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创新(下)_第1页
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创新(下)_第2页
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创新(下)_第3页
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创新(下)_第4页
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创新(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治理:

理论分析与实践创新

(下)王诗宗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2015年10月目录社区管理及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的培育及管理社会参与及公共决策外来人口与社会融合社会治理的经验提炼一、社区管理及社区治理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单位制为主,街居制为辅街居制阶段社区制阶段社区管理的核心问题:社区治理或在社区的治理社区管理/治理发展比较表主要问题组织结构与职能配置导致社区行政化色彩社会组织与社会力量发育不足资金供给不足,用途受限社区干部的产生机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理解社区的应有角色具有自主性的自治主体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伙伴

解读:具备信息优势、社会资本优势社区应具备合法性——利益相关者的认同社区不是独立的,但应具有自主性政府负有培育社区的责任主要改革趋势街居间走向指导与合作社区管理由行政管理走向合作治理服务供给不再由政府包揽注重公民权利社区“议——行”关系变化社区干部任用的新方式例一例二例三二、社会组织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的体制局限社会组织的功能:公共服务的独特优势、民主建设的载体政府的社会组织发展策略:分类控制社会组织:依附于政府,但需要自主的空间怎样培育社会组织一个地方干部“种棉花”的比喻政府的作为:以N市H区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例社区干部的作用:一个成功个案与一个失败个案浙江式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案例之一案例:宁波市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背景:

海曙区2000年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0.3%,2003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3.7%,2004年达到15.1%,2005年上升到18%(其中空巢独居的老年人有2.25万,占老年人总数的42%)2009年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97.7万,占总人口的17%。其中,农村老年人口为65.9万,占全市老年人口的67.4%;80周岁以上人口为14.6万,占老年总人口的15%。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家庭日趋小型化、核心化,空巢老年人日益增多。许多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居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并伴随着孤独、寂寞等精神问题。与此同时,机构养老服务资源整体不足,社会公共养老服务发展滞后。续:应对关键词梳理民生非规模化公共服务购买服务(合同制)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义工)义工招募中心银龄俱乐部社区养老议事会、老人俱乐部、义工俱乐部三、社会参与及公共决策社会参与包括在公共决策中的参与,参与应当是有稳定渠道的,甚至是制度化的治理倡导的伙伴关系,不能将社会力量视为纯粹的工具在地方层面上,决策中的参与不仅更加可能,而且尤为必要杭州市从“破七难”到“7+X”的过程杭州市建立大型垃圾焚烧厂的教训案例二杭州市的开放决策主要步骤案例二杭州市的开放决策主要特点:“开放式决策”程序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程度较高。公共决策立体多元的沟通互动和公共协商模式多重功能:事务协商及民意、社情的把握程序正义补充:参与的多种形式考虑到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多样性,问题的持续性,除了在正式决策制度上的努力外,应开拓多层面、多主体、多样性、针对性的参与形式例证:杭州市的社会复合体建设四、外来人口管理外来人口问题的成因:经济因素、流入地因素,最重要的是公共服务因素权利不平等的体制因素通常的外来人口管理方式:封闭式管理、市场手段管理、自治(取向的管理)案例三西雅图的“外来人口管理”美国西雅图市政府下设DepartmentofNeighborhood,宗旨是沟通政府、社区和人民neighborhoodconference及协调人制度,试图实现表达和整合功能通过服务来加快社会融合,特别是多族裔融合动员社会力量提供更好的服务案例四和谐促进会慈溪和谐促进会慈溪地处沿海,依靠改革开放和地域优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工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是慈溪经济的支柱,且以民营中小企业居多,劳动力资源紧缺。慈溪有本地户籍人口103.5万人,全市3.5万家工业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外来劳务人员。2004年,全市暂住人口总量50万,目前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已经达到98万人。劳资关系、承租关系、邻里关系,都属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融洽机制建设的根本性任务。社会融洽机制建设要有氛围和载体,当务之急是要精心设计外来建设者融入本地的载体,创造新老居民融洽相处、融为一体的平台。续和谐促进会性质是在镇(街道)党(工)委指导下,由村党支部(总支)、村民委员会、经济合作社管理和协调的,具有民间性、共建性、互助性、服务性特点的群众组织;是探索社会融洽机制,协调社会机体,延伸暂住人口服务管理领域,缩小二元差别,实现平等互惠,造就融洽和谐的民间协调团体。作用:加快社会融合

拓展公共服务

缓解社会矛盾

五、社会治理的经验及未来地方经验的启示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是实现社会治理的关键,也是最大的难题。社会治理的地方经验或可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借鉴。地方经验昭示着社会治理的一些普遍特征。如同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发现、培育和确认市场机制一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治理需要发现、培育和确认社会机制。

社会治理的基础在于地方,在于社会自身,管理社会的合法性来源于社会的认同和社会的参与。政府激发社会力量、增加和谐因素,需要尊重地方和民间的首创精神,需要尊重民众的参与权,需要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社会管理创新及社会治理的推进一般都是以社区为依托,将政府功能与民众意愿、需求聚合起来。应重新思考“网络”与“网格”的关系:在源头上解决矛盾应理解为“解决矛盾的源头”未来方向社会治理应着眼于民生主线,以社会公正和公民权利为目标以公共服务为主要路径,培育社会力量,满足公民需求,促进民主参与,增强合法性资源向基层倾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