探究,难点分散,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①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风光的特征.

师:要讨论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要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探究.请同学们拿着长方体,仔细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根据方位进行有序地数.

生:长方体有6个面(板书:6个)

问每个面是什么形状?(讨论)

通过讨论观察沟通得出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好,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上下、左右、前后面运行重叠画面)

注:没有多媒体的可用实物操作演示.用铁丝制作一个长方体活动框架,再用带磁性的贴面糊上六个面(用三种颜色涂六个面),演示时,将相对的面取下叠在一起.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对的面相等)

②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棱的特征.

通过刚才的演示和观察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面的特征,下面我们来讨论棱的特征.棱的特征要根据它的条数和长短去探究.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有序、而不重复、不遗漏地正确数出12条棱.(板书:12条)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概括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板书: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注:没有多媒体的可用实物演示操作,用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活动框架,一一拆开进行演示.(铁丝分别用三种颜色作色)

③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顶点的特征.

师:讨论顶点,应从个数上来讨论.

通过课件演示或实物操作得出长方体有8个顶点.(方法同上)(板书:8个)

④师生共同小结出长方体的特征.

2.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现在你们讨论一下,假如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度,只要量出哪几条棱就可以?为什么?(启发学生只要量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那么你们知道像这样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什么呢?

师(结合多媒体演示说明):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在立体图上分别标出长、宽、高)

练习: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练习后老师说明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转变,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21页中的做一做.

熟悉透视立体图.

(1)让学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纸盒,(纸盒上各个面分别标上数字1~6)如图:

问:最多你能看到几个面?(让学生报出所看到的面的号)

(正面远处的同学只能看到一个面,还有能看到两个面的,最多也只能看到三个面)

(2)师: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假如从右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假如画出来就是这样的.屏幕显示立体图.

师:这个图中你们看到了哪几个面?哪几个面看不到?老师结合多媒体的演示告知学生,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屏幕出现)

(3)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育.

①出示下图,想象出与之对应的长方体.

?/P

②出示一组长方体,让学生说出所想象的长方体是其中的哪一个.

③电脑将长方体补充完整,让学生再次感知所想象的正确的长方体.

3.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2.补充练习:这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请你根据存在的数据,说出这个物体的上面是什么形状?并说出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P

板书设计

篇2: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立体图形,熟悉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像、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育学生数学学习的爱好,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究、擅长合作沟通的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

一、熟悉立体图形和长方体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熟悉了很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各是什么形状的吗?

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图形。

谈话:请同学们看老师办公桌上的一些物体,留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的形状和平面图形一样吗?(媒体显示)

2、指出:像办公桌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出来都是立体图形。其中投影片盒子、书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

3、引导:下面这两个图形是长方体吗?什么物体大致是这种形状?从桌面上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二、探究长方体特征

1、讨论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说明:长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这是长方体区分于其他立体图形的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征很快从立体图形中分辨出长方体。

2、熟悉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说明:在长方体中,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3、讨论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己经熟悉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方法继续展开讨论,并把发现的特点整理成一份材料,打算沟通。

组织学生沟通。重点沟通讨论的成果和讨论的方法。

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观察、比较、测量)

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数、观察、比较、测量、推理)

顶点:8个。(数)

4、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5、再次抽象长方体。

谈话:同一个长方体,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形也不一样。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下手中的长方体纸盒,看一看是不是这样。有三个小动物也从不同的位置看一个长方体,你能分辨出下面的三种情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它们中间谁最能确定这是一个长方体?

说明:我们画长方体通常画出三个面,把看不见的几条棱用虚线表示出来。(媒体显示)

6、应用特征判定哪几个图形是长方体。

三、熟悉长、宽、高

1、提问:同学们,我们教室的形状是长方体吗?怎样才能描述教室的大小呢?你能估计它大约有多长、多宽、多高吗?

提问:(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你能说一说这个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2、揭示长、宽、高的概念。(媒体显示)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提问:(媒体显示)你能依据长、宽、高分辨这两幢大楼吗?

4、引导:动手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一说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5、拓展: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知道长方体的什么?(媒体显示)

四、全课总结

1、总结:回忆一下我们通过讨论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讨论的?

2、谈话:谈一谈你的学习体会。

教学设想

1、现实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泉。

数学学习内容的组织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中,我设计了蕴含学习内容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的普遍存在,初步体会了数学学习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列举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加深了学生的感性熟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再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实物展开讨论,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讨论的价值。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也能激发学习的爱好。

2、观察、操作、想像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而不是靠接受获得。在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视觉、触觉为大脑思维提供了直接的、丰富的素材,因此要让学生的手、眼、脑协同发挥作用。在本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看、摸、比较、描述等活动,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位置关系有正确把握,对相对的面和相对的棱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熟悉。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有效改善。

3、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有根基。

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具有生成性,不过有的可以猜测,有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随机生成。教学内容一旦失去生成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则有可能变为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在本课中,我仔细分析“立体图形”和“长方体的长、宽、高”这几个概念的生成基础。“立体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是“立体图形”这一概念生成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不同正是帮助学生找准了新知构建的基点。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教学假如没有“为什么要有长、宽、高?”或“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对我们有什么用?”这些问题作为生成基础的话,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这一概念。

篇3: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五班级下册第13—1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熟悉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洁问题。

3、通过详细的操作活动,进展空间观念。

教学具打算:每桌打算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盒子,四面体、六面体形状的盒子,白纸,吸管,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一组实物图片。(教学楼、卷柜、长方体形状的盒子、装墨水瓶的盒子等)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师:板书“长方体”

2.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师:老师在每张课桌上都放了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3、说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师: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可以近似的看作长方体呢?

生:说一说。

4.抽象长方体形状。

师:假如我们只考虑墨水瓶或盒子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演示:墨水瓶上的图案和颜色飞走,只剩下长方体的透视图。

师:为什么这么多物体的形状都可以叫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熟悉长方体。板书:“的熟悉”

二、探究发现,归纳特点。

1.引导学生说出对长方体的熟悉。

师:信任同学们对长方体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以小盒子为例,说一说关于长方体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可以一边比画一边说。

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有12条边,8个角。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对面相等。等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内容依次写在黑板上。此时不做任何评价。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同学们的说法都对吗?哪些是长方体的特点呢?我们来讨论讨论好吗?

2.了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你们说的面,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板书“面”

师:你们说的边指的是盒子的哪一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边在数学里叫做棱。板书:“棱”

师:你们说的角,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角在数学里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课件演示长方体透视图上的面、棱、顶点。然后指出,我们熟悉长方体的特点,就可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讨论。

3.进一步探究长方风光、棱、顶点的特点。

(1)从面、棱、顶点的数量的角度来熟悉长方体的特点。

师:这位同学说“长方体有六个面”,这是不是长方体的特点呢?那就要看一看我们的盒子上是不是都有六个面。

生:先独立数,再由一名学生数给大家看。

师:(学生数前强调)大家看看他是怎样数的,一会我们来点评他的数法。

生:点评那名学生的数法。

师:评价学生的点评。留意数法的有序性,特殊是按面的相对关系数的方法。板书“6个”

(用如上方法引领学生熟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的特点)

篇4: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的含义,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究阅历,增强空间观念,进展数学思考能力。

3、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三、课型:新授课(几何图形教学)

四、教学课时数:1课时

五、教学打算:课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低班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谁能说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师:除了平面图形外,我们还熟悉了一些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图形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吗?(课件出示第一个情景图)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师:刚才同学们能正确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但是你们是根据什么判定出来的呢,它们到底各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熟悉”(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专心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来熟悉一下长方体中几个重要的名称。

师:(手模长方体的面)在长方体中,围成它的这几个部分叫做什么?

生:叫做“面”。(师板书:面)

师:用六个面能随便围成一个长方体吗?为什么不能,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呢,一会儿请同学们自主探讨这个问题。

师:(手模一条棱)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条直线,这又叫长方体的什么?(板书:棱)

师:你还能找出长方体中的其他条棱吗?

师:长方体中,这些尖尖的又叫什么?(板书:顶点)

师:它是怎么形成的?(由3条棱相交于一点而形成的)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中专心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来讨论长方体有哪些特点?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三条棱相交,形成一个顶点,那相交于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长度相等吗?它们叫什么呢?

小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底面上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竖直方向上的棱叫做高。

4、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当长方体的三组棱都相等的时候,你认为这将会变成什么物体?出示一个正方体(正方体)

师:下面,你能总结出正方体的特征吗?

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

5、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发现,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第20页的表格。

讨论:正方体是在具有长方体这些特征的前提下,它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归纳小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师:请在小组中,用你手中的长方体完成课本第20“练一练”第一题。

师:接着完成课本21页第3题,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师:完成课本第20页的第2题,计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你觉得还需要提醒大家些什么?

七、作业布置

学困生:完成《同步伴读》第11页的“基础训练”。

优生:完成《同步伴读》第11页。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熟悉

顶点面棱

个数个数形状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

86正方形6个面面积相等。12全部的棱长度相等

86长方形(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可分成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九、教学反思

部分学生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点不清晰,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较差,找不到各个面所对应的长与宽,部分学生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不会求,特殊是应用题中讲到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条时,学生不理解就是求棱长总和。

篇5: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熟悉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通过详细的操作活动,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培育其合作意识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沟通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生把握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娴熟把握长方体的`特征,并能运用其特征解决简洁问题。

教学用具:长方体的模型,搭长方体的小棒学具和橡皮泥、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题目:打算长方体的模型

观察长方体模型,说说为什么它是长方体?

找找生活中的长方体事物。

二、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师:我这里有些图形,谁来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根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师:你们分的非常好,请在你们的本子上画一个平面图形摸一摸,然后摸一摸你的书、铅笔盒等立体图形。

生开头操作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可能说:平面图形平平的,立体图形有边,有角,有点、有面……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讨论立体图形――长方体。

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呢?

生举例

师:你们都拿着长方体模型,是怎么判定的呢?

生可能说:它有6个面,12条边,8个点,它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订正边、点,我们来熟悉一下面、棱、顶点的含义

生可能用语言描述不了,用手摸得方式来解释这三个概念。

师给出规范的语言:面就是平平的部分,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就是棱,三条边的交点就是长方体的顶点。媒体演示,并闪烁一个面、一个点、一条棱。

三、小组探究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很多长方体的特点,但不够全面,接下来我们就以4人小组为单位活动。

出示活动要求,1、一人组织发言,一人记录,他生补充

2、利用好学具

3、全组要统一意见。

4、汇报时,一人汇报,一人演示

师出示活动提纲

图形

顶点

个数

个数

形状

大小关系

条数长度关系

长方体

生开头活动,师巡视

师:大家基本完成了任务,我们现在来汇报一下

师:我们根据表格提示来汇报,好吗?汇报时,其他同学专心听,有不同意见举手补充。

学生汇报:有8个顶点.

一生数八个顶点。(拿着用橡皮泥和小棒组合成的长方体演示)全班赞同

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几生介绍验证过程)分为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一生补充: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它四个面完全相同。

师说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前后左右上下面的名称也不同。

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验证用小棒和橡皮泥组合时,相对的棱不相等就组合不成长方体,)还发现:12条棱,分成3组。

生介绍完后媒体出示完整表格

师: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小组的合作,对长方体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桌拿着长方体模型相互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生活动

四、抽象图形

1、根据要求看长方体,你能看到几个面。

①只看一个面

②只看一条棱

③只看一个顶点

生操作,汇报。

师,媒体出示:一个小兔子把看到的面画了下来,你认为哪个最能代表长方体。

生赞同第三个

师:我们在画平面图时,要画出长方体的三个面,才能代表长方体

2、观察从一个顶点看到的三个面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后发现:看到的是三个相邻的面,前面、上面、一个侧面,它们分别相对的面是看不到的

3、观察长方体平面图的面得形状,有什么发现?

是平行四边形

师:平面图形中虽把上面、一个侧面画成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五、熟悉长、宽、高

利用自己的学具阅读课本29页内容。

师摆放一个长方体盒子,让生分别说出长、宽、高,

说明:同学们说的真好,每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长、宽、高

同桌摆放长方体,互说长、宽、高

六、课堂总结

1、说说今日你有什么收获?

2、利用145页纸,做一个长方体。

七、课堂延长

师拿着一个魔方,你们熟悉它吗?今日我们讨论了长方体,请你们运用本堂课学习知识的方法,讨论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篇6:《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个数,面的个数、形状和大小关系以及棱的条数和长度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熟悉长方体的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与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己动手讨论长方体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长方体的熟悉。

教学难点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分。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有许多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事物的'课件,如床垫、魔方、铅笔盒等。提问学生都是什么图形。顺势引入课题——《长方体的熟悉》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将课件中展现的图形抽象为数学图形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也画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接着组织学生独立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

请个别同学回答,总结后板书明确面、棱和顶点。

活动二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利用课前打算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让学生小组合作,填表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个数,面的个数、形状和大小关系以及棱的条数和长度关系,再请小组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并板书。

活动三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区分与联系。

(三)课堂练习

课本中的试一试的内容。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日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的熟悉。

课后作业:

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找一找它们的顶点、面和棱。

篇7:《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和把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能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培育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沟通,培育学生专心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长方体的特征,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三、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生打算:长方体实物、剪好书本第123页的长方体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老师:今日,老师给同学们带了几位老伴侣,同学们看,你们熟悉它们吗?(屏幕上显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沟通后小结: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2、(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你熟悉这些图形吗?

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围成的呢?

沟通后小结: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墨水盒、魔方、牙膏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实物),这节课,我们就来熟悉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板书课题)

3、老师:请同学们在这些图中,找出长方体(出示课件)第几个是长方体?

4、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熟悉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的物体是长方体,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很多很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打算的学具摸一摸(老师拿着长方体教具引导学生摸长方体的面)你摸到了什么?它的面是怎样的?

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老师小结说明: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老师:(拿出教具边指边说)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学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你有什么感觉?看着棱,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用手摸棱,有割手的感觉。棱把相邻的两个面分开了。

3、老师:(拿出教具边说边指)三条棱相交的这一个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拿出你们的学具,摸摸长方体的顶点,有什么感觉?

4、老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熟悉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

(1)小组明确目标后自由讨论

老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讨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课件出示表格)

(1)长方体有个面。(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4)长方体有条棱。(5)哪些棱长度相等?(6)长方体有个顶点。

(2)沟通汇报

老师:谁能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报一下?

(预设)学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老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哪是相对的面?为了描述便利,一般称为左面、右面、上面、底面、前面和后面。(指实物回答)

(预设)学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老师: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学生:我用剪刀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我测量了相对面的长和宽,长和宽的长度分别是相等的。(师课件演示“相对的面相等”)

老师:谁能说说棱的特点?

(预设)学生:长方体有12条棱。

老师:可以分成几组?

(预设)学生: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老师演示“相对棱相等”)

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老师: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

(3)完善表格并小结

老师:请你把教材第19页的表格填完成。

学生先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课件演示。

老师:长方体就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4)请你判定对错

①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②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③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1、辨析判定题,提出概念

老师: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动身有三条棱,这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出示概念)

出示两个长方体(相同长方体两种不同的摆放位置),你能指着说一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摆放的位置不同,长宽高也不同。

2、把长方体的棱分类。

根据这个知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呢?(同一个顶点动身的长宽高为一组,可以分为4组)

3、巩固练习(电脑出示:练习题1)

(1)、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老师点名让学生说出答案,其它学生判定)

(2)一个长方体,长15厘米,宽9厘米,高10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先让学生自己做,发现学生做题有困难时,老师再提示:我们在讨论长方体的棱长的时侯,把长方体最长的4条棱分成一组,较长的4条棱分成一组,最短的4条棱分成一组,那么,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代表这三组棱中的一条棱,现在要求这12条棱的总长度,应该怎样做?

(3)选择题: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5厘米,棱长总和是()

A、20B、40C、60D、80

老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回答时,请说明你的理由.(师点名提问.)

那么谁能根据刚才这俩位同学做的题,能总结出长方体棱长总和的公式呢?(学生总结,师点名提问)

预设:

生甲: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X4+宽X4+高X4。

生乙: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x4。

老师:这两位同学到底总结的对不对呢?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屏幕,看老师总结的和这两位同学一样吗?(电脑出示)

老师:这两位同学总结的对吗?

老师:长方体棱长总和这两个公式书上没有,是老师辅加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公式齐读三遍,力争记下,以后做题会用到.

(四)小结收获

老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假如给你一点,学了这节课你会联想到什么?(由一点引出的三条线段)由这三条线段你会想到什么?(三个面)继续想象:(由三个面可以想到它们相对的三个面形成一个长方体)。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熟悉

(1)长方体有6个面。(4)长方体有12条棱。(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5)哪些棱长度相等?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6)长方体有8个顶点。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X4+宽X4+高X4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x4

《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14篇

篇8:《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二册第23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直观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把握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2、培育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爱好,培育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上课尹始,老师出示灯片:由若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童话式的图形王国城门图。然后老师谈话:“小伴侣,在这里你能找出我们的老伴侣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二、直观导入,初步感知

老师拉开灯片的掩盖片,显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提出两个问题:

(1)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新伴侣,它们是谁呢?有谁熟悉它们?

(2)长方体、正方体跟我们的老伴侣长方形、正方形相同吗?为什么?

三、引导探究,理解新知

1、熟悉长方体。

(1)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①老师依次出现两个长方体(一般的和特殊的)。问:谁熟悉它?小伴侣想不想对自己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呢?

②老师指导学生用长方体展开图自制长方体,让学生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2)小组研讨,建立表象。学生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长方体以后,老师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制作长方体过程中,你发现了长方体的什么隐秘?先小组讨论,再请小组代表汇报发言。

(3)验证熟悉,形成概念。

①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长方体特征后,老师播放电视录相:一个长方体匀速转动,清晰、布序地显示长方体六个面,按着六个面一对一分解3排开。验证学生的熟悉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②请小伴侣一起有序地数出长方体的六个面。

2、熟悉正方体。

(1)出示正方体模型,问:小伴侣熟悉它吗?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请伴侣带着这一个问题看电视录相。

(2)观看电视画面,指名回答:正方体什么特征?

四、引导辨析,把握本质

1、让学生分别找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怎样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先小组合作学习,再请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

3、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五、巧设练习,拓展新知

1、数一数。如图,

①图A中有几个小正方体?②至少补上几个小正方体就可以成为一个大正方体?(学生回答后,老师用电脑操作,图A→B,添加部分闪烁。)

2、想一想。如图:

(1)这些图片中哪些可以做成一个长方体?哪些不能?为什么?

(2)折长方体竞赛。

(3)用12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有几种摆法?(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展现)

4、做一做。让学生用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自由上台展现作品,并介绍制作阅历。)

篇9:《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把握长方体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把握长方体的特征,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打算.

1、观察后回答:

①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归类并板书.

③指着左边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④指着右边问:这又都是什么图形?(板书:立体图形)

2、出示第19页图中的各个实物,观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②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是都占有一定的什么?

(空间,占有一定空间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③你知道这里面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肥皂、牙膏盒、墨水盒)

④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让学生说)

二、揭示课题.

从今日开头,我们的数学课主要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长方体的熟悉,并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课.

(一)教学例1,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熟悉长方体的面.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留意培育学生有挨次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留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归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熟悉长方体的棱.

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归纳: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篇10:《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熟悉长方体,把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

2、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把握有序观察、分类比较等学习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爱好和信心。

教学重点:

把握长方体的特征,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打算.

1、乌鸦喝水的故事你们听说过没有?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

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石头的形状我们称之为立体图形,今日我们就来讨论立体图形。

观察后回答:

(1)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哪些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

(2)你知道这里面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肥皂、牙膏盒、墨水盒)

二、揭示课题.

从今日开头,我们的数学课主要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长方体的熟悉,并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课.

教学例1,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熟悉长方体的面.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留意培育学生有挨次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留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归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熟悉长方体的棱.

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1)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2)它的12条棱可以分为几组?每组棱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

(3)熟悉长,宽,高。

(4)请学生用推理的方法说出长方体相对的面相等。

3、熟悉长方体的`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讲解: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二长方体是由_____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_____形)围成的____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_____,相对的棱的长度______.

四、巩固练习.

1、让学生拿出打算好的长方体展开图,按要求做一个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度量的结果,并指出它的长、宽、高.(留意不同放置法的长、宽、高)

2、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

3、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各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留意搞清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每个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课后作业.

自己设计一个长方体模型,量一量长、宽、高,然后与同学沟通.

七、板书设计.

篇11:《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悉长方体,把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熟悉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长方体的特征,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2.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几张图片,了解身边的物体,引入长方体的学习。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专心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班级已经初步熟悉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讨论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长方体的熟悉)

3、师:四周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新知探究

(一)整体熟悉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打算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熟悉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沟通,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沟通时留意:

(1)引导学生根据一定挨次数面、棱、顶点的个数。在数棱的数目时,假如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老师要引导学生熟悉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风光及棱的特征后老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根据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练习。

请你判定对错。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熟悉。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12条棱可以分成6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熟悉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熟悉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熟悉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巩固提升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1)这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5)厘米。

(2)这个长方体中棱长是5厘米的棱有(8)条。

(3)这个长方体的右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长方体的右面是正方形,和它相同的是左面。

(4)前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有哪些?前面是长方形,和它相同的面有后面、上面、下面。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熟悉?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篇12:《长方体的熟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熟悉了长方体,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熟悉长方体的基本特点。学生在学习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知识中,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讨论问题的方法都会有所形成。本节课学习长方体的特征,为后面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等知识做打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立体图形的熟悉,达到进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低班级已初步熟悉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等立体图形,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讨论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内容: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学习目标:

1.熟悉立体图形,把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把握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把握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打算:课件长方体模型

直尺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想象,导入新知

师:前面我们学习哪些平面图形?举例说说。

师:出示长方形纸,

这张长方形的纸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假如我把100张这样的白纸整齐的摞起来,那将会是什么形状呢?(板书:长方体)

师:它是一个平面图形吗?

生;它是立体图形。

师:今日,我们一起熟悉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的熟悉)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再由一张纸变成一摞纸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从面到体的转变,并自然地导入课题。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一)、游戏中把握特征

(1)出示“魔袋”,你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体物体吗?

说一说:把你的感觉或是成功的阅历,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学生能说出棱、顶点、面即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依托生活中的长方体,使学生经历从实物到图形的熟悉的第一次抽象过程,在对比中熟悉长方体,初步感知长方体特征,并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自学课本18页内容,并借助你手中的学具完成学案中的第1题

2.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不能解答的有小组长记录下来)

(1)长方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2)长方体这些棱可以分成几组?每组棱有什么特点?

3、展现沟通

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老师适时追问、点拨并用课件验证(学生拿自己的长方体展现给同学,边说边数)

(1)面:板书

6个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棱:板书

12条

相对棱的长度相等

(3)顶点:板书(8个)

(4)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导入电子白板演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形的长、宽、高。一般来说,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小练习:

说一说: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辨一辩:一张A4纸是长方形还是长方体?为什么?

认一认:课件出示:学生指出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小结: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想一想: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发生了变化,这个长方体的形状有没有变化?(导入电子白板演示)

师小结: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观察、讨论、记录等不同方式,让学生更系统深刻地体会长方体特征,突出了重点。

三、巩固提升

1、填一填

(1)长方体有(

)个面,有(

)条棱,有(

)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

),相对的棱长度(

)。

(3)一个长方体最多可能有(

)个面是正方形。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填空,让学生巩固长方体特征。

2、说一说(纸巾盒长24厘米,宽12厘米,高9厘米)

(1)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3)哪几个面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说一说,让学生从观察物体的角度动身,更够清晰地辨认长方体哪些面是相对的,进一步巩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一特征。

2、辨一辩.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3)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四六二十四条棱。(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辨一辨,再次巩固强化长方体特征。

四、思维拓展.

用铁丝焊成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习,总结出长方体的棱长和公式,即: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是对长方体特性的应用。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今日的数学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说一说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小结:处处留心皆学问,其实只要你平常留心观察,努力学好知识,打好基础,不久的明天,同学们也能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聪慧的才智,让数学真正为我们服务。

六、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熟悉

面:

6个

相对的面完全相对

棱:

12个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

8个

篇13:《长方体的熟悉》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在学生初步熟悉长方体的基础上,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自主探究活动过程,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亲身参加探究实践活动,获得乐观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初步熟悉长方体。

师:(出示一张纸)看,这是一张纸。假如不考虑它的厚度,它是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

师:对,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将大小一样的纸重叠在一起,变成一本书,现在是什么形状?(长方体)

师: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出示情境图。你能从中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粉笔盒,茶叶盒,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还有一个物体是什么形状?(正方体)。今日我们先来学习熟悉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熟悉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我们先来熟悉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第21页上面的内容。

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谁来指给大家看一看?

拿着你手中的长方体同桌之间指一指它的面、棱和顶点。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今日这节课我们通过探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特征来熟悉长方体。一起读一读探究要求?小组合作,把小组探究的结论写在这张纸上。

小组合作,老师巡视

(1)面的特征

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面的特征。

让一个小组汇报,另外的小组补充。有序的数出长方体的六个面,可以先数右面一个面,中间四个和左面一个。也可以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和后面这样去数。重点让学生根据第二种方法有序的数一遍。

长方体的六个面一般情况下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课件演示)

(2)棱的特征。

长方体有12条棱。(教给学生有序的数出12条棱)。在数棱的条数的时候有的学生将长方体不停的转动要准时订正。

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层来数,也可以根据相等的棱为一组去数。

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4棱的长度相等。

(3)顶点的特征

长方体有8个顶点,

师:我们把长方体的特征用表格的形式将它梳理出来。对比一下,哪个特征是你们小组自己探究出来的,哪个是同学们共同探究出来的。

上课的教室,找出它的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吗。一定要有序的观察。

(4)从一个方向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把这个长方体放在你桌子上,从一个方向观察一个长方体,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另外的三个面哪里去了?(被相对的面挡住了)相对的面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所以我们画长方体直观图的时候,通常把能看到的三个面用实线表示,看不到的三个面我们用虚线表示。一定要记住,还有三个面我们看不到。

(5)熟悉长、宽和高。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师:假如擦去长方体的.一条棱,你还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样子吗?

师:假如再擦去几条棱(三条虚线),你还能想象出原来的形状和大小吗?

师:我们至少要剩下几条棱你还能想象出来原来的样子?这几条棱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吗?(学生自己说一说)

像这样从一个顶点动身的三条棱,它们的长度在数学上还有专有的名称。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通常情况下,水平方向的叫做长和宽,竖直方向的叫做高。这样放,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长宽高。换一种放法,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放置的方法不同,它的长、宽、高是可以互换的。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指一指它的长宽高。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一课本23页第一题。

(1)墨汁盒的上面是什么形状?与它相对的是哪个面?

(2)前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面与他相同?

(3)哪个面的长是12厘米,宽是3厘米?

2、自主练习课本23页第二题。

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根据下图想象出一个长方体,运用所给的数据回答。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习了一些简洁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通过学习长方体可以使学生对四周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

成功之处:

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进展过程。在教学中,学生首先通过课前打算的长方体物品进行观察并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沟通,共同得出长方体的特征: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在例2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得出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4条棱,相交于一点的长方体的三条棱就是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并由此延长拓展到长方体的长、宽和高的长度决定了长方体的大小。当长方体的长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哪些面的变化呢?哪些变了,哪些不变?同样宽的变化会引起哪些面的变化,哪些面不变?同样高呢?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不足之处:

1、由于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时,时间用时比较多,导致后面的练习量不足,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

2、在例2的教学中,为了节省时间只是让学生观察我手中的长方体的框架,没有让学生实际动手来操作,导致学生对于长方体的棱的特征熟悉不深刻。

再教设计:

压缩例1的教学时间,让学生用胶管和橡皮泥在课堂上动手来制作一个长方体的框架,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发现长方体的棱的特征,还能加深对长方体的长、宽和高概念的理解。

篇14:《长方体的熟悉》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把握了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初步熟悉简洁的立体几何图形,如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由讨论平面图形扩展到讨论立体图形是学生进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较深入讨论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头。因此,学好本节课是学生建立正确空间观念的关键,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

根据教材对六班级聋生的要求,联系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和把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会看长方体图形,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3、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和有序观察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体空间观念的建立。

二、学情分析

六班级共有八名学生,根据八名学生的智力和听力情况,我将八名学生分成a、b、c三类。a类学生三名,他们思维反应快,语言概括能力强,要求他们能够理解和把握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b类学生四名,他们思维反映一般要求他们基本上把握长方体的特征,在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