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2023)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柳笛和榆钱 4柳笛和榆钱 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语文(2023)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柳笛和榆钱 4柳笛和榆钱 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语文(2023)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柳笛和榆钱 4柳笛和榆钱 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语文(2023)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柳笛和榆钱 4柳笛和榆钱 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语文(2023)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柳笛和榆钱 4柳笛和榆钱 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含义。3.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孩子们欢乐的场面。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2.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教学课时两课时。知识点详解知识点详解☜我的故乡在北方农村,那里的榆树和柳树并着肩长。柳树的长发披散开来,①写的是柳枝飘逸的景象。②写的是柳树自由自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景象。③从这些简洁、生动、形象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无比真挚的感情。[①“长发披散开来”写的是什么景象?]自由自在地沐浴(mùyù)在春风里;[②“沐浴在春风里”写的是什么景象?]榆树常常把身子探出墙头①写的是柳枝飘逸的景象。②写的是柳树自由自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景象。③从这些简洁、生动、形象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无比真挚的感情。段导读:这段话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分别介绍了榆树和柳树的样子,为下文做了铺垫。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北方农村给作者带来了童年欢乐的美丽的榆树和柳树。春天,我们折下一根小手指粗的柳枝,拿小刀切割齐整,然后轻轻拧(nínɡ)一拧,使绿色的树皮略(lüè)略松动,猛一下把它褪(tùn)出树枝,一管柳笛就温驯(xùn)地呈(chénɡ)现在手中,愿意怎么吹就怎么吹。④折下——切割——拧一拧——褪出。[④请你说一说制作柳笛需要哪几个步骤,请用文中的动词回答。]柳笛声音的高低是由柳管的粗细决定的。粗笛声音浑厚,呜呜的像牛吼;细笛声音尖厉,吱〔zī〕吱的像雏(chú)鸡叫。那时候,我们常常绿着手心和嘴唇,手拿十几只柳笛回家。④折下——切割——拧一拧——褪出。⑤应该是既满足又得意的神情。段导读:这段话写做柳笛、吹柳笛的童年趣事。柳笛要现做现吹,放一夜,第二天就无法吹响了。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⑥聪明、可爱。[⑥“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⑥聪明、可爱。段导读:这段话写柳笛过夜就无法吹响了。孩子们能找出藏起来的春天的歌。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做柳笛、吹柳笛的童年趣事和孩子们能找出藏起来的春天的歌。榆钱是榆树的奉(fènɡ)献。榆钱非常好吃。清晨,露水还浸(jìn)润着榆钱的时候,它们亮晶晶、绿莹莹的,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⑦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榆钱的形状。[⑦“亮晶晶、绿莹莹的,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对象是什么?]折下一枝,像吃糖葫芦一样吃下去,那滋味真美妙!第一片如果入口欲化,第二片一定稍稍提醒你仔细咀嚼(jǔjué)。第三第四片呢,你能尝到露水与榆钱混(hùn)合后的甜美,尝到土地的芬芳。手中的榆钱吃完了,你会把目光停留在更高更密的榆树枝上,然后想方设法爬上墙头,骑着树杈(chà),在枝叶的遮蔽⑦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榆钱的形状。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吃榆钱的快乐。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2.感受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欢乐。3.初步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柳树和榆树(榆钱)的图片,本课的配乐朗读录音。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一定是丰富多彩的。课余时间,你最喜欢做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2.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北方的农村,看看作者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二初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1.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对照拼音读准确。2.同桌互相检查读书情况。3.尝试独立分段。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的故乡在北方农村,那里的榆树和柳树并着肩长。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清晨,“我们”折下一枝榆钱,吃到嘴里,那滋味真美妙。4.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三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播放本段的配乐朗读录音,理解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欢乐。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甲:我了解到作者的故乡在北方的农村。学生乙:我感到柳树和榆树都是那么美,像作者的朋友一样。2.这一部分最后一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柳树、榆树的样子,让我们感到既亲切又形象。3.出示课件。观察柳树和榆树的概貌。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播放本段的配乐朗读录音。想一想:柳笛是怎样做成的?春天,我们折下一根小手指粗的柳枝,拿小刀切割齐整,然后轻轻拧一拧,使绿色的树皮略略松动,猛一下把它褪出树枝,一管柳笛就温驯地呈现在手中,愿意怎么吹就怎么吹。(1)找出文中表示“我们”做柳笛的动作的词语。折切割拧一拧褪出(2)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出了什么?学生甲:“我们”制作柳笛非常熟练。学生乙:“我们”非常喜欢制作柳笛。追问: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看出作者非常喜欢做柳笛?学生丙:我们常常绿着手心和嘴唇,手拿十几只柳笛回家。2.“我”为什么那么喜欢柳笛呢?学生甲:因为柳笛可以发出粗细不同的声音。学生乙:粗笛声音浑厚,细笛声音尖厉。学生丙:我在这句话中,发现了一组反义词,“浑厚”和“尖厉”。3.总结这一部分的意思。4.想象孩子们欢乐的场面。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欢乐。2.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图片,本课的配乐朗读录音。一复习巩固开展朗诵比赛,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先播放本段的朗读录音,然后自己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吃榆钱是“我们”的乐趣。)2.出示图片:仔细观察,说一说榆钱是什么样子的。3.榆钱好吃吗?请你在课文中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学生甲:清晨,露水还浸润着榆钱的时候,它们亮晶晶、绿莹莹的,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学生乙:折下一枝,像吃糖葫芦一样吃下去,那滋味真美妙!学生丙:第一片如果入口欲化,第二片一定稍稍提醒你仔细咀嚼。第三第四片呢,你能尝到露水与榆钱混合后的甜美,尝到土地的芬芳。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的句子,读出作者喜爱榆钱的感情。三总结全文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小生活在北方农村的“我”非常喜欢吹柳笛、吃榆钱,“我”童年的生活充满了欢乐。)2.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通过写童年时吹柳笛、吃榆钱的事,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3.明确文章的表达方法。(1)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选择了哪几件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作者选择了在春天和伙伴们一起做柳笛和吃榆钱这两件事情来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甜美回忆。)(2)在描写做柳笛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首先写怎样制作柳笛,接着写柳笛的粗细和音色的关系,最后写孩子们都能够把春天的歌声找出来。表达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无比幸福快乐的。)(3)在描写吃榆钱时,作者是怎样写的?(作者主要写了品尝榆钱时的美妙感觉,抓住每一片榆钱吃到嘴里时不同的感觉来描写的。)四拓展延伸1.你认为作者的童年生活有趣吗?为什么?2.你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你最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呢?想一想,然后和同学们说一说。3.学生代表在全班汇报。师生评议。评议点:说得清楚,有条理;声音洪亮,有内容。4.把自己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4*柳笛和榆钱柳笛和榆钱1.现在大多数孩子没有制作过柳笛,更没有吃过榆钱,他们对文中柳笛的制作方法和柳笛发出的声音感到新鲜、好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领略朴素美,可以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柳笛的制作过程,并配上声音,播放给学生看。2.课本编者的编排意图是在开学之初,这样的春日里来学习本课。有条件的地方,教师还可以把这两样东西请入课堂,让学生亲自去摸一摸、尝一尝,这样学生才会切身体会到作者的乐趣,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情感。1.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现代化)的农村(浓密)的长发(青翠)的柳枝 (干净)的手心(粗糙)的树皮 (细细)的柳管2.比一比,再组词。3.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字,表示自然界的一种特殊的风。(春)风习习(和)风细雨(春)风拂面(秋)风送爽(寒)风刺骨(狂)风大作(寒)风凛冽(暴)风骤雨(微)风徐来一作者简介高洪波,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出版过儿童诗集《大象法官》《鹅鹅鹅》《吃石头的鳄鱼》《喊泉的秘密》《我喜欢你,狐狸》《种葡萄的狐狸》《少女和泡泡糖》《飞龙与神鸽》,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高洪波军旅散文选》《司马台的砖》《人生趣谈》《为二十一世纪祈祷》《柳桃花》《避斋走笔》《高洪波散文选》,评论集《鹅背驮着的童话——中外儿童文学管窥》《说给缪斯的情话》等。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二教学实录及反思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为:让我们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乐趣。其中,有一个教学片段:师:柳笛带给了“我们”哪些快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多读几遍。默读后交流重点句子“柳笛声音的高低是由柳管的粗细决定的。粗笛声音浑厚,呜呜的像牛吼;细笛声音尖厉,吱吱的像雏鸡叫”。师:多么快乐的童年生活啊,请说说你们的想法和理解。(此环节老师想引导学生说出柳笛声音的好听,从而让学生体会童年生活带给作者的快乐)此时,忽然有个学生举起手说:“老师,这么多人吹柳笛,太吵了!”老师吃惊地说:“吵吗?再仔细读读课文,相信你一定能体会出作者童年的乐趣。”(听到学生的发言,作为教师如何因势利导?如何捕捉、反馈学生的信息?又如何让这些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老师此时可以稍作点拨:是啊,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玩具多了,对柳笛不觉得新鲜,但对童年生活在北方农村的作者来说,受条件的限制,做柳笛、吹柳笛却是一件使他满足、快乐的事情,这足以说明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对童年自由自在生活的无比向往)三又见榆钱串上梢(节选)少不知愁,榆钱一上树,三五一群的娃娃就盘算去哪棵老榆上捋榆钱。放学的书包来不及扔回家,村头那棵最高最粗的老榆就成了孩子们的目标。蹭破了小肚皮,榆钱已经一把把捋下了,急急地揉进嘴里,让齿颊间淌满一丝馨香,一丝甜美。嫩绿晶莹的榆钱在枝条上颤动,小肚子鼓起来了,孩子们还不罢休的,捋一把放飞风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