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_第1页
文化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_第2页
文化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_第3页
文化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_第4页
文化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瓷器艺术独领风骚故宫珍藏-珐琅器皿

园林艺术无与伦比:苏州园林组卷网中华文化之玉文化河北赵州桥雷锋塔杭州灵隐寺嘉兴烟雨楼承德避暑山庄湖南湘西凤凰古城黄鹤楼戚继光牌坊中华文化之建筑文化商周四羊尊欧阳修——无酒不成文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曹操——煮酒论英雄中华文化之酒文化篇功夫茶茶具中华文化之茶文化

这个省有一个市镇,叫做泉州。他们在那里制造各色优美的瓷器,并由那里远销到全世界,它品类丰富又便宜。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芒而已。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这是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对著名科学史学者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提炼后得出的结论。思考:各种文化别具一格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先进性)吴承恩曹雪芹施耐庵罗贯中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华文化之文学篇越剧《红楼梦》京剧话剧黄梅戏中华文化之戏剧篇太极拳咏春拳李小龙书法绘画中华文化之艺术篇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中华文化之书法篇中华文化之绘画篇思考:中华文学艺术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是什么?1、文学艺术(2)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1)作用:(3)地位: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高度称赞我国四大发明:“我们若要观察新发明的力量、效能和结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了......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人物能比这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影响力。”

我国四大发明水利工程历法天文数学农学医药学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吗?张衡发明的地震仪古代天文仪器-日晷中华文化之科学技术篇古代四大发明探究:我国古代的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它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2、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科学技术的地位:(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多年)贡献: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点: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齐鲁文化

巴蜀文化

草原文化吴越文化滇黔文化荆楚文化中华文化之地区文化篇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东北文化关中文化西域文化

藏文化滇黔文化齐鲁文化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巴蜀文化江南水乡吴越文化南繁北齐(语言)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划一南细北爽(性格)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比较直率南米北面(饮食)南方人爱米食,北方人爱面食南甜北咸(饮食)南方人口味偏甜,北方人口味偏咸南敞北实(建筑)园林建筑南方多敞口,北方多封闭严实我国南北差异举例思考:这两种文化差异的原因?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水性使人通”。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内敛性强,“山性使人塞”。

主要是历史和地理的因素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区域性)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侗族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族山歌具有一挥而就、出口成章的特点,所以壮族歌手们对唱几天几夜而不重复。我国少数民族乐器唢呐马头琴葫芦丝海螺东不拉朝鲜鼓⑴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1、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26个民族现在或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字。他们用自己的文字,创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学维吾尔族壮族蒙古⑵优秀的民族文学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蒙古的舞蹈奔放、豪情、爽朗流畅苗族的舞蹈质朴、浓郁、具有热烈的风情朝鲜族舞蹈动律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动中有静。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新疆舞蹈⑶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⑶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苗族的舞蹈新疆舞蹈藏族节日—元根灯会彝族节日—赛装节侗族节日—播种节瑶族节日—耍歌堂节佤族节日—青苗节布朗族节日—成丁节怒族节日—祭天节赫哲族节日—跳路神节思考:为什么要保护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与各族文化关系如何?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共性与个性)(2)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的地位)(3)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的关系)(4)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注意:不要认为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的文化。思考1、区域性文化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差异但是却能和睦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2、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也存在着这样那样差异,但是也能和睦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又说明了什么?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特别提示】注意区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和原因

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谈一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力量有何新的理解?拓展思考4、中华文化的力量(作用)(1)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3)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1、中华文化由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融合而成

解析: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是中华民族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所以“融合”说法错误。

2、注意区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解析:源远流长指历史悠久,其见证是汉字和史学典籍;博大精深指内涵丰富,体现在文学艺术、民族文化等方面。1.准确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解析:(1)区别①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博大精深侧重于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②见证或表现不同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2)联系①二者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1.(2010·广东卷)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解析: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故A正确,B、C错,D混淆了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在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方面的关系。答案:A2.(2010·福建卷)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解析:惠安女服饰汲取了其他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和睦相处、共同发展,D正确。其余三项与题意不符。答案:D3.(2009·安徽卷)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京剧经“交融”并“借鉴”而形成,两词体现了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C项符合题意,A、B不合题意,D绝对化答案:C4.(2009·福建卷)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交流与借鉴。闽、台文化之间的“五缘”形象的反映了闽、台之间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也反映了闽台文化之间交流与借鉴的丰硕成果,故①②说法正确;③④说法均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特点,不符合题意。答案:A5.(2009·天津卷)《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特征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的主题看,藏族人民的作品《格萨尔王传》流传千年,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各民族文化又属于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党和政府需要抢救并整理,保护中华文化的瑰宝。②在材料中并未得到体现。而由于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很大,所以③说法太绝对,是不准确的,故选D项。答案:D6、(2013·安徽卷·9题)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A7(2013·新课标全国II·19题)《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魅力()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6.(2010·安徽卷)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答案: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

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内容一:理解、思考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作用地位特点)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作用地位特点)4、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5、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6、中华文化的力量

自主学习(5分钟)合作探究(5分钟)合作探究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中国历史上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成就有哪些?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作用地位特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作用地位特点)合作探究二: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区域文化?阅读P68相关连接,你能说说二者的差异吗?为什么会出现区域文化差异?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合作探究三:为什么要积极保护各民族的文化?中华文化与各族文化关系如何?合作探究四:区域性文化、各民族文化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差异但是却能和睦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谈一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力量有何新的理解?列一列

中国历史上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成就有哪些?●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历史和地理的因素感性:理性:①吴越文化:评弹—饮酒品茗—紫砂壶—盆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