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客观方面教学课件_第1页
犯罪客观方面教学课件_第2页
犯罪客观方面教学课件_第3页
犯罪客观方面教学课件_第4页
犯罪客观方面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述(一)概念和特征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客观方面必须具备的特征。客观性具体性多样性法定性(二)分类必要要件选择要件

构成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犯罪客观要件的事实情况犯罪行为

部分犯罪要求具备的客观方面的事实情况无行为则无犯罪时间、地点、方法、危害结果特定罪名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刑法理论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它不是犯罪客观要件的要素。量刑(三)犯罪客观要件的意义犯罪客观要件是区此罪与彼罪的重要标准犯罪客观要件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根据犯罪客观要件是认定主观要件的客观依据犯罪客观要件是影响刑罚的重要因素二、危害行为(一)危害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我国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指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即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作。主体的特定性自然人法人特征1动物有罪?特征2有体性身体活动作为不作为言论有罪?有意性特征3

危害行为受人的意识、意志的支配,在人的意识、意志与人的身体活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才能将人的身体动静当作危害行为来研究。反射动作精神病人的行为身体受暴力强制下的行为睡梦中的动作特征5有害性价值评价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履行职务违反刑法规范性禁止性规范命令性规范法律特征特征4(二)危害行为的基本形态危害结果实害行为与危险行为行为人多寡罪过形式身体活动单独行为与共同行为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作为与不作为1、作为(不当为而为)

行为人以积极的身体动作实施违反刑法禁止性规范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积极动作系列举动违反刑法禁止性规范类型利用行为人自身条件的作为利用自身身体条件

利用自己的自然身份利用自己的法定身份利用外力条件的作为利用物质工具利用他人利用动物

直接正犯间接正犯2、不作为(当为而不为)

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不履行该义务的危害行为。不作为是否是行为?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业务上和职务上要求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后续义务犯罪行为?要件1

某甲有一个80多岁的老母亲,某甲自己生活富裕,但他对老母亲不管不问。后来老母亲倒在路边奄奄一息,邻居乙看见了怕惹麻烦,也没有施以援手,最后老母亲死于路边。对于老母亲的死,甲乙有责任吗?特定义务道德义务甲乙案例1:甲非法拘禁乙,并使用暴力,在乙具有死亡危险的情况下不予救助,导致乙死亡案例2:甲酒后高速驾驶,撞倒行人乙,在其有死亡危险时不救助,逃逸而去,致乙死亡案例3:甲乙伙同盗伐珍贵树木,树木倒下时压住乙,甲未救助,迅速逃离,导致乙死亡张明楷:在刑法就某种犯罪行为规定了结果加重犯,或者因发生严重结果而成立重罪时,则先前的犯罪行为并不导致行为人具有防止严重结果发生的义务;反之则导致。

山东一男子将身患绝症的老母亲送到济南市千佛山医院,三天之后不辞而别,仅留下一封写给母亲的信:“母亲,儿子没能力去贪污、做生意发财、去偷去抢,我真的无法弄钱给你治病了,哪怕是人道一点的治疗费……”为治病已经花了15万、体重仅剩29公斤、生活不能自理的66岁老人,独自一人在病床上忍受着病痛的煎熬……

我拿什么来救治您……行为人有履行义务的可能性要件2法律不强人所难

行为人虽然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但由于某种客观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要件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分类纯正不作为不纯正不作为只能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可以由作为也可以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遗弃罪故意杀人罪3、关于持有问题

所谓持有,是指对某种物品的实际控制状态,它通常始于作为,如取得、收受等,又以不作为维持其存在状态,具有作为与不作为的交融性。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非法持有毒品罪持有假币罪三、危害结果(一)危害结果的概念和特征

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犯罪客体造成的法定现实侵害及具体危险的事实。现实损害结果法定危险状态危险是否是危害结果?“危险概念是一个危险的概念”行为人的危险与行为的危险行为的危险与结果的危险

⑴客观性:客观存在的;⑵因果性:危害结果由危害行为引起;⑶侵害性: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遭受侵害的事实⑷多样性:由危害行为的多样性、法益的多样性、行为对象的多样性等决定。特征(二)危害结果的种类1、构成结果与非构成结果2、物质性结果与非物质性结果3、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定罪结果量刑结果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抢劫致人重伤非法拘禁致人死亡(三)危害结果的地位和作用

危害结果是一切结果犯既遂,过失犯罪成立的构成要件。地位作用影响定罪影响量刑四、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一)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因果关系,是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中所要研究的问题。它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特征1客观性

因果关系本身是客观的,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果关系的有无,只能根据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科学判断。

例如,甲乙两青年在公共汽车上辱骂一位批评他们不遵守秩序的老人,致使老人心脏病突发当场死亡。辱骂死亡原因结果引起特征2相对性如果将某一事实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考查,它是原因还是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甲投毒乙死亡保姆毒粥原因结果结果原因

注意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链,对于正确认识犯罪有重要意义。特征3顺序性

在因果联系中,在时间的先后顺序上表现为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不能倒置。因此,只能在危害结果发生之前的行为中寻找原因。复杂性

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因果联系中,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复杂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注意把握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原因。特征4一因多果甲侮辱乙乙人格与名誉受损乙自杀身亡直接结果(定罪)间接结果(量刑)特征5特定性

在研究对象方面,刑法因果关系只研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其他原因和结果不在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之列。甲乙恋爱,乙父坚决反对,对乙打骂关押,致乙自杀。因乙父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乙自杀行为甲潜入乙家盗窃,盗走现金若干,搞乱家内陈设果乙财产权受损乙家陈设搞乱特征6法定性

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内容是由刑法规定的,仅限于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服务于定罪和量刑。(二)刑法因果关系的具体形式1、必然因果关系与偶然因果关系

当危害行为中包含着危害结果产生的根据,并合乎规律的产生了危害结果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间就是必然因果关系。必然因果关系

当危害行为本身并不包含着产生危害结果的根据,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偶然介入其他因素并由其合乎规律的引起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就是偶然因果关系。偶然因果关系定罪量刑案例

某甲深夜藏在路边树丛里欲拦路强奸。妇女某乙下夜班路过此地时,甲突然跳出,持刀逼乙就范。乙一边脱衣服一边寻机逃跑。甲以为乙就范,放下刀也开始脱衣服,乙乘机逃跑,甲持刀紧追。追过一十字路口时,一辆桑塔纳正常行驶路过,乙只顾逃跑,躲避不及,当场撞死。甲的行为乙的死亡桑塔纳偶然因果关系(量刑)案例

私营企业主某甲,从劳务市场上将外地民工某乙带回其在郊外的厂房,并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强迫其劳动,几小时后,某乙发现上当,决定出逃。当天晚上,趁某甲监管不备时,逃出作坊。甲发现后带人追赶,某乙慌不择路,跌倒在路边沟里,头部重伤。强迫劳动乙重伤情节严重强迫职工劳动罪(偶然)2、直接因果关系与间接因果关系

直接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不通过中间环节直接产生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

间接因果关系是行为与结果之间有第三者作为中介相联系的因果关系。直接因果间接因果案例

甲恼于挂在窗外的两只白条鸡被盗,又将两只涂了毒药的鸡挂在窗外。乙偷了两只毒鸡后卖给丙,丙食鸡后中毒身亡。甲下毒丙死亡乙偷鸡间接因果联系必然因果联系偶然因果联系?(三)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条件说

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着“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关系时,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无A即无B案例

甲乙为中学好友,此后10多年失去联系。一日,甲在大街上遇到乙,两人激动非常。甲高兴地捶了乙几拳,哪知乙竟倒地蹬腿,口吐白沫,被甲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原来,乙近几年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由于遇到老同学一时激动,又在甲的捶打下当场发作。此案中,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有无因果联系?甲应否承担刑事责任呢?客观因果主观罪过刑事责任介入因素自然事件被害人自身行为他人行为

甲以杀人故意向丙的水杯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丙喝下含有毒药的水而该毒药尚未发生作用时,丙的仇人乙开枪杀死了丙。对于丙的死亡,甲乙应承担怎样的责任呢?

介入因素的出现是异常的,介入因素本身独立于先前的行为,则先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被中断,而导致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乙开枪甲投毒杀丙被中断甲乙故意杀人罪(未遂)故意杀人罪(既遂)A.甲欲杀害其女友,某日故意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置。女友如驾车外出,15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将汽车开出5分钟后,即遇山洪爆发,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乙欲杀其仇人苏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7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苏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苏某自己醒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苏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丙追杀情敌赵某,赵狂奔逃命。赵的仇人赫某早就想杀赵,偶然见赵慌不择路,在丙尚未赶到时,即向其开枪射击,致赵死亡。赵的死亡和丙的追杀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丁持上膛的手枪闯入其前妻钟某住所,意图杀死钟某。在两人厮打时,钟某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遭枪击死亡。钟的死亡和丁的杀人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使丁对因果关系存在认识错误,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03年司考)ABCD以行为时一般人对自己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原因是否能预见的事实,以及虽然一般人不能预见但行为人能预见的特别事实为基础,判断法律因果关系的有无。折衷的相当因果关系说2007司考试卷二

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为抢劫而殴打章某,章某逃跑,甲随后追赶。章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甲拾得钱包后离开。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乙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程某,见程某受伤后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致程某死亡。乙的行为和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丙经过铁路道口时,遇见正在值班的熟人项某,便与其聊天,导致项某未及时放下栏杆,火车通过时将黄某轧死。丙的行为与黄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丁为杀害李某而打其头部,使其受致命伤,2小时之后必死无疑。在李某哀求下,丁开车送其去医院。20分钟后,高某驾驶卡车超速行驶,撞向丁的汽车致李某当场死亡。丁的行为和李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解析:A符合条件说,但章某的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甲不能预见,不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