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月新版)_第1页
新常态(月新版)_第2页
新常态(月新版)_第3页
新常态(月新版)_第4页
新常态(月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常态、新趋势与新动力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王世文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苏州市专家咨询团成员苏州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AdjunctInstructorofUNA-EMBA比较看发展理念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社会和人全面发展——五大理念十八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2014年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新贡献,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过去、现在和未来你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当地发展最大的机遇、挑战、动力是什么?2014年美国:2.4%

日本:零增长

欧盟:1.4%

拉美:1.5%

东盟:4.6%

中国:7.4%

经济大逻辑——新常态2014年5月份首次提出;APEC峰,对新常态内涵做了阐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新常态的九个特点做了描述“新常态”是相对历史上的“旧常态”和“非常态”而言(2008年\2012年\2013)经济大逻辑——新常态旧常态——利用旧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实现发展(如人力成本低廉,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环境保护缺失),以保增长为典型目标。结果是:产能过剩加剧,后期投资回报率下降,房价保增长的循环中大幅上涨,居民储蓄率从上升到下降的过程逐步抑制消费。人力成本和人民币汇率双升后低端制造业竞争优势受到削弱,产业转移,国外投资外迁增多,出口增速回落,环境资源。新常态——巨变完成后之稳定状态新常态解读——特点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那段历史,还记得吗?92年全国掀起了一轮加速投资高潮。高速的信贷投放下,资产投资增速维持高位92-96年间积累大量低效产能;而体制障碍又导致去产能和去杠杆缓慢,融资结构与绩效结构不匹配,资源错配严重,信用资源持续流向国有亏损部门。另外一方面,过热投资导致通胀率攀升影响了94-96年间货币政策从紧,叠加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下需求减少。1997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了直接的压力,需求端的压力衍生到供给端,进一步曝露了前期企业过度扩张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当时暴露的矛盾主要有以下4方面,且过剩的主要是中下游的消费品,中上游资本密集型行业不存在明显过剩。届时,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1/3明亏、1/3暗亏、1/3盈利),不少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40%;经济体内部出现严重的债务问题,三角债问题严峻、银行坏账率高企(90年代末期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30%);财政压力巨大,甚至出现外债压力。滚滚长江东逝水:趋势、风口硅谷四杰:英特尔、甲骨文、惠普、思科硅谷新四杰: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阿里巴巴何以辉煌?新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营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优势,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主要措施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调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供给侧管理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从供给侧管理角度看,本质上都属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新常态解读——机遇与挑战全面深化改革,为创新拓宽道路。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致力于发挥创新驱动的原动力作用,支持创新型企业、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尽快形成新增长点和驱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活力,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新常态解读——机遇与挑战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发展措施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物质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健全初始分配制度加大环境治理国土绿化行动坚持开放战略布局完善对外开放新体制一带一路内地、港澳和台湾合作发展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创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人口: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医疗:健康中国,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互联网与信息技术领域。提出网络强国和大数据的国家战略,以及发展分享经济。未来信息安全、信息化和互联网+蕴含无限商机。金融: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价格: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可以做到基本放开。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开展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掌握全球新的贸易规则的制定权;借助于人民币加入SDR的契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利用亚投行等平台,推动全球多元储备货币体系建设,掌握大宗商品话语权等都值得发展举措坚持共享发展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所需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康中国人口均衡发展明年前瞻: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谢谢!王世文电话sw5666@去产能五大举措货币政策“中性偏紧”,倒逼企业去产能、去杠杆。98年朱镕基总理在国务院会议强调“两件事情不能做:银行放松银根、生产挤压产品等于自杀;搞大干快上,搞重复建设。从货币政策来看,98年之前为“适度从紧”,98年改为“适当的货币政策”,99年“稳健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并不因经济下滑而大幅投放。使用行政手段,供给端改革:终止重复建设、清理过剩产能、兼并破产落后企业、下岗分流劳工。企业兼并、破产加快,96-98年,国有企业从11.38万家下降至6.5万家,减少幅度达到42%。同时减员增效、下岗分流,98年至99年间,国有企业就业人数下降约2200万。企业债权转股权,金融政策兜底,由资产管理公司剥离银行债务。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收到财政部提供的资本金以及央行再贷款,获准后向对口商业银行发放专项金融债,向四大行收购不良资产。其中1999-2005年间剥离不良资产总额高达2.58万亿。实施以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1998年开始启动积极财政政策,当年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并配套1000亿元银行贷款用以加强基础建设(用于农林水利、交通、基础建设、电网)。过清理整顿乱收费727项,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370多亿元。1998-2003年期间持续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直至2004年经济企稳后积极财政政策才逐步退出。需求端改革,释放新需求:房改、税改、汇改。主要有98年后房改启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房改带动高速城镇化消化制造业产能,土地财政修复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其次,94年分税制改革后,加大了中央集权,税制改革使得国库充盈。再次,94年汇改和人民币一次性贬值,94年起出口导向型经济逐步形成。2000年以后(特别是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加杠杆、降储蓄,外需启动,国内出口增速回升引导过剩产能消化。效果显著国有工业企业数量减少。98-2002年改革期间,随着许多企业破产兼并,工业企业数目增长放缓,而国有企业数目以及总占比出现了快速的回落。整个改革就预设目标而言是比较成功的,亏损企业数目减少。以1997年底的企业数为准,到2000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的亏损面由39.1%下降至20%左右,使国有重点企业中的6599户亏损企业中的大多数实现扭亏。去产能意味着大量的失业人口,但劳动生产率提升。这段时间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同比增速出现大幅度的回落,而需要再就业人员大幅上升,而劳动生产率也得以大幅提升。选择纺织业为改革突破口90年代时纺织行业的地位不亚于现在的钢铁煤炭有色。截至90年代,产量占全球的1/5.纺织工业产值占全球工业总产值比重的首位。但由于产能过剩和设备落后,当时的中国纺织业盈利低迷,亏损严重。富余人员比重超过30%。而且由于纺织行业多数属于国有企业,该行业是当时中国国有工业中困难最大的。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维持纺织亏损企业运行的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当时,改革的阻力分别来自于纺织业产生的就业贡献、经济增长、税收来源,和由此产生的地方保护障碍。就政治意义而言,纺织行业改造难度最大,阻力最大,一旦最困难的纺织业突破了,那么其他行业更有决心和动力推动改革,脱困过程中应对各种阻力的经验也弥足珍贵。国务院给出的纺织行业目标是从98年开始的3年国家举力,以行政手段直接下达任务来完成去产能、国企三年扭亏脱困。98年初,国务院于年初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里面具体提到了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的主要目标:从1998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1000万锭,分流安置下岗职工120万人,到2000年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为实现纺织工业的产业升级和振兴奠定基础。根据国务院要求,“九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及所有企业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新增棉纺锭,不得以任何理由转移落后棉纺锭。国家在纺织业产能出清的过程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在纺织行业改革之际,98年2月已经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以财政手段为主提供了大量支持。以下几项改革措施的力度较大(更多具体内容请参见附录):1、直接的财政补贴和贷款补贴。每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1万锭给予财政补贴300万元,由中央、地方财政各承担150万元;同时安排银行贴息贷款200万元,贷款的贴息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贷款还本期限为5年至7年。压缩淘汰的落后棉纺锭设备,由纺织总会负责监督回炉销毁。2、兼并破产政策重点向纺织行业倾斜。安排兼并破产和减员增效纺织企业537户,计划核销规模126亿元,占全国总规模400亿元的31.5%。3、分流安置下岗职工政策。98年压锭企业办理退休3.5万人,纺织工业企业下岗职工要进入本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和养老、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4、土地支持政策。棉纺织工业企业在“压锭、减员、调整、增效”工作中,利用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进行经营的,应先对划拨土地使用权进行处置。在资产重组中被置换出的土地,其使用权在处置后所得收益可全额用于企业分流安置下岗职工和减债。5、出口配额分配向纺织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倾斜。6、提高出口退税率。为提高纺织品出口竞争能力,鼓励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统一提高到11%;对纺织机械出口实行出口信贷和全额退税优惠政策;对经批准的从事进料加工的纺织企业,使用新疆棉顶替进口棉生产的出口产品继续实行零税率的政策。7、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对经批准的从事进料加工的纺织企业,使用新疆棉抵顶进口生产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政策。8、以行政约束的方式,坚决控制新增棉纺生产能力。纺织行业去产能效果经受住98年的冲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