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 2-疾病概论_第1页
病理生理学 2-疾病概论_第2页
病理生理学 2-疾病概论_第3页
病理生理学 2-疾病概论_第4页
病理生理学 2-疾病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理生理学2第二章疾病概论

IntroductiontoDisease病例一◆两个40岁的白领,男性,其中一人每天抽两包烟,晚上还要喝几杯酒,体胖,遇事焦虑;而另一人不抽烟、喝酒,经常运动,有自信心,两人的身体检查和化验全部正常。◆问题:他们都是健康的吗?45第一节疾病的相关概念一、健康(Health) 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infirmity),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stateofcompletewell-being),即:健康至少包含健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长期以来,人们常常以为健康就意味着没有生病,只注重生物学意义上的身体健康。实际上,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还具有社会属性,一个躯体完好的人,如果其心理状态不良或社会适应能力差,依然应该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6 二、亚健康(sub-health)

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表现形式◆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社会性~: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孤独感。7亚健康的可能原因◆工作学习负荷过重◆心理应激

◆环境污染

◆生活习惯不良亚健康的防治◆加强自我保健◆开展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功能◆心理调节8三、疾病(Disease)

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内稳态(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

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9亚健康健康疾病10第二节病因学

病因学(eteology)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一、病因(cause) 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11(一)生物性因素◆ 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和寄生虫。◆致病作用主要与病原体致病力强弱与侵入宿主机体的数量、侵袭力、毒力以及它逃避或抵抗宿主攻击的能力有关。◆表现为传染过程生物性病因的作用特点◆病原体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甲型肝炎病毒)◆机体对病原的感受性是必要条件(鸡瘟病毒)◆病原体和机体之间相互影响(免疫和变异)13TheLifecycleofPlasmodiumspp.Infectedmosquitobite

releasessporozoites

intohumanbloodBlood

vesselEndotheliumHepatocytesKupffercellsMerozoite

Sporozoite

TrophozoiteSchizontMacrogametocyteMicrogametocyte1234Mosquitobite

takesupmacrogametocytes

andmicrogametocytesOocystGametogenesisMosquitogut14(二)理化因素◆

物理性因素温度气压电流电离辐射机械力冻伤、烧伤、中暑潜水员病

电击伤

放射伤外伤、骨折15物理性病因的致病特点(1)只发挥疾病的始动作用(2)潜伏期一般较短或没有(3)无器官组织选择性

16◆

化学因素

包括强酸、强碱、化学毒物以及动植物毒性物质等。白毒伞17化学性因素致病特点(1)选择性(2)全程作用(3)和毒物及机体均相关(4)潜伏期短(慢性中毒除外)18

(三)营养因素各类必需或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剩。营养不良营养过剩19(四)遗传因素◆基因突变—>分子病例如:血友病◆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病例如:两性畸形◆易感性—>多基因病例如:精神分裂症、糖尿病20(五)先天性因素指妊娠期能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唇裂无脑儿21(六)免疫因素◆

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

免疫缺陷病22(七)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应激性疾病、变态人格、身心疾病紧张的工作不良人际关系情绪反应23二、疾病发生的条件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机体状态或环境,如:营养不良结核病;婴幼儿呼吸道传染病◆诱因(precipitatingfactors):加强病因作用、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如受寒、过度劳累、醉酒等因素均可降低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而成为大叶性肺炎的诱因。◆危险因素(riskfactors):与某个疾病明显相关,但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如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疾病发生的条件可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包括机体的年龄、性别、免疫功能状态等个体差异,常可影响疾病的发生。如小儿因防御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而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等;老年人易患冠心病、退行性骨关节炎等。外部条件包括自然、地域、社会环境因素等,均能影响疾病的发生,如夏秋季易发生消化道疾病,冬春季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贫困的生活、恶劣的卫生和劳动环境等对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作用。25第三节发病学 发病学(pathogenesis)是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26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27损伤与抗损伤免疫屏障应激修复凝血解毒抗氧化应激原毒物感染自由基创伤出血微循环

血压回升 循环血量增加输血、输氧

健康机体创伤大量出血血压降低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

一定量失血血压回升++血压稍降

外周血管收缩肝脾释血交感-肾上腺循环、呼吸中枢+中枢神经心肌收缩力增强髓质系统兴奋功能降低功能障碍

机体创伤失血的因果转化30局部和整体颅内感染败血症危险三角区疖内眦静脉上唇静脉下唇静脉面前静脉31肾性骨病糖尿病尿毒症疖、痈32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神经机制

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调控中起主导作用,其基本调节方式为神经反射。许多疾病的发生都可能有神经机制的参与:病因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相应器官功能代谢甚至结构的改变是最常见的神经机制,如失血性休克所致微循环障碍等;病因直接损伤神经组织的结构而致病,如病毒性脑炎、脑外伤等;长期精神紧张、忧虑等原因可导致大脑皮质功能紊乱、皮质下中枢失控也可引起疾病,如高血压病、溃疡病等。34神经机制◆狂犬病病毒疫苗狂犬病

◆乙型脑炎病毒破坏CNS

乙型脑炎35ACh堆积甲拌磷乳油

抑乙酰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抑乙酰胆碱酯酶ACh堆积◆休克BP↓减压反射受抑交感N⊕36体液机制◆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

疾病发生发展中体液机制与神经机制常常同时发生、共同参与,故常称其为神经体液机制。37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38高血压发病的神经体液机制小动脉紧张性收缩心率加快心输出量↑RAAS激活血压升高血管运动中枢交感神经兴奋精神心理刺激大脑皮质下丘脑高血压--良性高血压高血压

41组织细胞机制病因直接无选择性地损伤组织、细胞,如高温所致烧伤等;病因直接有选择性地损伤组织、细胞,如乙型脑炎病毒所致脑神经细胞损伤;病因引起细胞器功能障碍,如缺氧可使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以致ATP生成不足、细胞功能降低;病因造成细胞膜功能障碍,如细胞内ATP减少可使细胞膜Na+-K+-ATP酶(Na+泵)失活而致细胞水肿。42

分子机制(分子病理学,molecularpathology)

分子病(moleculardisease):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43酶缺陷:主要指由于DNA遗传变异所致的疾病引起的酶蛋白异常。Ⅰ型糖原沉积病: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基因发生突变,造成该酶缺乏,因此6-磷酸-葡萄糖无法酶解为葡萄糖,反而经可逆反应转化为糖原,并沉积于肝脏。44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镰刀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珠蛋白分子β-肽链氨基端第6位谷氨酸为缬氨酸异常取代,使血红蛋白亲水性降低,血红蛋白稳定性破坏。在血氧分压降低的情况下(或在血氧分压较低的微血管中),异常血红蛋白连接成棒状晶体,使红细胞扭曲呈镰刀状。45受体病由于受体基因突变使受体缺失、减少或结构异常而致。它又可分为遗传性受体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和自身免疫性受体病(如重症肌无力等)两种。46膜转运障碍由于基因突变致特异性载体蛋白缺陷而造成膜转运障碍的疾病。了解最多的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障碍,表现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失调。47胱氨酸尿症(cystinuria)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胱氨酸、精氨酸、鸟氨酸与赖氨酸转运发生障碍,这四种氨基酸是经同一载体转运的,当此转运系统的载体蛋白发生遗传性缺陷时,靠其转运的氨基酸就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随尿排出,形成胱氨酸尿症。48基因病指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基因病称单基因病(singlegenedisorder),如多囊肾,主要是由于常染色体16p13.3处存在有缺陷的等位基因PKD1所引起的显性遗传。49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其表型性状的疾病称多基因病(polygenicdisease或multigenedisease)。此时多个基因的作用可以相加、协同或相互抑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均属此类疾病。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一、疾病的经过通常可将疾病的经过分为四期(急性传染病中表现比较明显)潜伏期:指病因侵入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阶段。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明显,有一定的时间,而创伤、烧伤等则无潜伏期。认识不同疾病潜伏期的长短有助于临床诊断及尽早隔离。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一、疾病的经过前驱期:指症状开始出现到发生典型症状前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非特征性症状。前驱期的及时发现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期:指出现该疾病典型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的阶段,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转归期:疾病的转归或结局是疾病过程的终结阶段,有康复和死亡两种表现形式。52二、疾病的转归◆疾病转归:康复和死亡。◆主要取决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力量对比,治疗可影响疾病的转归。53◆完全康复: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不完全康复: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康复(rehabilitation)病例◆男性患者,61岁,因在看电视时突感头晕、冒冷汗,不久昏迷而急诊入院。患者患高血压余年。经体检和CT诊断为脑干大出血,给予药物治疗。第2天呼吸、心跳停止,出现深昏迷,经用呼吸机和药物抢救后心跳恢复到130~140次/分,但瞳孔始终散大,电波消失,脑血流停止。◆问题:该患者尚有心跳,是否发生了死亡?54死亡的原因

死亡可以分为生理性死亡(衰老死亡或自然死亡)和病理性死亡两种,但生理性死亡甚为少见。病理性死亡的原因有:生命重要器官如脑、心、肾、肺、肝等发生不可恢复性的损伤。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严重的肺结核病和营养不良等引起全身的极度衰竭。某些意外的原因如电击、溺水、中毒、窒息、严重创伤等引起呼吸、循环功能急剧障碍而发生急性死亡。56◆心跳、呼吸的永久性停止◆死亡过程,包括频死期、临床死亡期与生物学死亡期◆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脑死亡死亡(Death)死亡过程传统的死亡概念认为,死亡是渐进性过程,一般将其分为三期。濒死期:指机体脑干以上的中枢神经处于深度抑制状态,各系统功能严重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或消失、意识模糊或丧失、血压下降、呼吸和循环功能进行性下降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