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2第一讲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第二讲地理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第三讲地理教学设计之板书设计第四讲地理教学设计之教学反思3第一讲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地理教学设计指的是教师运用先进的地理教学理念和系统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认知特点以及课程内容,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并对其进行分解、细化,据此整合课程资源、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对照目标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预设、计划和安排。4
四个基本问题:★现在哪里?★要去哪里?★如何去那里?★是否到达了那里?这四个基本问题是地理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5地理教学设计呈现的方式表格式文本式6地理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解读、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具与媒体、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77第一讲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第二讲地理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第三讲地理教学设计之板书设计第四讲地理教学设计之教学反思88第二讲地理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一、指向策略二、组合策略三、有序策略四、优选策略五、推进策略99
一、指向策略
指向策略指的是确定具体可行的三维教学目标。
1010(一)课程标准的研究与解读(二)教材的研究与分析
(三)学情的调查与分析(四)三维目标的制定
一、指向策略
1111(一)课程标准的研究与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七条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12121.通过研究与解读课程标准,了解高中地理课程性质、理解五大基本理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地域性两大特性。●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1313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高中地理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14142.熟悉课程设计思路、领会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1)高中地理课程设计思路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1515(2)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1616(3)高中地理课程实施建议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②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③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④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⑤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1717(4)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标准
案例:内容标准:“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教材根据该标准主要阐述了板块构造学说的三大论点,即“……它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板块运动形成了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即板块与板块之间互相挤压碰撞,或者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它们对于宏观地形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大影响。1818
补充了“每个大板块又划分为若干小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在这一地带。”等内容。
1919(二)教材的研究与分析
地理教材作为《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而第一位的课程资源,对它的处理和优化至关重要,因为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内容+好的呈现方式+好的教学方法。目前,地理教育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地理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2020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点
(1)将课标的内容标准优化组合,加强必修课的连续性和相互联系,注重保持选修课的相对独立性。2121(2)突出人地关系这一主线。
湘教版教材打破了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格局,而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为重点,力求充分体现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2222
例如,教材中的“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人类活动与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章节和课题,以及案例、设问、实践活动:P43“活动思考”——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P59“活动思考”——大量砍伐树木会给水循环带来哪些影响?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等等,突出人地关系这一主线,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2323
(3)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
教材尽可能多地选用了一些学生熟悉的地理事例、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以及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等地理素材。2424
行星基本数据(2003年5月)、大棚农业、长江三峡工程综合决策、2004年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出生率情况、我国当代的人口迁移、绿色农业、国土整治等。2525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能力。▲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敏锐觉察力的培养。▲学生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的培养。▲学生地理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
▲学生运用地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的培养。2626
(5)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强调可读性、直观性、实用性,使用通俗、生动、朴实的文字,使用主题鲜明的地图和照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给学生地理学习与能力发展创造了足够的发挥空间。2727“叙述式课文”“活动式课文”28282.研究整册教材的知识结构、逻辑关系与深度、广度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知识结构2929(2)逻辑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虽相互独立,但都是按照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统一设计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3030
必修1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基础,是学习必修2的前提。必修3选取“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使学生在学习了必修1、必修2地理原理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如何应用有关的基本地理原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3131①侧重生活的地理(3)深度和广度②侧重文化的地理③侧重科学的地理3232
地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而地理学习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侧重生活的地理3333
文化的地理是指立足于地理知识、地理技能这一功能层面的地理学习。人们经常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为一个“文化人”的标志,作为文化传播的地理学习,主要侧重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侧重文化的地理3434
抱有这类需要的学生,他们所进行的地理学习往往和将来可能从事的地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有关。我国地理科学研究队伍需要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侧重科学的地理35353.研究教材负载的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能力价值教育价值3636理论价值
必修1和必修2的主要内容也是以阐述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为主题。如必修1中的板块构造学说、热力环流原理、风的原理、三圈环流原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必修2的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西方城市结构学说、中心地理论、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线点的区位理论等都是高中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3737应用价值
上述理论都具有广泛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如,世界高大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日本、菲律宾和马来群岛的形成,东非大裂谷和红海的扩张——板块构造学说进行解释。3838能力价值
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都能够找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能力提供媒介、素材和操练的平台。3939教育价值
湘教版教材大篇幅地增加了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内容,及时反映国内外地理科学发展动态,如教材必修2的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修3的第四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章节内容。这些内容都利于学生树立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全球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这些知识负载着重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功能。40404.明确教材的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过程方法与能力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以及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途径与方法等,都要从对具体章、节教材的分析中来确定和选择。如城市区位选择。41“人口与城市”的“内容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运用实例,解释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2在“人口与城市”的“内容标准”中,无城市区位选择的内容标准,但必修2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出现了“城市区位分析”课题,其教学目标中应有相应的目标要求。43435.研究教材的重点与难点(1)依据教材定重点◆在一节课中,如果新旧知识都有,那么新知识是这节课的重点。4444
◆在一节课中如果全都是新知识,则应按其地位分出主次,确定重中之重。4545
(2)根据学生定难点◆新知识超出了学生已有知识的范围。
例如:纬度与经度的概念基于的是球体几何知识,但高一的学生还未学到。缺少纬度、经度概念的建立,为什么黄赤交角的存在就能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移动的规律,学生理解起来就难上加难,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则将学生搞得晕头转向,学生对地理课的恐惧便由此产生,而久久挥之不去。4646◆新知识与学生固有的定向认知不一致。
例如,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与观察地理事物的领域被限制在两维地图上,而高中地理的第一章便要求学生运用三维立体动态的图像去探究学习,增加了教学难度。4747
◆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跨度较大。
湘教版教材并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为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如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节教材,意在以土壤为案例,论证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可教材并没有给出土壤的概念与土壤的本质属性,学生对什么是土壤都不清楚,怎样围绕土壤去探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课题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4848
(3)明确重难点的关系
一节课中,一般情况下既有重点又有难点,但有的课只有重点没有难点,重点并不一定都是难点,难点也不一定都是重点。但重点中有难点,难点中也可能有重点。4949(三)学情的调查与分析1.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1)高中学生感知力(感官知觉与直觉能力)的发展
能发现事物的一些主要细节和事物的本质方面,稳定性、持久性提高。5050(2)高中学生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发展
更多地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来识记材料,机械识记的成分逐渐减少。5151(3)高中学生思维力的发展
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反省性和监控性特点。5252
(4)高中生想象力的发展
高中生更重视现实,他们的理想不仅考虑到自己的兴趣,而且还考虑到有无实现的可能和条件,一旦有可能如愿,他们还会为之而奋斗,争取实现自己的理想。53532.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发展特点
(1)动机层次提高,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并逐渐转化为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动机,体现了各自的价值取向。
远大志向激励下的“主动型”受偏科影响的“被动型”被家长逼出来的“应付型”5454
(2)意志的主动性、目的性增强,能掌握自己的行为。
(3)兴趣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4)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5555
(5)交友热情高,迫切需要情感力量和参加不同类型的群体活动,随着不同群体性质的影响,高中学生的个性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5656
(6)对异性的关注上升,在公开场合转向文饰、内隐,但又有显示欲,希望引起异性好感。
(7)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初中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和认识的局限,辨别力不如成人,出现求知欲强与识别力有限之间的矛盾。5757
(8)对职业的选择出现较为理性的思考,由幻想期进入预备期,能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社会价值取向以及切身利益的需求,选择具体职业和层次,并对毕业前夕的学习动机、态度、行为和学习水平产生影响。58583.探究学生的心理差异
学生的心理差异表现在智力、非智力两大方面。5959调查表明:智力低常的孩子占3%,超常的只占1%。也就是说有96%的孩子智力水平在正常状态。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的接受能力很强,而有的学生脑子很慢;有的学生记忆力强,过目不忘,而有的学生不长记性;有的学生活泼好动,爱学习,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封闭,学习吃力。男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较好,敢于发言,而女生的形象思维仍占据较强优势,羞于表达;男生注意力易受外界干扰,女生注意力比较集中,观察仔细认真等。这一些学生的心理差异,教师一定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考虑到的。60604.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
备课时,教师要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已学知识,将已学知识分为熟练掌握、初步掌握、通过自学可以掌握、教师讲了才能掌握四个层次。61615.研究学生的生活经验、思想状况
学生生活的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其积累的“生活地理”就不同。
学生的思想状况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62626.研究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学生具备四大核心地理学科能力: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地理信息加工能力、运用地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363
高中地理学科能力是在初中地理学科能力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巩固、拓展和提高。高中地理学科能力既有相通之处,也有明显差异,即便是相通的能力,也存在层次与水平的差异。教师应当在学生已具备初中地理学科能力的基础上,将高中的地理学科能力结合于所教年级,制定出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6464(四)三维目标的制定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即“三维目标”。1.“教学目标”包括三大领域65652.“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内涵(1)知识与技能目标
指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课标中规定的“内容标准”。其目标是地理学科课程设定的预期教学指标,是通过一定时间的地理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到的结果。是结果性目标。是学会的层次。6666基础知识感性基础知识理性基础知识地球与天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6767感性基础知识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演变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过程68理性基础知识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概念地理理论地理成因地理原理6969基本地理技能认知技能动作技能70认知技能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图辨识图表分析地理归纳地理概括7171动作技能地理计算地理实验图表绘制地理统计工具使用7272(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取新知的周期性多元互动的基本程序和具体做法,在此目标的达成过程中,达到“会学”的境界。该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7373过程:搜集整理信息过程、观察过程、思维过程、探究过程、实验过程、解决问题过程等。方法:信息搜集整理方法、观察方法、思维方法、探究方法、实验方法、解决问题方法等。7474
过程与方法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在学习活动中,不仅要明确知识与技能的获得需要经过哪些步骤、程序、阶段;还要懂得在过程的前、中、后相应的选取何种具体方法,使整个学习过程实现最优化。7575(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的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和由此产生的态度与行为习惯。是对互动教学中心理因素的功能性要求。属体验性目标。该目标已达到“乐学”的层次。7676情感学习情感地理情感7777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体验学习动机学习目的7878地理情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爱家庭爱护环境关爱他人7979态度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科学态度务实态度为人处世态度8080价值观个人与价值生态与资源价值审美与科学价值环境、人地、可持续发展观8181全球意识环境的保护与法制意识关心与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观念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国际合作与交往地理审美情趣82823.“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以往的教学大纲,多采用“使学生掌握……”、“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精神”等陈述方式,表述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做”。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直接陈述的是学生学习行为过程与结果的典型特征。83834.“教学目标”采用具体的行为动词表述
例如,用“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取代过去的“理解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8484
用“学会”、“说出”、“说明”、“描述”、“搜集”、“绘制”、介绍”等能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动词取代“掌握”、“了解”、“理解”、“培养”等模糊的、不易观测测量的动词。8585
知识:了解层次:说出、知道、举例、描述、辨认、复述、回忆、识别、再认、确认等;
理解层次: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判断、区别、推断等;
应用层次:运用、应用、使用、质疑、设计、撰写、计划、总结、证明、评价等。(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用语8686
技能:模仿层次:
模拟、模仿、再现、重复、临摹、编写、类推等;
独立操作层次:计算、查阅、制定、解决、拟定、绘制、测量、尝试、实验等;
知识迁移层次:
设计、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用语8787
经历层次:感受、参与、参加、讨论、交流、访问、考察、接触等;
感悟层次:尝试、分享、探讨、寻找、交换、合作、感知、体验等;
运用层次:运用、策划、制定、设计、解决等。(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用语8888
感受层次:
感受、体验、感知、参与、寻找、交流、分享、感知、体验等;认同层次:
关心、关注、乐于、敢于、勇于、善于、认可、遵守、认同、承认、愿意、欣赏、称赞、喜欢、重视、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爱惜、克服、拥护、帮助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表述用语8989
内化层次:形成、养成、具有、树立、热爱、追求、建立、保持、坚持、确立等。90905.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1)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目标表述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表述方式,做到以学生为第一人称表述教学目标。9191
在行为动词的陈述上,避免采用“培养”、“提高”等笼统而模糊的词语,而采用更为具体、明确的可操作和可把握的行为动词。9292
例如,“水循环”的教学目标:1.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运用图解方法说明水循环过程与主要环节。2.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认识遵循水循环原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3.通过对以上实例的分析,学会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4.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9393(2)正确处理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相互关系①“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三维目标是缺一不可的整体,不能分割、割裂、分别去实现。9494
②“三维目标”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之中。9595③“三维目标”的作用与效能不是均等的。
虽然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失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目标”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9696
对于一个智商条件很好,但成绩一般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强化,使其懂得学习的价值,端正学习态度,促进成绩的提高;对于智力条件一般又很刻苦的学生,学习方法的体验则很重要。9797(3)
“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例如,关于必修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这一课题教学过程(节选)。9898教学程序一:1.多媒体展示:多幅乡村与城市景观图2.学生观察思考:(1)什么是聚落?(2)聚落主要分为哪些类型?(3)什么叫城市,什么叫乡村?3.学生发言:(略)9999(设计意图:一是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途径特点,给出图像,让学生提取、分析相关信息,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概括以上概念的内涵。二是培养学习读图能力、地理信息的提取与运用能力;三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图像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四是当学生获得地理问题的解决时,会产生成功的欣喜,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100100教学程序二:1.多媒体展示:平原聚落与山区聚落图2.学生观察探究:(1)图中哪一个是山区的聚落,哪一个是平原地区的聚落?(2)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3.学生发言:平原地区和山区聚落的差异聚落规模聚落分布密度地域形态平原大大团聚状和棋盘式山区小小分散式(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在景观图上发现地理事物的特点以及同类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图像比较分析能力。二是语言表述与概括能力的培养;三是学会比较的方法。)101101
教学程序三:承转: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知道,在聚落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地形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关于这一点,我们的先民们在选择聚落时,已考虑到了地形因素。102102教学程序四:1.学生观察图4—1和4—2并阅读课文P88的阅读材料:“半坡村落”。小组讨论: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这样的地形给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有利条件?2.学生交流发言:半坡村落位于河谷阶地上。这样的地形带来的有利条件是:(1)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2)地势平坦。平坦的地势往往带来的好处一是节省建筑投资;二是交通便利;三是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为聚落的人们提供充足的农牧副产品。103103(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图文信息的判读和分析,结合初中地理知识获得结论。分小组学习,利于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扩展思路,激活思维,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体会人类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必要性。)104104
教学程序五:
承转:总结以上的探究结论,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平原与河谷阶地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在海拔高耸,地势起伏大的地方,聚落会坐落在哪里呢?请大家观察美丽的古城丽江景观图,继续探究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05105教学程序六:1.大屏幕展示:丽江古城远景图、近景图、街道景观图2.学生观察并分组探究:学生观察丽江古城远景图、近景图、街道景观图、课文图4—5,阅读“古城丽江”一文,思考探究:丽江古城为什么冬天无严寒,夏无酷暑?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1061063.学生交流发言:(1)根据古城丽江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推测,丽江位于北纬27°左右,冬季接受太阳光热比较多。丽江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北面与西面有高山屏障,阻挡北方吹来的寒冷的冬季风,因而冬无严寒;丽江坐落在海拔2400米的坝子,地势较高,夏季气温较低,夏无酷暑。107107
(2)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的有利地形条件:①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的西北部,地势比较平坦,建筑投资省。虽然北面与西面是高山,但东面与南面地形开阔,因而对外交通便利。高原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地方,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②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的地形格局,使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东河、中河、西河)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渠流贯大街小巷,给丽江古城带来丰富的水资源。108108(设计意图:小组探究是由于该题目有一定难度,所获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集思广益,集中大家的智慧,攻克这一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中,不仅学会提取显性信息,也学会了挖掘隐性信息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而且欣赏到古朴自然、幽雅宁静的古城风光。美丽的古城图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丽江古城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仍然保持古朴如画的风貌,不得不承认是自然与人文的协调统一,是人地协调的典范,学生受到人地协调观的思想教育。)109109
教学程序七:承转:丽江古城的形成与发展的事例说明人类的聚落往往选址在地势平坦的地方。我们可以以塔里木盆地聚落的分布进一步印证这一结论。110110教学程序八:1.学生观察课文P90图4—7,阅读“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探究:(1)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除地形之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哪些?(3)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的聚落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1111112.学生交流发言:(1)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以及交通干线的沿线。原因:①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往往是绿洲,这里地形比较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利于城镇的形成与发展。②城镇沿交通线布局,交通便利,对城镇的发展十分有利。(2)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地形平坦的地方是聚落的良好区位。地形除了直接影响聚落的分布外,还通过气候,水源、土壤(便于农耕)、工农业生产、交通等影响聚落的分布。可见影响聚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112112(设计意图:通过塔里木盆地城镇的分布,进一步印证地形在乡村与城市的分布方面作用显著。三个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熟练掌握案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已获得聚落与地形关系的原理知识,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的剖析不过是对学生迁移能力的一次考量。绿洲是人类利用自然条件,改造大自然的杰作,该题的探究可使学生受到因地制宜地理观念的教育。)113113(4)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目标
所谓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开展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114114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将学生置于知识“发现者”,真理“探索者”的位置,学生在经历、体验与探究活动中,提出新颖的问题,发表不同见解,而这些“问题”和“见解”,就是生动的课程资源,通过师生之间深层次的互动交流,有可能提炼和生成为有价值的新的教学目标,从而在课堂上产生超越预设目标的“突破性”教学效果。115115
例如,在论证聚落往往选址在地势平坦地方的原因的探究过程中,有些学生提出,地势平坦的地方土壤肥沃。“土壤肥沃与聚落之间有何关系”?学生说土壤肥沃,便于农耕,给聚落的人们提供食物,聚落才能发展,这是教材与教师在备课时没有预设的,但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又如,丽江古城,许多学生关注的是地势平坦的坝子地形,却忽略了坝子周边的地形地势格局对聚落的好处(带来水源,美化古城,调节气候等),可贵的是有的学生想到了这一点。这些生成的课程资源往往将探究引向深入,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结出创新的硕果。116116二、组合策略
组合策略指的是选择、安排科学合理、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目前教学内容基本来自于现行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但教师不能惟教材,对教材进行简单的执行与传递,也不能抛弃教材,另行其事,重在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有价值、有意义、有结构、能生成、难度适中的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用教材去教,用教材去学,而不是教教材和学教材的课程理念。117117怎样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组合和科学加工?(一)以大观念、核心概念确定教学边界地理学科的大观念是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统领下的四大核心地理观点所构成,即人地协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空间观点、因地制宜观点。核心概念,即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基础概念、原理、理论等。核心概念构成学科的骨架,呈现学科发展的图景,对学科核心内容具有统摄作用。118118《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最先提出了地理学核心概念,指出地理教育共存在5个核心概念,即“位置与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相互作用”及“区域”,这些核心概念凸显了地理学的学科性质。119119这些核心概念架构起自然地理模块的循环原理和人文地理模块的区位理论等高中地理理论体系。核心概念对地理学科教学具有很好的统摄性,核心概念能够明确地理教学的边界,教师应当根据人地协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空间观点、因地制宜观点这四大核心观点和地理核心概念选择、圈定科学合理、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边界。120120
(二)以整体结构进行选择与加工
任何学科的知识具有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连贯性,体现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规律、法则和规范。而教育活动之所谓造就人、发展人,就是要逐渐地把人的思维和行动提高到合法则、合规范的活动高度。为此,就得有步骤地、完整地把这种统一体教给学生,使之渐次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活动方法。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就得依据地理科学的逻辑体系、知识逻辑序和知识生成序来组织教学内容。121121(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1.可接受性接受性是指立足于目标,把高难度和量力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内容的难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课堂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知识、能力与学生本身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关系,做到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1221222.发展性
发展性是指教学内容蕴涵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显著成分与价值,通过教学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知识是课堂教学的显性内容,但传授知识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通过知识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1231233.认知序
认知序是指学生学习活动内在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学研究证明,要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兴趣与智力积极性是一个首要条件,而这种认识兴趣与智力积极性只有当教学活动同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能力联系起来时,才能最大程度上得到诱发。而且,学生认知的发展也有内在的程序性,如从已知到未知、从感知到理解、从巩固到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等等。因此,当我们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智能水平和个性倾向等心理特征,并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程序来进行。
(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1241244.简易性
简易性就是指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怎样才能做到简易性呢?以下几点,教师可予以考虑:(1)精简重要的知识为简单的形式;(2)将重点或难点标上序号;(3)将许多个别的步骤加以归纳;(4)选择最好与最少的字来描述观点;(5)运用简单句子,避免复杂句子;(6)离题的叙述越少越好;(7)略去不重要的细节;(8)选择使观点精确、具体化的例子等。(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125125(四)优选学生能够带得走的“东西”1.剩下来、留下来的东西;——被吸收的东西(被已有经验、知识接纳的东西);——进入到学生心灵、灵魂深处的东西(情感、兴趣)——变成为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惯);剩下来(留下来):有价值、有意义,能被消化吸收(内化、转化、升华)“良好的教育是谁都无法从你身上拿走的东西。”(米歇尔)“教什么,怎样教,才能使学生遗忘的东西最少?”(刘定一)1261262.带得走的东西;带得走:轻便、少而精;常用、经常用、一直用。◆学习工具(技能、方法、策略)◆可持续性、可迁移性3.可再生的东西。◆树叶与树根(何为基础、根基)◆生长性、发展力(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四)优选学生能够带得走的“东西”127127三、有序策略
有序策略是指能够设计出在一定的教学时空,为学生所接受并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清晰流畅、逻辑严谨的教学活动顺序。在构思教学活动顺序时,应充分考虑地理学科逻辑、学生认知逻辑和地理教学逻辑三大逻辑的联系与融合,让教学逻辑和学科逻辑服务于学生的认知逻辑。128128◆现行的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框架—知识链条—知识点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理清地理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既有利于知识情境化和问题点的确定,又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推进。◆学生的认知起点—认知过程—认知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搞清楚学生的认知逻辑,既可以设定教学活动起点和终点,又能为选择和运用适宜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活动—教学目标之间有着内在逻辑关系,其与学科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的统筹兼顾、纵横联系,可以提高教学设计的整体水平。129129案例:◆内容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湘教版教材根据这一内容标准编写“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课,在这一节的教材中,其知识框架由循序递进的两大知识链所构成。第一个知识链条是农业的概念和农业生产部门——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第二个知识链条是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130130
第一个知识链条中,农业的概念是学生认知的逻辑起点,也是学科知识起点和教学逻辑起点,第一个知识链条和第二个知识链条之间有着上位与下位的关系,任何的改动与颠倒,都会犯认知逻辑、知识逻辑和教学逻辑的错误。131131
关于农业区位因素,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先是设计了几个问题:
1.新疆的瓜果为什么这么甜?
2.新疆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试分析其有利的农业区位条件。学生讨论回答后,又设计了几个问题:
1.从以上的问题探究中,你认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2.什么叫农业区位因素。结束。132132基本教学环节与程序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创设情境导出问题3.互动探究合作交流4.激励评价概括提升5.学以致用巩固新课133133四、优选策略
优选策略指的是怎样优选一节课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第三个基本理念是“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发现引导教学法、地理实践教学方法是《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方法。134134一节课的教学方法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探究新知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
2.培养地理基本技能——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训练为主的方法。1351353.通过实践直接感知——参观法。
4.发展学生能力——启发式的谈话和讲解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方法。
5.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自学辅导法、“读议讲练”法、读书指导法。(一)教学目标136136(二)教学内容1.关于系统地理的知识内容——讲解讲述法、启发式谈话法、教具演示法和发现法。
2.关于区域地理知识——读图法、“纲要信号”图示法、暗示教学法、练习法、以比较为基础的讲述法和谈话法、演示法。137137
3.难点集中的知识——讲解法和谈话法。
4.乡土地理——课堂教学和野外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方法。(二)教学内容138138
(三)教材组织形式
新课程教材为教师选用启发式谈话法、读书指导法以及“读议讲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探索法等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方法创造了条件。139139(四)学科知识特点
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的两大特性——综合分析法、图像直观法、差异比较法。140(五)学生的认识规律与年龄特征
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趋于成熟并基本定型,辩证思维发展的也比较迅速。选择发现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式讲述法、谈话法等较适宜,直观的方法也是必要的。但要防止教学方法的低龄化和幼稚化。在“感知—理解—记忆—迁移—运用”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设计还要处理好——141●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全班的统一要求与学生个性差异的关系;●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与发展智力的关系;●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理论与实际、巩固与提高的关系;●高难度与量力性,高速度与循序渐进的关系。142(六)学校的设备条件教学手段的最优化教学手段的低成本化143(七)教师自身条件★语言表达能力强、有感染力、感情丰富的教师——讲解、讲述、谈话等方法。★“三板”艺术好的教师——直观方法。144★精通计算机的教师——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善于组织学生活动的教师——分组讨论法。(七)教师自身条件145
从个人实际出发,从教学需要出发,发挥自身优势,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七)教师自身条件146(八)地理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
1.博采众长,融各种地理教学方法于一体,扬长补短、相得益彰。
2.多种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特性,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147
3.多种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能把学生的多种感觉、知觉、表象都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八)地理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148148五、推进策略
推进策略指的是能够在学生认知与教学内容的交集点上精心创设开放互动、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问题情境。情境设计和问题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应善于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步步设问,层层质疑,让问题牵领学生探索和开辟新的知识领域,让一个又一个问题成为提升学生学科能力的一个又一个台阶。149149(一)什么是问题?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包含有3个基本的成分:(1)给定:问题的起始状态;(2)目标: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3)障碍:给定与目标之间的隔阂物,通过思维可以寻找解决的方法。1501501.“五何”问题设计方法(1)是何(what)(2)为何(why)(3)如何(how)(4)若何(if)(5)由何(where/when/who)(二)问题设计的方法与思路2.布鲁姆“层级化思路”问题设计方法(1)记忆性问题(2)理解性问题(3)运用性问题(4)分析性问题(5)评价性问题(6)创造性问题1511511.“五何”问题设计方法
在麦卡锡的4MAT模式(又称自然学习模式)中,曾采用“四何”问题分类法,即“是何、为何、如何、若何”。祝智庭教授将“由何”概念引入问题归类之中,形成了“五何”问题分类法。152152(1)是何(what)
关于“是什么”的表示事实性知识的问题。对应的学习基本方式是信息搜集、记忆、理解。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需要完成事实性知识的回忆与再现,或者通过说明、解说、描述、推断来阐明某种事实性的意义。例如:“什么是垃圾焚烧发电厂”?
153153(2)为何(why):
关于“为什么”的表示目的、理由、原理、定理的问题。对应的学习基本方式是探究、思考。回答此类问题需要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运用获取的原理性知识对事件、行为、目的、观点、意义、价值、结果等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理。
例如:居民为什么反对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154154
关于“怎么样”、“怎么办”的表示方法、途径与状态的问题。该类问题的解决一般对应着获取策略性的知识。对应的学习基本方式是在做中学习,也就是只有通过经历才能获得经验;状态——在体验中学习。(3)如何(how):
例如:“怎样解决反对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与城区日益增加的垃圾排放量之间的矛盾?”155155(4)若何(if):
关于“如何……会……”的表示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产生新结果的问题,即“如果”、“要是”、“是否”、“即使”等情况下的问题。“若何”类问题复杂多变,易于产生思维迁移,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对事物的多种属性进行判断,充分发挥自己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应的学习基本方式是猜想中学习,情境中学习,发散与创造性地学习。156156
例如:
1.如果不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我们可以怎样处理垃圾?
2.如果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怎样才能平衡居民的意见?
3.假如你是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附近的居民,你会有什么想法?
4.假如你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157157(5)由何(where/when/who):
关于“由……引起的”的问题。“由何”问题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它可以作为情境的依附对象,强调与事物对象相关的各种情境要素的追溯与呈现。表示问题发生的条件、来历、起因,通常可以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情境,并由此进一步确定问题的性质以及问题解决的方式。因此,在问题设计中,通常是把由何与其它“四何”问题进行融合设计,展示相应的问题情境。158158
例如:”由居民反对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想到我们要提倡环保、做好垃圾分类”等此类问题。159159是何如何为何若何由何“五何”问题关系示意图1601602.布鲁姆“层级化思路”问题设计方法
问题设计的“层级化思路”主要表现在问题之间的层次差异,问题之间的层次差异主要依据认知程度的差异。布鲁姆将人的认知程度从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级。我们把问题也相应地分为从低到高的六大类:161161记忆性问题学生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多为列表、陈述、呈现、排列等问题。理解性问题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思维加工、转化、解释、比较、推论方可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多为描述、解释、比较区别等问题。运用性问题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熟悉与不熟悉的实际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分析性问题要求学生把材料分解成各个要素,弄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组织和结构的问题。评价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规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做出价值判断的问题。创造性问题要求学生从自己头脑中迅速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将其组织成一个新的整体或模式的问题。162第一讲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第二讲地理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第三讲地理教学设计之板书设计第四讲地理教学设计之教学反思163第三讲地理教学设计之板书设计一、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二、地理板书的基本形式及其运用164一、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任何一则好的板书,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离开了教学目标,板书设计就失去了意义。设计板书时,一定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本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应突出重点,体现难点,防止方向不明的形式主义倾向和随心所欲的自由主义倾向。165
(二)针对性。应针对不同教材的文体特点及内容特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课型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文制宜、因人而宜、因课制宜。166
(三)概括性。切记条款成叠,力避大括号加小括号、大箭头加小箭头等符号的烦琐杂乱。要做到紧扣课标与教材,挑选关键知识点;严格筛选,以简驭繁,以少胜多;利于理解,便于记忆。167
(四)条理性。要揭示出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教者的教学意图。所书词语简单,词语间并无关联词,但应做到“言断而意相通”,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168
(五)计划性。设计时对板书内容出现的先后、内容间的联系和呼应、位置的安排和调整、文字的大小去留、虚实的配合、符号的选用、板书与讲述及其他教学活动的配合等,都要周密计划,力求顺理成章、水到渠成。169
(六)灵活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事先设计好的板书难以自然形成,“水到而渠不成”的现象。设计时,就要在尽可能周全地设想出能够实现的板书方案外,适当的留有余地,主动地给学生留出“填补空白”的思维机会,使之产生发现和创造的乐趣。这样既可以使教师的板书设计不受约束,又可以更有力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70
(七)美观性。板书需要美观动人,美观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美观能促使学生愿意抄笔记,因而美观动人有利于教学沟通。171
地理教学板书中,恰当地使用彩色粉笔是最简单易行的美化方法。画上一幅简略地图,这是地理板书别具一格的特色。板书整体布局的要求是均衡和对称,把重要的内容放在黑板中间的显赫位置,给人以平稳、舒服和美的感觉。板书字迹工整美观,虽不必达到参加书法展览的水平,但也不要写的太潦草,这就需要平时多练练写字基本功。172
在板书的排版上有三忌,—忌没有编排地瞎胡乱写,二忌不把黑板分割成条块从左到右一直写过去,三忌偏左、偏右、偏上、偏下。173
(八)多样性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板书形式应当多种多样,如果一种形式—贯制地使用下去,久而久之,再好的形式也会失去它的魅力。花样翻新可以使人为之一振,兴趣大增。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出不同形式的板书,各种形式交替综合运用,才能保持它的青春活力,才能永远受学生的欢迎,才能充分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174二、地理板书的基本形式及其运用
1.纲目式板书1752.表格式板书冷锋暖锋天气过程过境前在暖气团控制下,气压较低,气温较高,天气单调。在冷气团控制下,气压较高,气温较低,湿度较小,天气单调。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天气现象。产生云、雨等天气。降水易发生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好。暖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油冷却器课程设计文献
- 班级篮球赛活动策划书集合8篇
- 田园工坊课程设计
- 幼儿园发现相似课程设计
- 延时警报器 课程设计
- 2023年舟山市定海区融媒体中心招聘笔试真题
-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
- 整点报时器课程设计
- 景观项目合同范本3篇
- 机床交易合同3篇
- 2024版幼儿园课件《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 注塑制品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 2023年酒店前台经理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 【语文】青岛市小学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 【学生课件】《青少年网络安全》班会幻灯片
- 沧源永弄华能100MW茶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 仓储业行业SWOT分析
- 公司金融学张德昌课后参考答案
- 商务英语口语与实训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DB3302-T 1015-2022 城市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规范
- 手术室提高患者术中保温措施的执行率PDCA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