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消费者行为选择2_第1页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选择2_第2页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选择2_第3页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选择2_第4页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选择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章消费者行为选择本章学习要求1.掌握效用、边际效用、消费者效用的基本假定、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理解偏好和总效用的含义、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差别、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原因。2.掌握预算约束线的概念及其移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含义、条件及其实现的两种方法。3.掌握P-C曲线、I-C曲线、恩格尔曲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价格效应及消费者剩余的含义,理解消费者行为选择与需求曲线的关系;能区分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会计算消费者剩余。主要内容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1消费者的预算约束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3消费者行为选择与需求曲线4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1.1消费者偏好的含义1.2消费者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1.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1.4序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效用的基本假定1.5序数效用论的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喜好程度。当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商品或商品组合(所谓商品组合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商品组成的集合)时,消费者会选择哪种商品的组合呢?我们举个例子,比如消费者面临A、B、C、D、E、F六个商品组合,每个组合中包括两种商品:衣服和商品,但是每个组合中衣服和商品的数量不同,如下表所示:1.1消费者偏好的含义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商品或劳务的组合衣服数量食品数量A3020B5010C2040D4030E2010F4010对于这些商品的组合,有些消费者偏好衣服,宁愿食品少一些,也要衣服多一些的组合,比如B组合;而有些消费者偏好食品,宁愿衣服少一些,也要食品多一些的组合,比如C组合;还有些消费者对食品和衣服一样偏好,这些消费者会选择衣服和食品总量最多的组合,比如D组合。当然,对于E组合和F组合而言,所有的消费者都会选择F组合,因为,F和E组合中的食品都是10,但F组合中的衣服数量要多于E组合中的衣服数量。通过让消费者比较这些不同的商品组合,我们就可以知道该消费者偏好哪种商品组合,是衣服还是食品?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用U表示。这里的商品或劳务也包括商品或劳务的组合。比如,某消费者觉得,购买三本书比购买一件衬衣更能使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我们就说对于该消费者来说,三本书的效用要大于一件衬衣的效用;再比如,某消费者觉得,购买30件衣服和20袋食品要比购买20件衣服和40袋食品更能获得满足,则商品组合30件衣服和20袋食品的效用要大于商品组合20件衣服和40袋食品的效用。1.2消费者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从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满足的总量,用TU表示;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最后一单位某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用MU表示。例如,某消费者消费三份食品,总效用就是这三份食品分别带给该消费者的效用的总和,比如是105个单位;而边际效用则是消费者消费其中某一份食品给消费者增加的效用,比如,消费第一份食品时,消费者获得的效用为40个单位,消费第二份食品时,所获得的效用为35个单位,消费第三份食品时,所获得的效用为30单位。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指,即每增加最后以单位该商品或劳务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是不断减少的。我们以食品的消费为例,下表给出了某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食品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消费食品的数量消费食品的总效用TU消费食品的边际效用MU00-130302582838325410522512520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从上表可以看出,消费者消费食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消费者消费第一份食品时,边际效用最大,为30个单位;消费第二份食品时,边际效用减少为28个单位;消费第三份食品时,边际效用再减少为25个单位。原因在于,当一个人处于极度饥饿时,第一块面包带来的满足程度是极大的,第二块、第三块面包给他带来的满足感显然不如第一块,当这个人对食物的欲望完全得到满足后,在增加面包的消费可能会带来生理上的不适,造成某种痛苦,此时,边际效用为负。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1.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获得的满足是可以用一个既定的数字,比如1,2,3,…等技术加以衡量的。这就意味着不仅同一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或劳务组合的效用的大小可以之度量,即不同商品或劳务的组合的效用的大小可以比较,而且对于不同的消费者的效用也是可以比较的。例如:商品或劳务的组合衣服数量食品数量甲消费者效用的大小乙消费者效用的大小A302056B5010105C204049D403088E201023F401074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对于甲消费者而言,B组合的效用比A组合的效用大10-5=5,比D组合的效用大10-8=2,……。甲消费者对于F组合的效用是7,乙消费者对于F组合的效用是4,则对于同一种商品或劳务的组合F,甲的效用比乙的效用大3。但是,基数效用论存在致命缺陷:因为效用的衡量来源于消费者的心里反映,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种组合的偏好是不同,因而不同消费者之间的效用比较是缺乏基础的。因此,基数效用论逐渐被后来的序数效用论所取代。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只能根据自己在消费每一种商品或劳务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的大小,对各种商品或劳务的组合进行优先排序,而不能准确指出某种商品或劳务的组合给该消费者带来多大满足,即效用是多少,或一种商品或劳务的组合比另一种商品或劳务的组合优多少;当然,序数效用论认为不同消费者的效用是无法进行比较的。例如:商品或劳务的组合衣服数量食品数量甲消费者的优先排序乙消费者的优先顺序A302043B501014C204051D403022E201066F401035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无论是消费者甲还是消费者乙,只能对六种商品或劳务组合进行优先排序,比如,消费者甲偏好衣服,宁愿食品少一些,也要衣服多一些的组合,则消费者甲对所有商品或劳务组合的优先顺序是:B优于D,D优于F,F优于A,A优于C,C优于E;消费者乙偏好食品,宁愿衣服少一些,也要食品多一些的组合,则消费者乙对所有商品或劳务的优先顺序是:C优于D,D优于A,A优于B,B优于F,F优于E。序数效用论相对于基数效用论,显得有些随意和抽象,但易于测度;而基数效用论就比较精确和具体,但有时难以量化。当代经济学界主张采用序数效用论来衡量效用,因为,假如消费者面临着两种商品或劳务组合A和B,我们只要知道该消费者倾向于A,还是倾向于B,或者说A的效用大于B,还是B的效用大于A就足够了,至于这两种商品或劳务组合的效用差别到底有多大,则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本章我们将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通过无差异曲线对消费者的效用进行度量,并由此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行为。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1.效用具有完备性,即消费者对任意两个商品或劳务的组合都可以按照优先顺序排序,比如,前面的例子,某消费者(相对于食品,该消费者偏好衣服)对A、B、C、D、E、F六个商品或劳务组合进行优先排序:B优先于D,D优先于F,F优先于A,A优先于C,C优先于E.2.效用具有传递性,即对任意三个商品或老屋组合,比如前面例子中的A、B、C三个组合,如果B优先于A,A优先于C,则B一定优先于C。3.多优于少,即消费者都喜欢数量多的商品组合,也就是假定消费者认为所有商品或劳务都是“好的”,所以越多越好。比如,前面的例子,E和F组合比较起来,F和E组合中的食品数量都是10,但F组合中的衣服数量要多于E组合中的衣服数量,所以消费者认为F优先于E。1.4序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效用的基本假定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无差异曲线是指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不同商品和劳务组合点的轨迹,即具有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和劳务组合点的轨迹。例如,前面的例子,假定消费者丙只消费两种商品:衣服和食品,由于衣服和食品数量的不同,消费者面临六种商品或劳务组合,如下表所示:1.5序数效用论的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商品或劳务的组合衣服数量食品数量丙消费者的优先排序A30202B50102C20402D45301E20104F40103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对于消费者丙(假定丙认为,减少10个食品增加20件衣服,与减少10件衣服增加20个食品以及不增不减和食品给自己带来的满足程度是相同的)而言,D组合的效用最好,其次是A、B、C组合(三个组个的效用是相同的,即三个组合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再次是F组合,最后是E组合。由上表可知,A、B、C三种组合的效用相同,D组合的衣服数量和食品数量都多于A组合,所以D组合的效用比A、B、C三组合的效用都大,E组合的衣服和食品数量都小于F组合,所以E组合的效用小于F组合,F组合与B组合的食品数量相同,但是B组合的衣服数量多于F组合,所以F组合的效用小于B组合,根据效用的传递性,所以F组合的效用小于A、B、C组合。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我们把六个组合画在以衣服的数量为纵坐标,食品的数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上,如下图所示:因为A、B、C三组合的效用是相同的,我们可以把这三个组合点用光滑的曲线U1,这条曲线U1就是一条无差异曲线,因为无差异曲线就是效用相同的商品和劳务组合的轨迹。因为D组合要优于A、B、C组合,所以D组合点位于无差异曲线U1的右上部;因为A、B、C三组合要优于F组合与E组合,F组合点与E组合点位于无差异曲线U1的左下部;又因为,F组合要优于E组合,F组合点比E组合点距离无差异曲线U1更近。当我们分别画出通过D组合点、F组合点和E组合点的光滑曲线U0

、U2

和U3,我们就得到一些列无差异曲线U0

,U1,U2

,U3……,称为无差异曲线族。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即无差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一特征可以从效用的第三条假定:“多由于少”推导出来。如上面的例子,在无差异曲线U1上,从A组合点开始,如果增加食品的数量,同时保证效用不变,就必须减少衣服的数量,比如说到了C组合点;否则,如果不减少衣服的数量,那么效用必定会增加,就不会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了,因此,无差异曲线一定是向右下方倾斜,即其斜率一定是负的。2.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越高,而且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越高,这个特征可以根据“多优于少”的假定推导出来,如上图所示,我们通过B组合点、F组合点E组合点画一条平行于纵轴的直线,这条直线分别与无差异曲线U1,U2

,U3相交与组合点B、F、E点,这三个组合点的食品数量都相同,但衣服数量B>F>E,因此,B组合效用大于F组合的效用,F组合的效用大于E组合的效用,即U1>U2>U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我们再通过D组合画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与无差异曲线U1,U2

,U3相交与组合点G、E、D点,D组合与G组合衣服数量相同,但是D组合食品数量多于G组合,因此D组合效用大于G组合,因此D组合效用大于G组合,即U0>U1,根据效应的传递性,得U0>U1>U2>U3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这个特征是根据效用的可传递性假定推导出来的,如果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了(如下图所示),假定U2代表的效用比U1代表的效用高,即A组合优于B组合。优于B组合与C组合位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U1上,因此,B组合与C组合具有相同的效应,而A组合与C组合又位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U2上,因此,A组合与C组合又位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U2上,因此,A组合与C组合具有相同的效用,根据效用的可传递性,A组合与B组合应具有相同的效用,这与前面的假定:A组合优于B组合相矛盾,所以,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是不可能相交的。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一特征可以根据下面将要学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加以解释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边际替代率:在效用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X商品而愿意放弃Y商品的数量成为X商品对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若以食品表示X商品,以衣服表示Y商品,边际替代率就是在同一条无差异上,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的食品而愿意放弃衣服的数量。如下图所示:从组合点A开始,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向组合点B,消费者愿意放弃6单位的衣服,以获取1单位的食品,即,此时食品对衣服的边际替代率为-6;从组合点B,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向组合点C,消费者愿意放弃4单位的衣服,以获取1单位的食品,即,此时食品对衣服的边际替代率为-4;从组合点C,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向组合点D,消费者愿意放弃2单位的衣服,以获取1单位的食品,即,此时食品对衣服的边际替代率为-2;从组合点D,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向组合点E,消费者愿意放弃1单位的衣服,以获取1单位的食品,即此时食品对衣服的边际替代率为-1。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MRSXY=ΔY/ΔX,其中,MRSXY为X对Y的边际替代率;ΔY为放弃的Y商品的数量;ΔX为获得的X商品的数量。由此看出,在任一点上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上的斜率。因为ΔY为放弃的Y商品的数量,所以ΔY始终为负,即边际替代率MRSXY始终是负的,因此,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也是负的,这与前面学习的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相吻合。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效用不变的条件下,随着X商品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X商品所需放弃Y商品的数量是在不断减少的,即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在不断减少。以前面的例子为例,从组合点A开始,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向组合点B,消费者愿意放弃6单位的衣服,以获取1单位的食品,即,此时食品对衣服的边际替代率为-6;从组合点B,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向组合点C,消费者愿意放弃4单位的衣服,以获取1单位的食品,即,此时食品对衣服的边际替代率为-4;从组合点C,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向组合点D,消费者愿意放弃2单位的衣服,以获取1单位的食品,即,此时食品对衣服的边际替代率为-2;从组合点D,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向组合点E,消费者愿意放弃1单位的衣服,以获取1单位的食品,即此时食品对衣服的边际替代率为-1。即此时食品对衣服的边际替代率为-1.也就是说,随着食品数量的增多,每增加一单位食品所须放弃衣服的数量是在不断减少的。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是因为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日益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额外数量的该商品而愿意放弃另外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如上例,当我们沿着无差异曲线向下移动,食品的消费不断增加时,消费者为了获得额外的食品而愿意放弃的衣服数量就会越来越少,即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比如,某消费者开始有0份食品,10份衣服,开始时该消费者很饥饿,所以愿意用5份衣服换1份食品;当换第2份食品的时候,只愿意用3份衣服去换;当换第3份食品的时候,只愿意用2份衣服去换;当换第4份食品的时候,只愿意用1份衣服去换;当换第5份食品的时候,该消费者就不愿意去换了。第1节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效用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原因:按照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随着X商品数量的增加,即沿着无差异曲线向下移动,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也就是无差异曲线的切线与横轴所形成的角度在不断减少,因此,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第2节消费者的预算约束2.1预算约束线2.2预算约束线的移动第2节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无差异曲线描绘了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劳务组合的偏好,但偏好只是消费者的主观愿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还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即预算约束。这种预算约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消费者的收入限制和商品和劳务的价格限制。2.1预算约束线第2节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比如有一个消费者,他的收入为I,现在他要用这些收入购买两种商品:食品和衣服,假设该消费者购买食品的数量为QF,衣服的数量为QC,食品的价格为PF,衣服的价格为PC,则该消费这个购买食品的支出为QF*PF,购买衣服的支出为QC*PC,因此,有QF*PF+QC*PC=I(假定PC、PF和I为常数)。把这个式子画在以衣服的数量QC为纵坐标,以食品的数量QF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上,如图所示,就是一条以(I/PC)为纵向截距,以(I/PF)为横向截距,以(-PF/PC)为斜率的一条直线L1,这条直线就是我们所说的预算约束线,它是该消费者购买衣服和食品的总支出等于其收入的所有食品和衣服的组合点的轨迹第2节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例如,该消费者的收入I等于80美元,食品的价格PF为1美元,衣服的价格PC为2美元。下表列明了该消费者用80美元所能购买的衣服和食品的不同组合。其预算约束线方程为:QF+2QC=80.预算约束线如图所示:衣服和食品的组合食品数量QF衣服数量QC总指数(美元)A04080B203080C402080D601070E80080第2节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纵向截距I/PC=40表示用收入80美元全部购买衣服所能购买到的衣服的最大数量;横向截距I/PF=80表示用收入80美元全部购买食品所能购买到的食品的最大数量;斜率(-PF/PC=-1/2)表明了在总支出一定的条件下,衣服和食品相互替代的比率,因为当该消费者沿着预算约束线从A组合移到E组合的时候,他消费衣服的数量越来越少,消费食品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了多消费1单位食品而必须放弃消费衣服的数量是由食品的价格与衣服的价格之比决定的,即1/2(因为消费一单位衣服需要花费2美元,消费一单位的食品需要花费1美元,所以要得到1单位的食品就得放弃1/2单位的衣服)在预算约束线L1上的点正好是让消费者耗尽所有的收入的衣服和食品的组合;而在L1线以内的点,比如F点,消费者可得到20单位的衣服和20单位的食品,消费者的收入还有剩余;80-20*2-20*1=20美元;在L1线以外的点,如G点,消费者可消费30单位的衣服和30单位的食品,但其总是出已超出消费者的收入:30*2+30*1=90>80,是消费者力所不能及的商品组合。因此,消费者只能在由预算约束线L1、纵坐标和横坐标组成的三角区域内(如图中所示的阴影部分)进行消费(包括预算约束线本身)第2节消费者的预算约束2.2预算约束线的移动-比较静态分析1.收入变动而价格不变从预算约束线方程:QF*PF+QC*PC=I来看,收入I的变化只会改变预算约束线的横向截距I/PF和纵向截距I/PC,而不会改变预算约束线的斜率(-PF/PC)如图所示,如果收入增加1倍,从80美元增加到160美元,预算约束线L1向右上方平行移至L2,如果该消费者愿意,他现在可以多买1倍的衣服和食品。同理,如果该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一半,从80美元减少到40美元,预算约束线L1向左下方平移至L3,该消费者只能购买原先二分之一的衣服和食品第2节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一)一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变动而另一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不变假设食品的价格PF下降一半,从1美元下降至0.5美元,则预算约束线的纵向截距I/PC不会改变,但横向截距I/PF从80美元增加到160美元,斜率(-PF/PC)从-1/2变为-1/4,因为衣服和食品的相互替代率变小了,原先增加1单位食品减少1/2单位的衣服,现在只减少1/4单位的衣服。如下图所示,新的预算约束线L2是原先的预算约束线L1围绕纵向截距Y=40逆时针旋转而得。因为在Y=40处,该消费者只消费衣服而不消费食品是不受食品价格变化影响的,食品价格下降一半使得该消费者购买食品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即横向截距扩大了1倍,如果食品的价格上涨1倍,从1美元增加到2美元,则预算约束线L1将围绕纵向截距QC=40顺时针旋转至新的预算约束线L32.价格变动而收入不变第2节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二)两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同时变动如果食品和衣服的价格同时变动相同的倍数,比如都下降一半,则预算约束线的斜率(-PF/PC)不变,但纵向截距I/PC都增加了一倍,预算约束线将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如果食品和衣服的价格变动的倍数不同,则预算约束线的斜率(-PF/PC)会发生改变,纵向截距I/PC和横向截距I/PF也会改变,预算约束线将围绕某一组合点旋转。比如,食品价格上升1倍,变为2$,衣服的价格下降50%,变为1$,则斜率变为-2,纵向截距为80/1=80,横向截距变为80/2=40,预算约束线将围绕G点顺时针旋转新的预算约束线L3第3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3.1什么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3.2如何实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第3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在其预算约束范围内选择适当的商品或劳务的组合,使得自身的效用达到最大化的过程。当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时,消费者不再改变其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状态,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又称为消费者均衡。3.1什么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第3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一)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第一,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或劳务的组合点必定位于该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上。因为,首先,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定义看,消费者的收入、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是一定的,因此,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是既定的;其次,消费者要要想获得最大效用就必须倾其全部收入去购买产品和服务。第二,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或劳务的组合位于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3.2如何实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第3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二)图解法找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或劳务组合上述两个实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综合到一点:就是在既定的预算约束线上选一个效用最大的组合点。我们仍以食品和衣服为例,如下图所示。我们画出三条无差异曲线。距离原点最远的U3其代表的效用最大,其次是无差异曲线U2,效用最小的是无差异曲线U1。预算约束线是以Y=40为纵向截距,以X=80为横向截距,以-PX/PY=-1/2为斜率的直线L。我们任选三个组合点:预算约束线L与无差异曲线U2的切点A点、与无差异曲线U1的交点B点和无差异曲线U3上的任一点C点,看看这三点,哪一个组合点符合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我们先看B点,对于B点,消费者预算约束线L1向下移动,如果消费者再多消费一点食品,少消费一点衣服,消费者就可以获得更大的满足程度,比如A组合点,如图所示;再看C点,C点位于无差异曲线U3上,比A点能获得更大的效用,但它已超出消费者预算约束范围,即该消费者无法承受;最后我们看A点,A点位于无差异曲线U2与预算约束线L的切点处,除A点外,在预算约束线L上再找不到一点能比A点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满足,因此,A组合点是符合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点,即如果消费者选择A商品组合就能获得效用最大化。第3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因为A点是无差异曲线U2与预算约束线L的切点,即预算约束线是无差异曲线U2的切线,因此,在这一点上无差异曲线U2的斜率与预算约束线L的斜率相等,如前面所学,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就等于无差异曲线在这点上的边际替代率MRSXY,而预算约束线的斜率即为两种商品价格之比:-PX/PY,因此,使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的组合必然满足:MRSXY=-PX/PY,即食品对衣服的边际替代率等于食品与衣服的价格之比。第3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三)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找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或劳务组合成本收益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某一经济主体从事某种经济行为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比较来衡量该经济行为是否符合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方法,这里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就要用到消费者成本收益分析法,即通过对消费者消费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比较来衡量消费者是否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方法。消费者的边际成本是指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增加的成本。如上例,在预算约束线上,如果消费者想多购买一单位的食品,就必须少购买1/2单位的衣服,因为食品的价格为1美元,衣服的价格为2美元,而这1/2单位的衣服就是该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食品的消费必须增加的成本,即边际成本。因此,边际成本就等于食品与衣服的价格之比或预算约束线L的斜率(-PX/PY)的绝对值。第3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消费者边际收益是指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收益,比如上面的例子,在无差异曲线U2上,在A组合点,消费者如果想要增加消费1单位的食品,同时还要保持效用不变,就必须要放弃消费1/2单位的衣服,也就是说,同时增加1单位食品和减少1/2单位的衣服正好保持效用不变,即1单位的食品在效用上等同于1/2单位的衣服,而这1/2正好是无差异曲线在A组合点的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所以说,当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替代率时,即MRSXY=-PX/PY,消费者的边际成本正好等于其边际收益,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第3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大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的绝对值,︳MRSXY︱>PX/PY,如上图中的B点,无差异曲线U1在B点的边际替代率MRSXY即B点的处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此时,消费者每增加1单位食品所获得的收益要大于所付出的成本,消费者就会继续增加食品的消费,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MRSXY︱不断减少,直至A组合点——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小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的绝对值,︳MRSXY︱>PX/PY,如上图的D点,无差异曲线U1在D点的边际替代率MRSXY即D点处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此时,消费者每增加1单位食品所获得的收益要小于所付出的成本,消费者就会减少食品的消费,直至A组合点——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第4节消费者行为选择和需求曲线4.1价格变化与消费者均衡4.2收入变化与消费者均衡4.3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4.4消费者剩余第4节消费者行为选择和需求曲线消费者行为是按照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选择的,即在消费者预算约束范围内选择效用最大的商品或劳务组合。我们在第三节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时,假定收入和价格都是不变的,这一节我们放开这种假设,探讨一下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时,消费者均衡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同时,从这些变化中推导出我们在前一章学习的需求曲线;顺便介绍一些微观经济学中比较重要的概念:恩格尔曲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消费者剩余等。

第4节消费者行为选择和需求曲线我们仍然以某消费者消费食品和衣服为例,如图所示:假如消费者的收入不变,当食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该消费者的消费者选择将如何变化。起初,食品的价格为1美元,衣服的价格为2美元,消费者的收入是20美元,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为L2,它与无差异曲线U2相切与A点,即消费者购买12单位食品和4单位的衣服;图b是以食品的消费量QF为横坐标,以食品的价格PF为纵坐标的坐标系,将图a中的A点对应的画在图b中,就是A’点,在A’点,食品的价格为1美元,食品的消费量为12单位。4.1价格变化与消费者均衡第4节消费者行为选择和需求曲线当食品的价格由1美元上涨到2美元,图a中的预算约束线L2会围绕纵向截距顺时针旋转至预算约束线L1,L1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与B点,B点是效用最大化的组合,即消费者购买4单位食品和6单位衣服;将图a中的B点对应的画在图b中,就是B’点,在B’点,食品的价格为2美元,食品的消费量为4单位。当食品的价格由1美元下跌到0.5美元,图a中的预算约束线L2会围绕纵向截距逆时针旋转至预算约束线L3,L3与无差异曲线U3相切与C点,C点是效用最大化的组合点,即消费者购买20单位食品和5单位衣服;将图a中的C点对应的画在图b中,就是C’点,在C’点,食品的价格为0.5美元,食品的消费量为20单位。第4节消费者行为选择和需求曲线将图a中的B点、A点、C点用光滑的曲线P-C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价格-消费曲线,简称P-C曲线。P-C曲线描绘了所有与食品价格相联系的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食品和衣服的组合。该曲线表明:随着食品价格的下降,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提高了,消费的食品数量也就增多了,但消费衣服的数量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消费衣服的数量增加时因为食品价格下跌同时增加了消费者购买衣服和食品的能力,消费者购买食品和衣服的数量都增加了,;消费衣服数量的减少是因为食品价格下降,使消费者倾向消费更多的食品,从而减少衣服的消费。)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或需求量增加,责成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或需求量减少,则称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本例中的食品和衣服,当食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购买食品增加导致衣服的数量减少,则衣服和食品互为替代品;若食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增加,此时,食品和衣服的消费都会增加,则衣服和食品互为互补品。第4节消费者行为选择和需求曲线将图b中的A’点、B’点和C’点用光滑的曲线D连接起来,就得到了食品的需求曲线。我们在第一章需求和供给中讲过,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这里的愿意反映了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商品和劳务时对获得最大效用的愿望:这里的能力反映了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要收到预算约束。图b中的需求曲线D描绘了食品价格和消费食品的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食品价格越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就越高,所获得的效用就越大,消费的食品数量越多;反之,食品价格越高,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就越低,所获得的效用就越小,消费的食品数量越少。第4节消费者行为选择和需求曲线我们仍然以某消费者消费食品和衣服为例,如图所示:假如食品和衣服的价格不变,仍是1美元和2美元,该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起初,消费者的收入是10美元,则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是A点(A点位于无差异曲线U1和预算约束线L1的切点处),即消费者购买4单位食品和3单位衣服;图b是以食品的消费量QF为横坐标,以食品的价格PF为纵坐标,将图a中的A点对应的画在图b中,就是A’点,在A’点,食品的价格为1美元,食品的消费量为4单位;图c是以消费者的收入I为纵坐标,以食品的消费量QF为横坐标的坐标系,将图a中的A点对应的画在图c中,就是A’’点,在A’’点,食品的消费量为4单位,消费者的收入为10美元。4.2收入变化与消费者均衡第4节消费者行为选择和需求曲线当消费者收入由10美元增加到20美元时,预算约束线LL1便会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至预算约束线L2,消费者在B点获得了最大效用(这一点位于效用较高的无差异曲线U2与预算约束线L2的切点处),即消费者购买10单位食品和5单位衣服;将图a中的B点对应的画在图b中,就是B’点,在B’点,食品的价格仍为1美元,食品的消费量为10单位;将图a中的B点对应的画在图c中,就是B’’点,在B’’点,食品的消费量为10单位,消费者的收入为20美元。当消费者收入由20美元增加到30美元时,预算约束线L2便会继续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至预算约束线L3,消费者在C点获得了最大效用(这一点位于效用较高的无差异曲线U3与预算约束线L3的切点处),即消费者购买16单位食品和7单位衣服;将图a中的C点对应的画在图b中,就是C’点,在C’点,食品的价格仍为1美元,食品的消费量为16单位,将图a中的C点对应的画在图c中,就是C’’点,在C’’点,食品的消费量为16单位,消费者的收入为30美元。第4节消费者行为选择和需求曲线当我们将图a中的A点、B点和C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收入——消费曲线,简称I-C曲线,I-C曲线描绘了所有与收入相联系的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食品和衣服的组合,该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斜率为正,因为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就增加了,消费者就可以消费更多的食品和衣服。但是I-C曲线并不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也可能是向左上方倾斜,即斜率也可能是负的,即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量反而减少了。当I-C曲线的斜率为正,即消费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或者说需求的收入弹性为正,我们称这种商品或劳务为正常品(需求收入弹性大于0);当I-C曲线的斜率为负,即消费量或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或者说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我们称这种商品或劳务为低档品或劣等品,比如高粱面。如图d所示,当消费者的收入比较低时,高粱面是正常品(其I-C曲线的斜率为正);当消费者的收入比较高时,I-C曲线变向后弯曲(从B点移至C点),因此此时高粱面已成为低档品,其消费量随着收入的增加反而下降了。第4节消费者行为选择和需求曲线我们来看图b,A’点所对应的消费者收入为10美元,B’点所对应的消费者收入为20美元,C’点所对应的消费者收入为30美元;A’点所对应的食品需求曲线为D1,B’点所对应的食品需求曲线为D2,C’点所对应的食品需求曲线为D3。说明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这与第一章中需求曲线移动的结论相符。图c中当我们将A’’点、B’’点和C’’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构成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类似于I-C曲线,反映了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随着消费者收入从10美元增加到20美元,再增加到30美元,食品的消费量从4单位增加到10单位,再增加到16单位。当然,对于衣服也有类似的结论:随着收入的增加,衣服的消费量由3单位增加到5单位,再增加到7单位。同样,恩格尔曲线也不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也可能是向左上方倾斜的,它可能是向左上方倾斜,比如高粱面的恩格尔曲线就是先向右上方倾斜,然后再向后弯曲。第4节消费者行为选择和需求曲线第4节消费者行为选择和需求曲线对于两种商品和劳务组合,如果一种商品或劳务价格下跌,它会产生两种效应:第一,消费者在效用不变的条件下,会消费更多的变得相对便宜的商品或劳务,而减少消费变得相对昂贵的商品或劳务,这种效应称为替代效用;第二,一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下降使得消费者的购买力提高了,收入对比提高,由于收入提高,消费者购买更多/更少的该种商品和劳务,这种效应称为收入效应。这种效应加起来就是价格变化带来的总效应——价格效应。对于所有的商品或劳务,其替代效应总是负的,即一种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下跌一定会增加该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量。而收入效应却不一定总是负的,对于正常品和奢侈品,收入效应总是负的,即一种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下跌会通过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变相提高消费者的收入而增加该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量;但对于低档品,收入效应却总是正的,即一种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下跌会通过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变相提高消费者的收入而减少该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量。因此,总的价格效应是正还是负是不确定的。因此,我们要分情况讨论。4.3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第4节消费者行为选择和需求曲线(一)正常品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我们仍以消费食品和衣服为例(食品和衣服属于正常品),如图所示,食品价格变化之前,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为L1,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组合点为A点(位于无差异曲线U1和预算约束线L1的切点处),食品的消费量为QF1,衣服的消费量为QC1。如果食品价格下降,预算约束线L1将围绕D点逆时针旋转至预算约束线L2,此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组合点变为B点(位于效用较高的无差异曲线U2和预算约束线L2的切点处),食品的消费量为QF2,衣服的消费量为QC2,食品的消费量增加了QF1F2,这个增加量就是价格效应作用的结果。第4节消费者行为选择和需求曲线现在我们把总的价格效应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我们知道,替代效应的前提条件是消费者的效用保持不变,因此,我们在上图中加一条辅助预算约束线(又称补偿预算约束线),如图所示,这条补偿预算约束线平行于预算约束线L2,且与无差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