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讨论货币需求及各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学完本章后,应知道:什么是货币需求?个人和社会对货币评价有何不同?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是如何研究货币需求的?他们的结论是什么;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发展;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本章学习要求
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需求的含义第二节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三节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第四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第五节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第六节货币需求的面面观第七节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为什么要研究货币需求?供给和需求及其均衡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是建立货币理论的起点,也是货币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因为只有对需求的正确界定,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实现货币供求的均衡。而货币供求均衡从宏观上看,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前提条件,是政府或货币当局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货币供需均衡有利于创造稳定的经济环境,对于微观经济主体的技术进步和有效管理而言,这种稳定的经济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12.1货币需求的含义
12.1.1对货币的不同评价
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
对社会而言,货币不是财富,而是提高效率的工具。因此社会对货币的需求有一个量的限制。
对于经济个体而言,货币是一种财富,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对货币的需求是无限的。然而,经济学中的需求,是愿望与能力的结合。因此,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表现为在基于货币同其它财富在形态上的差别,保持一种机会成本最小、所得收益最大的货币数量。微观主体经济意义上的货币需求包含以下三点内容: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1.2货币需求的定义(1)需求能力与需求愿望的结合;(2)需求能力可理解为占有货币对应的收入、借款或其它形式的资金来源;(3)需求愿望可理解为由需求主体经济利益决定的各种动机与行为。
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1.2货币需求的定义货币需求是指:
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需要用于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的货币数量。1.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后人多用“货币必要量”的概念来表述。假设条件是完全的金流通。基本公式是: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2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2.马克思在论证这个问题时有两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前提:⑴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⑵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3.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2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12.3.1现金交易学说——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12.3.2现金余额学说——剑桥方程式
12.3.3货币数量论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影响
12.3
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
12.3.1现金交易学说——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MV=PT或P=MV/T
式中,M—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
V—货币流通速度
P—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
T—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3.1现金交易学说——费雪的交易方程式1、费雪所作的假定:
①货币流通速度V是由社会惯例、个人习惯、技术发展状况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决定的。由于这些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在长期内变动也极慢,因此,V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可视为不变的常数;②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T变动极小,也可视为常数.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2、由以上假定所得出的结论:物价P主要取决于货币数量M的变动。12.3.1现金交易学说——费雪的交易方程式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3.1现金交易学说——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费雪虽然关注的是M对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
这表明货币需求量(M)取决于一般物价水平、社会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总量以及货币流通速度三个因素。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的影响。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3.2现金余额学说——剑桥方程式1.现金余额学说的主要观点: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时重视微观主体的动机。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每个人持有货币多少,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种种原因;但在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3.2现金余额学说——剑桥方程式2.剑桥方程式:
式中,Y—总收入
P—价格水平
K—以货币形态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
Md—名义货币需求
Md
=kPY马歇尔英国经济学家
3.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的区别:交易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保有货币最为便利但要付出代价,这就要在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12.3
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货币数量论对经济学应影响很大,许多后续的货币理论定量分析就是建立在现金交易方程式和现金余额方程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现金余额方程式开创了货币需求研究的四个新方向:12.3.3货币数量论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影响对持有者效用角度:货币需求动机理论;从持币机会成本角度:货币需求决定与影响因素理论;从货币资产角度:资产组合、平方根理论、需求函数理论等从供求关系角度:货币供求函数交互作用和供求均衡理论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4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12.4.1理论要点
(1)货币需求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2)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基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3)由此,凯恩斯得出货币需求函数为:
M1代表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函数;M2代表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12.4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12.4.1理论要点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12.4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4.1理论要点(4)“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低至一定水平时,人们一致预期利率将上升,此时持有债券会因债券价格下跌而蒙受资本损失,于是在利率为R’时,人们普遍以货币形式来持有财产。货币供给的增加并不能使利率降低,因而增加的货币存量都被自愿贮存了,货币需求成为完全弹性,有如无底洞一般,“流动性陷阱”的名称即由此而来。流动性陷阱12.4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12.4.1理论要点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RR’LM0M1Md12.4.2政策性结论:
(1)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由于存在着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不能降低时,货币政策失效,需要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
12.4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4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4.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选学)1.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2.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发展:3.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发展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作为现代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基本上承袭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即非常看重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因果联系.同时他也接受了剑桥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以微观主体行为作为分析起点和把货币看作受到利率影响的一种资产的观点。(1)货币同债券、股票、耐用消费品、房屋及机器等一样是资产(财富)的一种形式,人们在考虑如何保有自己的财富时,就要选择持有的资产是用货币形式,还是用其他形式。12.5.1理论要点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2)影响货币需求的诸因素分析:①恒久收入。②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③货币收益率、债券收益率、股票收益率、物价水平变动率。④财富持有者的偏好12.5.1理论要点(3)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
式中:M—名义货币需求;P—一般物价水平;M/P—实际货币需求;
y__实际恒久性收入;W—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
rm—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b
—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
re—
非固定收益的证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
预期物价变动率,也即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u—
持币者的主观偏好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3、对货币需求函数的分析货币需求与恒久性收入y正相关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w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rm、rb、re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分析中被统称为机会成本变量,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大,对货币的需求就减少。u是一个代表多种因素的综合变数,因此可能从不同的方向上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省略U。因为短期内货币效用及影响效用的因素比较稳定,不会发生无规则的大幅度变化。省略W。因为这个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也是稳定的,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不大。省略,因为弗里德曼通过对发达国家统计资料的实证分析表明,物价变动率只有在变化幅度很大,期限很长时才直接影响货币需求,而这种情况实际上很少发生。省略rm
rb
re,因为他们都受市场利率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可以用市场利率i来代表。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省略U;省略W;省略;省略rm
rb
re基于上述假设,货币需求函数可简化为:M/P=f(Y,i)对于货币需求,弗雷德曼最具概括性的论断是: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因而,货币需求也是比较稳定的。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这一函数是与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函数式非常相似(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式:M=M1+M2=L1(Y)+L2(r))。但是二者的理论确有显著的差别。在凯恩斯看来,投机性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而由于利率的波动和对未来正常利率水平的预期是不确定的,导致货币需求与利率和实际收入之间缺乏稳定的关系,因此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而弗里德曼却认为,在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中,恒久性收入是最主要的变量,其相对于当期收入来说要稳定的多。同时,弗里德曼通过对美国1892-1960年历史资料的实证分析证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低,因此利率的变动对货币需求影响极小。据此,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由此可见,当简化了一些变量后,虽然凯恩斯与弗里德曼得出的货币需求函数相似,但是二者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
⑴货币需求理论中所考察的货币,是从金到摆脱金;从纸币到一切可称之为货币的金融资产;从不能带来收益的货币到可以带来收益的货币。
⑵宏观总量作为考察的出发点是费雪及其前人一贯的思路;开始于剑桥学派的思路则是把微观行为主体的持币动机作为考察货币需求的出发点。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
⑶仅从宏观角度考察这一问题,那么纳入视野的就只是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考察角度转向微观,所需求的就不只是起流通职能的货币,还有起保存价值职能的货币。
⑷如果可以粗略地表述,就是从f(Y)发展为f(Y,r),并不断纳入更多的自变量。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1.改革开放不久,提出了这样的公式:这个公式以货币流通速度稳定为假设前提或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公式的发展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极大,引入了与货币需求负相关的货币流通速度。2.目前实际使用的是对MV=PY两边同时取对数微分后形成的公式。
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6货币需求面面观
12.6.1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1.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区别在于是否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通常分别由以下符号表示:名义货币需求
Md
;实际货币需求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2.正确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有利于宏观形势判断和政策选择。
如在价格水平变动较为明显的条件下,比较年度之间货币需求的变动,必须消除物价因素之后才有可能进行。若价格是稳定不变的,则没有必要去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产出潜力是指部分闲置的、有结合可能的资源,所蕴蓄的有效产出增长的可能性。能够促成上述资源结合而投出的货币是经济过程之所必需,是客观的货币需求。当整个社会的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时,决定货币需求的商品、服务交易量已接近于产出潜力的最大可能,这时的货币需求接近于最大值。当整个社会的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的状态时,社会中有相当的资源闲置,产出潜力有待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货币使部分闲置资源得到利用,从而增加产出。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6货币需求面面观
12.6.2发挥产出潜力的货币需求1.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是货币当局决策者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货币供给增长率,从总体上考察货币需求的方法。而判断总体货币需求的变动是决定货币供给的关键。从宏观角度估算货币需求,需要利用货币需求的宏观模型。宏观模型的共同特点是都没有反映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等因素,不考察各种机会成本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主要是关心市场供给、收入这类指标的变化。
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6.3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2.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就是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将机会成本变量引入货币需求模型或函数,是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问题的典型表现。其目的在于说明利率和价格变动这类因素对货币持有主体可能造成的潜在收益或损失,以及这种潜在收益或损失对微观主体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6.3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3.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在于根据可以解释货币需求的变量,其中包括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和一些重要的机会成本变量,来估算总体货币需求,并将其作为货币供给决策的依据;对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其着力点在于建立可以更充分反映客观实际的模型并据以剖析货币需求变化的原因,是解释货币领域种种矛盾和变异现象的重要依据;两者不能偏废,要配合进行。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6.3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6.4资产选择资产选择的目的保值和生利资产选择的方向购买生利的金融资产持有现金购买实物资产进行资产选择应具备的两个前提条件基本消费支出后有相当的剩余货币收入客观上具备可供选择的多样化的资产
12.7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货币均衡与非均衡市场总供求及其同货币的需求与供给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总供求失衡与价格波动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极限紧缩效应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7.1货币均衡与非均衡1.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Ms=Md;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超过或者满足不了货币需求,Ms≠Md。上式中的”=”并非纯数学概念,实际意义应该是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大体相适应。2.货币均衡与利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利率的作用。货币供求决定均衡利率水平r0;或在均衡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达到均衡状态。见图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7.1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即由货币当局决定,货币供给成为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即货币需求只对利率有影响,却不能通过利率机制影响货币供给。见图:12.7.1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市场总供求(1)按照产品的用途进行划分:市场总供给AS大致可分为消费品供应和生产品供应;市场总需求大致分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总供求均衡的条件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品供应+生产品供应,即AS=AD(2)按需求主体的不同,市场总需求的构成通常可归并为四项: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支出G、出口需求X。设总需求为D,则D=C+I+G+X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7.2市场总供求及货币的需求与供给2、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总需求的实现手段和载体是货币。而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行体系的资产业务,其中主要是贷款活动创造出来的。因此,有这样的逻辑关系:银行贷款活动调节货币供给规模,货币供给规模又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水平。显然,如果货币供给是适当的,由它作为载体的总需求也是适当的。因为这样的货币供给和总需求可以保证产出得以出清。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从理论上分析的货币供给是适当的,但微观主体的行为对市场总供求的影响使货币供给在实际中可能出现另外两种情况:企业与个人有过多的货币积累,不形成当期的需求,而又没有提供相应的补充货币供给,从而导致总需求的不足(或总供给的相对过多)。扩大投资与提高消费的压力过强,或产生财政赤字,要求银行信用予以弥补,或银行不得不扩大信贷(经济和政治的原因),直接投放过多的货币,结果货币供给过多并从而造成总需求过旺的局面.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2、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3、市场总供给与货币需求
对市场总供给与货币需求关系,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宏观角度来看,经济体系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根本上取决于有多少实际资源需要货币实现其流转并完成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相互联系的再生产流程。这是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的基本理论出发点。整个社会的总供给决定货币总需求。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从微观角度来看,宏观货币需求是通过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体现出来的,只有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才能直接引出货币供给;能否使货币供给为流通所吸纳,也取决于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有独立性,因此,微观的货币需求总和并不总等于由市场总供给决定的货币需求量。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7.3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1.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不是等量的;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影响;总需求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目标。
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2.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四边联动的关系图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7.3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3.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有紧密联系,货币均衡有助于市场均衡的实现.但货币均衡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均衡:市场需求是以货币为载体,但并非所有货币供给都构成市场需求;
市场供给要求货币使之实现,因此提出对货币的需求;但这些货币需求也并非对货币需求的全部.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如果暂时撇开利率,总供求失衡的直接后果,在典型的市场经济中是物价水平的变动:供大于求,价格上涨。价格的升降使失衡的供求重新取得平衡的市场机制:价格下跌会刺激市场需求,反之亦然。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7.4总供求失衡与价格波动12.7.5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极限1.这个问题是说明货币供给对总供给的能动作用。2.“面纱论”和马克思的“第一推动力”。3.在货币量能否推动实际产出的论证中,联系潜在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的方法得到广泛的认可。社会资源的状况不同,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也不同: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三阶段论”⑴只要经济体系中存在着现实可用做扩大再生产的资源,且其数量又比较充分,在一定时期内增加货币供给能够提高实际产出水平而不会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⑵待潜在的资源利用持续一段时间而且货币供给仍继续增加后,经济中可能出现实际产出水平同价格水平都在提高的现象;⑶当潜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但货币供给仍在继续扩张,经济体系中会产生价格总水平上涨但实际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7.5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极限
A和B两个拐点分别代表由货币供给增加形成的产出率和物价上涨率不同组合阶段的界限。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2.7.5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极限12.7.6紧缩效应
在处理市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时,为什么有时候通过紧缩货币供给也达不到市场均衡的目的?
1.当市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通过压缩货币供给,从而减少总需求,以求回复均衡,是国内外常见的政策主张和实践。然而,其间有种种复杂问题。2.而当需求扩张不是突发的,即正常生产已经事实上是在需求扩张的支持下运作时,单纯的紧缩,通常的结果是,总需求缩减,实际再生产缩减,从而总供给缩减,供需的差额仍然不能由于紧缩需求而取得均衡。第12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3.至于紧缩货币供应、紧缩总需求的物价效应,一般情况下是直接的。物价上涨无论其具体原因如何,纵然不是由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SUV项目构思建设方案
- 2024年中频炉生产设备租赁与技术交流协议3篇
- 强化财务管理的月度工作计划
- 2024年网络安全服务合同(含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
- 2024年摊位租赁附带广告位租赁合同下载2篇
- 《Xilinx FPGACPLD设计初级教程》课件第4章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供应与购买合同
- 《网络传播学》课件
- 《常见的传感器》课件
- 2024年船舶建造及维修合同
- 《阿尔茨海默病康复》课件
-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三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校企联合实验室的运营与维护
- 统编版语文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字音字形(有答案)
- 机器人课件模板下载
-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试题 物理 含答案
- 2024年安防监控系统技术标准与规范
- 软件正版化概念培训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道法八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01
- 运输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
- 译林新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Reading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