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22-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教案的写作是可以让自己在课堂中有更好的进展,无论制定什么学科的教案,大家都要给自己明确一个教学目标,今日就为您带来了学校二班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信任肯定会对你有所关心。
学校二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学校数学二班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课(第18、19页)。继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对连加算式有了肯定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经受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到乘法的简便性。为后面有“有多少点子”的学习做预备。
2、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育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力量。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把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3)结合详细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洁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3、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读写乘号以及各部分的名称。难点:精确 地读写乘法算式;正确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二、学情分析
学校二班级属于学校低段,留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不稳定,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悬念和小组争论的环节有助于激发同学爱好和集中同学留意力。经过一年对新教材的接触,同学已初步学会观看生活、发觉信息和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有序合作、与人沟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依据教材和同学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老师为主导,主要采纳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争论得出结论。
(二)学法分析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详细的活动情境中,让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敏捷、好玩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准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同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分析
依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乘法必要性;二、结合问题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个环节:创设“排队去儿童公园”的情境,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用加法解决“每排有5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体会到连加这种方法的烦琐。这时,我引导同学:象这样每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算式,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其次个环节:结合“儿童乐园”的问题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重点环节。我预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把主题图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
1、请同学们自己在情境图上查找数学信息,依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问题沟通,并进行汇报,老师依据详细状况把同学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独自完成这些问题,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预备。可以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对答案。
3、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以其中一个做例题,对同学进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称的讲解。如以2+2+2+2=8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写做2×4=8,或者4×2=8,读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间的叉号叫做乘号,这是一个乘法算式,2和4在这个乘法算式中都叫做乘数。
4、请同学把其他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准时对所学学问进行巩固。在这四个步骤中,我还会提示同学留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个是相同加数(显性的),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隐性的),要让同学明确它们的由来。经过其次个环节四个步骤的学习,同学已经对乘法的意义及算式改写及各部分的名称有了比较明确的熟悉,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过度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个环节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小组内沟通,查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沟通;然后,把本课引入的“排队”的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同学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学问延长到生活中去。同学能够在生活中查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就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比较清楚的熟悉,已经真正把握了乘法的意义。
六、说板书设计
相同加数的连加的算式和抽象出来的乘法算式对应着写,这样让加法到乘法的转化过程更直观的呈现出来,加深同学的理解。
学校二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信息窗1,其次个红点问题
教学目标:
1.熟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除法各部分名称和意义的基础上,把握除法竖式的写法。
3.使同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在独自思索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获得胜利开心的体验。
重点难点:
把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会正确书写乘法竖式,能运用相关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把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步骤。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求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指名背诵2-5的乘法口诀。
2.指名口答42≒63=84=155=124≒204=93=164≒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现同学们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情景。老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还有哪个问题没解决?生回答: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2.引导同学把相关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沟通,引导明确:同学沟通完整问题:3人一共捉了15只蝴蝶,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3.请同学列出算式,老师板书,指名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沟通明确:求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也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列出算式:153=?
4.提问:你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这个算式吗?你是怎样想的?同学独自想一想、算一算、集体沟通,指名回答:想3和几相乘得15,想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商是五。
5.引导:乘法可以写成竖式,除法可以写成竖式吗?板书,并讲解,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课件按步骤演示讲解:153=55商3)15被除数150这就是除法竖式,很惊奇吧!认真观看,同桌相互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同学质疑:①为什么要有3个5?②0是从哪里来的?师:孩子们,你们的问题提的特别好。沟通明确:竖式要向上面那样写完整。
6.试一试:把第一个红红点问题的除法算式写成竖式。
同学独自写写,集体订正。老师巡察,选择同学作业展现。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补充练习: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64=33=204=
84=105=62=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说一说今日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学问?
学校二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用连加、连减解决简洁的问题。
2、把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挨次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教学重点:
把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连加、连减解决简洁的问题,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果园丰收,小伴侣们在果园关心收南瓜的事情,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出示表格及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
预设:28+34+22=
提出问题:这是三个数连加的问题,要怎样计算呢?(同学独自完成,小组沟通争论)
提出问题:连加计算应当留意什么呢?
预设: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预设:连加的计算挨次是从左往右。
设计意图:利用尝试练习、合作沟通、比较算法等活动,让全体同学参加其中,有利于同学理解和把握连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体会敏捷、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出示微课,对连加学问进行具体介绍和梳理,主要演示的是连加的计算过程及其先关留意事项。
2、连减。
出示问题:共用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由同学独自完成并小组沟通争论计算方法好和计算过程。
预设:84-40-26=
预设:84-40=44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
提出问题,在计算连减算式时,你发觉了什么?(可提示同学找运算挨次。)
预设:连减和连加的运算挨次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预设:还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84-(40+26)
提出问题:这该怎样计算呢?
预设:40+26=66,84-66=18
设计意图:通过连加的计算,进展了同学的思维力量,学会学问迁移,也培育了同学的应用力量和迁移力量。
★出示微课,对连减学问进行具体介绍和梳理,主要演示的是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先关留意事项。
三、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
46+25+17=75-28-19=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同学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同学敏捷、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力量。
2、看谁算的对。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培育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3、算出红星学校参与3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同学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同学敏捷、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力量。
四、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了计算连加、连减,在计算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假如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计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减。
设计意图:通过沟通总结,关心同学构建本节课学问体系,学会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班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实际观看、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能依据看到的外形正确推断观看者的位置。
2、使同学在观看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熟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伴侣,你们喜爱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导:认真观看这两张照片,你发觉了什么?
小结:观看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同学观看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同学有话可说,爱好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学问阅历。]
揭题: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看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看。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看小猴,请小伴侣看老师是怎样观看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看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同学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伴侣学着老师的样子观看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连续示范:再观看小猴的左边,(老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伴侣在不同的位置上观看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同学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老师巡察,留意订正不规范的观看姿态。
反馈:请每组1号小伴侣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同学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分别让每个小组2、3、4号小伴侣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较:(举起每个组2、4号小伴侣选择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伴侣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伴侣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评析:教给同学正确的观看方法,是有效组织观看活动的前提。让同学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图片,有利于同学初步体会观看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正确区分小猴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同学更好地体会观看的位置不同,观看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看。
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伴侣在自己的位置上观看了小猴,每个小伴侣观看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他小伴侣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吗?请每个小组的小伴侣按这样的挨次(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看,并在四张图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同学观看后,组织反馈。
连续换位观看,使每个同学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看小猴。
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看小猴,你发觉了什么?
[评析:换位观看,并找到相应的视图,提高了同学的参加度,有利于同学从整体上把握观看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刻体会到观看同一个物体,观看的位置不同,观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3、学会推断。
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其次个例题的情境图),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是谁拍的吗?
同学回答,并阐述理由,老师依据同学的回答完成连线。(着重让同学弄清推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当同学说到小云看到的是其次幅小猴图时,要让同学说一说是依据什么推断的,是怎样想的)
[评析:引导同学应用已经积累的观看阅历,通过想像推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同学的熟悉水平从“不同位置观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依据看到的视图,推断观看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同学对观看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进展了空间观念。]
三、活动沟通
1、“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经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看同一个物体。瞧,校内里有一辆汽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伴侣在不同的位置观看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同学独自完成后,组织反馈。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小组长拿出这样的茶壶,(出示茶壶)像这样放在桌上,(放在一个小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
同学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
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伴侣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着重引导同学依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推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校二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学校数学第四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的活动体验1dm和1mm的长度,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和动手力量;
2、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量的活动,进展估测力量。
教学过程:
活动一:熟悉分米
(一)估一估,量一量
1、今日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测量。图上这支铅笔,你有什么方法,说说这支铅笔有多长?
2、你估量它有多长呢?把你估量的填在表格里。你怎么估量的?
3、量量看吧,把你量的结果也填在表格里。
4、量得铅笔有多长呢?
5、10厘米还有个名称是什么?
对!10厘米就是1分米。也可以反过来说,1分米等于10厘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dm=10cm
(二)找一找
1、在尺子上找找10厘米,用手比划一下,看看有多长?这么长就是1分米。
2、在尺子上找其它的1分米。
3、画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
4、量量看你的手掌,大约有多长呢?
5、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分米?
(三)想一想
1、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呢?说想法,在尺子上数一数。
2、分米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关心呢?
3、当量比较长的物体时,我们就可以用分米做单位来测量了。
4、估量一下,数学课本大约有多少分米呢?
5、量量看吧
活动二:熟悉毫米
我们熟悉了1分米的长度和用字母表示,知道分米与厘米和米的关系。现在来看其次支铅笔,自学其次支铅笔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告知大家你知道些什么?(字母表示、长度、与厘米的关系等)老师梳理:
1、毫米的作用。
2、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拿出你的一分硬币,你发觉什么了?象这样的长度就大约有1毫米。
3、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毫米。
4、估量数学课本的厚度有多少毫米呢?量量看。
5、画一条长二十毫米的线段。
6、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毫米呢?1分米里呢?1米呢?(小组里争论一下)
7、到现在为止,一共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的区分吗?
活动三:练一练(第一题),小组互助。
教学反思
一、开展体验性的学习方式,激活同学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同学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赐予同学自主建构学问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激发同学的思维。
?在铅笔有多长》一课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想一想等活动,让同学经受学问的探究,熟悉分米、毫米,体验并建构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它们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在体验长度单位的意义活动中,同学的回答极其精彩。分米可以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毫米太小了,可以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在体验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时,同学争论出10厘米就是1分米,10分米就是1米,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
这样教学,激活了同学思维的火花,使同学深化相关的数学学问的理解和熟悉,更好的把握数学有效的学习途径,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爱好,感受胜利的愉悦。
二、敬重同学的独特体验,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
同学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体验性学习为每个同学的自主进展供应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同学的进展是有差异的,因而当同学面对新的问题时,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来端详客观世界,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一个极富共性的过程。
在教学时,熟悉1分米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分米吗?同学有的说从10到20、20到30、30到40等等,还有的同学发觉不肯定是整十数的,还可以1到11、2到12、5到15等,最终还有同学总结出起点到终点的个位都是相同的,这样刚好就是10厘米。至此,老师再进行一个定论:也就是说,只要够10厘米就是1分米。
再如,体验1毫米的长,伸出你的手,比划1毫米的感觉,同学说太小了,比蚂蚁还小呢,蚂蚁都有几毫米呢,这些感觉就说明白同学在脑中已经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了。同时,他们也体验到毫米的作用,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度,还有当不是整厘米时,熟悉毫米就知道多几小格就是几毫米了,老师理解了,适时进行点拨:也就是能关心我们测量更精确,对吗?
敬重同学的独特体验,观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布满活力的课堂上,同学随时会出现与众不同的想法,急躁听取每一个同学的发言,激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从中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诞生命的活力。
三、本节课的不足
?铅笔有多长》教学重点是让同学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并能进行估量、测量。除了让同学说和想以外,更重要的是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加深他们的感受。本节课就在这方面忽视了,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操作训练,以致同学建立的观念不够扎实,两个单位的作用只停留在理论上,不会学以致用。
四、困惑
本节课没有能够加强针对性的练习,最主要由于让同学探究和沟通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于是练习的时间就无法达到充分。那么,如何处理好探究沟通与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呢?
学校二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课题:
6,7的乘法口??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经受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育同学的探究发觉力量。
2、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让同学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正确求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摘苹果嬉戏(利用电子白板画苹果树和乘法题)
二、激趣引入
(课件演示,红红到书店买台历,并与售货员对话)
售货员:每本台历6元。
师: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同学的回答适时解决,当同学消失66时
师问:这个有口诀计算吗?(没有)该怎么计算呢?
(1)想加法6+6+6+6+6+6
(2)想:56+6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更快呢?(乘法口诀)
师:我们发觉有口诀计算起来真快,所以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编出6,7的乘法口诀吧!
揭示课题并板书:6,7的乘法口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代理租赁企业合同范本
- 2024年出版物独家版权合同范本
- 坦克课件教学课件
- 中国融资租赁发展展望指数(CFLEI)2024年三季度报告
- 华为订单管理
- 医疗器械设备经验
- s版假如课件教学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覆膜型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轻型方轨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如何正确理解五常政大论
- 完整版维修电工高级三级培训计划
- 劳务结算单模板
- EXCEL小游戏-青蛙跳
- 2017医疗器械培训试题
- 第八讲 地形图应用(二)
- 普铁避雷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 工资流水证明2页
- 三年级美术上册《天然的纹理》教案
- 沸腾传热PPT课件
- 急性肾衰竭与crrt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