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通用19篇)_第1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通用19篇)_第2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通用19篇)_第3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通用19篇)_第4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通用1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通用19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49----P50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找面、摸面、摆面、想面、比面等多样化数学活动中,由浅入深地从“面在哪、面有多大”两个层次开展体验活动,认识“面积”的概念;

2、在经历“面在哪”、“面有多大”、“比面的大小”的认知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及“变与不变”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积累操作、交流、归纳、概括等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二维空间知觉水平;

3、在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学习数学的热情与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面在哪?面有多大?);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体验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面积”含义的建构。

教学准备:PPT、各种实物,学具(方格纸、方片、剪刀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老师奖了一部手机,你们能帮它找一个合适的保护膜吗?

课件演示:手机的保护膜

【设计意图: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探究新知做铺垫】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面在哪”

师:“面在哪呢?,你能在这些物体的身上找一找、摸一摸、并说一说你摸到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依次“找面”、“摸面”的过程中,辩析来自学生背后有价值(错误、不完全的、片面的、正确)的行为与信息。】

2、交流与反思

(1)“这些面从哪找到的?

(2)“这些面有什么不同点吗?”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师:我们就说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积的表象】

3、体验“面有多大”

体验面的大小----“通过摆一摆,说说数学书的封面有多大?”

【设计意图:通过几组面积大小比较的实际问题,唤发学生的多种经验参与问题的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通过图形面积大小数量关系的思考,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表象能力水平。】

4、动手操作、比较大小,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

(1)直接观察比较

比较两个大小悬殊的面积大小(观察法和重叠法)

【设计意图: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培养了直观估测的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

(2)借助工具比较

师:有些图形我们直接观察就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两个图形(附页2中图6)谁的面积大?

①提问: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些?

②找验证策略:

A.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能不能结合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办法来验证?

B.个人尝试

C.小组同学交流,相互说一说。归纳小组的办法。

D.小组代表展示验证,并说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现这样三种方法:折叠、用小方块摆、用透明胶片的格子比较。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反思和评价。(在汇报多样比较方法时,按由繁到简的顺序,如:先是剪后重叠比的;然后是数格子的;......这个在学生活动时由教师巡视发现确定汇报顺序。)

(3)师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种比较方法(“观察法”“剪拼法”“摆图形”“数格子”“统一标准”),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统一标准”,从而顺利验证猜一猜的答案,体验了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学生上台交流展示自己的办法,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使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实践应用

1.直观感受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渗透数格子比大小是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2.创意大比拼

练习49页画一画。

让学生先说一说要求中要注意什么,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学生自己尝试画,先完成的同学的可以相互看一看,分享不同的画法。然后再全班展示交流中,体会形状不同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面积的认识,让学生自由想象,画出各种图形,然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直观感知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四)总结收获

教师:“这节课,你明白了什么新的知识?”、“这节课,你觉得哪个活动最有意思?为什么?”、“这节课,你觉得哪些同学表现得好?”

【设计意图:围绕上述三个问题,从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活动体验层面进行反思与回顾。】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认识,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对所学知识,能灵活运用。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理解题目,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面积和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公式。

难点:正确灵活的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回忆梳理:

同学们,“第六单元面积”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一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回忆并回答,教师板书(课题:面积整理与复习)并出示思维导图。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

二、知识巩固:

(一)面积的意义

1、什么叫做面积?

同学回答后,老师课件展示:

面积的意义: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复习面积单位

1.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老师课件出示: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请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分别接近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根据学生实际回答情况,加以肯定或否定。)

3、师:想一想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回答,老师课件出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运用我们刚才复习的面积单位、长度单位和它们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一些练习。

4.巩固练习:

①我会填

游泳池的面积是400()一枚邮票的面积是6()

一棵大树高4()明明的手掌面积大约是1()

餐桌的面积约是54()

6平方米=()平方分米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00平方分米=()平方米4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②我会判

8平方米比8米大。()

一个操场的占地面积是900平方分米。()

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一定相等。()

(三)面积的计算

1、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

面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形面积=长__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__边长

三、应用与拓展

1.课件出示1、2题,让学生仔细读题,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并独立解决,找学生板演,师巡视指正。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

2.出示题目:一块长方形菜地长70分米,宽50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独立解决,重点复习面积单位的进率。)

3.一条人行道长13米,宽4米。用面积为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水泥砖铺这条人行道,需要多少块地板砖?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示学生做这种题需要注意单位之间的转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物体的表面,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使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具准备:卡纸若干、眼罩、毛线绳、桔子、长方体教具

学具准备:不同形状的小卡片若干、卡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引出“面积”

同学们,这是?对了!我们最熟悉的数学书。那今天这节课的数学学习,就从我们的数学书开始。拿起你的数学书,伸出你的小手,从边缘开始,学着老师的方法,来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现在放下数学书,还像刚才那样,摸一摸课桌的表面,大家看!这是什么?谁来摸一摸它的表面?同学们,你还对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感兴趣呢?用你的小手摸一摸,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

生汇报自己摸面的感受(发现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弯曲的。发现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数学上,物体表面的大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二、创设活动探究新知

(一)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面积含义

同学们,那我们现在可不可以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那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那谁来说一说你刚才摸的物体,表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1、摸一摸

接下来,老师想进行一个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请同学上来,蒙上眼睛摸两个面,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一下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2、画一画----补充“面积”含义

现在老师把刚才他摸的这个面画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它是不是一个封闭图形呢?刚才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那现在我们可不可以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呢?当然可以!那现在我们就可以说,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猜一猜----既有所拔高,又为小组活动做铺垫。

好了,我们来放松一下吧,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物品”。怎么猜呢?老师这儿有4种备选物品,根据老师的提示,发挥你的想象,选出你认为合适的物品,准备好了吗?第一件物品:它的面比数学书封面大一些,但比课桌面小一些。它是什么?第二件物品:它的面大约是4个数学书封面那么大。它是什么?(引出方法:摆一摆)第三件物品:它的面大约是6个手掌面积那么大。

(二)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方法

1、比眼力

(出示两张一眼就能看出大小的卡纸)

学生通过眼睛观察即可判断面积大小。师加大难度,让学生想办法验证通过眼睛观察得到的结论。引出“重叠法”。

2、度量意识的培养

(出示两张不易一眼看出大小的卡纸)

让学生回忆在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怎么做到的?学生会回答“用尺子量”,此时教师适时引导,“用尺子量其实也就是看线段里有几个1厘米,那现在要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可提示学生:“是不是也可以沿着这个思路来想办法?”学生有了新的思考,最后发现,也像1厘米的长度单位那样,我们也可以用一模一样小一点的图形摆一摆,看卡纸上能摆几个小图形,就能比较出来面积的大小。

3、小组活动----选择统一单位度量

通过小组展示、汇报,发现有的小组用三角形摆,有的小组用圆形来摆,但选择正方形来摆的小组占多数。通过采访,明确了只有用正方形来摆,才能恰好摆满卡纸。最后老师提问:如果想准确测量一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你们觉得选择什么图形来摆更合适?并告知学生,其实,国际上也就是用正方形来度量面积的。

(三)区分周长与面积

师出示一种比较面积的方法,即用毛线绳沿图形围一周,谁用的毛线长,谁的面积就大。让学生判断这种方法是否合适。通过探讨,学生明确了围一周指的是周长,而不是面积,进一步加深对面积的理解

三、拓展提升----体会面积守恒的数学思想

1、拼一拼

请三名同学上台抽取题目,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在黑板上摆出作品。用六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磁卡,分别拼出一个周长最长的图形,周长最短的图形,任意图形。之后,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拼组图形正对着我们的面。问:你们能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吗?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2、变魔术

将第三名同学摆出的任意图形,变换形状。通过观察、探索、发现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面积却是相同的。

四、全课小节

请同学说自己收获。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带着今天的收获,走进生活,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数学书开始入手。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面积”有了更加准确的理解。在对比两张卡纸的大小时,学生先是用观察法,然后是重叠法。最后,在两种方法都无法得到结果时,老师通过适时提醒:“同学们,我们在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时,是怎么做到的?”使学生有了新的思考。最后引出统一单位来度量面积的方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同时,度量意识也得到了培养。最后拓展提升部分,通过拼一拼、变魔术的活动,学生对面积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度量意识也得到培养。但也由于我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我想如果我在一开始,允许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去度量两张卡纸面积大小,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打开,最后再探索到用一模一样的正方形来度量会更好。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儿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本册“统计”中认识横式统计图,与认识竖式统计图在其他要求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使学生对竖式统计图与横式统计图比较观察,更容易理解。

2.安排的“简单的数据分析”这一节,除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以前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上,而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很少提及。实际上,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例如,坐公共汽车时,身高在110厘米以下的儿童可以免票,这里的“110厘米”就是根据某一年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得到的,体现了平均数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新知识点:

1、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要求: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建议:

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一课时

课题复式统计表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具准备课件

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指导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四、思维训练

1、某书店20__年第二季度的图书售出情况如下,根据所给数据制成统计表。

四月份:教辅书2631本,文学类图书3452本,工具书302本。

五月份:教辅书3689本,文学类图书2478本,工具书352本。

六月份:教辅书5634本,文学类图书1953本,工具书427本。

2、下面是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想想怎样填写表中空缺部分。

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

合计蔬菜鱼类肉类豆制品

总计13

第一组10331

第二组406

第三组40

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对我们班同学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建议?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篇5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1人,男生21人、女生10人。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动机强,动手动口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但由于地处山区,学生的视野狭窄,见识少,认识事物的能力差,有待于加强培养。

二、本册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6个案例,分为:新学期开始了、风、光的游戏、节日、粮食、环保设计。每个案例分为二小块,每个小块又包括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X重要思想以及xx大精神为指针,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六、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篇6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及身边的事例。例如:教学主题的例题就是选择的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在练习八中安排了统计体育成绩,国家金牌取得的趋向,在后面的课后拓展中,让学通统计班上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以及让学生统计四年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这些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且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过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而在新课教学中,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统计数据、分析数据进而一步一步的完成复式统计表,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或分析问题,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统计以及单式统计表的制作、填写,在此基础上去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理解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能在掌握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并掌握复式统计表。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了解复式统计表,并能正确的填写表格。

2、能根据统计表里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统计的过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

2、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对复式统计表结构的认识,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解决措施:,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谈论等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解决措施:通过比较,分析,对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已经能进行简单的统计,而且能进行制作、填写、分析单式统计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制作复式统计表。在学生对复式统计表中数据的分析上,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

依据的理论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学习指导

2分钟

出示课件同学们阳光体育活动照片,并谈谈自己的爱好。

师:我们班的学生都喜欢哪项活动呢?

学生猜测,意见不一。

学生讨论

通过图片展示、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学生自主探究

10--15分钟

1、复习与铺垫。

(1)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师:在这六项活动中,现在想又快有清楚的知道我们班的学生最喜欢哪项活动,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每位学生只能选一项活动。

集体讨论后共同决定采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老师协助学生现场组织,并进行统计。

(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3)分析数据

师:从两张表统计的数据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2、比较与体验

(1)师: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张表格统计的项目相同,但是统计的对象不同,数据也不同。

(2)制造冲突。

师提出一些需要对比数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师:男生喜欢跳绳的人数比女生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略)

师:男生喜欢足球的人数比女生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略)

师:解答上面的问题,同学们觉得方便吗?

生:两张统计表,比较起来有些麻烦,要是在一张表上就好了。

师:那怎样把这两张表的内容编成一张表呢?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将手中的两张表折一折、拼一拼。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创造”统计表。

学生介绍经验:将女生的表折去标题和第一行,对准位置放在男生的表格下面;将人数栏分别改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将标题改为“男、女生最喜欢的阳光体育活动”。

教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3、完善认知,揭题。

(1)根据表格内容,引出“表头”

(2)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与我们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点。

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体验复式统计表在分析数据时便于比较和可整体把握的优越性。

(1)男生最喜欢的阳光体育活动是什么?女生呢?

(2)男生喜欢哪项活动的人数最少?女生呢?

(3)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4)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师生配合调查班上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情况,并完成单式统计表。

学生通过探讨,对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亲自制作复式统计表。

学生介绍经验。

通过对复式统计表中数据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其优点。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让学生热情投入到单式统计表的完成中去。

老师提醒学生,在统计过程中,“每人限选一种”,避免干扰因素的产生。

选择男女分开统计的方式,可以很自然的引出复式统计图。因此,在教学中,分别按男、女生进行统计,利用两张但是统计表呈现数据。

首先,提出一个关键问题:“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发学生对两个独立的统计表进行比较。通过讨论发现可以用更加简洁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通过探讨、操作等,逐步对两个但是统计表进行合并,制作复式统计表。并体会复式统计表的制作过程。

呈现合并好的复式统计表,并提问:“这个表包含那几项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对复式统计表进行解读。尤其对分栏格(表头)进行详细讲解。

在复式统计表下提出这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体现复式统计表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当堂训练

8-10分钟

1、第38页第一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有序的阅读复式统计表,进一步体验统计表的结构,体会表中所传递的信息

2、第38页第二题。

引导学生根据两个单式统计

表完成复式统计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进行数据分析,解决问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复式统计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本环节的练习,提高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回顾所学,积累经验

本课总结

3-5分钟

1、谈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说说作用: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那么,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单式统计表,什么时候用复式统计表呢?

3、课后拓展:让学生统计四年级二班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学生各抒己见

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想想运用的方法,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单式复式统计表

单式便于比较

丰富

本节课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观察的教学方法,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会认、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而且能对复式统计表里的信息做简单的分析。

不足之处:我在课堂上的语言组织能力还不够,老师的话语较多,较复杂。这方面要加强练习。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东莞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课外作业:认方向。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篇8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三个班的英语课,在新学期开始之际,为了能更好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按单元形式整体设计和编写,采用教案式编排体系。全书共6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单元分ABC三个部分。教师可自由地选择并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全书配有彩色卡通式插图,设计新颖活泼,生动有趣。本教材的设计与编写体现了对传统外语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比较、分析和研究多种国内外小学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形成了本套教材特有的编写体系。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一)、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包括动物、食品、数字、同学、家庭成员、数字等6个话题)的单词,并能简单的运用;

3)能听、做、演游戏;

4)能听、做TPR活动;

5)能学会书中的小制作

6)能唱书本里的英文歌曲;

7)能听、说、唱书中的歌谣;

8)能完成8个形成性评价活动;

9)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10)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

2、活用四会句型,

3、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二、教学目标

1.强调语言运用本套教材吸收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运用功能的培养。教材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等方面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2.注重能力培养力求用生动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渗透学习策略目标鼓励学生能动思考,主动做事,自动调整学习方式发掘他们积极求知,努力进取的潜能。

3.突出兴趣激发从内容、形式、方法、插图及装祯设计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选择话题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需求。

4.重视双向交流选编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同步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5.融合学科内容十分重视在学习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兼容并蓄,精选学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兴趣的,最易学会的,最有普及价值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知识内容,融如语言材料之中。

6重视灵活扩展运用有效的编排形式,使教师充分发挥特长,使学生能够各得其所。

7实现整体设计运用整体系统的合理编排力求达到各阶段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自然衔接,以确保各阶段的顺利过渡。

三、学生分析

三(一)班共有学生36名,其中男生20人,女生16人。三(二)班共学生36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20人.三(3)班36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8人。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对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日常对话用语和一定量的词汇。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困难,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形成学习对话的良好氛围。

通过复习与新授对话内容有联系的已学过的对话,为新对话教学作好辅垫,并可以以此导入新对话教学。从而达到以旧引新,更好地为新授打好基础。对话的方式可以有:教师与全班对话(个别学生也可),或是让学生问候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2、以学生为中心,设置场景,表演对话。

在教学对话前为学生设计场景,营造氛围,诱发学生的语言动机。让学生发言,教师稍稍加以引导,将他们的句子串联成对话。请学生跟读。然后操练几遍,便可让学生在设置的场景里进行表演,充分利用道具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而下面的学生当观众并打分,并请打分的同学说说为什么打这个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更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怎么说?对不对?应带怎样的表情?怎样演会更好?学生无论是表演的还是看表演的,都会在打分时找到他们需要的答案。

3、通过娱乐、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小学生中,就是在高年级的学生还是非常爱玩。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对话教学中,设计各类竞赛、游戏。让学生在比中学,猜中学,玩中学,唱、跳中学。如:藏卡片、快看快说、快听快指等。印象会特别深。

4、注重在教学中,运用手势。

把一些单词、短语、甚至是句子与手势或是肢体语言相结合,让学生全身活动,手脑并用,即加深了记忆,又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五周Unit1---Unit2

第六周----第八周Unit3----Recycle1

第九周----第十一周Recycle1----Unit4

第十二周----第十五周Unit4----unit5

第十六周----第十八周Unit6----Recycle2

第十九周----第二十周复习考试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篇9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中,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年历卡探索并交流,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适当介绍中国农历等方面的知识。

3.归纳梳理,形成比较清晰的时间单位知识体系,运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自学任务卡、自带年历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好,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谁能说说你的生日是哪年哪月哪日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很高兴大家能记住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你能说说刚才自己说的生日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板书课题:年、月、日)年、月、日是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自学新知

昨天让同学们在家搜集不同的年历卡,带来了吗?都有哪些年份的年历?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由小组长记录在表中,然后将不同的年历卡放在一起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合作完成自学任务卡)

自学任务卡:

(1)一年有()个月。

(2)有31天的月份有(),是大月。

有30天的月份有(),是小月。

(3)你是怎样记忆大月和小月的?

(4)二月有()天?

为什么二月善变,有时28天,有时29天?(可以上网查阅资料)

2、学生小组分享交流

刚才大家在小组内分享交流了年月日的一些知识,你还想知道其他小组同学的自学成果吗?

(学生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学生:我知道年月日的知识是这样的: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是大月。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是小月。

学生:我同意你的看法,我还想补充一下:一年有(12)个月。

师:每个月有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有什么规律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一记吗?

(学生可能汇报儿歌记忆法,拳头记忆法)

学生: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学生: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举例说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以此类推,每过四年就会出现一个闰年。

学生:我们查阅了资料,想补充一下:公历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比如20__年得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3、检测练习

(1)判断下面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2)算一算一年有多少天?

4、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疑问:我有个问题,谁能帮我解答…为什么二月有时28天,有时是29天?一年有时是365天,有时是366天?为什么会多出来一天?(请学生自己解疑,或教师帮助解疑)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学会了吗?还有什么疑问或者问题吗?下面我们就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练习十七第1题

(1)儿童画展从星期几开始?到星期几结束?一共展出几天?

(2)5月5日妈妈出差回来,回来那天是星期几?共出差几天?

2、实践运用

练习十七第2题

(1)20__年2月14日早晨,牛奶还能喝吗?

(2)学习机今天坏了,在保修期内吗?

(3)灭火器从哪年开始必须进行检验?

3﹑拓展延伸

商场进行相机促销活动,从某月28日开始,为期5天结束,结束是哪一天?

可能是:

还可能是:

想一想,说说你的理由

4﹑活动记忆,记一记节日。

先在今年的年历上找一找,五月有哪些特别的日子?九月有哪些特别的日子?

请学生在自带的年历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是几月几日?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春节是几月几日?

春节怎么总在变化呢?出示不同年份的年历,找出春节是几月几日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按农历计的,请学生观察农历,像这样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5、布置课外作业,回去搜集整理一下,一年中有特殊意义的节日还有哪些?它们在几月几日?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

生:世纪、星期、季度…

生:时、分、秒……

师: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像世纪、星期、季度、年、月、日

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以后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有关时间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年月日》教学反思

《年月日》教学的重点是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同引导学生观察,读出今天的日期,从而引出课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重视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原有的基础。本课“年月日”的知识,对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绝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在导入新课时与学生交流了有关年月日的信息后再进行新课的教学,把知识蕴含于学生具体活动的经验背景之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年有几个月?每月有几天?并把每月的天数填写在书上)自学,接着进行反馈,归纳出: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约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二月是平月有28或29天。大月和小月的记忆还可以用拳头法。在教学大小月之后,我安排了数学小游戏:听老师报月份,男女生分别起立,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大月小月的记忆。

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备课时预设的不够充分,以致课上出现的突发情况应对不够及时,解决繁冗。

2、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多。不能很好的给予评价。

3、左拳记忆法在讲授时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给学生会比直接用手演示的效果好。

4、本节课练习较少,学生动笔的不多。应给孩子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

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仍需要更多的去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篇10

一、基本情况: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的英语,本级共有学生159人,一部分学生思维敏捷,且对英语学生比较感兴趣,学生课堂表现积极、主动,乐于参与,乐于表现自己(尤其以女生为主)。但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基础较差,而且生性比较懒惰,不要背,不要读,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给他们适当压力,想办法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打好英语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强调语言的运用,注重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兴趣的激发,重视双向交流,融合学科内容,重视灵活扩展,实现整体设计。吸收了当今国内外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把这些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适合我国英语教学基本状况的模式和方法。总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三、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0个单词和词组并能听、说、读、写26个字母,并简单运用。

3、能听、做6个TPR活动。

4、能学会3个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听、说、唱7首歌谣。

7、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8、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融会话教学与情景表演之中。

2、巧用实物、头饰、卡片、chant等来帮助进行单词教学。

3、利用读写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单词书写的指导。

4、注重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尽可能让学生形象的感知语言,形成一定的英语思维。

5、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6、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英语贯穿学生的生活中。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篇11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主要任务,主要内容的要点,重点,难点,特点,疑点,知识结构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供三年级起使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Lingo。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中小学衔接的英语教材。这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和《小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的设计和编写体现了外语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比较、分析和研究许多种国内外小学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博采众长,形成了本套教材特有的编写体系。同时,有吸收了当今国内外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成功经验,把这些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我国的小学外语教学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适合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基本状况的外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套教材总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二、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式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五、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获得基他学科的知识;

六、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七、注重资料的配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

八、注重中小学各阶段的衔接,以保证各学段的顺利过渡,全面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学情分析(教学班级人员状况、思想纪律状况、知识能力现状、有利及不利因素等)

英语对于小学三年级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从同一水平开始学习。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初步了解中西文文化的差导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1----2第一单元10

3----4第二单元10

5----6第三单元、第四单元16

7复习,准备期中考试8

8----15第五六七八单元35

16----17期末考试复习15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本学期应达到的几项目的及要求)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5、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和最难掌握的知识点)

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

五、实施措施(根据教材、学情分析、确保目标的实现,在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问题上采取哪些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抓紧课堂教学,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运用各种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3、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4、多为学生营造一引起学习氛围,如:创设英语角等等。

5、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尽量的运用已经学习的英语进行对话。

6、多看英语画报,多读英语故事,多看英语书籍。

7、多与学生交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六、教改实验(教改实验课题及设想)

1、巧用实物、头饰和卡片

2、融词汇于会话教学中

1)力求做到在旧语言中学生词,用旧词练习新语言。

2)利用并丰富教师教学用书中供选择的游戏,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一至两种游戏形式丰富课堂教学。

3)设计生动活泼的交际性游戏。

3、充分的挥TPR活动的优势(Let’sdo)

TPR活动深受儿童喜爱。节奏和动作能刺激大脑皮层,激活记忆,使学生在对各指令的反应中自然习得语言。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篇12

一、基本情况: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的英语,本级共有学生48人,一部分学生思维敏捷,且对英语学生比较感兴趣,学生课堂表现积极、主动,乐于参与,乐于表现自己(尤其以女生为主)。但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基础较差,而且生性比较懒惰,不要背,不要读,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给他们适当压力,想办法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打好英语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强调语言的运用,注重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兴趣的激发,重视双向交流,融合学科内容,重视灵活扩展,实现整体设计。吸收了当今国内外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把这些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适合我国英语教学基本状况的模式和方法。总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三、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0个单词和词组并能听、说、读、写26个字母,并简单运用。

3、能听、做6个TPR活动。

4、能学会3个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听、说、唱7首歌谣。

7、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8、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融会话教学与情景表演之中

2、巧用实物、头饰、卡片、chant等来帮助进行单词教学。

3、利用读写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单词书写的指导

4、注重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尽可能让学生形象的感知语言,形成一定的英语思维。

5、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6、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英语贯穿学生的生活中。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篇13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的计量单位中,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难以体验一个单位具体有多少,而且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教材把时间单位的教学分成两段安排。本单元是教学时间单位的第二段,在二年级教学的时、分、秒的基础上,再来教学年、月、日的知识,以及24时记时法。全单元安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认识年、月、日

例2:认识平年和闰年

例3:认识24时记时法

例4: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目标: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年中的月份数、大月、小月的天数,以及判断平年、闰年;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是计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间,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掌握判断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方法。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四、教学时间:

6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第1课时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观察、统计等过程,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

2.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你知道你出生的具体时间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年×月×日,有的同学还知道×时×分,你知道这些信息里都包含哪些信息吗?(年、月、日、时、分)

2.解题:这些都是时间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时、分、秒,这节课我们要认识年、月、日。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观察、统计。

学生分组探究课前准备的2022__年历,把年历中每个月的天数填入下表:

(2)小组交流。

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统计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指名展示统计结果,教师相应板书。

讨论:观察黑板上20__年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介绍: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引导: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3)认识大月、小月。

介绍: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引导: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指名口答,教师适时归纳。

①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②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③2月有28天,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4)记忆大月、小月。

提问:你有办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归纳。

①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7月以前的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双数月是大月。

②拳头记忆法:(出示教材第45页拳头图)教师边演示边口头讲解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跟着学。

③儿歌记忆法:

a.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b.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2.试一试。

提问:20__年全年有多少天?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

指名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预设:

方法一:将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方法二:将大月的总天数、小月的总天数和2月的天数加起来:

31×7+30×4+28=365(天)

(让学生重点掌握方法二)

小结:20__年全年有365天。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交流题中节日的具体日期,再独立在年历上圈出来,最后集体订正答案。

2.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六一国际儿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三八妇女节,并说说分别是星期几。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先填空,再集体交流,最后订正答案。

4.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观察年历,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元旦是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1日,今年的最后一天过完了,下一天就是下一年的元旦。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2课时认识平年和闰年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