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效率理论与分析方法_第1页
市场效率理论与分析方法_第2页
市场效率理论与分析方法_第3页
市场效率理论与分析方法_第4页
市场效率理论与分析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场效率理论与分析方法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基于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够自发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机制对于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即为市场效率。市场效率是亚当斯密论述市场经济的核心内容,分析市场效率是衡量一个市场的机制设计、运行状态、发展态势等要素最为直接、最为本质的途径。但是基于古典经济学的市场效率理论,是基于众多假设条件基础上的理想模型,与实际市场有很大差距,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较差。在本章中,从市场效率的定义与本质特征出发,深入分析市场效率的形成机理与影响要素,在深入挖掘市场效率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狭义市场效率与广义市场效率的概念,以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就产权、政府监管、法律保障与市场内部要素对广义市场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建立了市场效率的评估框架。1基于古典经济学的市场效率理论效率是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本节在定义古典经济学市场效率内涵的基础上,从实现帕累托最优和促进帕累托改进的角度阐述古典经济学下的市场效率理论,同时从产权明晰程度、信息充分程度、制度完美程度、交易成本、物理基础及交易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缺陷。■基于古典经济学的市场效率内涵效率定义为对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而市场效率则指的是一个市场实现其相应功能的效率。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市场效率意味着在给定的投入和技术条件下,市场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配置,以实现对于经济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促使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最大化的能力与程度。■基于古典经济学的市场效率理论按照亚当•斯密的设想,市场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在无形中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古典经济学市场效率理论的研究一般基于帕累托模型。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即: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即: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实际市场中,帕累托改进是一个严格的标准,完美的帕累托改进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实际市场改革中,我们一般采用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即如果一种变革使受益者所得足以补偿受损失者的损失,这种变革就是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现在的很多改革都是卡尔多希克斯改进,通过市场调控手段用市场受益者效益增加的部分对受损失者给予足够的补偿,是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需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生产最优: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生产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产品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判别机制是否有效,往往以帕累托最优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如果一个经济体不是帕累托最优,则意味着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改善自身的境况,显而易见,这种情形意味着经济体产出的低效,是需要避免的。■古典市场效率理论的缺陷古典经济学下的市场效率理论建立在一系列近乎理想状态的假设之上,而这些假设在实际市场中是苛刻而不切实际的,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主要分析如下:(1)产权是否是明确界定的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由于商品具有稀缺性,只有在产权清晰界定的基础上,才能够产生市场交易,制定市场交易规则及补偿机制。在古典经济学模型中,产权是清晰界定的,即对于任何一种参与市场的稀缺资源或者稀缺商品,都已经被明确了所有权和使用权。但是,在实际市场中,往往随着市场边界的变化,以及市场稀缺商品的变化,许多稀缺资源的产权未能被清晰界定。(2)信息是否是充分的在古典经济学模型中,市场信息是充分的,即市场成员(生产者、中间商、消费者)知道市场成员各方的市场状况,包括供给需求曲线、成本等等,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市场成员做出决策,以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但在实际市场中,市场信息往往并不充分。市场成员没有义务也没有动机向市场提供所有的信息,比如,市场成员的成本是商业秘密;而在寡头市场上,具备市场力的市场成员有动机隐瞒其供给意愿(例如持留容量),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在实际市场中,信息的充分性往往难以保证。(3)制度是否是外生而完美的古典经济学模型假定,所有制度是外生的,并且是完美的,即:市场制度总能够满足市场对于制度体系的要求,不会因为制度因素阻碍市场的发展。然而在实际市场中,市场往往会受到许多来自制度方面的影响,这其中既包括外生的因素,如政府监管、法律保障;也包括内生的因素,如市场价格体系、交易体系等等。这些因素将对市场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4)物理基础及交易平台是否是可以保证的在古典经济学模型中,往往假定市场的发展与其所需的物理基础与交易平台是配套发展的,即物理基础与交易平台可以一直对市场交易进行有效支撑,满足市场功能的实现。然而,在实际市场中,物理基础及交易平台往往是需要构建的,它可能领先,也可能滞后于市场的运行需要。(5)交易成本是否为零所谓交易成本,又称为交易费用,是在市场交易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在古典模型中假设交易成本为零,即市场体制运行是不需要成本的,因此交易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然而,在实际市场中,交易成本是广泛存在的,过高的交易成本将会阻碍市场交易的进行。2新的市场效率理论按照亚当•斯密的设想,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有效配置资源,这是经典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但是,古典经济学假设在实际市场中是不切实际的,由于实际市场中存在着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外部性、公共物品、规模报酬递增、交易成本不为零等偏离,市场机制往往不能自发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不完全信息为例,任何市场成员都不可能充分掌握其他人的所有私人信息,市场成员的决策便只能基于不完全信息甚至扭曲的信息之上,由此所实现的均衡必定难以达到理想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某些个体可能实现了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从社会总体的角度来看,这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针对以上分析,本文在古典市场效率理论的基础之上,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市场效率的构成,并构建新的市场效率理论。■广义市场效率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古典经济学下的市场效率,实际上指代的就是市场所实现效率的直观经济衡量,也即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效益,在这里我们称之为狭义市场效率。狭义市场效率集中地反映了市场内部因素对于市场效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市场内部各种因素,如:市场结构、交易类型、交易方式、出清机制等对于市场运营的影响,可以厘清各种市场因素对于市场效益的影响机制。事实上,按照亚当•斯密的设想,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理想情境中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然而,现实世界是不理想的,总存在各种各样的偏离与约束,这就使得市场机制的作用往往不能充分发挥,甚至出现了市场失灵,导致市场效率达不到理想的帕累托最优。可见,运用古典市场效率理论无法对市场的运行发展进行真实而科学的分析。因而,我们引出了新的市场效率定义,也即下文所提到的广义市场效率。广义市场效率指的是市场所实现的综合效益,具体体现在社会福利、交易成本与外部性三个方面。相对狭义市场效率而言,广义市场效率除了反映了市场的经济性外,还综合反映了市场的透明性、公平性、发展性和稳定性等多个方面,内涵更加全面、深刻。影响广义市场效率的因素众多,既包括市场的内部因素,同时也包括市场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产权、政府监管、法律保障等等。这些因素从生产组织、资源配置、产品分配等各个方面影响了市场效率的实现。[交易成本与古典经济学模型所假设的理想市场模型相比,在实际市场中,交易成本并不为零,而是广泛存在的。在传统经济学中,没有考虑交易成本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往往基于产权是清晰的、信息是充分的、交易过程是不计成本的等假设条件之上。在实际市场交易中,上述前提条件往往不能满足,例如交易成本是广泛存在的,太高的交易成本将阻碍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市场成员的市场力,缩小了市场成交量,不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交易成本又称为交易费用,实质上指的是市场的运行成本,大体上主要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和执行成本三个方面。交易成本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概念,受到包括产权归属、法律保障、政府监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交易成本的规模与属性极大地影响了市场效率。1)信息成本由于交易机会并不是公共物品,因此无法免费获取,市场中的主体得到关于交易机会的信息需要花费时间、金钱和努力。而且某些信息的生产效率并不是很高,因此收集和获取关于交易机会的信息成本就变得非常高,一部分资源就浪费在收集和出售关于交易机会的信息上。2)谈判成本交易各方互不了解,他们必须对风险、损失和收益以及交易在将来形成的其他结果的分配进行洽谈。因此,洽谈交易成本的减少会扩大交易的范围。合同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经济功能。3)执行成本交易行为可能同时也可能不同时完成。因契约性协议的执行而产生的问题和有关产品质量、转让的权利和交货日期上的误解等问题可能会产生,因此,明确的执行机制的缺位会增加交易的成本,缩小交易范围。为了保证资源配置的效率,价格竞争需要执行机制。■外部性在古典经济学模型所假设的理想市场中,产权界定是清晰的,因此不会产生外部性问题。在实际市场运行中,往往由于产权界定成本过高,对于部分稀缺资源未能清晰界定产权,从而产生外部性问题。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实际市场均衡与理想的市场均衡状态出现偏差,不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外部性是指一个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对其他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带来利益,其他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并未给予支付,或者造成损失而未得到补偿的现象。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是指生产和消费能给其他人带来收益而这些人却不必进行支付的情况,此时产生正外部性现象。外部不经济是指生产或消费给其他人造成损失而这些人不能得到补偿的情况,此时产生负外部性现象。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当市场主体行为对其他市场成员具有负外部性影响时,将造成其他市场成员的福利损失。当市场上的所有市场成员都将对其他市场成员具有负外部性影响时,将会对社会整体福利产生不利影响,表现为市场生产过剩,理想的市场均衡量应低于市场上的实际产量。此时,政府应该介入市场,限制市场生产,修正市场外部性的影响;同时制定相关法律措施,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以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同样,当市场主体行为对其他市场成员具有正外部性影响时,将增加其他市场成员的收益。当市场上的所有市场成员都将对其他市场成员具有正外部性影响时,将会对社会整体福利产生有利影响,此时表现为市场生产不足,理想的市场均衡量应高于市场上的实际产量。此时,政府应该以补贴的方式,鼓励社会生产,增加社会产出。3市场效率的影响要素基于古典经济理论的帕累托最优,是在众多假设与简化的前提下成立的。在实际市场中,由于市场内部和外部种种因素的影响,市场的实际运行状况将不可避免地与理想模型产生偏差。大体上来说,这些偏差主要存在于以下四个方面:产权、政府监管、法律保障与市场内部因素。本节将以广义市场效率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各个要素对于市场效率的影响。[产权1、产权的定义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阿尔钦,A.Alchian,1987),是用来界定市场成员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损,以及市场成员之间如何进行补偿的规则,其主要功能就是帮助市场成员形成与其他市场成员进行交易时的预期。2、产权的作用产权对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未被清晰界定的产权所创造的价值,成为市场分配的“盲区”,也即市场剩余的公共部分。对于市场剩余的公共部分,市场成员有动机通过投机等手段非法占有,以实现短期利益最大化,同时政府也有动机超越自身职责实施行政干预,分配市场剩余,造成行政垄断。产权界定的不清晰,改变了市场成员与政府的目标与动机,容易产生寻租和侵权行为,导致利益最大化目标与经济发展方向偏离,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产权明晰才能确保市场机制的有效性评价市场机制是否有效运行,取决于市场运行的结果是否与市场效益最大化的预期相一致。产权界定越明确,市场剩余的公共部分被无偿占有的可能性就越小,市场成员的行为更加符合市场机制设计的预期,市场机制对市场成员的约束力也将越强。产权被明确界定后,交易限制可以逐步放宽,市场机制将发挥作用,自发、有序的约束市场成员的行为。因此,明晰的界定市场成员的产权,是进一步放宽市场成员管制、放宽市场约束的前提,同时也是削弱市场运行风险、提高市场机制效率的必要条件。产权对于企业高效运营具有重要作用明确界定产权,有利于实现个体成员责、权、职的统一。建立产权制度,更多股东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与治理中,能够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减少监督成本。同时,产权重视人力关系以及劳动者愿意付出的努力水平,对个体成员的激励具有根本性的作用。产权被明确界定后,市场行为结果、风险及收益完全由个体承担,消除了成员行为外部性问题。因此,明确个人产权和企业产权,建立一套可以有效消除成员行为外部性的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动力不足和绩效不高的问题。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能够保障市场剩余公共部分的有效分配,能够增强市场机制对市场成员的约束力,能够明确企业内部成员责、权、职,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的激励问题,对经济持续发展、市场有效运行以及企业高效运营具有重要作用。■政府监管1、政府监管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政府的职能通过法律得到明确和恰当的界定。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不在于替代市场的作用,而在于增进市场的作用,也就是主要通过制定和执行规则来维护市场秩序,保持公平竞争,为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凡是通过市场机制能够很好解决的问题,政府就不必插手,而通过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则必须负起责任。在需要由政府发挥作用的地方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同样会损害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根据这样的原则,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制定并执行规则,包括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监督合同的执行以及公正执法等。二是进行宏观经济的总量调控,进行收入再分配,防止收入差距过大,维持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三是提供公共产品。四是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与不足,当市场失灵时,通过政府调控,实施市场监管,披露信息,可以修正市场的外部性,发挥市场机制所不能及的作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不能替代市场“无形的手”,“有形的手”应该使“无形的手”变得更加有力,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2、我国政府监管机制的现状与分析当前,职能机构、组织机构众多、管理体系紊乱、市场调控行为复杂化是我国政府监管的现状。这种政府监管机制容易引起行政的过度干预,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市场运行,从而降低市场效率。政府过度干预、行政权力过度集中以及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相对缺乏将严重扭曲市场的价格体系,阻碍市场的有效竞争,不利于市场体系建设,不利于市场配套措施的完善,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妨碍了市场效率的帕累托改善;在这种现状下,逐步改革我国的政府监管机制已是迫在眉睫,通过逐步放松政府干预与市场管制,促进市场竞争,并通过市场手段自由定价,有利于市场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市场效率。[法律保障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实现从传统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治基础。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而竞争离不开规则,离不开法治。没有好的法治环境,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市场竞争的有效性、政府行为的规范性和市场秩序的有序性都将缺乏根本的保证。因此,从根本上讲,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1、法律的定义法律是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实施的手段者。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在经济领域,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成员关系和市场秩序,是市场成员维护自身利益、保障成员市场成员权利诉求的必要工具,同时也是政府参与经济生活、实现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工具。2、法律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在经济领域,法律有其特殊的作用,在不同行业领域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法律有着不同的特征并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它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对市场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维护市场成员关系和市场秩序法律明确规定了市场的准则,引导市场成员完成市场交易,维护市场成员关系,促进市场竞争;当出现市场纠纷时,根据法律规定处理交易分歧,保障市场交易与竞争中的有序性、公平性。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例,规范市场成员的市场行为,对于违反市场规则的市场成员做出惩罚。可见,法律对违反市场规则、破坏市场秩序的市场成员,依据法律条文做出相应惩罚,以减少市场成员投机违规的行为,从而降低风险,提高市场效率。保障市场成员利益与诉求法律保障市场成员利益公平,“公平、正义”的法律准则,对市场机制设计是否合理,具有决定性作用。法律作为立法者意志的体现,在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社会福利的条件下,市场机制的设计应兼顾市场成员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以保障市场成员获得利益的权利公平,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对于市场成员,法律维护市场成员利益,对在市场竞争中符合法律要求的市场结果给予确认以及法律保护。对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市场成员造成侵权或利益损害的行为,追求法律责任并对市场成员给予一定的惩罚与补偿,以强制性手段重新调整市场结果。以清洁空气法为例,该法令的颁布是对各种在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产生严重负外部性行为的惩罚,有利于营造健康的市场竞争氛围、稳定市场秩序、维护市场成员利益,同时有效修正市场的负外部性,实现节能减排,从而提高市场效率。明确市场成员的权利义务以及政府职能法律明确了市场成员的权利与义务,并对市场成员行为提出了禁止性的规定。在法律约束的范围内,以不触犯法律为准则,市场成员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参与市场竞争,获得市场利益,充分体现“法不禁止即自由”的思想。法律明确了市场成员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了市场成员行为,有利于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效率。此外,以法律为依据,明确政府职能的合法化,政府部门可以对市场执行必要的调控,具有执行的强制力,是“管理者的管理者”。同时,法律明确政府职能,对政府的缺位、超位以及滥用干预权行为给予矫正。在市场失灵时,要求政府不能缺位,应承担起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职责,修正市场运行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同时对市场给予有限监管,对信息应给予披露;以法律条文,要求政府不能超位,不能过度干预市场运行,造成行政垄断,阻碍市场竞争;严格禁止和规范政府在市场调控过程中滥用干预权、超越政府职能范围的行为。法律对政府职能的明确要求,对提高市场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市场内部因素从范畴归属上看,此前的三个要素均为市场外部要素,相比较而言,作为市场的本质属性:市场内部因素是影响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本节主要从市场运行机制、市场结构、市场体系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其对于市场效率的影响。1、市场运行机制市场运行机制即为市场各方实施各类经济活动时所基于的态势、所遵循的规则与所追求的目标。主要包括供需机制、价格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和风险机制四个方面。(1)供需机制供需机制指的是市场中供应与需求的特点与匹配方式,主要从供需裕度、供需价格弹性、供需匹配时效与供需转换成本四个方面影响市场效率。1)供需裕度供需裕度指的是供应与需求的比例,应根据具体商品特性决定。如:产出波动性大的商品,其供需裕度往往较高,而产出波动性小的商品,其供需裕度往往较低。本质上,过高的供需裕度将导致供大于求,造成过度生产与资源浪费,而过低的供需裕度将导致供不应求,从而造成需求侧的效用损失。2)供需匹配时效供需匹配时效指的是实现供应与需求匹配的速率,匹配速率的快慢同样根据具体标的市场的商品特性决定。如:可以长期存储的商品,其适用的供需匹配时效往往较宽,而可存储性差的商品,其供需匹配时效的适用范围往往较窄。提高商品的供需匹配时效可以提高商品的流动性,高流动性将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3)供需价格弹性供需价格弹性反映了供给(需求)量随价格变化而变动的程度,价格弹性的大小与对称性对于市场效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首先,较高的价格弹性对稳定市场价格、削弱市场风险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市场价格出现变化时,通过价格弹性的作用,必然引起供给量或需求量产生反向的变化,如果此时需求方或供给方富有弹性,则该变化的幅度将加大,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市场价格的上升或下降,从而迅速实现新的均衡,避免了市场波动。其次,在供需机制中,具有较高弹性的一方将在交易中占据相对优势,因此,当双方的弹性差别较大时,优势方将具备较大的市场力,从而能够从劣势方攫取经济利益,影响市场秩序并造成市场不公,影响市场效率的实现。4)供需转换成本供需转换成本指的是实施供应与需求的成本。直观上讲,供需转换成本即为商品运输、分配与消纳的成本。不同商品转换成本的规模与比例也各不相同,显然,降低转换成本可以提高市场效率。(2)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指的是价格的形成机理、渗透与调节机制。价格是最为关键的市场信号,价格信号的产生与传播将对市场成员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市场效率。1)价格形成机理价格形成机理指价格制定所遵循的原则。从定价的方法上看,分为协商定价、匹配定价两类;从定价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与三级价格歧视等等。不同的价格形成机理由市场的成本结构与成员结构决定,同时反过来影响市场的竞争性,从而影响资源的优化程度。2)价格渗透与调节机制价格调节机制指价格对于市场成员实施市场行为的调节作用。在市场中,市场成员将在价格信号的指导下,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开展市场生产、交易。因而,价格信号是否实现及时的传播,其覆盖面有多大,渗透过程中是否出现失真与扭曲的现象,对市场成员产生什么样的激励,激励是否是合理、适度的等等,都会影响到市场的均衡状态,也必然会影响到市场效率。(3)信息披露机制信息披露机制指的是市场发布信息的渠道、对象与内容。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对于市场效率的实现影响极大,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分析。首先,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都将使得市场成员的决策缺少科学依据,甚至产生误导作用,最终导致市场成员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整个市场也无法获得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效果;相反的,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披露对市场成员的行为产生良好的引导作用,推动市场向帕累托最优改进,实现市场效率的综合最优。其次,合理的信息披露机制有利于形成信息对称的局面,而不合理的信息披露机制将形成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信息优势方具备了相对的竞争优势,其实施市场力的风险也相应提高,这将不利于市场形成有效的均衡,也将引起市场效率的损失。此外,信息披露机制还可以减少市场成员获取市场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并有利于确保公开和透明的市场环境,更有效地监督市场中的交易行为,减少监督成本,提高市场效率。(4)风险机制风险机制指的是市场运行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风险的可观性、可控性与风险规模。风险是经济活动与生俱来的属性之一,任何经济活动都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从整体上看,风险将造成市场效率的损失;从个体上看,过大的风险将对市场成员进入市场以及市场行为产生影响。1)可观性风险的可观性指的是市场的整体风险是否是可以观测的,即市场成员是否能够对市场风险的发生与风险发生程度进行有效的预测与分析。一个成熟而完善的市场应该能够考虑各种潜在的风险,能够规避由于规则漏洞或者结构性失调所造成的潜在威胁,确保市场有序运行。2)可控性风险的可控性指的是市场整体风险是否是可以控制的,即当风险发生时,能否通过一定的应对机制,将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可置信水平下。可控性对于市场效率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不可控的风险往往造成难以估计的后果,甚至产生连锁反应,这显然是广大市场成员所不想看见的。本质上,风险的可控性等同于为市场运行购买了“保险”,是把守市场的一道“关键防线”。3)风险规模风险规模即为风险的大小,一般来说,风险规模与价格的波动幅度、产品供需变动性等因素息息相关。正如前所述,风险规模的大小必将影响市场成员的决策行为。太大的风险规模将导致大量的风险中立者采用保守的风险规避手段,或者将由于太大的风险而选择离开,这将影响市场的准入门槛与吸引力,从而影响市场的参与度与竞争度。2、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供需双方的内在联系及其外在特征,主要分析市场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供给和需求者之间,以及现有供给、需求者与正在进入市场的供给、需求者之间的关系。市场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市场中的竞争者数量、竞争者规模、技术与成本条件以及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的难易程度等方面。而根据以上因素在不同市场的差异性,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与不完全竞争市场。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包括足够多的厂商与消费者,每一个市场成员都不能够独立决定价格,而只能成为价格的接受者。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理想化模型,模型中不存在任何的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外部性等因素。2)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是相对理想化的完全竞争而言的一类市场结构,市场成员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而是对产品的市场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力。不完全竞争市场往往具备一定的规模经济性,即随着企业的经营规模越大,其边际成本将不断下降,因而市场中往往存在着有限的市场成员,其市场份额较大,甚至形成垄断。根据市场竞争受限制程度,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又可以分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三种市场结构。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该厂商即是价格的制定者。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中,只有少数几个厂商提供产品,所以只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共同决定了市场价格。垄断竞争市场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市场中存在着足够多的厂商,其竞争程度大于寡头市场,但是却未达到完全竞争市场的程度。厂商虽然不是价格的接受者,但是也不能随意改变市场价格。3)市场结构对于市场效率的影响市场结构对于市场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市场结构本身的特性将对市场效率产生重大影响。从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到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中的垄断性逐渐削弱,竞争逐渐加强,由市场结构造成的结构性市场力依次削弱;动用市场力的可能性也依次降低,垄断者通过动用市场力牟取超额利益的风险也越来越小。其次,市场中供方与需方的结构对称性将对市场效益及其分配产生重大的影响。当供需双方的市场结构不对称时,更具垄断性的一方将会凭借其优势挤压市场另一方的社会福利,市场的定价权将更多地掌握在更具垄断性的一方,从而造成了社会福利分配的不公平。而在对称的市场结构下,双方的博弈能力是相同的,双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