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营养-绪论_第1页
中医饮食营养-绪论_第2页
中医饮食营养-绪论_第3页
中医饮食营养-绪论_第4页
中医饮食营养-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家好

中医饮食养分学

中西医结合学院林海燕讲师

硕士毕业时的我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中医饮食养分学的概念和内容一、概念中医饮食养分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苍老的一门学科。它和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气功、导引等学科一样,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医饮食养分学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领域中,更占有重要地位。饮食:泛指固态、流态、半流态的食物或食品。食物:给人供应给分,满足心理要求的自然界的一种物质。食品:食物进一步的加工品。

“养分”一词并非外来语,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养生说》中即有“养分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养分”古代又作“荣养”。[例如](《晋书·赵至传》云:“至年十三,请师受业……至日,吾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至今,在日本仍沿用“荣养”一词。营:经营,营造。荣:荣盛,旺盛。养:养护,补养。养分,系指机体摄取、消化、吸取和利用食物或养料,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近百年来,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其中一门与养分学性质相近的学科(nutrition)被译为“养分学”,而事实上,我国固有的中医饮食养分学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自成体系,渗透于中医各科之中。内容

中医饮食养分学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两大部分。从历代有关文献记载和临床实际状况分析,基本包括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和饮食宜忌四个方面,前两者是指饮食在实际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范围;后二者是指饮食在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方式方法。四者亲密相关,不行分别或孤立。所以有一种看法,认为运用添加药物的药膳,如黄芪炖鸡之类,就是“中医饮食养分学”,事实上,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中医饮食养生

习称“食养”、“食补”,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养分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的“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是食养概念较早的记载。饮食物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它还具有补养作用,所谓“无病强身”,这是与现代养分学观点不同的。

食养的内容按历代中医中药有关文献统计,常用的近百种食物的补养作用,计有聪耳、明目、乌发、生发、增力、益智、安神、健肤、美容、轻身、固齿、肥人、强筋、壮阳、种子(助孕)、益寿等二十余种。这些作用在提高人体健康素养和预防保健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是构成中医养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饮食治疗

中医饮食治疗,习称“食治”、“食疗”,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帮助治疗疾病的活动。它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方法特殊丰富,是为中医自然疗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千金要方》一书就有“食治篇”,后又有《食疗本草》等饮食疗法专著相继问世。

食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样,主要体现在扶正与祛邪两方面。中医食疗内容渗透在中医各科中,食疗方法和方剂丰富多彩,近年来,中医食疗成果已有不少被现代科学所证明,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如应用芹菜防治高血压病;应用燕麦防治高血脂症;应用红枣防治贫血症;应用木耳防治眼底动脉出血症以及用百合、马齿苋、苦瓜等防治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疾患等,取得了确定的成果。饮食节制中医饮食节制,习称“食节”、“食用”,是泛指饮食的方式方法,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卫生制度等。它包括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正确选用饮食,且提倡全面膳食和节制饮食。《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的“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就是食用的基本观点。中医食节内容散在于中医、中药、养生、民俗、民情、居家等学科中,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明和古代卫生学水平,是中国饮食文化和医药文化的结晶,如前面提及的食物应用的规律和方法;全面膳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讲究食物卫生清洁;进茶、进酒适量,把与饮茶、饮酒有关的活动纳入饮食文化范围之中,以达到情志养生的效果。

饮食宜忌中医饮食宜忌,习称“食忌”、“食禁”。“宜”为常,故不多言,言“忌”较多。中医“食忌”内容特殊丰富,有别于现代养分学内容。它主见,常人与病人的饮食内容不应当也不行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应因人、因地、因时、因病而有所不同。它实际是在强调饮食的针对性,得当则为宜,失当则为忌,在生活和临床中要做到“审因用膳”。因此,在生活和临床中品评饮食的养分价值,不论是用于食补,还是用于食疗,都不应从珍、奇、名、贵动身,而应着眼于其运用是否得当。

中医饮食养分学中,饮食禁忌内容在生活和临床应用方面有一些具体要求,如饮食与季节、与体质、与地域不同在应用方面的禁忌;食物之间、食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饮食调配制备方面禁忌,以及患病期间的饮食禁忌等。这些内容丰富了中医饮食养分学,具有确定的科学意义。其次节中医饮食养分学的基本观点中医饮食养分学和其他中医学科一样,它的发生与发展,因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其理论与中国古代朴实的哲学理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特点体现于宏观与整体观方面。天人相应整体养分观调理阴阳养分观食药一体养分观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养分观天人相应整体养分观

中医认为,人处在天地之间,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遵循同样的运动变更规律。这种人和自然休戚相关的关系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包括饮食养分方面。早在两千年前,古代医家就相识到饮食的性质对机体的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影响。除此,食物对脏腑尚有“所克”、“所制”、“所化”等作用。

调理阴阳养分观中医理论认为,机体失健,乃阴阳失调所致,所以治疗和饮食养生等则以调理阴阳为基本原则。《素问·骨空论》说:“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或补或泻,都是在调整阴阳,都是以平为期。关于饮食的宜忌,中医也是从阴阳平衡动身的,于阴平阳秘有利则宜,反之为忌。总之,要做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制备方面中医亦留意调和阴阳,使食物无寒热升降之偏颇。数千年的饮食文化历史表明,中华民族的饮食习惯从整体来看,是在素食的基础之上,力求荤素搭配,全面膳食的。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的“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和《素问·藏器法时论》所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食药一体养分观

1.食药同源

中医学历史表明,食物与药物同出一源,二者皆属于自然产品。食物与药物的性能相同,具有同一的形、色、气、味、质等特性。因此,中医单纯运用食物或药物,或食物与药物相结合来进行养分保健,或治疗康复的状况是极其普遍的。在《内经》所载的十三个方剂中,有一半是食物成分,这也是最早的“药膳”方。在《五十二病方》中有1/4为食物成分方剂,《伤寒论》112方中则占1/2以上。2.食药同理

食物与药物同用,除因食药同源外,主要基于食物与药物的应用由同一理论指导,即食药同理。中医认为,机体衰弱失健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意味着阴阳两方面的相互消长,如阴阳的偏盛偏衰等。如何调整这种阴阳失调,张景岳说:“欲救其偏,则惟气味之偏者能之。”食物与药物一样,皆属气味之偏者。食物的防治疾病作用,也是通过祛除病邪,消退病因,或补虚扶弱,调整重建脏腑气机功能,来达到消退阴阳失调的。3.食疗与药疗关系

食药同源,食药同理,二者有着密不行分的关系。从众多的本草、方剂典籍中,不难发觉食药同用的例证。如接受乌鸡、羊肉、驴皮、猪肤、鸟卵、葱、姜、枣等以补益阴阳气血或调补胃气,进而达到防治疾病之效。而从大量古代食谱、菜谱、茶谱中又不难发觉其中也有不少药物,如枸杞、山药、黄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以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治疾病的功效。

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养分观

数千年的饮食文化历史表明,中华民族的饮食习惯从整体来看,是在素食的基础之上,力求荤素搭配,全面膳食的。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的“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和《素问·藏器法时论》所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所谓全面膳食,就是要长期或常常在饮食内容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散小吃,以及食与饮等之间的合理搭配。既不要偏食,也不要过食与废食。但另一方面,对特殊人或患者,也不主见接受与常人一样的饮食模式,可据其不同的体质、职业、信仰与病情,做到审因用膳和辨证用膳。中医饮食养分学发展简史概述

我们中华民族祖先应用饮食养生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伴随着人类长期的生活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从现有资料估计,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历史。早期食事活动

择食|火的利用|汤液的应用|酒的应用|食事制度建立,食医出现|调味品的应用择食

《淮南子》中有:“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螺蚌之肉”。饮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原始人类在找寻食物的过程中,发觉了有治疗作用的食物,可作为食,也可作为药,同时,通过进一步的实践(这个过程是很长的),渐渐把一些自然物产区分为食物、药物、毒物。据《山海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之味道,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里所指的“毒”就是包括食物、药物和毒物的自然品。因此,药、食均来源于自然产物,即“药食同源”。火的利用农业的发展,火的应用,人们起先能吃熟食,提高了食物的利用率,扩大了食物的来源,同时由于食物养分成分的变更,变更了养分状况,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加快了人类的进化。另外,由于燔生为熟,起到了消毒灭虫,防止胃肠疾病和寄生虫病的作用。这就大大保证了古代人民身体的健康和强壮,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和种族的繁衍,开拓了新纪元。汤液的应用

随着火的利用,能被人利用的食物品种的日益增多,烹调技术便受到重视。汤液始于伊尹的传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伊尹为商汤的宰相,精于烹调。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引伊尹和商汤的谈话时,就讲了很多烹调问题,其中就有“阳朴之姜,招摇之桂”的话。姜桂既是佳肴中的调味品,也是发汗解表的常用药物。所以有人认为“桂枝汤”是从烹调里分出来的最古处方之一。因“桂枝汤”中的五味药如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都是厨房里的调味品。酒的应用

《战国策》载:“帝女令仪狄造酒,进之于禹”。酒既是一种饮料,又对人体具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是食药兼用之品。它能通血脉、行药势、御寒气,它还能溶解出不溶于水的成分,若将中药置于酒中浸制,既可借助酒通行血脉之性,增加药势,使药力快速通达全身,故又有“酒为百药之长”之称;又可取其溶解之力,制造多种食用酒和药用酒,进一步丰富了饮食保健的内容。由于酒对中医学的重要作用,故又有医字从醫,即医字由酒而来之说。食事制度建立,食医出现

饮食治疗经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漫长岁月,由萌芽而渐趋形成雏型。到周代,当时统治阶级为了疼惜他们的健康和调制适宜的饮食,起先设置食医和食官以专司其事。“食医”这种职务,与“疾医”、“疡医”、“兽医”一起构成周代医政制度的四大分科,并排在诸医之首。当时食医专管调和食味,留意养分,防止疾病,确定四时的饮食,是专为王家服务的。如《周礼·天官》记载:“食医中士二人,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六羞、百酱、八珍之齐。”可见当时已将食治提到很高的地位,且渐渐成为专业。调味品的应用

除了夏禹时已可制酒外,酒变酸即成醋,古时叫苦酒,为《周礼》五味之一。酒和醋除作为饮料和调味外,也广泛用于医药中。酱也是一种发酵制品。当时已能制造多种酱,故称为“百酱”。由于酱和豆酱、豆豉、酱油等制品的运用,也发觉了它的治疗作用,如用豆豉作健胃解毒剂等。酱、酒、糖、豆腐等食品的制造,说明当时已从简洁干脆食用动植物食品,发展到能够制造出多种经过化学变更的食品,食品养分成分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人类饮食物的品种更加丰富,这是养分学上一个很大的发展和飞跃。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了秦汉时期,饮食保健也从长期的实践阅历积累,发展成为一门纳入正规医疗保健行政制度的学科,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养分学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包括食疗食物在内的本草学的发展,辨证论治医疗原则的确立等。《山海经》食物记载《黄帝内经》对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做了较系统论述

食药结合典籍出现,《神农本草经》成就

《伤寒杂病论》

诸医家养分说《山海经》食物记载

在当时成书的《山海经》中记载药品116种,其中植物52种,动物61种,矿物3种,其中不少是食疗性质的。书中更有很多关于食物治病的记载,如“何罗之鱼……食之已痈”、“有鸟焉……名曰青耕,可以御疫”等。《黄帝内经》对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做了较系统论述

《黄帝内经》对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做了较系统的论述,确定了明确的原则和实施的方法。饮食的五味必需调和,不能偏胜,偏胜则能引起种种疾患。若能五味调和,饮食合宜,则健康能获保证,寿命就长。主见常人应全面膳食,如《素问》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在应用猛药时,要留意饮食成分的全面完整。这和现代养分学的观点是完全吻合的。书中并指出一些饮食调理、饮食宜忌、饮食卫生等方面的具体方法。《黄帝内经》中所载方剂,一半以上含食物成分。所以说《黄帝内经》一书,为后世饮食疗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食药结合典籍出现,《神农本草经》成就

在《神农本草经》中,作为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收载了很多食疗食物,如大枣、枸杞子、赤小豆、龙眼肉等。西汉时本草学中所载药物日见增广。这是由于汉武帝南征北战,扩展版图,南方的热带植物药和北方的寒带植物药在斗争中都有所沟通所致。公元122年前后,张骞出访西域,带回石榴、胡桃、胡瓜、苜蓿、蒜葫、葫荽、西瓜、无花果等多种种子。后汉马援又从交趾带回薏苡种子。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食物和入药的品种。《伤寒杂病论》

东汉杰出医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接受不少食物,用以治病,如书中提出的“猪肤汤”和“当归生姜羊肉汤”都是典型的食疗处方。诸医家养分说

在《论语》一书中,我们可知当时学者的饮食卫生观。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时常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看来其饮食卫生要求几乎与现代相差无几,是比较严格的。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对“食疗”也颇有探讨,他亲自撰写了《四时御食制》,惋惜此书大部已佚散。当时著名神医华佗,用蒜泥加醋治疗严峻蛔虫呕吐病例获愈,开了食疗用于急症的先例。养分学理论提高时期

秦汉之际,方士蜂起,顺应统治阶级帝王们的愿望,寻求长生登仙之道。如秦时的安期生,汉时的李少君,至晋代的葛洪。晋唐时期,饮食养分学食养食疗实践和阅历的积累更为广泛和丰富,特殊是对一些养分缺乏性疾病的相识和治疗取得较大成就。若干由养分素缺乏所致的疾病,如甲状腺肿、脚气病、夜盲症等都能相识,并用有关食物来进行治疗。总之,当时食疗已被医家们充分重视。与此同时,在理论总结上,食疗起先渐渐从各门学科中分化出来,出现了特地论述食疗的专卷,标记食疗特地探讨的起先。《备极千金要方》

食疗经过前代的发展,到了唐朝集其大成,而出现了专著。孙思邈《千金方》中其次十六卷为“食治”专篇,强调以食治病,认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制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除序论外,分“果实、菜蔬、谷米、鸟兽虫鱼”四门来叙述,是现存最早的养分疗法专篇。他对饮食养生特殊重视,认为“安生治本,必资于饮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强调饮食有节,五味不行偏盛等,对于老年养生、妇幼养生、四时养生等也多有论述。养分学理论全面发展时期

《寿亲养老新书》宋陈直

这是一本老年疾病治疗保健学著作,记有食疗方剂162首,对老人的食治贡献甚大。强调老人尤应留意饮食养生,以食治病为养老之大法。此外,书中还记载了部分用于妇儿的食治方,如鲤鱼粥治妊娠胎动,鲍鱼羹治产妇乳汁不下,扁豆粥治小儿霍乱等。《饮膳刚要》元忽思慧

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著《饮膳刚要》一书,起先从健康人的饮食方面立论。这是我国第一部出名的养分学专著,全书共三卷,它继承了食、养、医结合的传统,对每一种食品都同时留意它的养生和医疗效果,因此本书所载的基本上都是保健食品。且对所载各种食品,均详述其制作方法,烹调细则,实属难能珍贵。并记述了少数民族的食物,丰富食药资源;强调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禁忌等;且全书附有插图20多幅。食物的性能和饮食的作用

食物性能的概念

食物的性能,古代简称为“食性”、“食气”、“食味”等,和药物性能一样,也包括气(性)味归经、升浮沉降、补泻等内容。

食物的“性”

食物“气”或“性”与药性“四气”或“四性”说相一样。古人按寒、凉、(平)温、热基本上把食物分为三大类气质或性质。历代中医食疗书籍所载的食性很多,如大热、热、大温、温、微温、平、凉、微寒、大寒等,只是表明食物性能方面的差异程度,而无明显界限。以常见三百多种食物统计数字来看,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更次之。从生活与临床应用食物阅历看,寒凉性质食物多属于阴性,具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温热性质食物属于阳性,具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等作用。食物的“味”食物的“味”,即是指食物的主要味道,仍概括为“五味”,即:酸(涩)、苦、甘(淡)、辛、咸。以常见三百多种食物统计数字来看,甘味食物最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味更次之,苦味较少。

此外,还有淡味,中医将之归于甘味范围,有渗利小便、祛除湿气等作用,如西瓜、冬瓜、茯苓、黄花菜、薏苡米等。

五味之外尚有“芳香”概念,系指食物的特殊嗅味,芳香性食物以水果、蔬菜居多如橘、柑、佛手、芫荽、香椿、茴香等食物,芳香性食物一般具有醒脾开胃、行气化湿、化浊辟秽、爽神开窍、走窜等作用。不同于药物“味”的作用方面,尚有:辛味食物(如辣椒、胡椒),苦味食物(如苦瓜),尚有健脾作用;咸味食物(如鱼、虾、蟹),尚有补肾,养血分作用。各种食物所具有的味可以是一种,也可以兼有几种,这表明白食物作用的多样性。至于五味的阴阳属性,则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食物的归经

食物的“归经”也是食物性能的一个主要方面,归经显示某种食物对人体某些脏腑、经络、部位等的突出作用,它表明食物的重点选择性。事实上这是古人对食物作用选择性的相识,是食物作用的内在规律。中医还认为,食物的归经与“味”有确定的联系.一般状况下:

辛味食物归肺经,用辛味发散性食物(如葱、姜、芫荽等)治疗表证、肺气不宣咳嗽症状;

甘味食物归脾经,用甘味补虚性食物(如红枣、蜂王浆、山药等)治疗贫血、体弱症状;

酸味食物归肝经,用酸味食物(如乌梅、山楂等)治疗肝胆脏腑等方面疾患;

苦味食物归心经,用苦味食物(如苦瓜、绿茶等)治疗心火上炎或移热小肠证;

咸味食物归肾经,用咸味食物(如甲鱼、昆布、海藻等)治疗肝肾不足,消耗性疾患(如甲亢、糖尿病等疾患)。食物的升降浮沉食物的气味性质与其阴阳属性确定食物作用趋向。一般来说,质地轻薄、食性温热、食味辛甘淡的食物,其属性为阳,多具有升浮的作用趋向(如姜、蒜、花椒等),具有发散、宣通开窍等功效,如香菜、薄荷能解表而治疗感冒,菊花、绿茶能清利头目而治疗头痛;反之,质地沉实,食性寒凉,食味酸苦咸的食物,其属性为阴,多具有沉降的作用趋向(如杏仁、梅子、莲子、冬瓜等),具有清热、平喘、止咳、利尿、敛汗、止泻、补益等功效,如西瓜清热而治热病烦渴,冬瓜利尿而治小便不通,乌梅收敛而止泻痢等。依据三百多种常用食物统计数字表明,具沉降趋向的食物多于升浮趋向的食物。食物的补泻食物性能的“补”与“泻”概念,—般是泛指食物的补虚与泻实两方面作用,这也是食物的两大特性。补性食物一般分别具有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生津、填精等功效;泻性食物一般分别具有解表、散热、开窍、辟秽(防疫)、清热、泻火、燥湿、利尿、祛痰、祛风湿、泻下、解毒、行气、散风、活血化瘀、凉血等功效。依据常用的三百多种食物统计数字分析泻性食物多于补性食物,由此看来,中医养分手段不仅为补虚扶正,更大程度是为了泻实祛邪。饮食的作用

概述

饮食的作用是由它自身固有偏性(性能)如“性”、“味”、“归经”、“升降浮沉”以及“补泻”等特性确定的。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的预防作用◆

饮食的滋养作用◆

食物的延缓苍老作用◆

饮食的治疗作用饮食的预防作用

身体早衰和疾病发生的根本缘由就在于人体自身;人体正气旺盛,而又能避开邪气的侵袭,就会保持健康状态,反之则发生疾病。一切有利于维护正气、抗御邪气的措施都能预防疾病;一切损害正气、助长邪气的因素都能引起疾病,从而导致早衰和死亡。预防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广义地说,全部关于饮食的保健措施都是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的。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保健预防措施。合理支配饮食可保证机体的养分,使五脏功能旺盛、气血充溢。现代探讨证明,人体如缺乏某些食物成分,就会导致疾病。而通过食物的全面协作,或有针对性的增加上述食物成分就会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中医学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有用动物肝脏预防夜盲症,用海带预防甲状腺肿大,用谷皮、麦麸预防脚气病,用水果和蔬菜预防坏血病等记载。现代探讨表明,中医所述的某些食物的预防保健作用确有科学道理。除了食物对人体整体的影响外,有的食物如大蒜能杀菌和抑制病毒,故可防治呼吸道感染和肠道传染病等。生山楂、红茶、燕麦能够降低血脂,故可预防动脉硬化。近年来,人们还主见用玉米粉粥预防心血管病,用薏苡粥预防癌症等。

食物对疾病的预防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科学家们已经发觉有很多食物能够预防各种疾病。如发觉苦瓜、芦笋、马齿苋等有防癌抗癌作用。另外,对于饮食习惯和饮食方法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也日益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

饮食的滋养作用《难经》中载:“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滋养肌肤),充身,泽毛。”说明我国在两千多年以前,已特殊重视饮食的养分作用。

饮食的滋养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一个人一生中摄入的食物要超过自己体重的1000~1500倍,这些食物中的养分素(中医称为“水谷精微”)几乎全部转化成人体的组织和能量,以满足生命运动的须要。

中医学相识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是从整体观动身的。它认为各种不同的食品分别可以入某脏某经,从而滋养脏腑、经脉、气血,乃至四肢、骨骼、皮毛等。饮食进入人体,通过胃的吸取,脾的运化,然后输布全身,成为水谷精微,而滋养人体。这种后天的水谷精微和先天的真气结合,形成人体的正气,从而维护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抗御邪气(致病因素)。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曾经说:“安家之本必资于饮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食物的延缓苍老作用

中医在应用饮食调理进行抗衰防老方面,除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做到辨证用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外,还常留意对肺、脾、肾三脏的调理。因为这三脏在生命过程中,特殊在机体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早在两千年前,古人就相识到,肺“司呼吸”、“天气通于肺”,脾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肾为机体的“先天之本”,因为“肾藏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临床实际表明,肺、脾、肾三脏的实质性亏损,以及其功能的衰退,常导致若干老年性疾患。另外,从中医养生抗衰防老所确立的治则治法来看,也多从补益肺、脾、肾方面入手,对历代保健医疗食谱中所含食物成分进行统计,发觉其功效也以调补肺、脾、肾三方面为多。食补、食疗方中以抗苍老为主要功效,出现率较高。饮食的治疗作用

食物与药物都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但食物每人每天都要吃,较药物与人们的关系更为亲密,所以历代医家都主见“药疗”不如“食疗”。古代医者如此想,也是如此做的。在治疗过程中,的确先以食疗,后以药疗。只有食疗不能取效时,才以药疗。古时人们称道能用食物治病的医生为“上工”。饮食治疗作用有三个方面:

补——补益脏腑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体的机能低下是导致疾病的重要缘由。中医学把这种病理状态称为“正气虚”,其所引起的病证称为“虚证”。

泻——泻实祛邪有些食物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如鸡蛋除养分作用外,还有调整脏腑功能、清解热毒等作用。李时珍说:“鸡子黄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甚验。”

调——调整阴阳在日常生活中,偏热的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寒的食品。偏寒的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热的食品。历代本草文献所载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物归纳如下:

聪耳(指增加或改善听力)类食物:莲子、山药、荸荠、蒲菜、芥菜、蜂蜜。

明目(指增加或改善视力)类食物:山药、枸杞子、蒲菜、猪肝、羊肝、野鸭肉、青鱼、

鲍鱼、螺蛳、蚌。

生发(指促进头发的生长)类食物:白芝麻、韭菜子、核桃仁。

润发(指润发、美发)类食物:鲍鱼。

乌须发(指头发早白早黄者得以复原)类食物:黑芝麻、核桃仁、大麦。

长胡须(指不生胡须的男性)类食物:鳖肉。

美容颜(指润肌肤、助颜色等)类食物:枸杞子、樱桃、荔枝、黑芝麻、山药、松子、牛奶、荷蕊健齿(指使牙齿坚实、白洁)类食物:花椒、蒲菜、莴笋轻身(指消肥胖)类食物:菱角、大枣、榧子、龙眼、荷叶、燕麦、青粱米。肥人(指改善瘦人体质,增加肥胖)类食物:小麦、粳米、酸枣、葡萄、藕、山药、黑芝麻、牛肉。增智(指益智、健脑等)类食物:粳米、荞麦、核桃、葡萄、菠萝、荔枝、龙眼、大枣、百合、山药、茶、黑芝麻、黑木耳、乌贼鱼。

益志(指增加志气)类食物:百合、山药。安神(指使精神安静、利睡眠等)类食物:莲子、酸枣、百合、梅子、荔枝、龙眼、山药、鹌鹑、牡蛎肉、黄花鱼。增神(指增加精神,削减疲乏)类食物:茶、荞麦、核桃。增力(指健力,善走等)类食物:荞麦、大麦、桑椹、榛子。强筋骨(指强健体质,包括筋骨、肌肉以及体力)类食物:栗子、酸枣、黄膳、食盐。耐饥(指使人耐受饥饿,推迟进食时间)类食物:荞麦、松子、菱角、香菇、葡萄。

能食(指增加食欲、消化等实力)类食物:葱、姜、蒜、韭菜、芫荽、胡椒、辣椒、胡萝卜、白萝卜。壮肾阳(指调整性机能,使阳痿、早泄等复常)类食物:核桃仁、栗子、刀豆、菠萝、樱桃、韭菜、花椒、狗肉、狗鞭、羊肉、羊油脂、雀肉、鹿肉、鹿鞭、燕窝、海虾、海参、鳗鱼、蚕蛹。种子(指增加助孕实力,也称续嗣,包括安胎作用)类食物:柠檬、葡萄、黑雌鸡、雀肉、雀脑、鸡蛋、鹿骨、鲤鱼、鲈鱼、海参。饮食的应用传统保健医疗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品类,既具有食品的性质,供应人体必要的养分素,又有确定的剂量要求。

近年来在国内外流行的滋补药膳,也多源于传统保健医疗食品,以菜肴为主体。这类食品是以滋补药为主,或以其它特定药物作为原料,依据确定的组方,经过细心炮制加工,再与特定的食物协作烹调而成。仅在目前常用的五千种中草药药材中,可供作药膳食品的就有五百种左右。食物的配伍应用

在生活和临床中单独应用一种食物来保持养分或进补或治疗的状况是很少的。人们为了增加食物的效用和可食性,常常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来应用。这种搭配关系,称为食物的配伍。基本依照配伍的“七情”理论。其中,“单行”是指用单味食物烹制,另外几方面都是谈配伍关系的,它是我们组方配膳的基础。配伍关系基本上分为协同和拮抗两方面。食物的协同配伍方面包括“相须”和“相使”,拮抗方面包括“相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