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主要内容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概论、目的和意义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原则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依据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要素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方法2021/3/102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概论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直接或间接造成人、动物损害的生物,种类繁多。病原微生物对人类感染十分普遍,几乎威胁到每一个人,不少病原体可以导致严重的疾病,甚至致死、致残,给国家、人民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当某种未知病原微生物在爆发的时候,在疾病爆发或者流行初期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对处理措施,会导致疾病的迅速流行,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比如2003年的SARS。
2021/3/103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概论
微生物的危害评估是生物安全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指对某种病原微生物以及对其操作程序或实验活动的潜在危害进行评估,应该建立在对该病原的生物学特性、传播的宿主范围、致病性等已经了解的基础上。对于未知病原微生物,我们可以在对已知病原体特性的了解基础上根据有限的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数据等做出可能性的判断,根据可能性采取进一步的评价。可以借助多种方法进行危害评估,其中重要的是专业评估.应由生物安全机构、实验室或项目负责人、各种软硬件专业人员共同合作进行。2021/3/104
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评估主要理论参考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病原微生物相关专业文献和书籍2021/3/105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目的、用途目的:根据病原微生物在实验活动中对个体或群体造成危害的高低1、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和操作规程2、选择相应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及设备配置3、实验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使用相符的防护设备2021/3/106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目的、用途用途:1.确定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根据评估的结果,确保实验室的空间、设施与设备能满足所从事工作的需要。2.依据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结果,制定微生物操作、仪器设备使用的操作程序与管理规程;微生物保藏、运输、灭活、销毁程序;潜在危害分析与意外事故处理程序;人员培训、个人防护及健康保障与监测程序。3.生物危害评估中包含大量相关微生物以及引起相关疾病的背景信息,是所有工作人员学习的参考资料。4.是评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的依据。2021/3/107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原则坚持“结合实际、科学评估”原则坚持“简明扼要,科学可行”原则坚持专业人员协作完成的原则2021/3/108生物危害评估主要原则
在进行未知病原危害评估时,原则上一般从四个方面考虑进行:危险因子的鉴定暴露因素评估剂量反应评估危害程度鉴定结论2021/3/109
生物危害评估主要原则
危险因子的鉴定根据收集到的相关信息,找出一种疾病和某种或者某些病原体的联系。这些信息包括病原微生物存活、生长、传染以及灭活的条件。还可以从流行病学监测数据,评价测试、初步的病原学研究资料和患者的临床资料中获得信息。在危害认定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可以用于以后的暴露评估,和多种因素整合在一起进行进一步考虑。暴露因素评估暴露评估描述了病原体的数量、分布和评价测试。根据危害评估的范围,暴露因素评估可以从调查病原体的流行开始,或者也可以从在随后过程中对病原体增殖的描述开始。在任何一个案例中,危害评估的意图都是跟踪病原体的增殖并评估病原体感染宿主的可能性。2021/3/1010
生物危害评估主要原则
剂量反应评估
剂量反应评估的目的是找出病原体暴露数量与人群健康状况反应的关系。由于缺少病原特异性反应的数据以及那些依赖于宿主免疫状态的反应,能获取的信息非常有限,因此这一步非常困难。然而,即使对于剂量反应功能的内涵了解有限,获取的信息仍然能为不同控制措施的功效比较提供有效信息。这一步的重要特征是,在不同的易感人群中,产生的反应也不同。危害程度鉴定结论
危害程度定性是将上述步骤中获得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得出未知病原微生物对群体的危害性以及为相关未知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操作和研究提供指南。在这一步中,通过对前面几步的参数进行综合整理,我们可以研究这些假定因素对个体健康危害的影响。在信息掌握不全面,或进行后续研究,以及对疾病进展的可能趋势进行预测时,还可以调整这些假定因素来进行研究。2021/3/1011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分类依据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年11月24日颁布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3、WHO《实验室生物安全用册》第三版2021/3/1012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1、我国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按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第四类危险程度最低,第一类危险程度最高,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对微生物的危害进行分类,评价标准和等级划分与WHO《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基本一致,但危害程度由4级至1级递减。2021/3/1013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WHO《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四类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Ⅰ级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Ⅰ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2021/3/1014
三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Ⅱ级
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Ⅱ级
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2021/3/1015
二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Ⅲ级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Ⅲ级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2021/3/1016
一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Ⅳ级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Ⅳ级
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2021/3/1017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
《管理条例》《通用要求》WHO《手册》
四类Ⅰ级Ⅰ级三类Ⅱ级Ⅱ级
二类Ⅲ级Ⅲ级一类Ⅳ级Ⅳ级2021/3/1018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管理条例》《通用要求》
一级(BSL-1)Ⅰ级(BSL-1)
二级(BSL-2)Ⅱ级(BSL-2)
三级(BSL-3)Ⅲ级(BSL-3)
四级(BSL-4)Ⅳ级(BSL-4)2021/3/1019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依据
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是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危害类别的高低是根据病原微生物对个体和群体的感染后可能产生的相对危害程度来划分的。由于病原微生物在不同国家流行的状况不同,因此,不同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以及流行状态并考虑是否具有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等因素,来划分各自的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2021/3/1020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依据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要考虑下列因素: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三、病原微生物的宿主范围四、是否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五、是否为已知的病原微生物六、人群的免疫屏障
2021/3/1021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要素1、微生物的一般生物学特性概述2、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3、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剂量4、暴露的潜在结果5、自然感染途径6、实验室操作所致的除消化道、呼吸道以外的其他感染途径7、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8、所操作微生物的浓度和浓缩标本的容量9、微生物自然和易感人群宿主10、宿主来自临床、实验、动物研究的信息11、计划进行的实验操作12、可能会扩大的宿主范围和重组DNA操作13、预防和治疗措施14、评估结论2021/3/1022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要素1、微生物的一般生物学特性概述
评估报告中要参考病原微生物相关专业文献和书籍,简述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物学特性等。2021/3/1023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要素2、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根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明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等级。病原菌名称危害程度分类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运输包装分类学名中文名大量活菌操作动物感染实验样本检测非感染性材料实验A/BUN编号Vibriocholerae霍乱弧菌
第二类BSL-2ABSL-2BSL-2BSL-1AUN28142021/3/1024《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一、病毒(160种):一类29种、二类51种、三类80种二、细菌(155种):二类10种、三类145种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三、真菌(59种):二类4种、三类55种附件:朊病毒(6种):二类5种、三类1种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doc
2021/3/1025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要素3、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剂量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强弱不同,即使同类病原微生物不同菌、毒株也还可以有不同强度的致病力。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低感染剂量就可导致发病,同一微生物感染数量越大,其暴露的潜在后果也越严重。同时微生物对感染个体的致病性与被感染者的体质、免疫状态以及对该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有关。在评估报告中明确易感人群、致病性的强弱,感染后病死情况等。2021/3/1026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要素4、暴露的潜在结果
暴露以后,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机体的抵抗力,不同属、种、亚种、型的病原微生物,甚至不同株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性各异。同时还取决于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当大量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而病情则较为严重;反之,则潜伏期较长而病情较轻,或不发病。不同个体被传染后,可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最轻的不出现任何症状、最重的发生严重型临床疾病而死亡。评估报告中要分析实验人员暴露后,可能对实验人员产生的后果,以及可能导致周围环境和人群带来的危害等。2021/3/1027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要素5、自然感染途径评估报告中明确所从事病原微生物的自然感染途径种类和方式。
传播途径的了解对未知病原危害级别评估非常重要。应当了解疾病是否在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和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播方途径是否是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媒介传播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传染病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扩散流行,其传播方式往往是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如SARS病毒引起的SARS流行,或通过口腔经消化道传播如甲肝病毒引起的甲肝流行,因此对人人传播的疾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应当给予较高的病原危害等级确定。传播速度同时还受到病原微生物的种类、致病性、人群的流动、季节等因素的影响。突发传染病的未知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可能不明确,而实验室感染大多由空气传播的致病因子引起,所以最好先考虑空气传播的可能性。2021/3/1028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要素6、实验室操作所致的除消化道、呼吸道以外的其他感染途径因实验操作而造成非自然途径感染的机会是很多,例如:对感染性材料的清除污染和处理可能导致手污染,微生物操作中释放的较大粒子和液滴(直径大于5μm)会迅速沉降到工作台面和操作者的手上,由于手被污染而导致感染性物质的食入或皮肤和眼睛的污染;破损玻璃器皿的刺伤,使用注射器操作不当可能扎伤而引起经血液感染;血清样本采集时可能喷溅和气溶胶可产生呼吸道感染或误入眼睛而发生粘膜感染;进行动物实验时被动物咬伤、抓伤可导致感染。2021/3/1029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要素7、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病原微生物为了维持其种系的生存,可凭借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以应对外界不利的环境。不同的微生物的稳定性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评估除考虑其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外,还应考虑其对物理因素与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要有材料证明不同材料、来同样本中的病原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如存活时间、消毒剂及消毒时间要求等。2021/3/1030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要素8、所操作微生物的浓度和浓缩标本的容量
所操作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和其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密切相关,对病原微生物的操作的危险性通常涉及操作的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状况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浓度,样本的类型(纯培养物、固体组织标本、血标本、痰标本等)以及实验操作等因素。生物安全委员会必须对要进行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估,选择与危险性适合的操作技术、防扩散仪器和设施。2021/3/1031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要素9、微生物自然和易感人群宿主
当一种传染病自然发生时,其宿主无非是人或动物。未知病原微生物感染时很难确定宿主。应考虑疾病发生与某种动物是否有明显关联,是否是某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及当地人群的生活习惯、居住环境、人口密度等。同时应关注当地自然疫源性疾病或传染病的历史资料。2021/3/1032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要素10、宿主来自临床、实验、动物研究的信息
在某些病原微生物或待检样品危害程度相关背景信息量不足时,应尽可能从病人医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以及样品来源地收集有用的信息,同时可以利用动物致病性、传染性和传播途径的研究数据获取对危害评估有用的信息。临床和专业实验室检测报告.2021/3/1033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要素11、计划进行的实验操作
应预先确定拟进行的实验项目,以及实验操作中可能产生气溶胶的实验步骤,在处理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性材料时是否使用可能产生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的搅拌机、离心机、匀浆机、振荡机、超声波粉碎仪和混合仪等设备。2021/3/1034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要素12、可能会扩大的宿主范围和重组DNA操作
所有基因重组DNA技术涉及到组合不同来源的遗传信息,从而创造自然界以前可能从未存在过的遗传修饰生物体(GMOs)。如果这些生物体可能具有不可预测的不良性状,一旦从实验室逸出将带来生物学危害。涉及到构建或使用GMOs的实验应首先进行生物安全评估。与该生物体有关的病原特性和所有潜在危害可能都是新型的,没有确定的。供体生物的特性、将要转移的DNA序列的性质、受体生物的特性以及环境特性等都需要进行评估。2021/3/1035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要素13、预防和治疗措施应收集拟操作的病原微生物的相关治疗与预防措施资料,确定是否有有效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化学药物和抗血清等治疗药物和其他与该疾病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否有针对该传染病的疫苗,同时应考虑该疾病是否有典型的体征和可靠的诊断试剂,以用于疾病监测,在查出可能感染时能及时进行有效的隔离与预防。此外,还应考虑“当地”是否有条件进行上述有效的预防或治疗。2021/3/1036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的要素14、评估结论最后简单总结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性、致病性、稳定性及危害性,提出实验活动中需要关注和控制的环节与预防措施等。2021/3/1037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评估方法1、首先收集整理拟开展实验活动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资料和信息,针对评估要素加以介绍与表述;2、对拟从事实验活动的危险性和可能产生的危害性进行分析;3、对实验活动中人员素质提出要求;4、得出一个该病原微生物总体的总结性结论。2021/3/1038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危害的再评估
鉴于病原微生物信息不断更新和生物安全实验室活动的变更等因素,危害评估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工作,因此随时应对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危害进行再评估。1、生物安全实验室正式启用前2、病原菌背景资料变更时3、增加新的研究项目时4、原评估中未涉及的高致病性微生物5、实验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的6、实验中发生泄露、人员感染等意外情况时2021/3/1039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危害评估报告举例:一危害程度分类(一)分类等级(二)不同实验室操作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要求二背景资料(一)一般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特性(二)乙脑病毒对外界环境的稳定性:对温度、生物试剂、化学因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鞋业的在线销售与电子商务考核试卷
- 污水处理中的水资源保护与管理考核试卷
- 公共设施管理的建筑设计与工程管理考核试卷
- 塑料制品的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考核试卷
- 炼铁过程中的环保标志使用管理考核试卷
- 光学仪器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与应急管理考核试卷
- 水利工程在城市社会心理健康和公共安全中的支撑作用考核试卷
- 机械生产安全知识课件考核试卷
- 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练习专题17 综合冲刺专练(15+4模式)(解析版)
- 广西南宁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2024-2030年中国应急产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形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电动鼻毛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复习策略讲座
- 2024年中国具身智能行业研究:知行合一拥抱AI新范式-19正式版
-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
- 缺乳(乳汁淤积)产妇的中医护理
- 《理解与尊重》主题班会
- 2024北师大版新教材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内容解读课件(深度)
- 2024年上半年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真题
- 金华市金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