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_第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_第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_第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_第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版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不同层次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注1:“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分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注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主要结合面试进行考查,必要时进行笔试。2教师资格考试命题导向:命题突出专业导向、能力导向和实践导向。依据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心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考查死记硬背知识,不指定教材。

3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课程一《教育知识与能力》4《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模块比例题型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

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68%单项选择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

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32%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合计100%单项选择题:30%非选择题:70%5考试题型:题型题量每题分值总分合计单项选择21242150辨析题43232简答题44040材料分析题236366题型举例一、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7题型举例二、辨析题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此说法是错误的。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8题型举例三、简答题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9题型举例四、材料分析题材料:学生A: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学生B:平面几何学的好,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很大联系学生A:不光知识这样,琴也是,会弹电子琴,钢琴也学得快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会骑自行反而影响骑三轮车。学生A:有意思,很奇妙。

(1)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10分)

(2)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8分)10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1第一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

考点聚焦1、本章知识历年来大多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2、着重掌握一些教育家及教育著作3、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含义12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性质:社会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任务:揭示教育规律第一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13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三、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4第一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记》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教育著作,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15第一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产婆术栢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昆体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16真题再现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2014年下半年)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2、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2013年下半年)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17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D)(2015年上半年)A、《理想国》B、《政治学原理》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真题再现18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一)主要教育家及其代表著作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二)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

19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康德最早在大学里面讲授教育学

裴斯泰洛齐第一位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洛克提出“白板说”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形成的

标志。三中心论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杜威现代教育理论

三中心论“儿童活动经验”20真题再现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C

)(2013上)A、燃烧的蜡烛B、心灵的建筑师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D、辛勤的园丁2、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D)

(2013下)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21真题再现3、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B)(2015下)A、夸美纽斯B、洛克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4、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B)(2012上)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22真题再现4、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C)(2012上)A、儿童、教材、活动B、教师、活动、经验C、儿童、活动、经验D、教师、经验、教材23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一)苏联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和主要思想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教育》

凯洛夫《教育学》

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24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二)、我国教育家及主要思想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25真题再现

1、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C)(2012下)A、克鲁普斯卡娅B、加里宁C、马卡连柯D、凯洛夫2、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D

)(2012上)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26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四、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赞可夫《教学与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布鲁纳《教育过程》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27真题再现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C)(2015下)A、知识、技能、技巧

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C、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D、认知、应用和评价技能28第三节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一、中学教育科研的含义和特点二、中学教育科研的意义三、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法

观察法

实验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

29真题再现1、在教育调研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专门调查,属于(D)(2012下)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2、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C)(2012上)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实验法30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一)教育的词源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教育的概念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的本质31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

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的含义的差别:(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明了事理;(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烁(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32(二)教育的定义1、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33教育的基本概念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收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概念狭义教育的特点:

第一、他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

第三、它是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定义的理解(1)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2)把教育看作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两个耦合的过程。(3)强调教育的“活力性”,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过程中起“促进”和“加速”的作用。(4)强调教育行为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36真题再现

辨析题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2013上)

参考答案: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为教育。影响人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只有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才是教育。因此,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我们这本书“教育内容”)381、教育者:(1)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2)特点

目的性

专业性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392、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特点:发展性和不成熟性

可塑性和可教性

能动性和主体性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403、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1)内容:教育内容和教育材料(2)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416、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者关系(1)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体系。(2)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殊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3)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4)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42三、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培养人的活动

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有目的、有意识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的矛盾运动真题再现1、教育的本质特点是(C)(2015下)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促进社会发展C、有目的地培养人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2、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

)(2015上)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44真题再现3、人类的教肓活动与动物的教肓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肓具有(C)(2014上)

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4、辨析题:动物界也存在教育(2012上)

此观点是错误的,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活动。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具备社会性,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45三、教育的属性(二)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1)继承性(2)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46真题再现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A

)(2014下)A、永恒性B、依附性C、时代性D独立性2、辨析题: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2013下)此说法错误的,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与以往的教育具有渊源关系。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同时,教育要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越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47第二节教育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观点:1、教育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

2、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和天的意志。评价:1、非科学的

2、反映了认识水平的局限48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1831-1902)(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代表作:《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

沛西·能(1870-1944)(英国教育家)代表作:《人民的教育》49主要观点:(1)人类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2)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的过程;(3)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评价:(1)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2)错误在于未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50主要观点:(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2)应当从心理学的观点解释教育起源问题。3、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美国教育家)《教育史》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孟禄51评价:(1)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2)没有解释人类本能与动物的类本能的界限,离生物起源说并不远。桑代克524、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米丁斯基(苏联)《世界教育史》主要观点:(1)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2)制造、使用工具及生产劳动经验、技能技巧生存与发展传授给下一代(教育)53评价:

这种观点是对恩格斯思想的曲解;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非所有活动的最充分条件。545、生活需要起源说代表人物:杨贤江、钱亦石主要观点:(1)教育的发生就植根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谋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2)教育只能起源于人于环境互相作用的需要。

55评价:该学说的局限性在于未考虑到从需要到现实的限制因素和中介因素

教育起源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有关它的研究既要以哲学上的有关理论为基础,同时又要以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研究与实地考察为依托,要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561、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1)特征:①教育水平低。没有产生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贫乏,教育方法主要史口耳相传和实践模仿;②教育没有阶级性。③教育与原始宗教或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二教育的发展572、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1)奴隶社会及其教育特征:①古代学校的出现。最早在埃及,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代。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③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58结论: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59奴隶社会教育的阶级性表现:①教育目的:培养奴隶主治国所需人才②教育对象:奴隶主贵族子弟③教育内容:军事教育和道德教育④教育方法:体罚盛行⑤教师地位:被赋予很大权利,具有很高权威60(2)封建社会及其教育特征:①教育目的: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官吏和骑士;②学校教育具有鲜明阶级性、等级性和宗教性;③教育内容:以道德文章和宗教经典为主;④教育方法:严格的纪律约束,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⑤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思想。613、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1)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特征:①教育目的: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同时给予广大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②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③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④师生关系民主化;⑤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62(2)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特征:①教育目的: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③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63四、现代教育的特征(一)现代教育的公共性(大众性)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的含义: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的。现代教育公平性的含义:现代教育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均等。结论:公共性即大众性,现代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64(二)现代教育的生产性含义: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相结合,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结论:现代教育的生产性的重要标志是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65(三)现代教育的科学性含义: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以来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66(四)现代教育的未来性含义: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去想、目标定位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必须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67(五)现代教育的国际性含义: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要面向世界。68(六)现代教育的终身性含义: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69真题再现1、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C

)(2015上)A、演说家B、智者C、军人和武士D 、全面和谐发展的人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B

)(2012上)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70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

制约

社会现象教育

促进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

(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5)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72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舒尔茨: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73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发展(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74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75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三、教育与文化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5)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76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对文化的促进(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递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77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1)文化是普遍的教育(2)教育是特殊的文化783、学校文化(1)定义: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决定作用)和行为方式。(2)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3)校园文化内涵: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794、学生文化(1)学生文化成因:学生个体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影响80(4)校园文化的作用: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5)校园文化的特征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81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2)学生文化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调试性82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四、教育与人口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发展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构地域结构83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2、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促进)(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2)教育改变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84真题再现1、在影响教育教育事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D)

(2014下)A、人口分布B、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D、生产力水平2、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A)(2015上)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85真题再现3、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A)

(2013上)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4、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B)(2015上)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86真题再现5、决定教肓领导权和受教肓权的主要因素(D)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2014上)6、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2012上)87真题再现7、辨析题: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2012下)参考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力、部分教育内容。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促进作用,但不能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88真题再现8、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清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教育对文化具有(A)(2014下)A、选择功能B、发展功能C、传统功能D、保护功能9、简答题: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2015下)(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2)教育具有传递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89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的界定(一)什么是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一生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1)生理发展(2)心理发展90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性:人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功能性91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二)青春期生理变化、两个重要结论:人一生有两个关键期:新生儿、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发展阶段92中学生的生理特征:(1)外形剧烈变化(2)身体机能巨变(3)大脑显著增长(4)性的发育与成熟93二、人的发展特征对教育的制约结论:儿童发展的规律性就是在儿童随其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变化中普遍存在的特点。具体包括:(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5)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94二、人的发展特征对教育的制约1、顺序性循序渐进2、阶段性从实际出发3、不平衡性抓关键期4、互补性长善救失5、差异性因材施教95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观点:个体发展由个体内部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心理发展实质上是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展现;96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2)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观点: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学习是成长的主要途径97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3)多因素论(辐合论)代表人物:德国施太伦观点:人的发展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98二、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柏拉图高尔顿主要观点:(1)人性的个体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西方: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基督教:原罪说;中国: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董仲舒和韩愈:三等人性论高尔顿的K氏家族调查99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论”华生:可塑成医生、律师、艺术家(1)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决定论。(2)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

100(3)仍认为儿童的发展的是处于儿童的主观控制之外的某种因果关系所制约,依然是一种绝对论环境决定论,否定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因而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之为养育论.(4)环境决定论关注儿童成长的环境调教,后天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在儿童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101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作用三、主观能动性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的发展的内因102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既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又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03三、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主要内容1、杜威与皮亚杰的贡献皮亚杰的贡献:以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基本线索,探讨了儿童发展过程中遗传、环境和儿童自身作用的关系问题,得出了具有说服力和广泛影响的结论。皮亚杰观点:(1)儿童的发展是以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2)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104皮亚杰理论评述:高度重视儿童的自我调节功能,认为儿童的自主调节功能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清楚的阐述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儿童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各自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研究成果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052、杜威的进步主义杜威的观点:(1)提倡关注儿童的参与、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2)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是影响其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最重要的因素;(3)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发展更适合儿童的个性需求;(4)从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地位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生长”(5)从强调经验学习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经验的改造”106杜威观点的评价(1)注重儿童作为发展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强调环境条件,尤其使教育情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2)杜威的教育思想对20世纪初进步主义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兴起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073、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儿童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108四、儿童的发展与教育1、理解儿童发展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1)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而是儿童身心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序列演变;(2)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而是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3)教育不等于发展,教育只是促进儿童发展的一种手段。1093、教育与儿童的发展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具体影响作用,须从一下几方面把握:(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1104、学生主体性与教育学生主体性:从主体性的结构上看,主体性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基本构成要件。111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基本原则(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112真题再现1、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B)。(2013下)A.幼儿阶段B.青少年阶段C.成年阶段D.老年阶段2.对童年期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B)(2013上)

A.稳定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113真题再现3、当代教肓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肓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2014上)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4“唯上智与下想不移”、“中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B)(2015上)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儿童学理论114真题再现5、辨析题: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此观点是错误的。(1)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2)遗传对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由此可知,遗传素质是人的生理发展的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115真题再现6、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D)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能动性(2012下)7、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C)

(2013上)A.决定作用

B.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基础作用116第三章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广义的教育制度一切的教育设施规章制度(二)狭义的教育制度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学校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体现了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117第三章教育制度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历史沿革、国外学制118第二节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1、旧中国的学制(1)近代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2)1903年,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3)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建立新式学校;(4)1922年国民政府颁布“壬戌学制”,规定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1192、新中国的学制改革与发展(1)1951年新中国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幼(3-7)--初(7-12)--中(12-18)--高(18-23)(2)1958年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五二二”、“五三二”(3)改革开放以后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203、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3)坚持内涵发展,稳步发展高等教育(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121轨制双轨制指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两个互相独立的系统:一个是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弟服务的,配备有良好的师资和设备,学生们沿着这个系统深造,就可以深入一些有名的高等学府,毕业后就可以直接成为统治阶级和各级管理人员;另一个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准备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都比较差,主要学习一些实用知识和技能,一般在上中学之后就进入劳动力市场。第三节、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122第三节、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

单轨制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分支制“上通下达、左右畅通”1231、义务教育范围扩展,年限增长(1)重视学前教育(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4、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第三节、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124第四节义务教育制度一、义务教育制度1、定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2、义务教育制度的特点:强制性免费性普及型125第四节义务教育制度三、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通过。1986年7月1日正式实施。2006年修订。“国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义务教育实行公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的体制”向均衡、公平方向发展126真题再现1、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A.国民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2013上)2、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2015上)

(1)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历史沿革、国外学制127真题再现3、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B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学制

D.

壬戌学制

(2015下)4、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取的是(

)。(2012下)

A.“六三”制

B.“五四”制

C.九年一贯制

D.多种形式并存

128真题再现5、辨析题(2014下)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此观点是错误的。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也就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故普通高中也属于基础教育。129真题再现6、在学校教肓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肓制度产生于(D)(2014上)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7、、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B

).

(2012上)A.地方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130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3、教育目的与学校培养目标131第四章: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标准132第四章: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分类:教育的社会目的:社会对教育的总体要求;教育的个人目的:教育对人类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两者关系:共同构成教育目的整体;社会教育目的得由教育的个人目的来实现,个人教育目的也需以社会教育目的的实现为前提。133第二节教育目的理论(1)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捷克)观点:教育目的是为人皈依上帝、获得永生做准备法国:雅克·马里坦日本:小原国芳观点: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青年对上帝的虔诚信仰评价:有一定启示,但其唯心主义本质,脱离实际生活。134第二节教育目的理论

(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基本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认为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评价:社会本位论充分注意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没有看到个人的生活幸福对社会的重要作用。135第二节教育目的理论(3)个人本人的教育目的观点:认为个人的价值远远高于社会价值,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评价:合理性:具有强烈人道主义色彩,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尊重人的价值缺陷:认为个人的自由发展必须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使人性发展成为空中楼阁1364、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观点:反对教师和学生之外的强加的教育目的;坚信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和政治信仰教育是民主社会实现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评价:反映了教育活动的主体自觉;教育无目的论并非真正主张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之外的“外在”目的137二、我国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人的智力和体力全面发展,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138二、我国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1、人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139第三节我国的教育方针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1957:毛泽东“德、智、体”发展1982:五届人大:品德、智育、体育全面发展1985:《教育体制改革决定》:“四有新人”1993: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40第三节我国的教育方针二、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我国教育目的的特点)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41第三节我国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战略主题1、内涵2、基本观点

(1)

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4)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142第四节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智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发展心理品质3、体育:锻炼体魄、养成习惯、热爱生命143第四节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4、美育:审美观鉴赏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5、劳动技术教育热爱劳动掌握劳动技能勤俭节约144真题再现1、辨析题(2015上)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统一的概念错误。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其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深圳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145真题再现2、德国教肓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肓目的,这种教肓目的论属于(B)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

C.集体本位论D.个别差异性(2014上)3、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B)(2014下)

A.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146真题再现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

)。(2012下)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5、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C)(2015上)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卢梭147真题再现6、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2014下)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2013上)

A.体育课

B.课外体育锻炼

C.体育竞赛

D.运动队训练148真题再现辨析题: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2015下)

这句话是错误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全面发展不代表是平均发展,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个性发展,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因此这句话是错误的。149模块二

中学课程150第五章中学课程第一节课程与课程理论结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151一、课程概述1、课程定义: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课程是知识;学校开设的课程都是从相应学科中精心选择的,并且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2)课程是经验:课程就是学习者本身获得的某种形制或形态的经验(3)课程是活动: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兴趣,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152课程的表现形式最常见、最一般的结构形态:--课程计划:课程总体规划--课程标准:教材范围、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的基本要求--教材:课本153课程的作用课程的作用(1)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保证(2)教师教、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3)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应用的依据(4)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依据154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具体表现:(1)一定时期社会发展要求及社会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年龄特征、知识和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1553、课程论的定义: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包括:(1)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探讨;(2)关于课程设计或编制方面的探讨。4、课程论的理论基础(1)课程论与哲学:哲学对课程论的影响分两个层次:A、哲学本体论层次。哲学理论影响课程的内涵、基本价值和终极目标;B、哲学方法论层次。哲学方法论影响课程的具体面貌,影响课程从内容的选择到形式的决定。156(2)课程论与心理学A、与心理学的结盟是课程论形成独立学科的主要条件B、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后对课程论发展发挥极大作用,部分取代哲学对课程论的影响(3)课程论与教学论A、离开教学论的基本观点,课程就失去了存在的最根本基础;B、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特征、教学活动特点和模式等问题的研究由教学论承担。1574、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2)知识与能力关系问题(3)分科与综合的关系:

支撑世界范围内义务教育发展的正是分科课程体系;综合是相对于分科而言的。(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158人文主义关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儿童,热爱儿童。科学主义关注:课程目的上,强调科学本身的价值与力量;内容上强调提倡和推崇科学;实施过程中,方法和形式讲究科学性。159课程理论1、学科中学课程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2、活动中心课程杜威3、社会中心课程(现代课程)布拉梅尔德金帝斯布迪厄160三、课程理论流派1、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瓦根舍因(德):范式方法课程论;赞可夫(苏联):发展主义课程论观点:(1)教学内容以学科为中心;(2)教材以学科逻辑来组织;1612、活动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卢梭(法):爱弥儿杜威(美):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美):教学方法原理观点:儿童中心问题教学法162第二节课程类型1、按课程的性质学科课程: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活动课程:按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综合课程:打破传统学科知识的领域1632、按课程管理国家课程----一级课程地方课程----二级课程学校课程----自主课程1643、按照课程形态: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杜威《经验与教育》提出“连带学习”克伯屈提出“附属学习”都是隐性课程的概念1654、按照学习要求来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1661、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的垂直分类课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具体课程的目标)(2)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167补充:课程的组织2、课程内容(1)课程的设计、课程的目的、课程的评价以及课程的实施,都围绕课程内容开展;(2)课程内容的不同认识受两方面的影响:A、课程本质观。取决于人们对课程的本质的认识,知识本位课程观认为课程内容是知识,经验本位课程观认为经验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活动本位课程观认为课程的内容就是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活动。B、在课程内部基本关系上的倾向。168补充:课程的组织3、课程结构(1)最常见、最一般的结构形态:--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总体规划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周安排课程设置就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培养目标和修业年限来确定学校的学科和课程。这是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169补充:课程的组织课程计划作用: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170补充:课程的组织(二)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2、课程标准的结构:(1)前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2)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3)课程内容,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4)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171补充:课程的组织(二)课程标准3、课程标准的作用

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172补充:课程的组织(三)教材教科书1、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等教科书有称课本,他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具体反应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2、教科书的作用

(1)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2)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173补充:课程的组织3、教材的编写(1)直线式,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2)螺旋式,每一次重复都会在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174补充:课程的组织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1)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基础性;(3)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4)教科书的编写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法要求统一;(5)教科书的编写要表达确切;(6)教科书的编写要强化联系性;175补充:课程的组织三、课程评价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当代课程评价之父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课程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的实际结果”3、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176补充:课程的组织四、课程开发1、课程开发的概念2、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177补充:课程的组织3、课程开发的模式

(1)目标模式,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

代表人物: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原理“四段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2)过程模式

斯腾豪斯《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关注过程而不是目标(178补充:课程的组织(3)情景模式,既包含目标模式又包含过程模式劳顿(英)

五个步骤:

情景分析-目标表述-制定教学方案-阐明和实施—检查、反馈、评价和改进179第三节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1、改革理念(1)“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是课程改革出发点;(2)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系的牢固基石(4)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180(5)树立终生学习观,终生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6)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7)批判与创新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18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1)总目标:P52(2)具体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182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现状(1)课程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课程类型单一;科目比重失衡;改革所作调整:课程类型更趋合理科目比重调整183(2)新课程主要内容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内容高中以分科为主小学至高中设必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农村中学课程与技术培训相结合1844、教育观念改革:(1)教学是创造和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开发的过程;(3)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4)教学重心是关注人(5)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6)建立新型师生关系1855、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转变(1)学习促进者;(2)课程建设者(3)活动开发者1866、改革学习方式(1)主动性学习(2)独立性学习(3)独特性学习(4)体验性学习(5)问题性学习1877、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2)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3)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考评制度1888、课改后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189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1)破除以学生成绩评定教师水平的做法(2)强化教师自评(3)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190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1)建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课程的实施与开展191考试改革的重点(1)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多次考试机会、多种考试方法(3)做好考试结果分析,不得公布成绩(4)以综合成绩作为考试和招生依据1929、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共同管理三级课程管理的意义:(1)实现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的需要;(2)便于课程资源开发,利于教学改革;(3)利于深化改革,推进素质教育(4)符合国际课改趋势,与世界接轨193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一、课程结构(一)对课程内容的调整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194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二)对科目比重的调整1、将语文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24%降至20%~22%,将数学由原来的16%降至13%-15%,并对其它传统优势科目所占的比重进行了适当下调。2、将下调后积累下来的课时分配给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其中,综合实践活动拥有6%-8%的课时,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拥有10%-12%的课时。195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三)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196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二、课程内容(一)课程标准的制定1、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现出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三大特征2、高中课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197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二)教材的编写1、教材编写由“国编制”转变为“国审制”2、适当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大量引进现代信息3、密切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个体经验4、重视活动设计,鼓励学生探究创造5、尊重师生个性,给教师广阔的发展空间。198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三、课程的实施(一)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具有独立意识(二)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99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三)教师观1、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200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2、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201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四、课程管理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2、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3、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202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五、课程评价1、学生评价:建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2、教师评价: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3、课程评价:建立课程评价体系,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203真题再现1.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B)。(2013下)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2、在中学阶段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社会课程204真题再现3、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这种现象属于(A)。(2013下)A.连带学习B.附属学习C.正规课程D.显性课程4、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是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B

)。

(2015下)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205真题再现5、简述学科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2013上)(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4)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

(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206真题再现6、主张课程的内容的组织是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提倡“从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B)(2015下)A.

学科课程论

B.

活动课程论

C.

社会课程论

D.要素课程论7、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A)(2014上)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207真题再现8、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2012上)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

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208真题再现9、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C

)(2015下)

A.

课程计划

B.

课程目标

C.

课程标准

D.

教科书

10、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B

).(2012上)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11、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反复出现,且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这种教材的编排方式是(B)(2012下)A、直线式B、螺旋式C、分科式D、综合式209真题再现12、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1)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教科书的编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