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作品专题训练---郭震海作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老杠头“哭树”郭震海周末归乡,刚一进村,就看见老杠头坐在地上哭。这个可爱的老头越来越像个老顽童,哭得呜呜的,长长的鼻涕拖着地。这个老杠头,一辈子爱抬杠,认死理,在村子里,乡亲们都喊他“老杠头”,越喊越响亮,具体真名是啥,就没有几个人理会了。不过,用乡亲们的话说,老杠头的抬杠不是无理争三分的胡闹,而是坚持真理。何为真理?所以老杠头的抬杠常常不被人厌,反让乡亲们爱。“哭啥呢?”我问他。“他们凭啥要杀树!凭啥啊?”老杠头哭的呜呜地说。七十多岁的老杠头真的老了,就在他抬头面向我的瞬间,我看清了那是一张布满沧桑的脸,岁月已经在他的脸上雕琢得满是沟壑,像一株历经岁月洗涤的柿子树。“要修路是好事,他们要杀老槐树,都长几百年了,你看就那棵,就那棵!”老杠头哭着边说边用手指给我看,“我小的时候就这样粗,都几百年了啊!”其实我知道那棵老树,枝繁叶茂,不是很高大,但很粗壮。老槐树也是整个村庄的标志,更是一个乐场,夏天的夜晚,成人习惯坐在大树下说笑,孩子喜欢在大树下嬉闹。老槐树下洒落着一个村庄里几代人的欢乐,难道真因为修路要杀掉这棵老树吗?听老杠头这样说,我的心里也顿时升腾出丝丝缕缕的疼。“这是你家的树吗?”“不是!”“不是你家的树你凭啥去管,别人都不管,你为啥要管?快起来吧,地上好凉的!”“你这没良心的,才进城几天就忘了本,你这没良心哟--”老杠头又开始哭,边哭边骂我没良心。其实我是故意这样问他的。在村子里,大家都说,这棵树是老杠头的祖上栽下的。我这样问是想证明这树确实与他无关,也想明白,他的哭泣,不仅是为了自家的树,落下的泪水是给全村人共有的树。老杠头爱树,更痴迷栽树,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栽树,只要农闲就栽树,一直坚持到老。村庄西边的一面坡栽满了,他也老了,上了年纪的他就开始护树。儿女各自立业成家后,老伴也去世了,孤身一人的老杠头为了方便看护那些树,就在山上修了一间小房子,一年四季和树在一起,护着一坡的树成长。据村里人说老杠头有个很厉害的绝活儿,就是如有人去偷杀树,他一声长长的口哨,能唤来一群狼,吓得偷树者满山逃窜。更有村里人说,山里的狼对老杠头而言就像他养的狗一样忠诚。真假不得而知。前年,老杠头在山上跌了一跤,跑不动了,村里的干部就劝他下山,老杠头不从。最后,村干部不得不召开会议形成规定,此后派出村民轮流护林,老杠头这才答应。要说村庄美,美在望得见青山,美在看得见绿水,更美在因为有了像老杠头这样可爱的村庄人。对他们来说,人活着,金钱和利益不是首位,只要有利于整个村庄、有利于后代子孙的事,他们都会去做,夏季的清晨,倘若有人发现昨夜风雨,山上有落石落在村里路中央,不用谁去吩咐,第一个发现石头的人自己就把石头搬走,为的就是不让第二个人途经时律到脚,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仿佛理所应当,村里要发展,需要修大路,规划的时候路与村中的老树发生了冲突,是保树还是修路,村里的百姓众说不一。老杠头听说后就去找村干部,他拿出当年抬杠的架势,态度很坚定:护树。其实,村干部心里的想法和老杠头一样,即使大费周折、另行规划也要护住这棵百年古树。不过,他面对老杠头还是开了个玩笑说:“修路是为了一村人富,为了全村人都能奔富,所以大家都同意杀树。”老杠头一听就不干了说:“你个小兔崽子,小的时候你被蛇咬,不是我给你治你能活成,你这个没有良心的小兔崽子……”老杠头骂,村干部嘿嘿笑。老杠头骂够了走出村干部家,像个孩子似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哭开来,谁也劝不住。有村民从哭泣的老杠头身边经过,就开玩笑说:“老杠头,你亮出自己的口哨绝招吹几声,让狼去咬村干部那个不是人的,看他还敢不敢杀树!”“就是,吹一吹吧,说不定村干部听到你的口哨声,就吓得不敢出门了呢!”另一个村民说。在村庄里,大家都喜欢和老杠头开玩笑。老杠头呜呜地哭着鼻涕拖着地说:“已经吹不来狼了,这些没有良心的狼崽子呀,过去一吹就到,现在都跑哪去了呢,这些没有心肝的……”老杠头哭着说着,就从哭树改成了哭狼。坐在地上哭泣的老杠头老了,为了保住一棵老树,抬不动“杠”的他选择了哭泣。那天,我站在原地许久,望着坐在地上哭泣的老杠头。我总感觉,老杠头的哭泣是为了一棵老树,老杠头的哭泣也不仅仅是为了一棵老树。(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老杠头的口哨现在吹不来狼了,是因为狼崽子没良心了,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隐喻着人心不古与善变,以及村庄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的不和谐。B.小说以老杠头的“哭”开头,以老杠头的“哭”结尾,既照应了题目,又制造了悬念,还为全文烘染出一种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的气氛。C.老杠头的“哭”表而上是他对现实生活及环境变化难以接受和适应,深层次上则表现出他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习惯等的执着与坚守。D.老杠头居住的村庄不仅美在环境——青山绿水、空气澄澈,而且美在人情——人们淳朴、善良、恋旧,然而,现在这一一切在老杠头看来正在发生着变化。2.小说中的老杠头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老杠头“哭树”的深层原因包含哪几个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寻找安详郭震海秋深,黄昏,风起。苍茫的群山之中,林深似海,我轻轻地整了整衣领,有点儿微凉。我开始隐隐担心,对身边的老乡说:“马上天黑了,还没找到安详。”“快了,再翻过一座山就到了。”老乡说。为了寻找安详,我早上从市里出发,坐了个上午的长途客车,午饭简单吃过,我们开始入山。不承想这一走就是六个多小时。在逃天蔽日的松柏树下,我们艰难地翻越了四座大山,眼看夜幕低垂,仍看不到有人家的迹象。“你确定我要找的人是在这里吗?他可是个著名的山水画家,名叫安详,安静的‘安’,详细的‘详’。”我说。“是哩,他确实叫安详,是不是个画家不晓得,但俺知道,他是个守山人。”老乡说。这真的是我要寻找的安详吗?我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想起他的山水画,下笔灵动,浑然天成,自成一派,如行云流水,功力深厚,在几次全国书画大展中屡获大奖,被爱画者出高价争相收藏。奇怪的是,几次颁奖现场,他均是缺席。大家只是通过署名得知他叫“安详”,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信息。安详是谁?谁是安详?只见其画,不见其人。有人说安详住在京城,有别墅,有私家花园;也有人说,安详是一位大学教授,为人十分低调等等,总之被传得神乎其神。夜里11点多,我几乎要绝望的时候,终于看到远处的一丝光亮,听到了狗吠声。老乡告诉我,那是守山人居住的防火瞭望塔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在月光下发出的亮光。我们朝着亮光走去。“安详,安详——”走近了,老乡高喊着。狗吠声愈加猛烈。借着老乡手电筒的光亮,我看到从石砌的瞭望塔中走出一个五大三粗的老农。他真的是画家安详?我更加怀疑。“安详,有人找你。”老乡喊道。安详喝住狗,问道:“找我有事吗?”“您是著名画家安详?”我急切地问道。“不,你应该是找错人了。我是安详,但不是画家,更不‘著名’,只是一个守山人。”他的回答如此干脆,让我十分绝望。“先弄些水喝,嗓子都冒烟了。”老乡嚷嚷着,毫不客气地向屋里走去。瞭望塔内部地方不大,分三层。一层陈设简单而整洁,一个荆条编织的茶几摆在正中,周围是几个荆条编织的凳子。通向二层的旋转楼梯上挂着几把明晃晃的锄头,还有两个新编好的荆条箩筐。“快,喝口水,我去给你们烧火做饭。”安详的女人很热情地给我们沏茶。金色的花瓣在茶碗里翻腾,满屋子都是花茶的清香。品茶深聊,我得知,男人确实叫安详,当兵退伍后,被分配到县林业局,来到林业局下属的林场做了守山人。在孤寂的大山中守山,仿佛与世隔绝,苦累不说,主要是极度枯燥,别人干不了几个月就会找种种理由中请调岗,他却自告奋勇上山,带着妻子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每天清晨,朝霞初现,他和妻子会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然后烧火做饭、巡山,防火防盗。三十多年里,他在守山的同时,亲手种活了上万株松柏。他深爱着大山,给每座山峰都起了名字。他深爱着山上的松柏,按照《中华字海》给每一株树都用一个汉字命名山峰是他的家园,松柏就是他亲爱的家人。我听着,不由肃然起敬。老乡在一旁笑道:“这算啥!人家安详家两个娃娃都很有出息,儿子研究生毕业,留在上海工作;女儿更厉害,是博士哩,工作在深圳。”“是吗?”我惊叹道。“没啥,我们只是普通人家。”安详的女人接话道,并招呼我们吃饭。饭后,我们被安排到三层休息。躺下后我依然在想,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夫妻,这个安详会是我要找的画家安详吗?清晨醒来,红日初升,鲜艳的五星红旗已经高高飘扬在瞭望塔的上空。我吃惊地发现,原来头天晚上我们睡觉的三层,竟然是一个画室,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山水画,地上的荆条圆筐里塞满了画卷。“他就是安详,我确定,他就是我要寻找的著名山水画家安详!”我对老乡喊着,很兴奋。“您就是著名山水画家安详!您知道您的画作有多值钱吗?”我走出防火塔,心情很激动。安详正在安静地编织一个箩筐,他抬起头笑道:“我说过了,我是安详,但我真不是画家,更非‘著名’,只是一个守山人。”“不,您的山水画自成一派,每一幅都是灵动的,山是活着的,松柏是活着的。您知道这是多少画家一辈子都在苦苦追寻的高度吗?”“我是自学绘画,谈不上什么高度。我只知道我用的不是墨汁,而是真情。我画上的山峰是现实中的山峰,入画的松柏都是我亲爱的家人。”微风吹过,群山茫茫,松柏吟唱。他依旧在安静地编着手里的箩筐。我抬起头,眼前雄壮的山脉仿佛是从他的画中走出;苍茫天地间,每一株松柏似乎都有了灵魂。——选自《百花园》2022.2有删减4.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擅长运用多种手法如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B.小说环境描写寥寥几笔,而意境全出。如首段“秋深,黄昏,风起”既渲染了苍凉的氛围,又烘托了人物心理。C.小说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简练而不乏意蕴,人物语言富有个性,老乡、安详的话都符合其身份特点。D.小说结尾段表明“我”真正懂得了安详画作浑然天成的缘由,也领悟到艺术创作的真谛,深化了文章主旨。5.小说以“寻找安详”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请分析本文在叙述上的特征。三、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太行山里的信仰郭震海刚入冬,风就到。中国北方,苍茫的太行山脉,如一声声雄壮有力的黄河大鼓,起伏的山峦像激情的鼓手敲出的抑扬顿挫之鼓点。收获后的田地如醉酒后的高原铁匠,赤身裸露出结实的、古铜色的脊梁。山梁上的老人,背微驼,正手扶一把镐头,仰头望着蓝得透彻、高得通灵的天。斜阳成了老顽童。将老人和树木的身影拉得无限远、无限长,自己高挂长空乐得满面通红。老人站姿如尧,像舜,更像禹,确切说应该像尝百草的炎帝。这姿势仿佛瞬间越过万年,连接古今,这也是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农人们,千年不变的站姿。有考古资料表明,这里是人类农业文明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华夏文明的最早发祥地。起伏的山脉孕育过播谷稼穑的民族先祖,厚重的大地迎接过文明曙光的初现。2.5亿年前的木化石,新中国第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无不向世人昭示着这里的亘古和绵长。上古时期,上天塌陷,女娲慈心,不忍苍生有难,在这里炼五色石,飞身补天;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民不聊生,后羿弯弓,力射九日;始祖炎帝,尝百草、兴农业、授医术,造福百姓,泽被后世。曾经的潞商,作为晋商之劲旅,凭借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精神,驰骋大江南北。这一支支骆驼商旅,满载潞绸、潞铁金银,熙来攘往地走出太行山的隔阻,汇入浩浩荡荡的古丝绸之路,远涉海外,享誉天下。数不尽的遗址,道不尽的陈迹,如散落在群山之间的颗颗珍珠,印证着数千年文明的邈远悠长。这里就是太行之巅,被誉为“天之脊”的上党。踏着先祖的足迹,我和朋友就行走在太行之高地——上党。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小伙子,在长治市当外教,一次文艺活动中我们相识。“我的上帝啊,太不可思议了,你快看那田地,怎么都用石头垒在山上的!”朋友收住了脚步,突然就惊呼起来。我闻声而望,朋友正用手指着太行山间,农人们耕作的梯田。我告诉朋友:“这是梯田。”“是的,是梯田。”我说,这梯田如中国云南的哈尼梯田和广西的龙胜龙脊梯田一样。太行山里的梯田,沿着陡峭的山坡层层向上,如巨人登天的台阶,这伟大的杰作是生存在太行山里的人千百年来征服自然,顽强生存的有力注解。在梯田的诱惑下,朋友快步而上。斜阳下,梯田披上着金色的阳光,层层叠叠,金光闪闪,气势磅礴中更显阡陌纵横,线条流畅,如一幅洋溢着自然美、古朴美、形体美、文化美的伟大画作。每一次接近这层层梯田,传说中的太行老愚公,那句铿锵有力的话总会真真切切地在我的耳边响起。矢志不渝,挖山不止。这是老愚公的信念,也是太行山里人的信念。许久以来,我总认为老愚公不是虚幻的人物,他是存在的,是我的先祖,是我的上辈,或者说就是我的父亲,是整个太行山里的农人。不!他是中国人。我给这位来自美国的小伙子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他听完后用眼睛盯着我的眼睛,双手作摊开状。我知道,他没有明白其内容。我急中生智,掏出手机下载英文版给他看。他仔细读完后,沉思了片刻道:“这老人太伟大了。对,像桑提亚哥,是的,像极了桑提亚哥,那个老渔夫。”山顶上的老人走了下来,他扛着镐头,花白的头发在风中有些凌乱,宽敞的布衣随风微动,那张与黄土同色,被岁月亲吻过的脸,在斜阳下发出古铜色的光芒。蜿蜒的小道上,他走得步履坚定,身影被斜阳镀上了朦胧的金色,远远望去,恍惚中真如从远古而来,行走在山里的炎帝神农氏。我们与老人不曾见过,更谈不上相识,但“陌生”挡不住山里人的好客。一声招呼,老人满是皱褶的脸上如花怒放。庄稼人爱唠嗑,老人似乎更健谈,太阳未西沉,时间还早些,老人索性停下脚步,盘腿坐在我们旁边的荒石上。高天之下,苍山之间,我们谈笑声起,愈谈愈欢。交谈得知,老人到山顶是为当年在抗战中牺牲的安眠在山上的烈士洒酒,种青松。烈士中没有老人的亲属,也非受人之托,他这样做完全出于自愿。“自愿?”朋友惊奇地问老人。“是哩!”老人回答。老人告诉我们,他每年都会到山顶上为烈士献酒,为秃山播绿,坚持了数十年。抬头望去,山之顶,荒石乱,劲风烈,原本光秃秃的连野蒺藜都鲜有生长的山顶,在老人的坚持下,栽下的青松竟然神奇般地绿了半坡。据说,曾经有媒体记者在当地武装部偶得此事,去村里找老人了解情况。记者告诉老人,要把他的事迹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执拗的老人坚决不让,他不仅不接受这位记者的采访,还一路追着记者到了武装部,执意要求记者不要宣传。“日子越好越不能忘掉那些流血牺牲的人啊!”老人喃喃自语着,抬起头望向西边的天。此时,西天已经被斜阳点燃,燃得正旺,红得动心。连绵不断的群山,望不断的沟沟梁梁,数不尽的村村庄庄,也燃得正旺,红得动心。我告诉朋友,眼前的太行山,这个为新中国成立立下过不朽功绩的山,当年是中国八路军对抗法西斯侵略者的主战场,在这里,每一块岩石都曾被先烈们用鲜血染红过,每一座山峰上都安歇着不朽的忠魂。面对外来侵略者的机枪和大炮,山里的百姓争先恐后、积极参军、踊跃支前。正是在人民群众的强大支援下,八路军,这支神奇的中国军队,面对飞机大炮数倍于自己的疯狂侵略者,靠“小米加步枪”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书写了军事史上的不朽传奇。今天的山脉依旧,今天的人情更浓。在太行山里的百姓心中,仿佛与生俱来有一颗朴实的红心,这是对乡土的守护,对家和国的忠心和热爱,代代延续,构成太行人特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艾瑞始终安静地听着,这位美国小伙子不时用眼睛去望老人的脸。他对我说:“将军,是的,这老人像个忠诚的将军。”我笑笑,对艾瑞说:“不,要说将军,整个山里的百姓都是将军。”我告诉他,战争年代且不说,就说当下吧,在太行山里,和老人类似的人和事如这里的石头一样普遍。“忠诚是啥,俺不太懂。不过,俺作为一个庄稼人,懂得没有国,就没有家。”夕阳中,老人对朋友说。朋友听了,盯着老人看了很久道:“我在想,如果我是总统,我肯定会让他和将军们站在一起,授给他荣誉勋章。”我笑着说:“中国的百姓并不是为了荣誉,他们这样做完全是出于真实的内心,是本意。他们爱家,更爱国,就如恋土思乡一样,这情感是质朴的,是最真挚的,这恋土思乡的情感也成为山里人颇具特色的生命情结,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命情结,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爱国主义的生命根源,也是古往今来的太行山里人保家卫国、建设家园的动力源泉。”火一样的黄昏,我们坐在荒石上交谈着。山里很安静,没有进入深冬的风,不是太冷。夕阳下,阵阵鸟鸣声,不绝于耳。(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代入感强,真切有力地再现了太行山的景美、人美、情美。B.朋友看到美丽梯田突然惊呼这一细节,突出了太行梯田的自然之美以及给人带来的精神震撼。C.文中写老人“每年都会到山顶上为烈士献酒,为秃山播绿”,着意体现老人甘于平淡,与世无争的本分与善良。D.文章较显著的语言特点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描写了太行山的人情风物,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8.文章写愚公移山的故事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太行山里的信仰》在《北京文学》发表后,获得了年度优秀散文奖,社会影响较大。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本文构思上的艺术特色。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个多雨的夏天郭震海这似乎是一个多雨的夏天。不紧不慢的小雨就像生了根,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没有停的迹象。侯东升醒来后,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有些烦闷。他裹着一条毛巾被,眼睛迷茫地瞪着屋顶。简易的屋顶用横七竖八的施工模型板撑着,上面覆盖着几层黑糊糊的油毡。为了不让大风把油毡卷走,油毡上密密麻麻地压着红砖。简易的大宿舍内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半碗隔了夜的剩饭放在墙角,已经变质。裸露的砖墙,湿漉漉的,似乎能挤出大把的水来。地上铺着红砖,红砖上撒了薄薄的一层白石灰。十几双黄胶鞋,没有规则地摆放在床铺下。“天塌了吧!”一名工友坐起来嘟哝了一句,扑腾一声又躺下了,几根木棍支撑的大床铺发出吱吱呀呀的怪叫。“你找死啊!”工友躺下的动作用力过猛,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向他提出强烈的抗议,骂骂咧咧地抽回了胳膊。侯东升起身,去床铺头找自己的衣服,想出去走走。他感觉自己就像被工友遗弃在墙角的那半碗隔夜饭,浑身上下都变了质,散发着浓烈的霉味,发霉的心就像一个变馊的馒头,开始发虚。宿舍潮湿,原本宽松的汗衫就像长了手,紧紧地束在侯东升身上;那双黄胶鞋一夜之间仿佛小了许多,死死地粘在脚上。他从墙角找出一把破旧的雨伞,走出了工棚。①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如果不下雨,这栋起了半截的楼上肯定站满了人。无数顶安全帽,无数双劳作的手。在轰轰隆隆的机械声中,侯东升完全可以站在高墙上,边劳作边唱信天游。有的工友已经在城里待了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就像一群特殊的候鸟,每年开春告别妻儿老小,来到城里,冬天又会回到乡村。他们没有走进过KTV,但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可以怒吼,可以咆哮,可以唱着哭,也可以唱着笑。只要手不闲着,至于嘴,爱干嘛就干嘛,就是站在墙头上像一个英雄般的去演说,也没有人注意,更没有人管。他们的声音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显得异常微弱,微弱得站在楼下就完全听不到了。唯有雨能阻断这喧闹的一切。侯东升和大多工友一样,既盼雨,又恨雨。为什么呢?盼雨,是因为下雨了他们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无休止的劳作可以得到短暂休息;恨雨,是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工是什么,就是钱。他们从四面八方拥进这座陌生的城市,就是想多挣点工,年底多拿点钱。侯东升撑着伞,不知道该去哪里,更不知道该干什么。路过一座天桥,桥下积满了水,飞驰而来的车辆迅速通过天桥,激起很高的水花。“你找死啊!”一个撑着小花伞的女人,被车辆激起的泥水溅了一身,怒气冲冲地骂道。侯东升突然觉得,城里人说话和他们其实没有区别,就比如这句“找死啊!”他这样说,工友们这样说,城里人也这样说。大街上,除了激溅着雨水飞驰的车辆外,行人并不多,每个人都显得很匆忙。侯东升感觉每个行人都和自己一样郁闷,只是他们的脚步快些,而自己慢腾腾的,这雨天他不知道该去干些什么。在一个玻璃橱窗前他看到一则大大的广告:“家,温馨的港湾。”这是一则多温馨的房地产广告啊!城市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广告。侯东升觉得每一则广告都与他们有关又无关。②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侯东升给乡下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妻子开心地说,真好,庄稼灌浆了,下了一场难得的透雨。侯东升在电话里骂,好个屁。妻子说,你个鞭打的侯东升,你变了,变得不再爱惜庄稼,变得像城里人了……我真的变了吗?放下电话,侯东升想,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他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10.小说三、四两段详细描写工人简易宿舍,有何作用?11.结合文意,赏析下面两句话。①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②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12.试简要分析侯东升这个人物形象。13.小说以侯东升给妻子打电话的情节为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答案】A“隐喻着人心不古与善变”错误,文中没有提到人心现在变得奸诈、刻薄的一面。①老杠头是一个坚持真理的人。②老杠头是一个爱树、痴迷栽树、坚持一生护树的人。③老杠头是一个敢说直话、敢于在干部面前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人。3.①老槐树是村庄的自然标志,杀树以后,村庄失去地标,令人痛惜。②老槐树是全村人的乐场,承载着几代人的欢乐记忆,杀树后,忆无根基。③老槐树是老杠头的先祖所栽,寄托着对祖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杀树后,情无所托。4.B“苍凉的氛围”错。开头的景物描写“苍茫的群山”“林深似海”“遮天蔽日的松柏”,意境雄浑阔大,并不苍凉。5.①表层义:“寻找安详”指的是“我”和老乡去寻找一个叫安详的画家。②深层义:“寻找安详”也指画家安详安心守山,真情投入,寻找到内心的安静祥和,寻找到了艺术的真谛。③主旨义:“寻找安详”还指“我”寻找到了内心的安详,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社会浮躁的反思,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内心的“安详”。6.①运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述故事,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副产品购销合同(2024版)
- 《工程造价课件U》课件
- 中考地理中国的交通复习课件人教
- 毕设开题报告范文
- 2024版技术开发合作合同范例3篇
- 知识产权授权协议范本完整版
- 钢结构承包安全协议书
- 二零二四版医疗设备采购与维护合同3篇
- 《ie工作改善方法》课件
- 2024年度新建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合同
- 燃气公司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 企业全域会员运营整合解决方案
- 生产车间员工绩效考核评分标准说明表
- 《现代汉语》(增订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初中生物北师大七年级上册生物体的结构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 新药的非临床药效学研究和评价
- 解读进一步退两步ppt
- 山东某大学《影视文学研究》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DB11T 2096-20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盾构法施工技术规程
- 超星尔雅学习通《军事理论(上海财经大学版)》章节测试答案
- 医学心理学(广东药科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