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课标强调语文课堂最理想的状态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走进文本,品味语言的魅力,体会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作者意图。语文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让学生“一课一得,一课一悟”,在“读占鳌头”的语文课堂,更应该引导学生自主用所学朗读方法来品读,来体会。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文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讲述的是“我”被困悬崖,最终在父亲的指导下成功脱险的一次经历,告诉我们在遇到再大的困难时,要敢于迈出第一步,将大困难化为一个个小困难,逐一解决,最后才能克服。本单元训练重点是学习默读,学习抓住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来掌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学情分析教授的班级有56人,刚小升初,语文基础普遍较为薄弱,理解能力欠佳,语文课堂不爱张口,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但是思维活跃,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新鲜感。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默读,在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2、品味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3、通过抓住人物描写句子朗读分析,把握父亲的人物形象。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走一步,再走一步所带来的人生经验。教学重难点重点1、品味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2、通过对父亲语言描写和“我”心理变化的分析,把握父亲的人物形象。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走一步,再走一步所带来的人生经验。教学方法默读法、朗读体会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设)可能出现问题及对策一、导入用《乌鸦喝水》的漫画插图激趣导入1、吸引学生注意力,尽快进入上课状态。2、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入手,引入课堂,打消学生畏难情绪。3、为后文学习做铺垫。总结乌鸦喝水漫画启示,引入本节课。观察图片,抢答。二、预习检查生字词检查过关让学生在课前扫清阅读障碍,为自学课文打好基础,积累常见字词。抽检生字预习情况。2、提醒补充学生注意难字、易错字、多音字以及成语。带领学生朗读字词。1、指定学生起来示范朗读多媒体展示的生字词。2、学生分享他们易错字和难字。3、跟读生字词。抽检中如果遇到学生预习任务未完成,就提醒学生多动笔记下,并多带读几遍。三、默读1、默读5分钟让学生掌握默读方法,不出声不动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引导学生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整体把握文意,理清作者写作思路。1、展示默读要求:(1)给段落标上序号。(2)勾画出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换的词句。(3)划出描写“我”表现的句子。(4)划出描写精彩的词句。学生按照要求默读课文5分钟个别学生也许会不习惯默读,要发生读或者指读,教师走下讲台巡视一圈,遇到未按照要求做的适时做指导。2、讨论文章主要内容2、提问: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归纳总结不好,或者变成复述故事,提醒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抓住几个要点(时间、地点、事件)四、品读1、品读人物心理描写。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教会学生抓住细小字词、标点来挖掘人物心理描写语句背后“我”的紧张,感受作者从心理学家角度刻画人物心理的细腻,以及体会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在“我”心理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最终以达到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1、提问:哪些字词体现了“紧张”?2、挑选一个词,朗读示范,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示范的方式合作探究,读一读,品一品词句的美。3、总结归纳朗读方法1、以小组形式,合作找出体现紧张的词语,并探讨出词语所在句子朗读的注意点(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延长音等)2、小组朗读展示讨论结果。1、小组讨论出来朗读注意点可能会出现不准确或者不完整,教师适时点拨提醒,也可以让合作讨论时表现好的组来示范朗读,再总结朗读方法。2、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延长音来表现紧张相对好掌握,但“我”紧张时颤抖的声音带入朗读比较难掌握,可以让学生PK朗读,其余同学点评打分。2、总结并补充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提示学生心理学家的身份让作者更注重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学生齐读作者简介,记录文学常识要点。3、品析父亲形象。1、分角色朗读中,朗读旁白。2、设疑提问:(1)父亲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换成“!”行不行?(2)第二句话又说了什么?父亲为什么要说“晚饭做好了”?(3)即便父亲想吸引我的注意,想宽慰我害怕的内心,可我还是怎样?全班齐读“我”最初回答父亲的语句,引导学生注意体会情感。3、引导学生按顺序找出18—28自然段中,“我”面对恐惧时心理变化的词,完成表格,概括父亲性格。1、学生分角色朗读18-26自然段,女生读父亲部分,男生“我”部分,2、在老师引导下回答相应问题。3、再全班齐读27-28自然段。4、跳读第18—28自然段,找出父亲指导下“我”心理的变化句子,完成表格,总结父亲性格。1、学生一开始对(1)问题体会不出,教师朗读示范“!”和“。”的句子有何区别,让学生谈听后感受。2、学生对(2)问题没有思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换位思考。五、悟读遵循“一课一得,一课一悟”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朗读“我”经历之后的启示,自我得到思想提升,有所感悟,通过交流展示,使得思想的火花得以碰撞,加之老师拓展延伸的小诗展示,让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1、提问:经过了这次脱险经历,我得到了什么感悟?文中哪段提及?2、老师配乐朗诵,给学生分享老师自行撰写的感悟小诗,总结整节课。1、全班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感悟。2、请学生用上“遇到困难时……”的句式分享学后感悟。课后小结整节课书声琅琅,本人所教授的学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太难的教学设计让他们丧失自信心,不愿意参与,可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都是各种形式的朗读,读书对于他们来说并非难事,以学生参与热情相当的高,有助于学生重塑语文学习信心。其中抓住文本中的某些关键字或者关键标点来挖掘人物内心活动的设计思路,能引起学生观察兴致,也能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习惯。唯一有些小遗憾的地方是品读环节,品读“我”在悬崖之上紧张心理描写句子的时候,老师点拨了朗读方法,紧张要语速较快,体现紧张的词语要重读,要用带有颤抖的语气来朗读,基本上学生都能达到前两个要求,可是带着颤抖的语气,很多学生体会不出,如果老师当时再给些朗读示范,并且带着他们一起再去朗读体会也许会更好,那样学生理解感悟得更到位。板书设计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