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农村社会保障
本章学习要点:1、社会保障的概念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3、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一节社会保障概述一、定义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是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对这一概念的理解:1、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的全体成员,它既包括聋哑伤残、鳏寡孤独的不幸者,也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生老病死。2、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是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3、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国家政府,任何个人、单位和团体都不能韵扮演社会保障的角色。4、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方式是由国家立法加以保护,使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和制度。5、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社会化为标志的生活安全风,来消除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防止社会动荡。二、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1、保障性。社会保障是国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社会成员给予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2、强制性。社会保障通过立法确定国家和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3、社会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应是全体社会成员。4、互济性。社会保障是按照社会成员共担风险的原理组织进行的。5、公平性。实现公平分配,是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6、福利性。社会保障哦张的福利性表现为社会保障事业是一种社会福利事业,它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三、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1、社会保险(核心)2、社会救济3、社会福利4、社会优抚5、社会互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项目。
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救助的对象有三类:一是无依无靠、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主要包括孤儿、残疾人以及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且无子女的老人;二是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法定最低标准的人;三是有劳动能力、有收入来源,但由于意外的自然灾害或社会灾害,而使生活一时无法维持的人。社会救济是基础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最低的生活水平,给付标准低于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创建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和文化环境,提供各种社会性津贴、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以不断增进国民整体福利水平。主要包括各种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娱乐、市政建设、家庭补充津贴、教育津贴、住宅津贴等。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特别需要关怀的人群,提供必要的社会援助,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和自立能力。主要包括老人福利、妇女福利、儿童福利、青少年福利、残疾人福利等。
社会优抚:是指政府和社会对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和妥善安置。主要包括向烈属、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废军人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荣誉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为军队离退休干部提供服务等。社会优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其目的在于安定军心,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
社会互助:
社会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社会互助的主要形式包括:1、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组织的群众性互助互济;2、民间公益事业团体组织的慈善救助;3、城乡居民自发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互助组织等。
四、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1、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使政府负担过重,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则会损害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要把我国社会保障的基点放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上,从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多且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国情出发,兼顾劳动者基本生活的保障和生产的发展。
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社会保障是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与实现的。因此,每个劳动者都应该在履行规定义务的前提下,去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权利。
第二节农村社会保障一、起源及历史演进建国前(一)国民党:制度建构:《工厂法》→劳动保险(五大保险):1948(二)中共:根据地(苏区)1932年、1933年《劳动法》(照搬苏联)。东北解放区:1948《东北公营企业战士暂行劳动保险条例》。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两条线)(一)企业职工:劳动保险条例1951年《劳动条例》→1969.2停止职工福利,两大问题:a、不平等b、企业办社会(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战时供给制)1950→1952→1955→1955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一)社会救济(应急性、缺乏系统)1、建国初:(战争创伤)城:贫民、失业者、无业游民、孤老残疾、国民党的散兵游勇、烟民、妓女。乡:灾民、难民。2、50年代中期:城:就业保障一体化;乡:1956《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规章》——“五保”3、50年代末,正常阶段:“五保”(1956.6)。“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五保”的对象:1、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抚养义务人,但抚养义务人无抚养能力的;2、无劳动能力的;3、无生活来源的。(二)社会福利1、建国初:救济福利事业2、50年代后期:分别发展——社会福利体系;三无;老弱病残。公共福利:a、福利院、福利工厂、精神病人疗养院b、职工福利c、公共福利设施:教育、医疗、文化、住房等。我国社会保障的改革一:改革历程(一)国家单位保障(计划经济)改革前,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部分;在强调国家--单位--个人利益高度一致的原则下,由国家与单位共同扮演着社会保障供给者和实施者的角色;国家与单位相互依存,承担共同责任。(二)国家社会保障制改革后,其发展趋势已明显的体现出国家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在国家--单位--个人利益日益多元化的条件下,虽然国家仍主导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但构成中国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政府、企业、社团、个人)却都必须共同分担社会保障责任。
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一)转型与确立1、制度转型的时代背景:(1)经济体制改革新带来的变化动摇了国家——单位保障制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80年代初: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经济下降,导致“五保”修改,合作医疗取消。城市:经济改革导致多元经济并存,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国家、单位、个人利益分离。2、转型历程(1986)建制理念的变化。(1)1986-1993:重点是为国企改革配套和缓解农村贫困问题。国家——单位保障体制延续;但国家——社会保障体制开始生长。改革:国企:1986《国企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1986《国企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91《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993《国企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农村:扶贫;其他:发行福彩。(2)1993-1997:社会保障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国家——单位和国家——社会制度并存,但此消彼长。城市:1994《医疗改革试点》,医保制度取代原来的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两江”(镇江、九江)试点,1996《扩大试点》(海南模式、深圳模式、青岛烟台模式)1995《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1997《关于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农村:1994《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1994-2000《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3)1998年以来:社会保障逐渐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国家——社会制度特设日益明显的得到体现。改革:1998:下岗再就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广告位租赁协议
- 会计电算化与自动化作业指导书
- 个人形象设计平台的开发和市场推广策略
- 供应链管理与国际贸易作业指导书
- 服装行业智能设计与个性化定制服务方案
- 影视行业影视项目策划与制作管理方案
- 三个小猪征文
- 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合同
- 电子商务业务居间合同
- 主题公园入园合同
- 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发展与应用
- 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智能化工程)
- JB-T 4088.1-2022 日用管状电热元件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JGJT341-2014 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钢结构安装工程旁站监理记录表
- 人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Unit 2 Part A
- 常见中药价格表
- IDC云数据中心机房运维服务解决方案
- 维西县城市生活垃圾热解处理工程环评报告
- 网络经济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年主治医师(中级)-临床医学检验学(中级)代码:352考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