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_第1页
【公开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_第2页
【公开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_第3页
【公开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_第4页
【公开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重点词语:1、河内凶

2、邻国之民不加少3、请以战喻

4、填然鼓之5、兵刃既接6、弃甲曳兵而走

7、或五十步而后止

8、以五十步笑百步(河,古代专指黄河。)(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更。)(打比方,说明。)(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鼓。)(助词,补充音节。)(接触、交锋。)(逃跑。)(有的人。)(介词,凭。)同位交流,翻译下列语句,注意解释红字部分。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文章分析核心话题

民不加多

梁惠王为什么希望百姓加多?《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②之,如之何则可?”①晋国,魏国的前身

②比bì

,替壹,全洒,洗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管子)王好战那么,梁惠王认为他的百姓为什么应该是增多的?

“尽心”表现在“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以赈灾救民为例,从两方面描述救灾的具体措施。换为“尽心矣”削弱了表达效果,“焉耳矣”三个句末助词重叠使用,是为了加重语气。尽心!“尽心焉耳矣”能否置换为“尽心矣”?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对梁惠王的做法,孟子是怎样来评价的?(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精神上德行教化王道王道之始不违农时(农)不入洿池(渔)以时入山林(林)王道之成树之以桑(纺)畜鸡豚狗彘(牧)勿夺亩时(农)孝悌之义(德)

孟子针对梁惠王的疑惑提出了怎样的使民加多的措施?与民休养保障人民底线生活保民而王物质上衣帛食肉不饥不寒有所作为保障人民正常生活问题探究:我若为民我若为民,会不会归附梁惠王?移粟,移民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灾后灾前尽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梁惠王重视的“民”是属于哪一年龄层次?为什么?朱熹:“移民以就食,移粟以给其老稚之不能移者。”梁惠王的“民”的概念是“小民”“寡民”问题探究:我若为民不敢附之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孟子心中的“民”养生丧死无憾生有所养,死有所送。从奶粉钱到殡葬费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黎民全民时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希望罢战孟子的仁政思想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水到渠成,尖锐批评虐政,驳斥推诿,为民请命古为今用以史为鉴问题探究:我若为王

论其世各国诸侯争城夺地,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知其人《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于是贤者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这其中就有孟子。主动

梁惠王35年,孟子被“招贤”来到魏国,梁惠王迫不及待地向孟子讨教治国之策:“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

(译文:我不才,多次对外用兵遭受重创,太子被虏,大将战死,国家由是人口物力空虚,以此使先君宗庙社稷蒙羞,我也很觉惭愧。您不远千里,屈尊亲临我国朝堂,您会拿什么来拯救我的国家呢?)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列传》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道(真理)在的地方,就算有千军万马,莫大的困难,我也要继续前进

《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浑厚和《韩非子》的峻峭,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作为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声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体现出众多高超之处。你能说说本文论辩艺术的高超之处吗?

文章写作特点:一、结构严谨。全文似乎散漫无章,实则结构严谨,段落分明,以使民加多为主线贯穿全文,思路清晰。二、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三、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尽心移其民移其粟民不加多?提出问题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邻国之君喻分析问题行仁政之果之始之成斯天下之民至解决问题走未施仁政程度不同实质相同全文思路我眼中的孟子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论辩家。他巧妙设喻,善于引导,在侃侃而谈中使统治者心悦诚服;他义正辞严,泼辣大胆,在无私无畏的论辩中为民请命。我欣赏他的机智,更佩服他的勇气!课堂小结与作业领略了孟子机智的论辩技巧,见识了孟子面对君王时侃侃而谈的从容不迫,学习了孟子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更敬赏了孟子心系天下的圣哲情怀,我们还应该不断地去思考……整理今天的笔记;完成课堂练笔;完成《学案》。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知斯可以嚣嚣乎?”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参考译文】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人家理解我,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宋勾践问道:“怎样就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呢?”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不得志时,就修养好自身,得志时,就要同时给天下人带来好处。”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参考译文:齐国人攻打燕国,战胜了它。齐宣王问:“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我占领它。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攻下来了,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呀。(一定是天意要我们这样做)如果我们不占领它,一定会有天灾。占领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如果占领它而燕国的老百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