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选项
共性
差异性
A
均由分子构成
分子的种类不同
B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C
均能与水化合
化合时现象不同
D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
A.A B.B C.C D.D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B.一定量的红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C.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3.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4.下列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微粒①与微粒②化学性质相同B.微粒②和④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属于同种元素C.微粒③最外层的电子,一定比最里层的任何一个电子能量高D.微粒④所表示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5.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6.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在锂电池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此反应中锂的化合价为0→+1,下列对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2→+3 B.+4→+2 C.+4→+3 D.0→+27.次氯酸(HC1O)是一种强氧化性物质,可以用来消毒杀菌,下列有关次氯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 B.氢、氯、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1:35.5:16C.氯元素化合价为-1 D.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8.2019年3月,凉山木里森林火灾扑救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30名救火英雄牺牲,下列救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着火可以设置隔离带,清除部分可燃物B.救火时要注意观察火场地形是否复杂,避免遇到林火“爆燃”现象C.发生险情时,要顺风逃生,要往山上逃生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9.在化学反应A+2B=2C+D中,10克A与5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克D。若反应生成12克C,则参与反应的B质量为A.5克 B.10克 C.20克 D.6克10.用“”和“”分别代表A2和B2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后的物质是纯净物C.反应后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D.参加反应的A2与B2的分子个数比为3:111.将足量洁净的细铁丝用食盐水浸湿后,放入锥形瓶中,并按右图连好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红色的水缓慢进入锥形瓶B.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底部发热C.该实验充分说明铁生锈是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D.该实验的原理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的铜D.铁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小刚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依次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在A、B两装置中他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A装置B装置现象________现象_________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验证的性质________14.科学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进行了如下实验。(1)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2滴石蕊溶液。①向B试管中通入CO2,观察到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②A试管的作用是_____。③将通入CO2后的B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2)向C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3)同学们从加热B试管的实验受到了启发,将通入二氧化碳后的C试管也进行了加热,观察到白色沉淀无明显变化,但加热时液体中产生了大量气泡。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①有同学认为该气泡是原来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但也有同学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该气泡可能是_____。②有同学根据加热C试管的实验现象,得出与气体溶解度有关的结论是_____。15.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一(1)装置l中,将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上,通入CO2后,观察到a管中试纸_____。通过a、b两管中的实验现象说明CO2的性质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装置II中,将Y形管固定在铁架台上,a管在上方,b管在下方,缓缓通入CO2后,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可说明CO2具有①所验证的性质外,还说明CO2的_____。16.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制取氢氧化钠等化学物质。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溶解度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7.838.439.039.8NaOH4251109119129145174299314329347(1)离子交换电解槽中阴极部分得到的产品是NaOH和_____。(2)在电解槽的阳极部分,饱和食盐水变成淡盐水的原因是_____减少(填“溶质”或“溶剂”)。除去淡盐水中的溶解的少量Cl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3+Cl2+H2O=Na2SO4+2X.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3)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NaOH的质量是_____g。(4)从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NaOH固体中获取纯净NaOH固体的方法是:溶解→_____结晶→_____→洗涤→干燥。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当地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以下实验,向装有50g石灰石样品的烧杯中,加入3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石灰石中杂质不参加反应且难溶于水),请计算。(1)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18.某企业生产的硝酸铵化肥,经测定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5%。该化肥中除硝酸铵(NH4NO3)外,其他成分中不含氮元素。请计算:(1)硝酸铵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2)50kg这种化肥中,实际含硝酸铵的质量是__________kg。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说明理由:(1)图书馆内图书起火_____。(2)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_____。(3)炒菜时油锅着火_____。(4)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详解】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二者的分子分别是CO2、CO,不相同,正确;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两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前者是12:32=3:8,后者是12:16=3:4,二者不同,正确;C、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产生碳酸,而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发生反应,错误;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由于他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所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正确。故选C。2、A【分析】分析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详解】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开始加热,氯酸钾未分解,固体质量不变,加热一段时间,氯酸钾分解,固体的质量变小,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反应停止,固体质量不变,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与图像符合,符合题意;B、一定量的红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总质量不变,与图像不符合,不符合题意;C、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与图像不符合,不符合题意;D、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铜,混合固体质量逐渐减少,与图像不符合,不符合题意。故选A。3、C【解析】试题分析: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A错误;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应是左物右码,B错误;检查气密性时要注意“一浸、二握、三看”,C正确;给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三分一,D错误。故选C。考点:实验基本操作4、C【详解】A、①表示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4,容易得电子,②表示的微粒是①得1个电子后的离子,最外层已经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因此,微粒①与微粒②化学性质不相同,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可知,微粒②和④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根据一般来说,外层的能量比内层高可知,微粒③最外层的电子,一定比最里层的任何一个电子能量高,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D、微粒④所表示的是镁离子,它得到两个电子变为镁原子,镁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根据原子的电子层数=元素所在周期数可知,镁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5、D【详解】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不符合题意;B、由题干文字可得: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不符合题意;C、升温至260℃的过程中,②中红磷被沙土覆盖,与氧气隔绝,不燃烧,③中红磷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燃烧,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不符合题意;D、④未燃烧,说明温度未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故符合题意。6、C【详解】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锂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x+(-2)×2=0,则x=+4;设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y,可知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1)+y+(-2)×2=0,则y=+3。故选:C。7、B【分析】根据次氯酸的化学式HC1O分析,选择正确的说法。【详解】A、次氯酸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氢、氯、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1:35.5:16,符合题意;C、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利用正负化合价为0列式:+1+X-2=0,X=+1,不符合题意;D、次氯酸由氢、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8、C【详解】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救火时要注意观察火场地形是否复杂,避免遇到林火“爆燃”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发生险情时,要逆风逃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9、B【详解】由10克A与5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克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C的质量为10g+5g-9g=6g,设反应生成12克C,则参与反应的B质量为x,则:x=10g。故选B。10、B【解析】根据A2和B2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6个A2分子和2个B2分子反应生成了4个BA3分子,则有: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反应后的物质由BA3分子和B2分子构成,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B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两种单质参与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反应后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参加反应的A2与B2的分子个数比为6:2=3:1,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1、D【分析】将足量洁净的细铁丝用食盐水浸湿后,放入锥形瓶中,铁丝会生锈,生成氧化铁,消耗氧气。【详解】A、氧气被消耗,瓶内气压减小,红色的水缓慢进入锥形瓶,故选项正确;B、缓慢氧化过程是放热的,所以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底部发热,故选项正确;C、该实验充分说明铁生锈是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故选项正确;D、该实验的原理不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因为氧气不能全部被消耗,且耗时大,故选项错误。故选D。12、D【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非白雾,故选项错误;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C、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D、铁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石蕊变红由低到高依次熄灭CO2+H2O=H2CO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解析】A装置:二氧化碳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故现象是石蕊变红。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O=H2CO3。B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可以看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验证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4、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做对比,证明蒸馏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溶液再次变成紫色H2CO3H2O+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溶解到水中的CO2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解析】(1)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向B试管中通入CO2,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②A试管的作用是做对比,证明蒸馏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③二氧化碳遇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将通入CO2后的B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溶液再次变成紫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O3H2O+CO2。(2)向C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3)①有同学认为该气泡是原来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但也有可能是溶解的二氧化碳。②加热C试管,温度越高,气泡越多,得出与气体溶解度有关的结论是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15、变红密度比空气大【分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详解】(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装置l中,将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上,通入CO2后,观察到a管中试纸变红。通过a、b两管中的实验现象说明CO2的性质是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装置II中,将Y形管固定在铁架台上,a管在上方,b管在下方,缓缓通入CO2后,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可说明CO2具有①所验证的性质外,还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点睛】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装置II中,b管中试纸先变红。16、H2溶质HCl54.5降温过滤【解析】(1)从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示意图中可以看出,阴极部分得到的产品是NaOH溶液和氢气;(2)饱和食盐水变成淡盐水,溶液变稀,是因为溶质减少。而溶剂减少不会使溶液变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量不变,根据反应方程式Na2SO3+Cl2+H2O=Na2SO4+2X,可知一个X含有一个氢原子、一个氯原子,故X的化学式是HCl。(3)由溶解度表可知,20℃时,NaOH的溶解度为109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OH固体109g。所以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109=54.5g的NaOH。(4)由溶解度表可知,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较明显,属于陡升型,所以要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将析出的晶体和母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量不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鸡眼病因介绍
- 债务如何转让协议书
- 关于就业协议
- 个人单位租车协议
- 1.2《风景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 (2024)年产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一)
- 2022-2023学年天津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 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解析: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A4
- 2024(半成品预制菜篇)餐饮供应链指南
-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电子烟知识培训》课件
- GB/T 30661.10-2024轮椅车座椅第10部分:体位支撑装置的阻燃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 2024年联通合作合同范本
- 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任务二-国开(ZJ)-参考资料
- 城关中学学校食堂校长现场办公制度
- 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调试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模式研究报告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10 .现在完成时练习
- GB/T 19274-2024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室
- 2024-2025学年浙江Z20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英语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