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等级考背景下的教学应对_第1页
高中历史等级考背景下的教学应对_第2页
高中历史等级考背景下的教学应对_第3页
高中历史等级考背景下的教学应对_第4页
高中历史等级考背景下的教学应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学科

学习评价的认识与实践

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朱志浩

2012.8.21

评价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评价能力的强弱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评价的作用:巩固学科知识(每课作业、单元练习)检验教学成果(期中、期末、学业考试)选拔特长学生(高考)《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评价研究》初中历史学业评价改革的现状初中历史学业评价试题的设计流程初中历史学业评价试题的设计依据和原则材料在初中历史学业评价试题设计中的运用史学方法在初中历史学业评价试题设计中的具体要求作业互评与点评一、中学历史学科评价的依据二、中学历史学科评价的原则三、材料在中学历史学科中的运用四、研究把握教材立意五、落实史学思想方法《新课改背景下

历史学科学习评价的认识与实践》一、中学历史学科评价的依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1.课程目标的变化继承:

(1)史学观念:重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思维意识的养成

(2)情感:重视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发展:

(1)历史知识:重点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与基本线索,非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

(2)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而非单纯的接受式教育

(3)价值观:关注健全人格和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现代意识的养成

知识层面的发展性目标体现了历史学科重视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取向;学习过程层面的发展性目标体现了历史学科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养成的前瞻性思考;价值观层面的发展性目标体现了历史学科育人目标的时代性要求中学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历史思维能力一期课改学科核心能力:初步学会概括分析和比较的历史学习方法;初步掌握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二期课改学科能力:如何收集和汲取历史信息;如何运用历史信息探索真相和解决问题;如何表达和交流学习成果

二期课改的学科核心能力既对一期课改的能力培养内容做了进一步梳理与细化,又提出了基于历史学本体认识,更切合中学历史教学本质的要求二期课改对学科核心能力的认识体现了对史学本体研究方法的重视,强调了“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等体现求真、证据、逻辑和包容等思想意识与方法培养的重要性

2.学科核心能力的变化

3.内容与要求的变化内容一期课改二期课改知识条目学习水平知识条目学习水平知道理解ABCD两次鸦片战争战前的国内外形势林则徐与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军民的抗英斗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火烧圆明园√中国开始出现学习西方以求强国御侮的呼声√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侵略我国大片领土√租界√A——识记与鉴别;B——领会与诠释;C——分析与综合:D——评价与论证

体现出二期课改重视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希望培养学生从史实中自主得出结论的能力,而不是给出现成的结论供学生死记硬背的理念

一期课改及以前的历史学业评价基本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目标,对这一目标的考查技术的研究实践较为成熟,在二期课改中应该不断得以提炼和发扬。过程与方法列入二期课改的三维目标之一,为历史学科的学业评价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值得大做文章,做好文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对一期课改思想教育目标的总结和提升,并针对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其目标具体化,围绕这一目标设计学业评价有很大的空间可挖掘,值得深入研究。二、中学历史学科评价的原则1.把握历史基础知识度

2008年闭卷第2题: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近代中国历史,分三个主题出一期板报。

第一个主题可以概括为“欲哭无泪,太悲惨了,看不尽的惨案,满目鲜血”。(1)19世纪的中国不断遭到列强的侵略,如两次

战争、中法战争、中日

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2)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条约的内容总是包括:割地——沙俄利用条约成为强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列强;赔款——勒索赔款数额最大的是《

条约》;开埠——最早在条约中提出开放通商口岸要求的是

国;……中国的主权遭到践踏。第二个主题可以概括为“热血沸腾,太壮观了,数不清的英雄,名垂青史”。(3)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近代中国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请说出两位你最尊敬的民族英雄的名字:

。第三个主题可以概括为“发人深省,太深沉了,全民族的精华,都在上下探索”。(4)社会各阶层为摆脱民族危机前赴后继、百折不迴。农民阶级先后发动了

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官僚阶层进行了寻求自强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革派发动了救亡图存的

变法;资产阶级革命志士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民国。然而也只有在

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摆脱了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最终赢得了民族解放。2.侧重史学思想方法

2007年开卷第3题:

1.史料一般可以分为文献、实物、口述三大类。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史料也可以其它载体的方式综合呈现。1.下列史料中属于文献或口述类的是_____和_______;以音像方式综合呈现的是____。

2.就史料的可靠性而言,上面哪些史料价值最高?为什么?①②③④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3.关注历史与现实关系

2007年开卷第2题:视频材料中连续出现的镜头往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可以展现特定的场景,更能表达其特定的思想内涵。

下列连续出现的九个镜头截选自一部关于奥运主题的宣传片。以上镜头蕴涵了许多奥运文化的信息。如:镜头:1—9体现:现代奥运会倡导男女平等、人种平等的社会进步观念请你参照上面的表述方式,从这组镜头中再提炼出三条关于奥运文化的信息(提炼出的每条信息至少应采自三个连续的画面):

镜头4:捷足先登镜头5:凌空一跃镜头6:力拔山兮

镜头1:联手封杀镜头2:王者之冠镜头3:对手亦是朋友

镜头7:一个人的奥运镜头8:遗憾?不遗憾!镜头9:轮椅上的较量三、材料在中学历史学科中的运用“历史”的两层含义:过去发生的事件(历史史实)对过去事件的理解和叙述(历史学)1.材料教学与评价的必要性回归历史学科的特性英国学者柯林伍德:“历史学是通过对证据的解释而进行的”,“历史学的程序和方法根本就在于解释证据”傅斯年:“史学便是史料学”梁启超:“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胡适:历史学家“全靠用最勤劳的功夫去搜求材料,用最精细的功夫去研究材料,用最谨严的方法去批评审查材料。”回归历史教育的本真“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历史的实际情况发展。要达到这样,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理解历史》求真意识证据意识基于证据的推论意识批判意识2.材料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功能

2002有一件新出现的2900年前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遂公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意。首句是“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有利于证据意识的培养材料一:我身材较高,就踩在高师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我和同学把大门门锁砸碎,打开大门,于是,外面的同学一拥而入。——陈荩民《回忆我在五四运动的战斗行列里》

材料二:“到达曹宅时大门紧闭……后由北京高师的匡互生同学破窗而入……打开大门。——杨明轩《在五四的日子里》材料三:“匡互生把曹宅窗户……我在下面托了他一把,他就从小窗口爬进曹宅……放火烧了赵家楼。”——周予同《火烧赵家楼》材料四:“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从缺口爬进去……将大门打开。”——夏明钢《五四运动亲历记》有利于历史细节的展现

战后,他曾作为民主党的副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但是失败。然而,比竞选失败对他打击更大的是,1921年8月的一天,罗斯福全家正在加拿大的一个小岛度假,发现另一个小岛的森林失火,便率领全家加入了扑灭山火的行动。由于过度疲劳,又去冰冷的湖水中游泳,第二天他就发现左腿麻痹,全身发烧,不能行动———得了“小儿麻痹症”。当时不少人认为这是不治之症,能保住性命就不错,因此预言他的政治生涯就此会结束。然而罗斯福没有在命运面前屈服,他说:我就不相信这种娃娃病能击倒一个堂堂男子汉,我要战胜它!他靠双手从一个房间爬到另一个房间;在地板上和两个儿子摔跤……终于能用手杖站立了,并坐着轮椅走上了政治舞台。罗斯福成了乐观主义者,再也不觉得人世间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同时,他对社会的各种问题也有了更多的关心、更深的了解,并常常寄予不可名状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有利于历史场景的营造

有这样一个珍贵的历史镜头:一群义和团团民被清军押赴刑场,他们有的表情木然,有的沉着自若。然而就在这一群人中间,有一位精壮的汉子,赤裸着上身,腰间系一根布带,脚上穿一双破布鞋,带着脚镣,两臂交叉在胸前,脸上露出微笑,似乎不是去刑场。义和团这种慷慨赴死、视死如归的气度让人肃然起敬,可是他们也许到死都不明白,就是他们拼死保卫的清王朝将他们送上了冰冷的断头台!有利于史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劳乃宣在《奉案杂存》中说:“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西什库天主教堂的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清朝大臣刚毅说:“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在《民教相仇都门见闻录》中称: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他的悬垂下的脸,像罪恶的魔鬼般的痛苦的脸∕如果你能听到,血液从前面已经腐烂的肺部流出∕如癌症般令人讨厌,像被吐出的食物那样让人恶心∕坏透了,无辜的舌头上的无法治愈的伤口,——我的朋友,无论如何都无法向热情洋溢的孩子们说是为了几乎是没有希望的荣誉∕古老的谎言:为国家而死是种荣耀。——英国战壕诗人欧文《为国家而死是种荣耀》科学性原则

常见问题:不查原文,不注出处,断章起义,过度推论3.材料运用的基本原则

材料运用一定要服务于特定的教学和评价的目标、内容,典型适用。适切性原则尽量运用多种类型的材料,相得益彰多样性原则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图画/文字/音像神话/民间故事/新闻/文学艺术

4.材料的运用和处理技巧

1.准确节录:引用材料时,往往只是节选其中一部分,在节录过程中要核对材料文字是否有误,要比较不同的版本,采用经典的为学术界所认可的版本作为依据。

2.忠于原著:引用材料要注意上下文,不能断章起义,更不能随便的增删文字。对需要增加文字以助于学生理解的,增加部分要用括号标出;对于需要删节的文字要反复推敲,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在删节处用省略号标出。

3.科学呈现:引用材料之前,要对其科学性进行鉴别,对于那些史学价值不高的材料一律在摒弃之列。呈现材料要准确的标明材料的出处。材料处理:围绕主题呈现材料;对材料进行删减;对材料做必要的注释和说明;如果有两则以上的材料,则应围绕一个共同主题,且在内容或形式上有内在的联系;

在删减材料时不能改变文意,要使文意保持贯通,被删减的地方用省略号标出。如果材料中有些语句难于理解,或者能够更好的知晓材料的背景,可以对材料加适当的注释和说明

2009年开卷第4题:某学生在网上找到了关于107岁的美国妇女安·尼克松·库伯的一段生平。

1902年,库伯出生在美国南方一个黑人家庭。27岁时,她看到了无数企业倒闭,仿佛美国一夜之间陷入了绝望之中。好在这样的日子在4年之后有了转机。1941年,她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珍珠港遭到轰炸!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捍卫。战争结束后,还没有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1.1902年库伯出生时,尚未面市的作品是…()

A.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B.雨果的《悲惨世界》C.贝多芬的“命运”等九部交响曲D.毕加索的《和平鸽》2.材料中提到美国“无数企业倒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日子在4年之后有了转机”?

3.材料中“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指…………()

A.南北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美苏冷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4.从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至今,库伯还可能见证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北约成立、信用卡发行、全美高速公路网建设、“电星”发射、古巴导弹危机、黑人民权运动、反越战运动、妇女运动、阿波罗登月、水门事件、海湾战争、亚特兰大奥运会……

在这些事件中,你认为哪三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最大?请说出你选择的标准及理由。

1902年,安•尼克松•库伯出生在美国南方一个黑人家庭中。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像她的父母一样为了自由和权利而抗争的英雄事迹。18岁时,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白人去选举他们共同的总统,像她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的。

27岁时,她原本在一家小工厂做工,靠辛辛苦苦的劳作,来支撑她的家庭。但是,这一年,她失业了,她看到了无数倒闭的企业,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失业者,发疯似的在银行门口挤兑的人群,仿佛美国一夜之间陷入了绝望之中。好在这样的日子在4年之后有了转机,1933年,一个新的美国总统当选了。“她看到了一个民族通过新政、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的感战胜了恐惧。”1941年,39岁的安•尼克松•库伯得知了一个非常震惊的消息:珍珠港遭到轰炸!“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战争结束后,还没有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随着“人类登上了月球,柏林墙的倒塌”,她知道了世界由于人们自身的科学和想象力连接到了一起。材料运用:

考虑对不同类型的材料加以综合运用,注意原始材料和非原始材料互相印证,历史材料和文学艺术材料互相印证,实物材料和文字材料互相印证,从而形成证据链,力求科学性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立足于材料本身,用足用好材料问题的设计目标要全面,立足于三维目标问题的设计要科学,注意用语规范性与科学性问题的设计要注意梯度,以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

2007年开卷第1题:油画和照片记录了历史,也承载着创作者对历史的认识。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均发生在1919年。

1.左图是一幅油画,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右图照片拍摄于__和会期间。

2.“内惩国贼”中的“国贼”是指…………()

A.破坏民主共和的复辟组织B.出卖国家主权的亲日官僚

C.背叛国民革命的反共阵营D.杀害维新志士的顽固势力

3.“外争国权”中的“国权”与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关系?

4.“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是针对该次会议所签订的《____和约》所发出的感慨;20年后,____________大战爆发,预言竟成事实!5.有人说这份“和约”是“温厚的”,有人说它是“苛刻的”,也有人说它是“掠夺性的”。为什么对同一份和约会有不同的评价?

6.油画和照片均可作为反映一定历史场景的材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油画虽可写实地再现历史,但不可避免地带有夸张、想象等艺术加工的成分

B.油画再现的历史真实与否,取决于作者的技法和认识,也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除非刻意伪造,对已经消失的人和事,照片是复原历史事实的最可靠的根据

D.研究同一历史场景,油画与照片的价值,超过了文献档案和野史笔记的记载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5.懂得材料获取的途径

(1)从名家的史学专著中查找史料(2)从历史专业论文中寻找史料(3)从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寻找材料(4)从教材某些板块挖掘材料1.为教学和辅导提供基本依据准确把握“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课程开发观念

整体把握历史内容之间的关联体现“一堂课一个中心”的教学思想2.为作业设计和训练评价提供基本依据有利于提升认识历史的意识、能力与方法提供命题的“题眼”(一)为什么要研究把握教材立意四、研究把握教材立意1.研究教材核心观点展现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历史进程。分散到整体:

(1)各国各民族在历史起点上是多元的,各文明的发端有其特定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条件,这种相对独立发展的地域性历史在农业文明阶段持续很长时间。多元的地域文明是古代历史的特征。(2)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发生是人类历史进程中非常重要的转折。人类摆脱地域性束缚,开始走向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地整体性发展的世界历史,直至进入“全球化”时代。(二)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立意2.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新观点从史前时期到殷商社会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星罗棋布的原始遗存展示了中华先民以耕作为主的农业文明,神话传说折射了他们的社会状况。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使记载中的夏朝进入实证研究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果。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殷商社会进入了堪称辉煌的青铜时代,甲骨文的解读使其更加清晰可信。3.厘清跨单元内容逻辑结构法国大革命民族国家形成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君主专制建立早期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萌芽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工业文明的孕育期思想文化政治启蒙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4.厘清整课内容逻辑结构大一统前221年西周:天下共主春秋:纷争动荡秦朝:统一战国:七雄兼并“皇帝”称号,自称“朕”中央机构:三公诸卿地方政府:郡县制度制度创新制度巩固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修建驰道、直道修筑长城,开边移民统一思想,焚书坑儒战争统一改革废旧……新秩序的重构中央集权平等团结唐朝松赞干布求亲文成公主入藏遣唐使鉴真东渡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友好交流吐蕃日本剪辫子

移风易俗初显思想解放禁缠足倡女权暗杀宋教仁复辟帝制社会生活

政局

动荡、曲折民主共和受困新旧并存护国运动二次革命社会转型民国初年探源经济危机原因之一:供需失衡

没钱买煤失业煤太多生产过剩消费不足供需5.厘清环节内逻辑结构单元例一: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单元例二:天朝的危机(1)立足单元、课的标题把握教材立意6.研究把握教材立意方法举例

西欧封建社会王权与教权之间的关系,以教权加强王权始,以教权渐趋衰弱终,其本质是一种互相利用、互相依存、互相争斗和互相制衡的关系。加洛林王朝建立以教权加强王权丕平献土王权相助奠定了教皇国基础查理加冕王权、教权各有所得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卡诺莎觐见教权完全摆脱了王权的控制阿维尼翁之囚教权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互相争斗互相制衡王权与教权(2)立足新视角、新观点把握教材立意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的变革使整个社会呈现出追逐利益、实力竞争局面。大国兼并政治催生了“天下定于一”的局面,以及列国纷争,推动了思想家的活跃和思想创造力的发挥。“百家争鸣”也正是围绕着这种局面下如何治理社会、安定人心而展开的。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

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经济领域。

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基因工程核能的利用人生活历史社会观念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观念科技改变社会科技改变历史(3)立足史学方法把握教材立意中华文明的摇篮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从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中认识远古历史从考古发现、后世的文献记载中认识夏的历史商朝与青铜文化从考古发现、后世及当时的文献记载中认识商的历史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李白与杜甫吴道子

唐代诗画的兴盛与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不可割裂的联系,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的诗与画,能够印证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作者本人对历史的认识。唐朝的诗与画汉武帝时代汉武帝统治时期成为一个“时代”汉武帝的谥号“武”的背后体现了当时人对其的评价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造就了一个军事与经济强盛的时代——一个政治制度与统治思想成熟定型的时代。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视角,造就了对历史人物功绩不同的认识。对历史本体的认识历史是客观的,对历史的认识却是主观的;历史不是一种叙述,而是一种基于材料和视角的解释;历史是讲证据、重逻辑、见理性的,是教人通过认识历史从而把握现实和未来的思维方法的。(一)史学思想方法应成为历史教学与评价的常态五、落实史学思想方法围绕同一话题,采用同一时期、不同立场的材料,复合印证历史事件——以“瓜分狂潮”为例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屠龙大会人人有份从图像史料创作者的立场出发,揭示其“无意”透露的证据价值——以“旅顺大屠杀”为例旅顺大屠杀《日军随军记者所绘日军侵占旅顺后,烧杀抢夺,屠杀中国人的情景》资料来源:大连图书馆——大连旧影(/wenxian/old/content.php?id=191)旅顺大屠杀《日军随军摄影师龟井兹明拍摄扛尸队掩埋中国遇难者的情景》资料来源:大连图书馆——大连旧影(

/wenxian/old/content.php?id=185)旅顺大屠杀

日军随军记者所拍摄和绘制的这些图像,目的在于炫耀日本皇军的胜利和军威,然而这些图像却成为我们指证日军旅顺大屠杀的铁证。揭示照片证史的误区,探索图文互证的证史方式——以“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为例2012年开卷第3题:

图像可以证史,图文互证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摄制于雅尔塔会议期间的两幅照片

1.照片中坐在中间的是………………()

A.丘吉尔B.罗斯福

C.斯大林D.戴高乐2.照片中美英苏三巨头的神态,反映出三国之间怎样的关系?

材料二:关于雅尔塔会议的两份文献材料(罗斯福说)大国之间将来会有分歧的。人人都会知道这些分歧,而且将在大会上予以讨论。——《雅尔塔会议档案》

我虽然代表大不列颠参加这个协定(指远东问题),但不论我还是艾登(时任英外交大臣)都完全不曾参加这个协定的拟订。……总之,事前并没有跟我们商量,只是要我们表示同意。——《丘吉尔回忆录》3.材料二反映出美英苏三国之间怎样的关系?4.比照材料一和材料二,照片显然无法揭示雅尔塔会议上三国间外交关系的真相。那么,作为历史证据,这两幅照片只能证明:(1)

;(2)

2005年开卷第3题: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争议性的重要人物,有一历史兴趣小组设计了相关的探究课题,收集到如下材料:①历史小说《李鸿章》④电视剧《走向共和》中的有关片段②日本历史学者关于李鸿章的论著⑤历史记录片《百年中国》中的相关片段③从网站上搜集到的评价李鸿章的论文⑥李鸿章上书朝廷奏折影印件

1.为上述材料分类并说明你的分类标准。

2.上述材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

3.李鸿章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你认为以下看法中唯一正确的是______。

A.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多个不平等的条约,是个卖国贼,应该完全否定

B.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做了很多实事,对促进中国近代化有功,应完全肯定

C.梁启超是历史学家,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是客观公正的

D.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去评价历史人物,任何结论都不能成立

2008年开卷第4题:

每个中国人的嘴边都有一部生动的中国史,脱口而出的流行话语沉积着集体的记忆,凝聚着民族的情感和时代的精神。1.选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为1949年的流行语,是因为……()

A.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B.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D.中国大陆统一得以完成3.1971年的中国流行着这样三句话:“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1)上述三句话都是指中国与

国的外交关系开始改善。(2)你认为其中哪一句作为1971年的流行语最为贴切?为什么?

4.有史学家认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应“少泡图书馆,多找普通的中国人交谈,他们每个人的嘴边都有一部生动的中国史”。其意思是,在共和国史研究中…()

A.应重视口述材料的丰富性和解释历史的多元性

B.文献、实物史料相对于口述史料,几乎无价值

C.图书馆中没有中国当代历史的文献档案等收藏

D.普通老百姓认识当代历史的能力超过史学专家

5.结合所学知识,在1950年、1978年和1997年中任选一年,写出代表该年的一句流行语,并为该流行语作简单说明及简要评价。

从文献史料我们能提取许多历史信息,而考古发现对这些信息具有印证和补充的功能。

[材料一]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材料二]“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然而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秦朝灭亡的原因)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材料三]右图为根据考古资料绘制的《战国长城示意图》。

6、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就长城本身而言,对司马迁的这段记载还可以补充什么基本史实?7、要进一步获取中国古代长城的资料,你还能通过哪些方法去搜集?司马迁在描述他写《史记》的经历时说:“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材料表明司马迁非常重视…………()

A.实地调查B.文献查阅

C.神话传说D.考古发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哥伦布《航海日志》

材料二: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