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件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件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件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件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黄河颂光未然

有关黄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导入新课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6300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1.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味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2.了解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3.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学习目标

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作者简介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当时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黄河颂》是第二乐章的歌词。背景链接

澎湃()()气魄()高山之巅()狂澜()哺育()浊流()屏障()péngpàipòdiānlánbǔzhuózhàng字词积累

气魄:澎湃:狂澜:屏障: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哺育:气势,魄力。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或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文中指前者。形容广阔或壮大。喂养,比喻培养。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整体感知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主要内容: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作用:引出下文的颂歌。

3.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对黄河进行赞颂的?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摇篮”“屏障”“臂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国的文化在这里产生、发展、壮大,是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从地理上看,黄河是保卫中华民族的军事屏障。从精神上看,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是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是御敌兴邦的保障。主流是巨人的主干,无数的支流是无数的臂膀,体现出磅礴的气势,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4.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1.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伟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晰,章法严谨,同时为下文的“颂”黄河蓄势。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精读文本2.连续三次写“啊!黄河!”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把诗歌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歌颂了黄河养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这种间隔反复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美,增强了诗歌的气势与情感。3.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的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则表明黄河天险作为军事屏障对中华民族起着保卫作用,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4.如何理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句话?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的无数支流比作黄河主流这一“巨人”躯干的“千万条铁的臂膀”,表明了黄河流域的宽广。同时,联系上句“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也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势不可挡的力量。5.作者多次采用第二人称“你”,有何表达效果?

作者采用第二人称,面对黄河直抒胸臆,情感更为直接、强烈,使读者深受其炽热之情的感染。6.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语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节奏感强,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自由奔放而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自然的韵律。1.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合作探究

2.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1.巧用修辞,气势磅礴。2.节奏鲜明,韵律和谐。3.感情强烈,风格豪迈。写作特色

1.今天的黄河,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拓展延伸2.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导入新课先看一组图片

1.理解课文的思想主题。

2.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段落。

3.学习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记事方法。

4.理解用生动的描写表达中心意思的写作手法。学习目标

陆定一(1906—1996),江苏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作者简介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背景资料缀

缴攀谈军阀

督促欺侮

矗立峭壁呜咽闪烁

瑶山惊惶

搀扶篱笆骨碌

咀嚼

澎湃苛捐杂税酣然入梦zhuìquánjiǎopānfádūwǔchùqiàoyèshuòyáohuángchānlíbagūlujǔjuépéngpàikēhān字词积累攀谈:苛捐杂税:呜咽:骨碌:酣然入梦:闲谈。指繁重的捐税。文中指山泉发出凄切的声音。滚动。畅快地入睡。1.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整体感知2.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3.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4.根据以上分析,完成下表。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第一天傍晚→天黑→夜里→半夜→第二天黎明以后→第二天下午

时间

地点人物

主要活动第

傍晚

天黑

夜里

半夜

天黎明以后

下午

5.文章如何安排叙事?理清楚文章的结构。一(1):简介老山界。点明山高,指出困难。二(2--33):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和作者的感受。三(34):呼应开头,总结全文。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

“第一座难走的山”。1.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她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精读课文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男人“按照习惯”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大嫂母女俩。一开始,她看到红军,非常惊惶。经过攀谈,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士面前诉苦时,她哭了。当红军把“够吃三天的粮食”送给她时,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她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害怕“队伍”到被谈话所打动,再到因红军的关心而感到高兴的过程。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2.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部分。(1)夜晚翻山的部分。(“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一段。)(2)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3)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3.怎样理解第一处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这两者是否矛盾?

不矛盾,“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浑身打着战”、“把身子蜷起来”

“颤”和“蜷”使我们仿佛看见战士们全身因寒冷而发抖、哆嗦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寒气刺骨的情景。但是,战士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冻醒了就围着火堆小声谈话。写出了他们的乐观和从容镇定。5.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找出关键词语来讨论体会。6.“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比喻、排比。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作者的所闻所感。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是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

处境难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课文中勾画出有关的句子来。课堂小结

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

处境难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本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主旨探究2.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中心思想。1.课文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好处:一是材料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来安排十分顺当,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二是逐层写明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3.语言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写法归纳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九一八”事变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啊,游子的脚印啊血泪斑斑。”“啊,游子的心中啊盼望春天。”是的,正如歌词所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北大地,无数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有哪一个东北同胞不盼望解放家乡,有哪一个东北人不想回到故园?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土地的誓言》,去听一听东北辽宁作家端木蕻良的炽痛的心声。导入新课1.了解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本文呼告、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3.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培养爱国并立志为家乡做贡献的精神。学习目标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主要作品有《憎恨》《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与萧军、萧红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作者简介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自行炸毁沈阳北郊的一段铁路,却污蔑是中国军队袭击日军,于是侵占东北三省,从此揭开了中国十年抗日的帷幕。战争是无情和残酷的,日军的侵略造成了中国军民30万人伤亡,最著名的就是日军南京大屠杀。资料链接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为东北人中的一员,作者的胸膛燃烧着的挚痛和思念越来越热烈,于是他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明了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保卫祖国,誓死让祖国得到解放的感情。怪诞(dàn)亘古(gèn)挚痛(zhì)嗥鸣(háo)污秽(huì)泛滥(làn

)谰语(lán)字词积累挚痛:嗥鸣:谰语:怪诞:亘古:泛滥:诚恳而深切。(野兽)大声嚎叫。没有根据的话。荒诞离奇;古怪。远古。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第一段:思念故乡。第二段:发出誓言。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两段话的主要内容。

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

故乡美好的生活令人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而战斗而牺牲。整体感知

2.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结构相同:内容相同:内容不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土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写。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3.作者向家乡的土地发出了什么誓言?用原文回答。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4.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誓言。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精读文本2.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

“埋葬”:昔日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

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从表层看,这是写实。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红熟的浆液”“燃烧的洪流”。从深层看,这是虚写。在作者的心中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

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就要喷涌而出。

4.作者把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是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故乡的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和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5.作者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又改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为什么呢?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第三人称,于是用第二人称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土地的誓言》这篇抒情散文充满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日本侵略强占了关东原野十年之久,对他来说,失去的是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文章对关东原野的怀念,正体现了中华民族驱逐侵略者、收复东北失地的激情。课堂小结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誓言。土地的誓言

兴我中华不忘国耻爱国情怀

赞美

悲愤

依恋

战斗

抒情意象排比人称

文章结构1.呼告、排比,感情强烈。2.景物叠印,画面感强。写作特色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拓展延伸

《松花江上》(歌词)

作曲:张寒晖作词: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木兰诗《谁说女子不如男》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

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

这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哪

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

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

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男

导入新课

唱段中的女英雄是谁?你知道吗?(花木兰)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她的故事吧。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最原始版的花木兰形象。

1.了解乐府诗的特点;熟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3.学习木兰这位巾帼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目标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属于叙事诗,南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孔雀东南飞》(写哀艳感人的爱情悲剧)被誉为乐府“双璧”,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是一曲传奇式的女性英雄的赞歌。资料链接花木兰简介安徽亳州木兰像河南虞城木兰祠

花木兰是古代河南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十多年,屡立战功。凯旋,天子封官加爵,木兰不受;扬鞭催马,回归故乡。唐朝初年,追封为“孝烈将军”,建木兰祠,并立碑塑像,流芳千古。何为“乐府诗”?

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乐府”。

秦朝及西汉惠帝时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

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诗”。“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文体常识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著我旧时裳傍地走zhùkèhánjiānpèiyānjìbàngzhuózhuāngtuòshuòróng字词疏通朗读停顿

这首诗是五字句,读法是二字三字一停顿,而后三字之中又可根据意思有二字一字停顿,或一字二字停顿。例如: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叹息声。对着门织布。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只。了解大意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想的是什么。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早晨。水流声。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马鞍下的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马叫的声音。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远行万里,投身战事。戎机,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度,越过。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不愿做。希望骑上千里马。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问(木兰)想要什么。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磨刀的声音。指女子的艳丽装束。外城。扶持。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穿。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军中的同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雌雄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傍,靠近、临近。走,跑。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可汗(正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每一册(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缰绳和长鞭。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的嘶鸣声。

译文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军战士身经百战,有的不幸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归来朝见可汗,可汗坐在殿堂上。木兰很大的功,赏赐了很多财物。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只希望骑上千里马,返回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打开每间房门进去看看、坐坐,脱掉我作战时的战袍,穿上我往日的衣裙,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美丽的头发,在脸上贴花黄。出门去见军中的士兵,同伴们都很惊异: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眼常常眯着,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1.这首诗讲述了木兰哪些故事或场景?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参照插图)整体感知概括诗歌情节: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还乡①②③④(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辞官——木兰还乡——歌者赞辞)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2.这首诗歌中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而复杂,作者是如何作出详略安排的?战斗的过程。十年征战,寥寥几句就交代完了。详写略写

3.人物形象分析从课文的“____”一句,可以看出花木兰是一个____的人。

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柔美丽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1.请同学们仔细分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思考这两句的确切意思,并说说在语意表达形式上有何特点?又该如何去翻译这两句呢?精读文本上下句的意思互相交错、补充。这是互文的手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翻译: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不幸战死了,有的转战数载胜利回来了。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文中运用互文手法描写的句子还有哪些?找出来并解释。

意思: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意思:打开每间房门,进去看看,坐坐。意思: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3.下列句子画线部分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些类似的句子出来。(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1)这两句是复沓句。两句文字基本相同,只更换少数词语。“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2)这两句是顶真句,又称“联珠”,后一句开头的词语与前一句末尾的词语相同,首尾相连。“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3)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是很工整的对偶句。(4)这几句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一节四句,也是排比句。首先,诗中花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完美的妇女形象。1.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合作探究其次,与故事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且建功立业,却又要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

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完美心灵的颂扬,所以,对战争的残酷一笔带过。这一详一略之间,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2.本文作者是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本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和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课堂小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巾帼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刚毅勇敢、淳厚质朴的优秀品质。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1.妙用修辞。2.详略得当。写法归纳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沙场立奇功女英雄驰骋战场保家卫国神州传佳话

谁说女子不如男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吗?拓展延伸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导入新课

1.搜集、交流爱国人物的故事、诗词和名言,激发理想,陶冶心灵,启发心智。2.加强朗读,以读代练,以练促读。在朗读中训练语感,疏通文意,领会情感,力求成诵。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爱国人物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活动目标一、激发心志:爱国人物故事会

结合课内的学习以及课外阅读的积累,选择你熟悉的一两个历史人物,利用报刊书籍或网络,搜集他们的爱国事迹。从搜集来的事迹中选取一两个有代表性的故事进行适当的加工。比如,加入一些细节描写,想象人物当时的心理,描摹人物的动作、神情。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并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分组搜集各自喜欢或熟悉的爱国故事,召开一次故事会,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活动过程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抗日名将张自忠

现在,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都有以张自忠命名的街道。因为张自忠是为国捐躯的将军,是“抗日军人之魂”。张自忠经常教育部下:“军人只有以必死的决心去战胜敌人,才能对得起国家和自己的良心。”

1940年5月,国民党军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军在湖北襄阳一带抗战。大洪山一战,他们消灭了1000多名日寇。日军疯狂报复,派重兵包围过来。

张自忠和士兵们坚持抵抗,他手举步枪高喊:“弟兄们,一定把敌人消灭!”一天过去了,阵地还在,他们却一天没吃东西。第二天,敌人用飞机大炮轰炸。张自忠几次率军反击,没有成功。部下劝他突围,他说:“我要撤了,这一带就保不住了。我要用身体来保卫湖北西部河山!”后来他们被困在杏儿山上,无法冲出去。张自忠左肩受了伤,他说:“我是不打败仗的,败只有死,我不能对不起部下。只有誓死不退,才能抗敌保国。”日军冲了上来,张自忠身中数弹,仍然立在山头,坚持抵抗。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胸部,血喷不止。他倒在地上对副官说:“我这样死得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心里平安。”说完,他又顽强地站起来,向敌人扑过去,敌人的子弹又射中他的腹部和头部。张自忠为国尽忠了,他是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人中职务最高的一个。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为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二、陶冶心灵:爱国诗词朗诵会

古往今来,诗人们以诗词的形式,歌咏祖国大好河山,赞颂爱国历史人物,表达对国家命运的牵挂,抒发个人报国之志——爱国情怀成为这些诗作最感动人、最振奋人心的旋律。分组搜集一些爱国诗词,举行一次小型诗歌朗诵会,与同学们一起感受高尚的爱国情怀。示儿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过零丁洋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启发心智:爱国名言展示会

有这样一些名言警句,或表达对祖国的感恩,或抒发对故土的思念,或阐述爱国精神的实质,或思索个人与国家休戚相关的命运,虽然都是“只言片语”,却因其语言精练,颇具思辨色彩,而更显情思隽永,精警动人。分组搜集一些爱国主题的名言警句,组织一次爱国名言展示会。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鲁迅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

1.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吟诵这些妙语,可以使灵魂得以烛照,使智慧得以开启。为此,实验中学七年级决定举办一次“名言接力赛”。学以致用(1)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2)如果以“肩负民族、胸怀天下”为主题,你要给同学们交流的一句名言是:聆听先哲教诲感悟人生真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希望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吴薇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王淑涵同学接着朗诵黄霈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联词。示例:吴薇同学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下面请王淑涵同学为大家朗诵《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缠绵婉转中,感受那爱国的依依深情。

(2)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说过:“现在唱爱情的歌曲太多,唱爱国的歌曲太少,我看有必要提倡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爱我社会的歌曲。”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示例:我赞同张明敏先生的话。因为唱爱国歌曲能够让我们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因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3.七年级(2)班要办一期“爱国诗词”的主题板报,下面是小明同学搜集的素材,请阅读后回答问题。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B.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C.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E.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1)上面的诗句不符合爱国主题的两项是_______。(只填字母)(2)你还知道哪些爱国的诗词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4.班级举行了一次小型的爱国诗歌朗诵会,小明参加了比赛,以下是他比赛时选用的诗歌、朗诵时投入的感情及朗诵的节奏。如果你是比赛的评委,你会给出怎样的点评?请针对作品选择是否恰当、感情投入是否合适以及朗诵节奏是否准确一一做出点评。诗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感情:轻快豪壮节奏: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示例:首先你的作品选择是正确的,陆游是古代有名的爱国诗人,这首诗也是很典型的爱国诗歌。

其次,你朗读时投入的感情与诗歌主题是不符的。我们都知道,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但是,他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用,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

所以朗读时要投入的感情应该是悲怆而豪壮的。

第三,你在朗读第一句时节奏是有点问题的,正确的断句应是“僵卧/孤村/不自哀”。

总的来说,你今天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希望以后能再接再厉,让我们看到你更好的表现。

同学们,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我们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以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活动总结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

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导入新课学习目标1.理解怎样的作文才是恰当地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揣摩“说真话,抒真情”的两种具体途径。2.培养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能力,能说真话,抒真情,养成倾诉自己真实感受的态度和习惯。3.懂得什么是真情实感的描写,并将其适当地运用到作文中去,努力培养真善美的精神。

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