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社会科学类作品阅读所谓“社科类文章阅读”,是指阅读介绍或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现象的文章,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考古、文化、教育、语言、文艺、美学等。有关社科类文章的阅读,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此类文章学术性、专业性较强,考生阅读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因而丢分情况也较为严重。虽然高考试题中的社会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毕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试题时,必须排除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知识的影响,完全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之所以这样说,并非是否定相关旧有知识对阅读的作用。对相关知识熟悉,当然会有助于更快、更好地理解文章。我们只是说,当旧有知识与选文的观点发生抵触时,应以选文为准。从2009年高考命题情况看,全国两套试题及全国大多数省市高考命题都是针对社会科学类文本设题考查。在2010年及2011年高考命题中相信也会延续这种高考命题特点。(一)词语含义要求能够通过上下文的联系,通过句与句的关系,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些词语的含义大部分是我们平时不常用到或在具体的语境中和字典意义不尽相同的。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一般从下面六个方面考查考查要点有:①能确定社会科学类文章中的新词语、新概念的含义;②能够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义项;③能根据上下文的特定内容所限定的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确定词语的“情景义”;④能确定代词或指代短语的指代内容;⑤能确定词语的本义和在文中的转化义(引申义、比喻义等);⑥能确定词语的字面意义或言外之意、深层含义;⑦能确定因运用典故或其他方式产生的特定含义;⑧能确定因修辞需要产生的临时义。(二)句子含意社会科学类文章常用比喻、类比的方法来论证观点,用引用的手法说明新发现和发现的社会意义,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文中的作用比较难理解,考生要从上下文中理解句子的含义。考查的句子一般有:①首括句,②中心句,③转承句,④点睛句,⑤矛盾句,⑥精辟句,⑦感情句,⑧修辞句,⑨结尾句等。(三)分析层次要求能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具体地说,就是找出文章在什么地方提出论点,作者是如何自然地引出这个论点的;弄清文章在什么地方,用了哪些材料来论述这个论点;看出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总之,对议论性的社会科学类文章要从文章的引论、本论和结论中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弄清文章的来龙去脉。对于说明文类的社会科学类文章,要注意分析说明的方法和说明的顺序等。(四)筛选整合在社会科学类文章中筛选和整合信息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理解文章结构、思路和文章观点等等都是对信息的筛选。考查的内容有:①能确认词语在文中指代的重要信息和材料;②能查找、摘录文章的重要信息和材料;③能比照与题干指向相关的信息和材料,辨析出细微的差别;④能准确归纳整理文中的信息和材料。(五)概括观点考点考查的内容有:①辨析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态度;②概括作者对文中的某一内容的观点态度;③比较作者在文中转述的多人的观点;④分析比较文章中信息材料和作者观点的异同。(六)推断想像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对根据文中出现的某些词语和句子得出的推断语句进行判断。这是对文章的再创造,要求读者根据文中提供的文字背景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对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推断,对事件发生的情景、人物活动的心理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动作、表现进行合理的想像,对论述的内容再深入分析、思考等。(一)整体把握文章的价值取向。社会科学类文章的价值取向是非常明显的,赞成与反对或提倡什么,在文章中是毫不含糊的,它不同于纯自然科学类文章在叙述上的客观与中立,在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时,一定要明白文章的价值取向,不能够在这些大的方面闹出笑话来。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二)梳理出文章的内容结构。因为社会科学类文章仍然属于文章阅读,阅读的思维类型与自然科学类是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中注意理清文章内容的组成与结构,分清各个内容要素的主次轻重,以及上下从属关系。也就是要求我们要能够准确地拟制出内容提纲,这样才能够在比较宏观的角度去正确解决试题乃至于选择项中的具体问题。(三)注意整理文章中出现的新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上下左右的相关概念。社会科学类文章,不同于文化散文,它总是以说理或介绍最新发现最新研究成果为主的文章,这当中自然就有新的现象新的概念出现,对这些研究过程中的现象和认识,有的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有的则已经得到确认或公认,在表述时,需要仔细区分。如有“……性”“……化”与没有“……性”“……化”,在文章中就完全不同,有“亚……”“次……”与没有“亚……”“次……”也迥然不同。(四)相对文化散文信息密度要大得多,阅读社会科学类散文同样需要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在表述中的作用,如表示部分与整体,已然与未然,主要与次要,原因与结果,有据与凭空等,忽略了这些词语的修饰限定对象,对社会科学当然也包括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就必然难以准确把握。(五)社会科学类文章在作答时,要注意试题题目及选择肢与文章内容的对应关系。当文章信息密度相对较大时,当连续几个选择肢容易混淆自己的视线时,同样需要采取脚踏手指的方式,把试题或选择肢与文章相关的地方对应连接起来,以免被众多的试题文字弄昏了自己的头脑。(一)品读原文,标记信息“重要信息”主要指具有特殊指代含义的代词、内涵丰富的词语、中心句、过渡句、感情句、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主旨语等。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对揭示中心思想、表达作者观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体阅读中不失时机地标记它们,抓住它们,就等于抓住了做题的主动权。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程序(二)凭借信息,概括全文通过第一遍阅读,对原文有了初步的印象,产生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时要趁热打铁,及时概括一下原文用了哪些具体材料,这些材料证明了什么观点,这个观点是怎样证明出来的。在实际操作中,多数同学是很难在读完第一遍之后迅速概括出以上要点,由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的。因此,要树立读不懂原文不做题的思想,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争取在第二遍乃至第三遍的阅读中实现控制原文的目标,千万不能急于求成,草率从事。(三)还原题干,确定范围社科类文章阅读试题的答案一般与题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在题干的附近,及时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就等于答对了该题的一半。因此,首先标明语段序号,然后落实好题干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顺藤摸瓜,准确地确定该题的大致作答范围,为做出试题的答案奠定良好的基础。(四)缩小范围,仔细取舍,做出答案作答范围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作答质量的高低。实践证明,正确的作答范围一旦确定,一般同学都能比较正确地做出答案;作答范围确定不当,失分也就理所当然。确定好作答范围之后,就找出该范围内最能体现答案的骨干词句或核心信息,对照题干要求,仔细取舍,科学连缀,直至做出准确的答案。(五)先做出模糊答案,代入原文检验不要急于从题中选择答案,而应先用排除法,去掉两个有把握的选项,剩下的两个选项就是所谓的“模糊答案”。然后拿模糊答案与题肢核对,从而选取相应的答案。最后还应将所选的答案内容代入原文,进一步检验该答案与原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相应与否。凡是在原文找到确凿根据的选项就是与原文一致的正确答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虽然有其特点,但也同其他类文章的阅读有着许多共同之处,特别是与自然科学类文章重在考查对原文语句的转换一样,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中也常常将文意的理解用转换表达的方式考查理解的准确与周密。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范围上设计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如:区分部分与整体【对位信息】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基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例1】根据文意,下列对溴甲烷最受农民欢迎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溴甲烷是一种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的高效、广谱的杀虫剂。“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未然”是事物还未出现的情况。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还未出现的情况”表述为“已经产生的情况”,或将“已经产生的情况”表述为“还未出现的情况”。如:辨别已然与未然【对位信息】
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在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例2】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列。事物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或然”,即“有可能发生”;另一种是“必然”,即“事理上必定发生”。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常将“或然”的趋势表述成“必然”的趋势。如:分清或然与必然【对位信息】如果每一个人都按个人的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它的结果很可能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非理性或无理性。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时许多产品卖不出去,以致发生将生产出来的牛奶倒进大海这类事件。事实上,这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的恶果。【例3】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每个人都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所以社会经济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发展的时间上设计干扰,他们有时将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表述为“先期和后期”。如:搞清先期与后期【对位信息】
大运河在广开海运之前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开凿运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利用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通的邗沟,在隋炀帝时最终完成,唐宋繁盛一时,元代截弯取直,明清屡加疏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北运、商旅交通、水利灌溉的生命线。【例4】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B.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大运河将更有利于沟通交流,昔日南粮北运、商旅交通的胜景将得以恢复。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如:分清主要与次要【对位信息】
干栏居是一种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宫室形式。《新唐书·南平獠传》称:“山有毒草、沙风、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栏’。”……与其认为干栏居是巢居的演化,倒不如说干栏居就是巢居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并且与楼阁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例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干栏居采用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建筑形式,与原始巢居一样,都具有躲避野兽、蛇虫侵扰的作用。D.从古代干栏居及其长屋广泛分布的区域及建筑形制来看,防潮和防寒是其主要功能。【剖析】对“干栏居”的作用(功能)的推断,A项提及的是“躲避野兽、蛇虫侵扰”,而D项提及的是“防潮和防寒”,那么到底哪一个是它的主要功能呢?查看原文引述的史料:“山有毒草、沙风、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栏’。”不难看出,“躲避野兽、蛇虫侵扰”方为其主要功能,而“防潮和防寒”只是其次要功能。所以,D项的推断就犯了将“主要”和“次要”倒置的错误。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计干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如:注意原因与结果【对位信息】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例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B.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必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剖析】根据原文,是因为“有些基因改变”,导致了“活动缓慢,活力降低”的结果;而B项却表述成了因为“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导致了“基因的改变”的结果,这就犯了因果关系颠倒的错误。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计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小心言此与言彼【对位信息】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即是说,一种深刻的文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本身就表现为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实社会运动或人的生活层面上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还是社会精英层面对于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都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例7】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计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如:区分肯定与否定【对位信息】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第二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
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
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
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
(第五段)【例8】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A.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因此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剖析】根据原文,尽管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但是木版年画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是有所改变的,如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就一反传统(理想主义),十分写实。所以A项说“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就犯了将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的错误。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抛开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如:判断客观与夸大【对位信息】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例9】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D.“阿尔戈斯”方案可以解决海流循环无法预报的难题,如利用这一成果,将有可能消除厄尔尼诺现象。【剖析】
“阿尔戈斯”方案的持续实施或许可以解决海流循环无法预报的难题,但利用这一成果,并不能消除厄尔尼诺现象。因为,根据原文,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水温度异常的大幅上升所导致的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只有消除海水温度异常的大幅上升这一因素,才能消除厄尔尼诺现象;而“预报海流循环”并不能消除这一因素。所以,该项对“阿尔戈斯”方案作用的推断就犯了夸大事物效用的错误。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如:【对位信息】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的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认清有据与凭空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提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例10】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剖析】这段文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恩格斯的论述的引述及其评价;二是从恩格斯的论述的高度来考察天人合一思想。从第一层意思来看,恩格斯的论述并没有针对天人合一思想;从第二层意思来看,恩格斯的论述只是作者考察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视角。综合这两层意思,恩格斯并没有去论述天人合一思想,也就自然谈不上“丰富”,更谈不上“指出了它的局限性”了。所以D项的理解就犯了凭空臆造的错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中国戏曲的市场化道路与多样化发展□刘祯王馗中国戏曲发展的辉煌,与其悠久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传统走入现代的中国戏曲,在当代必然面临着文化与审美的转型与变异,这是一条历史经验,也是一条必由之路。基础题市场化的规则决定了中国戏曲在当代的发展,更多地需要摆脱传统的诸多束缚,成为这个时代中的当代艺术;而中国戏曲积蓄的传统文化精粹,则更多地需要对其多元而悠久的传承机制加以保护,但是毫无疑问,市场化之于中国戏曲发展,是这一传统文化能够发展的必需。戏曲的市场化道路是在充分尊重中国戏曲的本质特征与历史实践的基础上,使其进入艺术的良性发展,合理保护,增加活力,优胜劣汰,长足发展。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革新,戏曲也越来越显示出多样而各异的发展趋势。中国戏曲,继承并发展了清中叶戏曲的传统,强烈地张扬着大众娱乐精神,成为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迥异于世界其他民族戏剧形态。在当代世界文化中,中国戏曲已经成为识别民族个性的最显著的标志,也成为认识中华民族悠久传统的最显著的表征。在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体系中,与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印度梵剧不同,中国戏曲一俟形成,就具有一种稳定的结构和超强的代谢、革新机制,使得中国戏曲穿越历史时空,千百年不衰,步入当代,成为一种当代艺术,实现着传统与现代的历史转换。而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印度梵剧的辉煌早已成为历史,残留的不过是斑驳、风蚀的剧场大石头和点点滴滴的遗响。邻国日本的传统戏剧歌舞伎等也主要作为一种“博物馆艺术”而存在。中国戏曲则不然,它依然是一种活的、流行的、大众的舞台艺术——尽管今天的时空环境已非昨日的生态环境。但是,从古典向当代迈进,迥异于古典时期不同阶段与朝代的代谢、嬗变,实现古典向当代的转型和过渡,不仅是戏曲的追求,也是传统文化当代发展的目标,而社会形态、历史传统、文化属性和审美取向的不同,使得实现这一转型和过渡具有其艰难性和复杂性。中国戏曲在当下,面对着流行艺术的趋同,在发展创新和个性追求中呈现出复杂的特征。这就要求中国戏曲在摆脱传统束缚之后,能够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需要中国戏曲拥有进入观众生活的活力和力量,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借用流行文化发展的部分模式,将戏曲从业人员及剧团的艺术创造,与时代风尚、观众审美结合起来,逐渐营造出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生态,成为当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品类,以避免流行时尚带来的实时消费和消极影响。我们还应在努力保持中国戏曲遗产性的同时,积极地寻求建立戏曲保护和传承的机制,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好时机中,将中国戏曲文化遗产中属于“博物馆艺术”的部分,充分保护,并将其潜在的历史、文物、旅游等价值挖掘出来,这既有效地保护了那些没有市场生存能力的戏曲遗产,也稳妥地找到了戏曲艺术在民族文化建设中具有的独特定位。(选自2008年7月13日《文汇报》,有删改)1.下列对“中国戏曲的市场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从传统走入现代的中国戏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市场化道路是一条必由之路。B.将演员和剧团推向市场,任其生灭,让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戏曲市场化道路的重要途径。C.戏曲走市场化道路就必须彻底摆脱传统的种种束缚,使其成为当代社会深受老百姓欢迎的艺术形式。D.中国戏曲市场化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社会的急剧变迁,让戏曲呈现出多样而各异的发展趋势。【解析】B.由第一段最后一句可知,该项说法片面;C.“彻底”不对,原文是说“市场化的规则决定了中国戏曲在当代的发展,更多地需要摆脱传统的诸多束缚”;D.据第二段可知,社会的变迁使得戏曲呈现出多样而各异的发展趋势,但不能说中国戏曲市场化的主要目的是让戏曲呈现这一趋势。【答案】
A2.下列不能作为论据证明中国戏曲“迥异于世界其他民族戏剧形态”的一项是()A.中国戏曲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识别民族个性的显著标志,是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B.中国戏曲以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的代谢机能穿越时空,千百年不衰,其生命由古代延续至今。C.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印度梵剧早已成为记忆,而中国戏曲并没有走向消亡甚至衰落。D.中国戏曲仍然是一种活的、流行的、大众的舞台艺术,在当代文艺舞台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解析】
C.中国戏曲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但并非“没有走向消亡甚至衰落”。【答案】
C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戏曲目前已经实现了由古典向当代的转型和过渡,完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历史转换。B.当前,中国戏曲只要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就能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C.戏曲之所以要进行文化与审美的转型与变异,是因为我们进入了现代社会,而戏曲只是属于传统的东西。D.当下的中国戏曲需要借用流行文化发展的部分模式,与新时代的民风、民情紧密结合起来。【解析】A.“实现了”“完成了”不当,第三段是说中国戏曲“实现着……”“实现古典向当代的转型和过渡,不仅是戏曲……的目标”;B.第四段说的是“要求中国戏曲在摆脱传统束缚之后,能够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C.“只是属于传统的”不对,中国戏曲是传统文化,也是当代艺术。【答案】
D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戏曲发展辉煌,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历史悠久。B.中国戏曲历经千百年仍然富有生命力,突破了中国“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文艺发展普遍性规律。C.日本的传统戏剧歌舞伎只是作为“博物馆艺术”存在,相对于中国戏曲,没有其存在的价值。D.戏曲要面向市场,那么,对于那些已失去市场、没有观众的剧种,就要遵循物竞天择的进化发展规律。【解析】A.因果关系不当,原文第一段只是说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C.“博物馆艺术”并非没有其存在的价值;D.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该项有误。【答案】
B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金融百货公司”过时了吗?□董玉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分合合,似乎也有一个魔咒在左右着它们。最近花旗银行有意“瘦身”,将其困难重重的投资业务和消费者金融业务从全球商业银行运作中剥离出去,再次提出了一个似乎永远都不会有答案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银行业务模式是最好的?金融危机之前,花旗银行一直通过并购构筑一个多元化的业务经营体系。它通过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由一家以商业信贷为主的专业化金融机构,转变成为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业务为一体的全能型金融集团。但是,投资银行的运作模式与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有很大不同。在金融危机中,花旗投行业务的巨额亏损更是严重危及了其商业银行业务的经营和公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花旗银行将其投行业务和消费者金融业务剥离出去,把证券经纪业务与摩根士丹利公司合并,这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是一个明智之举。从历史上看,以德国银行为代表的全能型银行模式,一直实行混业经营,而美国银行则经历了混业经营——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历史变迁。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之前,美国银行业是实行混业经营的。由于人们普遍将经济大萧条和金融危机归咎于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美国在1933年颁布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严格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分离。这种严格的分业经营的模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从80年代初开始,又出现了混业经营的迹象,到90年代中后期,美国金融业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混业经营阶段,特别是《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出台,标志着分业经营模式在法律上已结束。那么,这次花旗银行的“瘦身”,是否意味着美国银行业又要从混业经营重新回到分业经营的时代?是否意味着像花旗银行这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金融百货公司”已经过时了呢?应该说,目前还不能作出这样的判断。一方面,应该看到,混业经营的内在动力和需求没有改变,混业经营仍然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可以说,金融危机并不会改变未来银行业的根本发展趋向,只会促使银行更加稳健审慎地经营。另一方面,这次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直接引发的;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的传导,则是由投资银行过高的财务杠杆效应引发了金融衍生产品链条断裂造成的。金融危机确实暴露出投资银行的内在缺陷,也反映了金融市场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但是,这次危机的成因,与大萧条时期商业银行直接贷款给投资银行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对银行业分业经营的监管的要求还不是那么迫切。尽管如此,这次金融危机也使我们认识到银行稳健经营的极端重要性,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关系到一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混业经营、综合化经营、多元化业务的格局并没有变,但银行过分追求“金融百货公司”“金融超级市场”的模式,客观上容易造成主业不突出、比较优势不明显的经营局面。一家银行只有构筑核心业务突出、适当多元化的稳健审慎的经营模式,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选自2009年1月22日《人民日报》)5.下列关于“金融百货公司”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A.金融百货公司属于银行建构中混业经营的模式,是银行业中一种多元化的业务经营体系,与这种经营模式相对的是分业经营。B.金融百货公司可以是一个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业务为一体的全能型金融集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C.金融百货公司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趋势,由美国次贷危机直接引发的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目前银行业混业经营、综合化经营、多元化业务的格局。D.金融百货公司属于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它与投资银行的运作模式有很大不同,投行业务的巨额亏损会严重危及商业银行业务的经营。【解析】
D.“金融百货公司”是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为一体的全能型金融集团,不“属于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答案】
D6.对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的分析概括,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分析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分合合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背景,引导人们思考并探讨金融危机中的银行体制,回答“什么样的银行业务模式是最好的”的问题。B.对最近花旗银行有意“瘦身”给予肯定,指出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这一做法是明智之举,值得采用混业经营模式的银行认真地学习和借鉴。C.我们既要认识到“金融百货公司”在银行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也要看到它的问题和不足,构筑核心业务突出、适当多元化的稳健审慎的银行经营模式。D.指出银行过分追求“金融百货公司”“金融超级市场”这类经营模式的问题与弊端,主张以积极的态度改变银行主业不突出、比较优势不明显的经营局面。【解析】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人们加深对“金融百货公司”这种经营模式的认识,一是强调构建银行经营模式应采取“稳健审慎”的态度。A项中,作者并没有引导人们“回答‘什么样的银行业务模式是最好的’的问题”;B项中,说“值得采用混业经营模式的银行认真地学习和借鉴”于文无据;D项中,文中无“主张以积极的态度改变银行主业不突出、比较优势不明显的经营局面”的信息。【答案】
C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花旗银行一直通过并购构筑一个多元化的业务经营体系,它已成为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业务为一体的全能型金融集团。B.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以后,美国银行业长期实行分业经营的模式,这与当时美国人对引发经济大萧条和金融危机的因素的认识有很大关系。C.目前的金融危机的成因与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的成因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银行业分业经营的监管的要求还不是十分迫切。D.银行的稳健经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关系到一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解析】
A项,漏掉了限制短语“金融危机之前”。【答案】A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花旗银行将其投行业务和消费者金融业务剥离出去,把证券经纪业务与摩根士丹利公司合并,这意味着美国银行业将要回到分业经营的时代。B.从历史上看,德国银行的发展比较稳定,一直实行混业经营的模式,没有像美国银行那样经历混业经营——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历史变迁。C.《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和《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都以法律的形式严格限制着美国银行的经营模式,这不利于美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D.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因为投资银行财务杠杆效应过高,因此,有效地控制投资银行过高的财务杠杆效应,就不会爆发金融危机。【解析】A项中,“这意味着美国银行业将要回到分业经营的时代”推断错误,本文作者的观点是“目前还不能作出这样的判断”;C项中,“这不利于美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的推断没有依据,从文章内容看,这两个法案都是根据当时的需要颁布的,目的是促进美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D项中,“投资银行财务杠杆效应过高”仅是这一次危机爆发的原因,且“有效地……金融危机”说法过于绝对。【答案】
B一、(20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高考题“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时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色彩,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述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极为有利的。正因为如此,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通俗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更多地关注下层、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代眼光,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B.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C.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表述的是“通俗历史”的流传特点,而不是“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答案】
A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俗历史以满足公众的意愿为基本出发点,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它的“走热”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B.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在业余文化方面的迫切需求,史学不得不走出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误区,适时调整了研究目的和方式。C.通过“贬恶扬善”的方式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这是史学的“终极追求”在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具体表现。D.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述与阐释,才能在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和有效传承。【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B项错误有两处。一是“迫切需求”,和原文的“显著增长”不一致;二是“走出……研究误区”不对,原文是说“在……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答案】
B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通俗历史热”可以扩大史学传播范围,传播范围越广,就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B.既然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通俗历史讲说与著述的“趋热”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C.在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历史就必然会“走热”,这种“走热”现象十分有利于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D.通俗历史应当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有两处错误。一是“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原文是说“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两种说法程度明显不同;二是原文中没有“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这层意思。B项,原文第二段末尾说“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唯一选择”,而不是“已经成为”;原文第三段末尾提到的“……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的原因是“‘通俗历史热’促进了……有效传承,对……都是极为有利的”。D项,“改变……的现状”不对,原文并没有说通俗历史的现状是“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答案】
C二、(20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居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所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已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促进全社会的参与,统筹优先配置社会资源,而且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发展目标,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充分体现了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互补性。基于个人健康——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建立由“个人健康”发展到“健康国家”的战略思想,这不仅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也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传统模式得以创新。基于居民健康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这一战略是一个跨部门、与各项社会政策相关的发展战略,也是一种将健康决定因素与其相关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的发展战略。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每个国家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结合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其战略,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各国的“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均为分阶段、逐步提升的发展进程,一般以10年为一个阶段。“健康国家”战略是一个具有坚实科学背景的发展战略,它是基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等学科,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民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的发展战略,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协调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4.下列对“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B.“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是对传统卫生改革与发展模式的突破。C.“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结合各自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分阶段发展、逐步提升的。D.“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解决当今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居民健康问题的战略。【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参照文本第三段的第一句,这里说,“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重点是“研究”,而非“解决”。【答案】D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可以构建个人健康——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B.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能够随时了解“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C.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协调各部门、各相关政策、各相关学科。D.每个国家都在实施“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并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见第一段,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是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的作用之一,因果倒置。B.见第三段,研究居民的健康状况,起不到该项所述的两个作用,起这种作用的是基于居民健康的国家战略的特殊性以及它所拥有的完善的体系。D.文中并未明确提到各国正在实施健康国家战略,它还停留在制定阶段,而且一个发展阶段并不都是10年,原文有“一般”这个修饰词。【答案】
C
6.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B.建设“健康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逐层递进、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C.推行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D.我们必须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的能力。A.原文第二段说,健康国家战略是立足于国家层面的,而非个人层面。【答案】
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677-2024电动自行车能量消耗量和续行里程试验方法
- GB/T 44757-2024钛及钛合金阳极氧化膜
- 2024年度虚拟现实教育培训系统设计与实施合同3篇
- 课件的应用教学课件
- 2024年度新能源开发合同:某太阳能发电项目的投资及建设3篇
- 2024年度商标转让合同(标的:一个商标的所有权)3篇
- 2024年度影视制作与传媒发行合同
- 2024年度羽毛球器材研发与改进合同
-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 课件 9.项目九 数据交换与共享技术 上
- 《常青树启动宣导》课件
- 《消防安全常识培训》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食品安全行业运营模式及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蓝宝石基片行业供需趋势及发展风险研究报告
-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 课件(新教材)
- GB/T 2423.17-202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 2024粤东西粤北地区教师全员轮训培训心得总结
- ICS国际标准分类号
- 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
- (最新整理)中层领导竞聘上岗演讲答辩评分表
- (完整版)彩钢夹芯板屋面施工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