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堂逝世5周年_第1页
张建堂逝世5周年_第2页
张建堂逝世5周年_第3页
张建堂逝世5周年_第4页
张建堂逝世5周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NUMPAGES17一生峥嵘度过坎坷岁月鞠躬尽瘁留下座座丰碑—-纪念吾兄张建堂逝世五周年秋风摇摆吹落点点思念,人虽已去,心向往之。我们不能忘怀,5年前的今天,即2006年8月28日,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奋斗了一生的张建堂,怀着对美好生活的眷恋,悄悄地走了……音容已随仙鹤去,人间常驻百花香。8月,是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丹桂飘香,这更加让我们怀念早逝的亲人,一个给千万家带来幸福和健康的好人,一个一生中命运坎坷,时刻想着他人安危的好人——我的二哥张建堂。一、

成长之路(一)不幸的童年张建堂,1946年6月8日出生在河南省许昌县西部,一个与长葛、禹县(今禹州市)三县交界处一个不起眼的叫作谷杨村的贫苦农民家庭.在他出生三、四个月时,生母就因产后疾病,撇下襁褓中的他撒手而去。是奶奶用红薯疙瘩面糊糊一勺一勺把他养大的,在他幼小的记忆里,奶奶爷爷最疼他亲他。爷爷辈儿们有堂弟兄四人,大爷和二爷一个父母亲,三爷和四爷一个父母亲,我的爷爷在堂兄弟中排行老四.二(叔伯)爷因个头不高,又是罗圈腿,人称“张半截”,他一生未娶,和爷爷生活在一起(因为大爷和三爷常年在外逃荒要饭)。父亲张水明是我爷爷的独生子,因为四个爷爷只有父亲这一个“独苗”,所以爷爷们对父亲也倍加“珍惜"。父亲与前妻生有两男,大哥张宏建,年长二哥5岁。据二哥生前讲,小时候他对大哥的印象不深,因为那时家里穷,父亲没有能力再供应大哥继续读书,于是大哥初小(十三四岁)毕业就工作了,用现在的话叫外出打工了。母亲嫁给我父亲时,二哥还不到一岁,母亲也没有照顾他多长时间,因为紧接着就有了大姐、三哥、二姐、三姐和我,这还不算在我出生之前夭折的几个,在那个年代里,由于医疗条件落后,生活捉襟见肘,生了小孩儿后夭折或者勉强活到一两岁死亡是常有的事。因为没有吃的,母亲缺乏营养,奶水不够,所以二哥只好让爷爷奶奶照顾.当然,按照农村的传统习俗和迫于生活,父母亲和爷爷奶奶也分了家。二哥和二爷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忙着地里的农活儿,照看二哥的任务也就落到了二爷的肩上,因此,二哥和二爷也就成了一对好朋友.听母亲常讲,二哥从小就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遇事点子多,头脑清醒,做事敢作敢当,爱学习、爱进步.当时爷爷家养了几只山羊,每天就由二爷和二哥到土岗上放。二哥两岁时,已经学会搞恶作剧,与二爷一起玩耍、放羊了,有时二哥走累了,就闹着让二爷背他,因二爷个儿小,没有力气背他,他就坐下撒泼,二爷疼爱二哥,只好背他。直到二爷去世(其实是饿死的),死的时候二哥还和他睡在一张床上,二哥年幼,还叫二爷起床与他一块儿放羊去,要知道二哥当时还不满三岁,所以说二哥的童年是在饥饿的窘境中度过的。(二)睿智的少年二哥打小就很聪明好学,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在班里为人也好,受到老师、同学、家长和邻里的一致好评。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二哥下面已经有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了,那时侯,人们为了活命,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日子,能吃的草根刨光了,能吃的树叶捋光了,能吃的树皮剥光了,总之凡是能填肚子充饥的都吃遍了。1961年,家里实在没啥吃的了,奶奶就用家里仅有的一根十几公分长的干牛皮绳用水泡后,再掺一点麸糠皮煮着吃,要知道这是热性食物,既不煎饥又没有营养,爷爷实在太饿,吃后腹胀引起急性肠梗阻暴病而死。二哥有啥都舍不得吃,经常把家长“奢侈”给他的食物分给弟妹们吃,所以弟弟妹妹们对二哥也就特别的崇拜,特别的亲.我还朦胧的记得,在二哥临去新疆前,那时我还不到6岁,他特地带我到村外的桃园买了两三个桃子给我吃,这件事使我终身不能忘怀。二哥还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因爷爷、父亲没有文化,刚解放时买了地主的几分地,为此,“四清”运动划家庭成分时我们家便被划为中农。又因爷爷、父亲人老实,又没有族亲(爷爷堂弟兄4人中,3个已去世,而且没有留下只男片女),所以常被家族多的人欺负。由于父辈们只有我父亲一人,人又老实,后来又被人为的划成了“上中农”(又称‘富裕中农’),开大会时,常把我们家和地主富农弄到一起,诸如评先、学习等好事想都甭想,就连民兵训练这样的事都不让二哥参加,认为富裕中农不可靠。当时村里有一个名叫张根方的村会计主任,他肆无忌惮、横行霸道、狗仗人势、欺男霸女,人们对他敢怒而不敢言,恨之入骨。他有一个儿子,靠着老子的地位,在学校也很嚣张,他比二哥他们小两届,二哥和同伴们就利用各种办法“收拾”他,让他“父债子还”。整的他在二哥他们面前“夹着尾巴”做人,再也不敢仗势欺人了。二哥也是一个很要强的人,曾因一件事让他终身不忘,发誓要做一名好医生,好的外科医生。那是1961年的二、三月间,因爷爷实在太饿,吃了不消化的东西,加上医治不及时,动手术要到近10公里外的公社卫生院。二哥亲自目睹了病痛中的爷爷曾几次从担架上“跳”下来痛得满地打滚而束手无策,等抬到公社卫生院的时候,人已经快不行了,当时医院又恰逢停电,只好找来一盏煤气灯做照明,因为时间拖得太久,眼睁睁看着爷爷被活活的折磨死。通过这件事也刺痛了二哥的心,“我一定要学医,学个能做手术的外科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因此,初中毕业的他直接考上了许昌地区卫生学校。那时家里穷,住校的伙食钱常常捉襟见肘,二哥基本上都是每周五放学回家,下周一再返回学校,带够一周的伙食,说是伙食,其实就是些生红薯和红薯渣饼子.学校离家十五六公里,带的东西两三天就吃完了,要么挨饿,要么放学后摸黑回家,翻越二三十里地的土岗(当地称为狼查岗),第二天再摸黑回到学校,三年如一日,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乡后当上了一名“赤脚医生”。爷爷去世后,奶奶和二哥只好与父母一起生活,加上弟弟妹妹全家8口人,生活更加紧张。为了养家糊口,15岁的他和母亲以及还在襁褓中的三妹秋霞一起到豫东周口以及安微界首一带卖柿子(家乡柿子多,在柿子将要成熟时,经过加工揽制而成),二哥拉着又笨又重的人力车,游街串巷卖柿子,吆喝一天换回一点可怜巴巴的粗粮。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全国各地都在闹饥荒,吃不饱饭、住不了旅店,与其说是卖柿子,还不如说是在要饭,风餐露宿,其中的艰辛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不寒而栗。有一件事二哥没齿难忘。“文革”前期,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也为了所学的医术能到部队得到锻炼和深造,他决定入伍参军。当时,他的身体等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绿军装都换上了,有个不怀好意、心怀叵测的“小人",说我舅舅给“保长"当过几天跑腿的,在那个当兵入党查三代的年月里,硬把二哥给“捋”了下来,气得他大病了一场。(三)激进的青年1、投奔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华夏,他在“斗、批、改”和“打倒一切牛鬼蛇神”运动中看到了世道的炎良和人生的渺茫;经历了爷爷和父亲省吃俭用盖了三间青砖瓦房被村委会和工作组逼出来,让我们家住在旁边两间破草房里,看着他们在新房子里高唱凯歌、寻欢作乐;目睹了村霸们(村长、会计、妇女主任等)不愁吃穿、精神焕发和幸灾乐祸的狗脸,他彻底绝望了。人生在世,我们是碌碌蝼蚁之人?NO!我不能就这样屈服,更不能这样荒废自己的一生,我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想为国家做点事儿,但我要离开这是非之地。于是,1967年7月,也就是“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年,21岁的他,怀着对当时社会的愤然、无奈和无望,怀揣着仅有的30元钱和一封信,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生他养他、使他终身难忘的故土,去投奔由当兵集体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哥张宏建。经过近一个月的颠簸跋涉,他来到了地处新疆西北边陲小县城-—塔城地区裕民县境内的生产建设兵团工二师十二团(今改为农九师一六一团)值班二连,找到了日夜思念的大哥。按照当时国家政策,大嫂已于1964年同大哥结婚并随军到了新疆,生下一男(勇杰,1965年生)一女(淑贞,1966年生)。当时中苏关系已经剑拔弩张,再加上二哥没有户口,所以一直没有安排工作.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帮助大嫂照看侄子侄女,时不时地帮助大嫂干些农活,夏收的时候到地理捡拾麦穗(因为边疆地大物博,播种和收割麦子都是用机械,收割机割不到的麦子很多),养鸡喂羊,贴补家里。经过两年的煎熬,1969年8月,根据当时国内严峻的形势,与苏联老大哥反目成仇,国家随时准备打仗,新疆的战争气氛依然严峻。因此,团里要成立一个全部由年轻人组成的直属警卫连,因团里缺少年轻人,二哥又学过医,经过大哥托熟人找关系,总算把二哥安排进去了.从此,二哥总算是正式上班了,也正式成为一名真正的“兵团”人了。到警卫连工作后,二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深受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很快,二哥就被提拔为通讯员,也就是连长的警卫员了。在警卫连的几年间,可以说是二哥一生中最为快乐、温馨和美好的几年,因为这里没有三、六、九等家庭成分的划分、没有阶级斗争的硝烟、也没有忍饥挨饿的煎熬,只有一致对外,时刻准备打仗的热血青年。2、恋爱进入七十年代,二哥已是警卫连的一名卫生员了,和战友们一样,生产、训练、学习,可以说是丰富多彩、阳光灿烂.当然,20多岁的他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因二哥年轻,人又勤快,深得女孩子们的青睐。但他的性格偏于内向,不善于张扬,也不太爱表达,尤其对女孩子,越是这样子,连队里的女孩儿对他的印象越好,他看不上别的女孩,却对其中一女孩儿颇有好感。野营拉练时,常替她扛行李;干体力活分任务时,因她体小弱瘦,都由二哥“代劳";她要是有个头痛脑热,二哥帮她打饭,悄悄送到她宿舍..。。..她,叫肖春香,一个漂亮的“武汉女孩”,也就是我二嫂,她是湖北武汉汉正街人,姐妹仨,她排行老二,初中毕业的她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保卫祖国,支援边疆”的号召,同成千上万有志青年一样,满怀着美好的理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踏上西去的列车,听着“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悠扬歌曲,来到了祖国西北边陲小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二师

十二团,一名“武汉知青"由此在边疆“扎根”,那一年,二嫂刚刚17岁.3、结婚1975年元旦,经过几年的恋爱,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结为秦晋之好。结婚那天,没有华丽的新房(只有单位分给的一间破旧毛坯房)、没有时髦的家具(有几样家具是二哥亲手做的)、没有排场的婚礼仪式、没有豪华的婚车、也没有漂亮的婚纱,只有两小张拼在一块儿的“大床”,叫上几个要好的朋友,拿出几年前回武汉探家带回来舍不得吃的一点点水果糖,就算有了一个真正的“家”了。1976年春节前夕,他们被批准探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国家困难,兵团规定,凡父母在内地的兵团职工可以每10年探一次家),回到了阔别10年、给他带来伤痛的故土。到家后,他目睹了那场政治运动给国人带来的灾难,家乡依然是经济匮乏,生活困难,缺食少药.十年浩劫,国家千疮百孔,带给老百姓的是愚昧、无知、贫穷和落后,看到这些,他的心在流泪.家里弟妹多,老的老小的小,缺少劳动力,父亲饲养着生产队里的牲口,犁地耙地,累死累活,一个老人干两个成年人的活儿,挣的工分仍然分不到多少粮食,到年底还是欠生产队的钱,因此,返疆后的他戒了烟,从每月30多元的工资中挤出一点,到年底给家里寄回百二八十的用于还债和贴补.1977年2月9日,女儿二、成才之路(一)出类拔萃进入七十年代后期,国际形势稍加平静,国内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已使人们思想麻痹。1969年,二哥所在的单位已改为农九师一六一团,成为真正的农业团场了。随着兵团人口的逐年增多,人们吃药看病也在逐年上升,1971年,团卫生队需要扩充,二嫂和二哥先后都调到了团卫生队。调到卫生队后,他于1972年和1973年先后两次到兵团司令部所在地石河子市医学院和奎屯市进修,专攻骨外科和麻醉。回到单位后,经过几年的磨练,技术水平日趋成熟,在单位已成为外科主刀.但在后来的几年中因其性格耿直与领导话不投机,把他调到了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换药室。在卫生队同仁及患者的强烈要求下,三年后他才又回到了手术室.二哥心底善良,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待患者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特别是对家庭困难的患者.记得有一年,一位住在山坳里偏僻连队的小姑娘,下肢患上了严重的骨关节病,因小姑娘家庭困难,父母身体又不好,无法亲自到医院陪护,二哥给她做完手术后,一直背着她楼上楼下的检查,有空就到病房看护,实在没有时间,就让嫂子替他照看.每天在家做上可口饭菜,亲自送到病房。等小姑娘的病情有所好转,就背着她回家吃饭(因二哥家距医院很近),直到小姑娘康复出院。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在当地尤为重要。随着对外开放和当地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兵团和地方关系的进一步和谐,1982年,他所在的卫生队更名为医院,与此同时,收治地方的病人也越来越多,由于二哥的技术过硬,对病人的态度也好,地方的农牧民都愿意找他看病,痊愈后,病人家属千感万谢,有的还按汉族的风俗把自己的“巴郎”(儿子)或“帖斯巴朗”(女儿)认二哥为他(她)们的“干爹"。裕民县公安局有一名叫努尔江别克的中年民警,人不到40岁,却先后生下了10个“帖斯巴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因孩子们经常生病,他们就是看重了二哥的医术医德,无论大人孩子,谁患病了都找二哥给他们看,后来努尔江别克就把自己的几个孩子叫二哥为“爸爸",孩子们高兴地说:“我们有两个爸爸,一个是民族爸爸,一个是汉族爸爸"。象这样的事情,真是枚不胜举。二哥在新疆从医20多年,不知留下了多少美名。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疆开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计划生育,那几年,医院经常派出医疗队赴偏远和交通不发达牧区做巡回医疗,因嫂子是妇产科医生,所以他们两个经常一起为患者做手术,有时一天做几十例(指妇科手术),常常累的他晕倒在手术室里。有时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如要转院,就要到百十公里外的地区医院,那样会耽误生命),为了抢救患者的生命,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他冒着风险,大胆为病人手术,因以前没有做过这样的手术,不敢说成功率有多高。因此,手术后他就守候在病房里观察病人的动态,有时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是正常的事儿,直到度过危险期他才放心,看到他兴奋的样子,全家人都跟着高兴。他还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过几篇医学论文,发表在新疆的医学杂志上,同时也为他以后的医学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二)模范丈夫二哥在单位是个好大夫,在家里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从1977年玮炜出生,到1980年张勇出生,嫂子都因奶水不够,需要奶粉或其它来代替,每天晚上,只要听到孩子的啼哭声,二哥就立马起床用奶粉泡馒头喂孩子,两个孩子几乎都是这样,直到把他们送到幼儿园。自打两个孩子开始上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二哥每天天不亮就为他们做好了早餐,十几年如一日,从没有让他们空着肚子上学,也没有让他们迟到过.作为父亲,他知道怎样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感染孩子们,在家里,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们看书学习,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因此,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三)为了孩子人到中年,想的事情也多,尤其是孩子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他们受到更好的教育,加上身体的原因,1990年9月,他们举家调到了河南省漯河市(与许昌老家80公里),二哥调到郾城县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撤县改为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仍然是外科医生;二嫂调到漯河高中当校医;玮炜上高中,张勇上初中,三年后,女儿考上了天津师专;五年后,儿子考上了华东交大。和在新疆时一样,二哥在医院工作期间,无论在门诊或是在外科病房,从医德到医术,从做人到做事,都享有较高的威望。住在漯河高中家属区内,免不了有头疼脑热突然得病的老人或孩子,无论是吃饭或是半夜间,只要有人来家里喊急诊,二哥都是二话不说,立即去家里给病人医治。每每碰到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病人,在开处方或治疗时,能优惠的尽量优惠,能减少的尽量减少,实在不能减少的,二哥就拿出自己的工资给病人,这是常有的事儿.当他听说自己的徒弟或同事的家庭有困难时,也常常三百五百地救济他们。可他为了节约,自己几年都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中午因工作忙不能回家,他就到食堂随便吃碗面;晚上或节假日值班,他就到附近的小吃店买三块钱一碗的面条;每年春节值班,为了照顾离家远的或者年轻的医生护士,他总是在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替别人值班。因此,无论是在郾城区周围看过病的老百姓或是在医院,提起张建堂,人们都会翘起大拇指说:“张医生真是个好人啊!”。三、检查出癌症因长年的脑力劳动和生活的不规律,近几年,他的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新疆的时候,他曾做过一次比较大的腰间盘凸出手术)。2004年5月的一天,偶然中他发现自己便血,二嫂催促他赶快检查,经过医院的全面检查和专家的分析论证,最后确诊为胃癌。为了节约资金和不影响工作,他决定在自己的医院做。肺被切除了五分之四,手术很成功,在病房里他仍然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天还要让助手向他汇报他们科病人的情况,一周后,尚未康复的他提前出院了。对待病人,他关怀备至,细至又细;对待自己,他漠不关心,大大咧咧。做完手术后,由于忙于工作,守着医院,他完全可以做几次复查的,可他没有这样,2005年底,当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又有了不适的症状时,在二嫂的多次催促下,又做了一次检查,发现了病变,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肝上,而且已经扩散,这突如其来的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病情的严重性,医院领导及家里坚决要求他到北京治疗。在北京301医院做了一个疗程的化疗,一周后回到家里,没有休息又继续上班。等第二次赴京化疗,发现又严重了许多,做手术已无济于事(到肝癌后期,手术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癌细胞发展得很快),所以只好回家化疗。2006年3月日,女儿玮炜结婚,二哥为了全家人高兴,为了自己的形象(因为化疗会引起脱发),硬是坚持女儿的婚礼办完后才去做化疗.2006年6月8日是他60岁生日,因为身体的原因,他本是不打算过的,为了让他减少病痛的折磨,为了让他高兴一些,在弟弟妹妹、女儿女婿及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他拖着虚弱、疲惫的身躯,勉强举办了一个简单的生日宴会。没有想到,这次是我们为他过四、一个家庭太阳的陨落经过近三个月的多方治疗,2006年8月28日16时35分,老天终于没有挽救回来二哥的性命,无情的病魔夺走了他年仅60岁的生命。噩耗传来,全家人哭了,远在新疆的哥哥嫂嫂侄子侄女们哭了,住在同室的病友哭了,全医院的医生护士及工作人员了。一位曾经是二哥的病人,因给他治好了病,由于家庭困难,还为他垫付了治疗费的中年男子,听说二哥去世的消息后,特意从20多公里外的乡下赶到医院,他要看二哥最后一眼……二哥啊!您回来吧!我们还要和您在一起,我们需要您,我们不愿意您走;苍天啊!您睁开眼看看,您不公平,您为什么非要夺走一个好人的生命?为什么好人的生命如此短暂?二哥啊!您回来吧!您妻子不能没有您,您的儿女不能没有您,这个家不能没有您;二哥啊!我们忘不了您,忘不了您孝敬父母,夫妻恩爱,照顾弟妹,帮助亲戚,救困群众;忘不了您省吃俭用,操劳家里,抚养子女使他们长大成人,完成学业并走向工作岗位;忘不了您救死扶伤,为多少病人特别是困难病人解除痛苦,挽救了他们的生命,而您却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五、用生命温暖生命有些时候人的思想会超出意料,有的自私,有的豁达;有的保守,有的开放。二哥是一位豁达、开放和高风亮节的人。但有的时候他也很“自私"。在他弥留之际,已经说不出话的他艰难地用笔写下来几个让人看不懂的字,和他相濡以沫的嫂子像是听懂了他的意思,急忙下楼来到他的办公室,打开抽屉,发现有两张复写好的遗嘱.遗嘱是他在2月28日(他写的是29日,其实这个月根本没有29日,可以想象他当时写遗嘱的心情)写的,内容如下:遗嘱我一生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平凡工作,对民族及国家没做功(贡)献,愧疚。我死后把有用的器官捐献出来。我是一个癌症病人,双角膜可使几个人告别黑暗、重见光明。如果心脏及双肾能用的话一并捐出,捐献给爱学习、有知识、有理想的受捐人,使民族、祖国更强大,不受外来欺负(坚决不捐给吸毒、赌博、迷信、愚昧无知的受捐的成年人)。希望领导及亲属支持我的遗愿,这对祖国、对民族、对他人都有利,也是我生命的延续。一式两份,一份呈请领导,一份留亲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