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作品人物影响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3000字》_第1页
《余华作品人物影响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3000字》_第2页
《余华作品人物影响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3000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可行性选题理由:余华自1983年开始小说创作至今,一直笔耕不辍,为当代文坛贡献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但梳理众多评论文章我们会发现,学界对余华笔下人物形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小说的成年男性身上,其次是散落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余华笔下众多儿童的身影。(一)选题目的事实上,余华对自己小说中的儿童形象也投入了极大的期许,无论是儿童的言行还是思想,无论是他们身上负载的象征意义还是背后的文化指向,都反映了作家自身对时代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本质的思考和认识。选题意义理论意义人物是叙事文本的核心因素之一,与诗歌、散文不同,塑造丰满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家共同的艺术追求,小说中的任务总是特定时代的作家审美的对象化,融注着作者的审美感知、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更直接地说,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借以将自己的思想意识公诸于世,是展示自己的重要途径。这种审美评价包含了对人物的思想和道德评价,也孕育着对人物所反映的现实生活的评价,和形象的整体塑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2、实际意义:余华在20多年来创作的多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具有特殊意蕴和艺术价值的儿童形象:有的是暴力的受害者,有的是暴力的施行者,有的既是受暴者又是施暴者,还有的是"无家可归"地寻找精神家园的探寻者和孤独者,还有一部分是这个无边苦难的社会的慰藉者,是这个社会的一丝希望。这组极具精神内涵的儿童形象,既是余华童年印象和内心体验的投射,又是余华文本叙述和内心表达强有力的媒介和载体,从而也引发了读者对现实世界儿童生存状态的批判和反思可行性本人通过大学四年汉语言知识的学习,对相关文学背景有所了解,对相关文学知识有了一定掌握;加之导师从父子关系等方向给予了一定思路,我可以先着手将余华小说中所有儿童形象列举出来,再进行分类,最后得出余华是如何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对他笔下的儿童形象进行叙述和描写。本题的研究现状及开题前的准备工作研究背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图志中,余华以直面内心的写作构筑了一道特异的景观,成为先锋文学标志性存在。其文本的意蕴已为许多论者从多方面给予了阐述和论说。但在余华小说世界里依然存在着一个被遮蔽的群体:少年及儿童形象。余华的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主人公即是少年形象的出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余华先生创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儿童形象,可将儿童形象先列举出来,根据不同小说的创作价值分析儿童形象出现的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小说中儿童形象的研究有着很深的见解。她曼斯菲尔德的新西兰儿童短篇小说反映了她追寻和谐的心结:《小女孩》中凯赛娅的困惑正是她对和谐的父女关系的渴望;《阳儿与月女》中阳儿的幻灭感向我们展示了和谐的亲情关系一旦失衡,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便会被打破;而《玩偶小屋》中凯赛娅的叛逆则表达了她对不同阶层的人们应拥有和谐关系的不懈追求。受盛行于19世纪和20世纪的现实主义的影响,狄更斯的大部分作品致力于描写当时儿童的悲惨生存境况,儿童多被塑造成现实的受害者,狄更斯赋予作品中的儿童形象以现实意义。在世界文学史上,他是第一位倾注了极大精力塑造儿童形象的大作家。在塑造儿童形象的过程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儿童悲惨生活遭遇的同情,并呼吁社会关注儿童的成长和教育。狄更斯的作品中的儿童形象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经历曲折、尝尽人生磨难的孤儿;命运悲惨的儿童;理想化的儿童。而伊迪斯·奈斯比特的《铁路边的孩子们》通过三个孩子的经历,奈斯比特向读者展示了爱德华时期社会对儿童问题的关注,正是社会对他们的关注才使他们懂得即使家庭落败,只要自己充满爱心就会有希望。国内研究现状莫言先生在他的小说《枯河》中儿童视角的冷静和超然呈现了“文革”时期人的生存面貌,加深了悲剧意义,“我”的全知视角更加反衬了作家的悲悯却又无可奈何。平静的叙述和暴力的语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使得“小虎”的塑造比莫言其他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如《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白狗秋千架》中的三个“哑孩”、《四十一炮》中的“罗小通”等,更发人深省,使作品具有更强烈的批判性丁玲笔下的儿童形象则大多是过早体味了人世艰难的早熟儿,但儿童毕竟是儿童,他们的心智与成人异趣,他们的心灵里还留有不泯的童真,他们的心灵还未受成人世界的污染。对照之下,成人和成人的世界则常常显出不公、麻术、虚伪和残酷。《过年》里的舅妈,虽然对小菡和气”、笑脸”,却又永藏不住那使小菡害怕的冷淡的神情”。寥寥几句,勾画出人世炎凉,真实的人生就是这样有悖于儿童的希望。冰心塑造了大量天使儿童形象来净化这个世界,让人们在黑暗中见到一丝希望。山于冰心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深处的童真,使得她在天使儿童的刻画上得心应手,这些儿童形象也就更为读者所喜爱。堕入凡间的天使代表作是《寂寞》和《离家的一年》,作品中的两个孩子皆是寻常少年,他们没有遭受过不可忍受的痛苦,作家也没有刻意歌颂爱的伟大与救赎,而是通过对儿童口常生活的描写,使少年儿童的童真与美好心灵跃然纸上,一愁一笑仿佛就在眼前,他们是冰心早期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儿童形象。(三)开题前的准备工作1、从余华小说找出哪些篇目里是对儿童进行特别描写的,并从中选出重点篇目进行阅读和理解2、借助图书馆及网络资源查阅相关期刊、图书等文献资料。3、定期与指导教师交流沟通并由其指导修改。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以月为单位)2019年8月完成开题报告2019年9开题报告审核及修改2020年1月至2019年3月撰写毕业论文2020年3月提交答辩论文2020年4月参加论文答辩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图书馆等搜集整理余华笔下的儿童形象的相关研究资料,并仔细整理阅读,为研究定下方向,做前期理论准备;案例分析法,根据不同小说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结合小说中儿童形象存在原因,对余华笔下的儿童形象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逻辑分析法:用逻辑分析措施,在各个方面深入分析研究不同环境下余华笔下儿童形象的差异,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结合所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研究内容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介绍(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二)的对象及内容二、余华小说中有关于儿童形象的基本情况介绍(一)余华小说整体风格的基本情况(二)余华小说有关儿童形象的篇目的时代背景(三)余华小说中典型的儿童形象三、找出儿童形象在余华小说中存在的意义和地位(一)暴力死亡的承受者(二)苦命孤独的见证者(三)成人世界的映射者四、儿童形象的结构性功能(一)节故事的叙述者和连接者(二)寓言性的情节(三)隐喻性的意象五、儿童形象的美学内蕴(一)人性真善美的发掘(二)孤独与欲望的展示(三)文化深层结构的探寻六、总结(一)对余华笔下经典儿童形象进行总结(二)余华笔下的儿童形象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和意义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参考文献[1]顾鑫.论余华小说中的儿童形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8.[2]肖佳敏.荡开历史之河的心灵呐喊——论莫言小说《枯河》的儿童形象[J].文教资料,2017(16):14-16.[3]余艳雯.冰心的儿童观及其早期小说中的儿童形象[J].名作欣赏,2017(14):76-78.[4]李秋义,关熔珍.维多利亚和爱德华时期英国小说中的儿童形象——以《雾都孤儿》和《铁路边的孩子们》为例[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4):75-77.[5]朱松方.试论丁玲前期小说中的儿童形象[J].文教资料,2008(02):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