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折射、交融与变迁专题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研究领域: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等。研究方法: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观点去分析除政治、经济、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社会问题。研究意义:马克思:“现代历史著述方面的一切真正的进步,都是当历史学家从政治形式的外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处时才取得的。”李大钊:“历史这样的东西,是人类生活的行程,是人类生活的联续,是人类生活的传演,是有生命的东西,是活的东西,是进步的东西,是发展的东西,是周流变动的东西。”含义: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即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社会史观: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1、近现代服饰的变迁三阶段总的变化趋势?一、

社会生活发生变迁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一、

社会生活发生变迁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服饰方面(三大阶段)(1)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你知道中山装里隐含有哪些信息么?满族妇女衣着(特点:宽袍大袖)民国初年穿旗袍的妇女旗袍的演变改良旗袍(民国初年)特点:短袍窄袖,曲线美体现中西合璧(2)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男装:列宁装、中山装、中式便装女装:列宁装、连衣裙、中式便装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3)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干部服列宁装绿军装现代服装女子旗装改良旗袍上衣下裙干部服列宁装绿军装现代服装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长袍马褂上衣下裙西装、中山装旗袍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列宁装干部装绿军装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独立自主巩固独立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异彩纷呈美观大方彰显个性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总的变化趋势:观念:“封闭”到开放;色调:灰蓝到五彩;款式:单一到多样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②社会变革的推动③“欧风美雨”的影响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C2011江苏单科)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B2、饮食方面(1)你知道中国有哪四大菜系吗?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粤菜的用料达数千种。(鲜、嫩、爽、滑)鲁菜: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用料广泛、选料讲究、刀工精细,注重用汤,精于制汤,尤其讲究“清汤”、“奶汤”的调制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器、兼有南北之长。形成麻辣、红油、糊拉、豆瓣、怪味鱼香、家常等十分丰富的特殊味型。淮扬菜以沿江、沿淮、徽州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选料精细、工艺精湛、造型精美、在造型方面,注重色彩器皿的有机结合,展现出精美的艺术性;可谓淮扬品味一枝独秀。①你知道世界有哪三大烹饪流派:东方烹饪流派:以中国为代表西方烹饪流派:以法国为代表阿拉伯烹饪流派:以土耳其为代表■异味争尝——并行于世的中西餐■民以食为天②西餐何时传入中国?对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西餐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影响:①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②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票证呢?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呢?粮票、布票和油票

改革开放后的饮食结构食的变迁近代:鸦片战争前,南方米饭,海鲜;北方面食,肉类(满汉美食)鸦片战争后,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馆新中国成立:食物比较简单,凭票供应改革开放:1987年,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提倡菜篮子工程“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B.民国C.清朝D.新中国解析:C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上海是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所以材料中的现象应发生在清朝。答案为C。完全欧化(花园、别墅)江南水乡传统民居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3、房屋建筑——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2)中西合璧(鸦片战争后,外国人来华,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3)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墅”、“公寓”(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多年来,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住的变迁近代:鸦片战争前,南方排屋,北方四合院鸦片战争后,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新中国成立:城市住房比较拥挤,家具少改革开放:1995年,国家启动安居工程1、婚嫁习俗的变迁:古代:近代:现代:社会习俗发生变迁的基本内容2、丧葬礼俗的变化:古代:近代:现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婚姻自主、删繁就简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趋于简化;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葬礼、殡仪馆和公墓3、其它社会习俗:土葬,繁杂新中国成立后,改土葬为火葬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公历、称呼、社交礼仪(点头鞠躬取代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09江苏高考)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中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中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一个地方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3)根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时期服饰饮食居室建筑习俗风尚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三中全会前三中全会后长袍马褂布衣满汉美食粗食深宅大院普通民居婚姻包办迷信缠足西服学生装中山装旗袍西餐馆面包房咖啡馆传统民居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新式婚礼食物简单凭票供应衣着朴素灰蓝色调为主款式单一住房拥挤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服装颜色五彩缤纷,款式多样解决温饱问题菜篮子工程居住条件和环境大为改善安居工程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师生互动】理解近代中国城市物质生活、风俗变化大,农村变化小的原因。提示:(1)政治上,中国主权虽然遭到破坏,但对中国农村的直接影响并不大。(2)经济上,虽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但开始仅限于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没有立即对内陆的广大农村原有的自然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3)文化上,中国原有的封建文化根基深厚,农村相对封闭性的状况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4)交通上,农村往往比较闭塞,人口流动性差,新信息、新事物传入比较慢。四、交通工具的更新(1)人力、蓄力牵引的交通工具:古代:木船、轿子、马车(传统的代步工具)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近代(新式交通工具):(2)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火车汽车电车轮船飞机分别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国有自己的轮船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是在什么时候?1、了解其发展更新过程

我国最早的铁路--淞沪铁路19世纪70年代,淞沪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表现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一)铁路交通运输业由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①19世纪70年代,外商擅自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③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②1881年,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

(唐胥铁路)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④民国以后,进展缓慢;(一)铁路交通运输业1.铁路(1)近代兰新铁路宝成铁路现代:新中国建立后①新中国成立后建成了宝成、兰新等铁路②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③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

火车机车演变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探究:火车机车的技术进步说明了什么?1、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2、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3、我国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图说历史:(二):公路交通业①出现: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仅为权贵富绅代步工具)②发展:民国时期,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发展缓慢;1.近代:公路交通发展受限①建立汽车制造厂2.现代:新中国成立后:公路运输快速发展②建立密集公路网③架设公路大桥④偏远山区通公路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首次超过200万辆。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轮船招商局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三):水路交通1.近代:揭开序幕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世界最大的豪华游轮“独立之海”号

2.现代: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趋势:较快发展---日益萎缩---改制(四):航空运输业近代1.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现代:新中国成立后①发展受限。②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2、分析、归纳其发展特征动力:技术:地区发展差别:对象:进程:种类: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平民化、普及化引进自制自研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先慢后快

海陆空学以致用:请你仔细欣赏下面图片。从图片中你能汲取哪些信息

①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②20世纪初在上海等大城市有了汽车等交通工具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④中国交通运输业近代化的具体体现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D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两句诗,从中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2)看下图,回答: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什么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以致用:人力、畜力第一次工业革命。早期火车。影响:铁路交通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3)看下图,回答: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4)结合以上三题:回答:这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新,新通讯工具的发明。对国际格局的影响:第一次,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第二次,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第二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时间成就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正式办理“大清邮政局”不久,设邮传部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6年1896年辛亥革命后1949年11月

时间成就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无线电报创设(军舰之间创设无线电报)并得到发展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国际间可直通马尼拉、爪哇、旧金山、柏林、巴黎、西贡等地。)业务2、电信事业的发展(1)电报的发展1877年1906年1932年时间段

成就

电话传入中国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2)电话的发展

1882年民国成立后

20C80S后截止2003年(四)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影响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对人民、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那些影响?合作探究积极:(1)出行方式和通讯手段

(2)视野、生活节奏、思想观念;经济文化联系发展消极:交通堵塞、空气污染、能源危机(2010·福建卷)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A1、形成阶段表现: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1883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72《申报》

大众传媒:一、报刊2、报刊业的发展阶段维新派:《时务报》革命派:《民报》激进派:《新青年》共产党:《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提醒:1、报刊的阶级性、作用。2、中共不同时期创办的刊物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文新报》(艾小梅1873年汉口)3、报刊业的繁荣阶段(1)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2)作用: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卢米埃尔兄弟1、电影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它所利用的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1895年2月,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所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机器”申请了专利,同年12月,在巴黎的一个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终于使电影投入实用阶段。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二)影视事业的发展①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②1905年,中国人摄制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③20世纪20年代,迅速发展,走向成熟④30到40年代,诞生了进步影片⑤1931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⑥《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⑦《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1)形成和发展时期(2)文革时期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入低谷。(3)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世纪更是好片迭出。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影星。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2、电视事业(1)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2)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3.互联网的兴起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截至1996年10月31日,上网电脑29.9万台,www网站1500个,上网人数62万人,到了1999年底,上网电脑即已达到350万台,www网站有15153个,上网人数890万个。到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580万,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而位居世界第五。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诞生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2.费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互联网的功能特点

互联网的优势使它较之其他媒介更具发展潜力,但它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互联网小结:互联网的缺陷:1、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2、利用网络进行犯罪3、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大众传媒的变迁带来了什么影响?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递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学以致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元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材料二】1895年到l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ll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方晓红《中国新闻史》请回答:(2)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中国人自办为主;政论报刊影响最大;内容丰富,贴近民众【材料三】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宣传维新变法、民主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