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上下-一版已修答案_第1页
必修上下-一版已修答案_第2页
必修上下-一版已修答案_第3页
必修上下-一版已修答案_第4页
必修上下-一版已修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捷梯教高中物必修页1运动学基本概念()2、3直线运动的基本()4运动学图像问题()5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6追及()7重力()8摩擦力及受力分()9物体()必修1力的()2牛顿第一定()3牛顿第二定律的()4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及应()5牛顿定律的应用()6牛顿定律的应用()7牛顿定律的应用()8牛顿定律的应用()第1 运动学基本概念精一、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 ⑵位移 ⑷位移仅 无关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箭头的指向代表,线段的长短代表 (1)”量, ①定义 相 方向间的关系。若a与v0方向相同,则物体 ,若a与v0方向相反,则物体做 三、典型例题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B.2四、基础训练 BBB.4R向西,2πR向 C.4πR向东 D.4R

5.以900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汽车在长安街上行驶,时快时慢,20min行驶了18k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则( A.900m/s是平均速 B.900m/s是瞬时速C.54km/h是平均速 D.54km/h是瞬时速6、汽车在平直的公运动,它先以速度v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20km/h的速度驶完余下1/3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km/h,则v是 A.24 B.35C.36 D.48.五、能力提升 D.平均速度最大的物 D.加速度为零,速度很大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 B.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D.第ns的初速度一定比第(n-1)s的末速度大2m/s判断错误的是()v0>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B.v0<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C.v0<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D.v0>0,a>0, 作息时间表上标出上午8:00开始上课,这里的8:00指的是时间 C.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9.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看到这现象的条件是()10.v1v2,则六、高考1(2008)A.2.(09卷)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作质点处理的是( 参考答三、典型例题四、基础训练五、能力提升10.vssv1 六、高考2、3讲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学习目标】【概念巩固】定义 定义 速度为a,则 的乘积.即SS2S1S3S2S4S3.....aT2,可以推广到Sm-Sn= 是匀直线运动均有vt/2 ⑴1t末、2t末、3t末、…、nt ⑵1t内、2t内、3t内、…、nt tⅠ∶tⅡ∶tⅢ∶…∶tn= 【典型例题】度大小为6m/s2的匀运动.求刹车后4秒内汽车滑行的距离.火车从他面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m(连接处长度不计).求:B、C、D、E0.04s.试求出打点计时器打下B、C、D各点时小车的即时速度.并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基础训练】t/2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当物体作匀直线运动时,V1>C.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V1直线运动时,V120m/s5m/s22s与开始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分析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由此可求( 12 22

D.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它的 【能力提升】1m、2m、3m、4m,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如图2所示,连续两次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有一列火车,每节车厢的长度为L,车厢间的间隙宽度不计,挨着车头的第一节车厢前沿站台上站着一人,当火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第n节车厢经过人的时间为.320米,此时刻第一辆与第二辆车的距离是米.4s24m4s60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连续通过两段长为x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求物体的加速3sAB=15cm,sBC=20cm高考初相( (06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时间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2

,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 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 D.如果距停车线 处,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参考答案典型例题1、解:v=15m/s,a=-6m/s2t=0v0=2.5s 0v 0由△S=aT2a=△ST2=(S2-S1T2=0.16m/s2,10sS=vt1at2v=7.2m/s (2428)

(2832)2(3236)24

2a=0.0424vvt=1964t=49=5T=5+2=7H=1×9.8×72=2基础训练1、 2、 3、 4、 5能力训练nna1、 2、 3 nna5、解:由△S=aT2a=△ST2=(S2-S1T2=2.25m/s2,4sS=vt1at2v=1.5m/s 6、解:由S=vt+1at 2o 2S=vt+at 21 2又v1=vo+at1 联立得a=2S(t1t2)t1t2(t1t2a=sBCt

20

cm/s2=500cm/s2=5Bv=sAC1520cm/s=1.75B 2因为 AtvA1.25s=0.25sA球的上方正在滚动的小球还有两个A 高考初相识1、 2、 3、一、学习目标

第4 运动学图象问题分掌握s-t、v-t图象的特点并理解其意义会应用s-t图象和v-t二、概念回顾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s-t图象表示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 ,即v= 二、直线运动的vt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即 三、区s-t图象vt如图3为vt图象,A描述的是 运动;B描述的是运动;C描述的是 图中AB的斜率为 ” 动;C的斜率 运动。A的加速 如图4为s-t图象,A描述的是 运动;B描述的是运动;C描述的是运动。图中A、B的斜率为 (“正”或“负”),表示物体向运动;C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向运动。A的速度(“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速度。A图象与S轴交点表示 A、B两图象与t轴交点表示: B两图象交点P表示: ,A、B.三、典型例题例1.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如图6所示,经过5秒钟速度达到6m/s后,又以这个速度匀速上升10秒,然后匀上升,经过10秒恰好停在井口,求矿井的深度?例2.图7所示为A和B两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t0时,A、B两质点的速度均不为零tt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等tt1时,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四、基础训练 图10所示为A和B两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t0时,A、B两质点的速度均不为零tt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等tt1时,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4(1)如下左图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 ,0---t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 五、能力训练 D.0~t,PQ的速度大,tPQ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3所示,由图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14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如图15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 在t=2s前物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2s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t2s如图16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t1tt2stt2stt3ss1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v-t17at1时刻(

电脑屏幕上显示出重物运动的v-t图线如图18所示, 如图19为两个物体A和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作匀加速运动的v-t图线。已知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物体的出发点的关系是( B.A在B前3m处C.B在A前3m D.B在A前5m

如图20所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在0~1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方向是 ;在10-40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在40-6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方向是①第lh内 ②前6h ③前7h ④前8h六、初识高考1(2008 A.t=1s1.0B.t=5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m/s2C.第3 内物体的位移为1.5

2(08年

3.(08物理卷)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行进,图24中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在t1-t2在t3-t4( ( B.0-5s内的位移为10m

参考答案三、典型例题1x10256m1052四、基础训练 4(1) 五、能力训练 10.x140 S140km x2100 S2100kmx350 S3150km x40 S4200km六、初识高考 第5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一、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定义 运动 h vt2定义 运动性质: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 运动上升阶段为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 的运动

2vhmv②上升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

g 三、典型例题例1.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s(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10m/s2,结果保留二位数)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g10四、基础训练s末的高度及速度。(g=10m/s2)3.4m/s12m高处系重物的绳子断了,4.站在楼房的阳台外用2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则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处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g10五、能力提升 保持不 D.根据两石子的质量的大小来决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g取10ms2()A.2 B.4 C.6 D.8g10T和高度H是多少?取g=9.8m/s2,空气阻力不计.断裂,那么重物经多少时间落到地面?落地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α=0.1m/s2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问物体落到地面时气球离地的高度为多少?(g=10m/s2)六、高考初相识1(2001

g,则f的大小为 3f13

f23 D.f432(2008 参考答案四、基础训练h30102m40 h30204m20 h30306m h

t v23010210 v43010410 v630106302(Hggg H2(Hggg124t12

t24.1520t1gt t1 t37 71520t12

t32五、能力提升6.6040t1t2t61212H1961Tt可得T7H240.1H1gT 17510t12

t7 v

gt1070m/s60h1gt h3.451 tt h5 7510t t5 H7510510.152126.252六、高考初相识第6 追及和相遇问一、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一)追及问题 ,即v甲v乙。(二)相遇问题三、典型例题地、且v1v2)做匀速运动,立即以加速度a紧急刹车,要使两车不相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四、基础训练/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从发现这一情况,经刹车,到汽车开始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为a=4m/s2.该高速公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1,A、BS7米,AV1=4米/B此时速度V2=10米/秒,方向向右,做匀直线运动(不能返回加速度大小a=2米/秒2,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经多少时间A追上B?五、高考初相识1(2007年海南物理)两辆游戏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 2(2007年理综)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v-t图中(如4)a、b0-20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2008理综)甲乙两年在公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5所示。两图象 A.t′=t1

t1,d C.t′2t1,d2

D.t′=2t1,d44(2008v-t6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5(2006 (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则 s0s1s2s0s21参考答案三、典型例题例1.(1)vv时最远t5s=10 d51010.5102m25 (2)10.5t22(vv2例2.a

t20

x520m100 vat10四、基础训练x1 x2 sx1x2156a0

vv12s

0.81

2a0.820

2 2当vB0时:xB2225 t

52

xA45md2572012五、高考初相识

t1234

t53s8 第7 重力、弹力分一、学习目标二、概念学习(一)力的概念力 (二)重力概念产生条件 G=mg,g为重力加速度,它的数值在地球上的 地理位置,离地面越高,g值 粗略确定(三)弹力概念 f式中的k被称为 的方向 ,且指 三、典型例题 3.有关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42中,a、b(a、b均处于静止状态)间一定有弹力的是(例原长为16cm的轻质弹簧当甲乙两人同时用100N的力由两端反向拉时弹簧长度变为18cm;若将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由甲一人用200N的拉,这时弹簧长度变为 四、针对训练——重力基本相互作 ( 约为地球表面的1/6),他的质量和重力分别为(

D.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和杆秤直接测 (如图4所示关于铁块A的受力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磁板对铁块的与铁块对磁板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 D.铁块大于弹力,黑板才能吸住铁块不 图在地球表面的同一个地方,让同一物体处于如下三种状态:(1)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2)让物体自由下()物放在水被浮比较三种况下物体受的重大小其中正的是( A.第(1)种情最小 .第()种情最小 D.这三种情况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 物体A重588N,它的质量 N,此时A的质量 ㎏五、针对训练——弹力 书的形 D.桌面所受到的重( N ( K500N/m500Kg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这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B.10 C.2 D.57A、Bm,将它们竖直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秤通过一根细线竖直向上拉磁铁A,若弹簧秤上的读数为mg,则B与AF1BF2分别为:()F10,F2C.F10,F2

F1mg,F2D.F10,F2一根弹簧竖直悬挂10N的物体时伸长量为5cm,则竖直悬挂15N的物体时伸长量为 (x用m做单位 当弹簧受F2=800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为 六、高考欣图9中a、b、c为三个物块,M、N为两个轻质弹簧R为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9并 参考答案三、典型例题例1.D 例2.AC 例3.D 例4.B 例6.20;5000四、针对训练——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五、针对训练——弹力 12(1)(2)2000(3)4六、高考欣第8 摩擦力及受力分一、学习目标二、概念学习 接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趋势(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和相反,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NN是指 静摩擦力的大小:0<f静fm除最大静摩擦力以外的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关,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比;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 三、典型例题 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l=2m,g取10m/s2。例3分析下列各物体受力情况,并画出受力图示AB受 图例4.如图4所示,在水平面上叠放着木块P和Q。水平推力F推Q和P共同做匀速运动,下面说( A.P3个力,Q4B.P2个力,Q5C.P受4个力,Q受6个 图D四、针对训练( 如图5所示物体A和B叠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恒力Fl=7N和F2=4N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此时B对A的摩擦力为f1,地面对召的摩擦力为f2,则( A.f1=11N,f2=11 B.f1=11N,f2=3C.f1=0,f2=3 D.f1=0,f2=116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的物块,F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A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μ1,B、C间的动摩擦μ2有可能是:()A.μ1=0,μ2= B.μ1=0,μ2≠C.μ10,μ2 D( f5向上、fF向下,f5= B.f5向下、fF向上,f5>C.f5向上、fF向上,f5= D.f5向下、fF向下,f5> 图如图8所示,将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分别置于质量为M的物体的两侧,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m1>m2,α<β,则( M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m1水平地面对M的摩擦力一定等于 图FBvT。下面说法正确的 图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20N的物块,已知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5N,若用3N的水 N, 下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动摩擦因数为0.2,则

五、高考赏1(2007盘相连,小盘内有硅码,小盘与硅码的总质量为m。在P运动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P在水平面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08年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m;20N0.18mL原k分别为()A.L原 B.L原 C.L原 D.L原 k=250N/m.(09江苏理综卷)13m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μ,斜面的倾角为30o,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23A.3mg和1 B.1mg23

32C.mg

2

mg

3 参考答案1.CD例2.fmg0.1104N4 ag1例3.1.A受 B受四、针对训练 12.14.F F20N100五、高考赏 第9 物体的受力分受力分析的具体方法:针对训练1——受力 1 2 3 4如图所示,物体A、B各重10N,水平拉力F1=4N,F2=2N,物体保持静止,则A、B间的 N,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针对训练2——受力θθFB如图,用水平力F把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静止的压在竖直上,试画出A、B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并求出各力的大小。FB 速下滑,物体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 B.μF+G 6 8、在地球上重588N,则该人的质量为m= 面的1/6,那么,该人在月球表面的重力大小为 静止时,弹簧长22cm,则此弹簧原长为 10、如A、B、C是三个相同的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作B上的拉F=4N,已A、B、C、桌面间动摩擦因数μ为0.15,A、B、C均重10N,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且A、BB、C间的摩擦力为,C与桌面的摩擦力为。13(2008 针对训练3——受力224所示,A、B、CA的上面再加一个作用力F,则C物体受到的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中,除自身的重力之外还有:()个力 B.2个力图 图C.3个力 D.4个力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26A、BFFA所受()

228P连接,P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P此刻所受到的外力个数有可能为:()个 B.3个C.4个 D.5个受力分析FAA下列A,B量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它们的受力示意图FAA A B A BABABB A B B A BBABBABAFABFABAFABFABBBBBBBBB参考答案针对训练11 3 4针对训练2 5.ABD针对训练3 受力分析 第1 力的合成与分一、学习目标二、概念学习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③由三角形定则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n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越小,合力越大.F1与F2同向时合力最大;F1与F2反向时合力最小,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力的分解注意:已知一个分力(F2)大小和另一个分力(F1)①F2Fsinθ②F2FsinθF2F③FsinθF2F解题的方法作图法。作图法是先作力的图示,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如图1所示的平行四边形,或F2F2F22FFcostan F2sinF1F2cos三、典型例题例3.4N、7N、9N三个共点力,最大合力 5θ30ºG20N的求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cos37°=0.8,sin37°=0.6)四、针对训练——力的合成 两个分力夹角在0°到180 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是F1=15N,F2=9N,它们的合力是 )A.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其中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12N和8N,则第 B.3C.20 D.30θθ0º180º的过程中,其合力的变化情况是() D.先减小,然后增 A.F一定大于 B.F一定小于C.a越大,F越 三个共点力F1、F2和F3的合力为0,其中二力F1=8N,F2=4N,则F3的大小不可能是 A.8 B.6C.4 D.2 A.2N、3N、5 B.4N、5N、6N、7N、10 D.5N、5N、5 A.19N、1 B.9N、2C.13N、 D.19N、五、针对训练——力的分解F100NF1F30°,则另一个分力F2的最小值为()3A.50 33333C. 3

N和10 B.10N和10C.10N和5 D.20N和20FF1F2F=10N,F1F37º,则F2的大小是 (sin37=0.A.4 B.6C.10 D.100 A.3 B.6C.4 D.2 支持力变 D.合外力变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用轻绳相连后,跨过无摩擦的定滑轮,AQ位置时处于静止状态,若A物体移P位置,仍然能够处于静止状态,则A物体QP后,作用A物体上的力中增大的是()地面对A的摩擦 B.地面对A的支持C.绳子对A的拉 D.A受到的重 A.FN= B.Ff=C.Ff+FN= D.G2=FN2+六、高考赏θ2(2007的作用,F1方向水平向右,F2方向竖直向上。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1sinθ+F2cosθ=mgsinθ,F2θB.F1cosθ+F2sinθ=mgsinθ,F2≤mgC.F1sinθ-F2cosθ=mgsinθ,F2≤mgD.F1cosθ-F2sinθ=mgsinθ,F2≤mg3(2008架上斜梁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设水平横梁OA和斜梁OB作用于O点的弹力分别为F1和F2。 A.F1mgC.F2mg

B.F1D.F2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2。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 A.F

tan

B.F=C.FNtan D.FN=5(09江苏理综卷)m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 23A.3mg和1 B.1mg23

32C.mg

2

mg

32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N,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 (g取10m/s2) 3m1

2m3m2

4参考答案三、典型例题1F

75

tan44F331331例6.FN= F=

F cos

40333例7.FN+F2= FGF50303 fF30cos304 四、针对训练——力的合成 9.ABD五、针对训练——力的分解 六、高考赏

sin

20033332FBcotG

F1003 33 33 第2 牛顿第一定一、学习目标二、基本概念(一)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 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动力学的基本问题(二)牛顿第一定律(三)惯性: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四)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三、典型例题 D B.惯性和重力都减小为1/6。 四、针对训练 D 针对训 nt后的速度 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g=1.63m/s2,地球上一个质量为500kg的飞行器在月球表面时的质量为,重力为 ( )AD B.车厢行驶 D.车厢匀速直线行驶 D.力是物体获得速度的原因 度分别为v地与v月,则( A.t地>t月,v地>vB.t地>t月,v地vC.t地<t月,v地vD.t地<t月,v地<v一个劈形物体abc,各面均光滑上面放一光滑小球用手按住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如图所 D.折线 D.向F1的反方向作加速运动五、高考赏1(2007()3(2008( 4(92年)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牛、F2=2牛。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B.6牛,方向向 D.5(2005 7(2005 D.8(09海南卷)两个大小分别为F1F2(F2F1)的力作用在同一质点上,它们的合力的大F满足 FF F1F2FF1 FFFF F2F2F2F2F 课堂检测 关于惯性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D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以后,物体运动的速度会不断减小 某时刻,质量为2.0kg的物体甲受到的合外力为8.0N,速度为10.0m/s,质量为5.0kg的物体乙受到的合外力为4.0N,速度为10.0m/s,则( D.无法判定哪个物体的惯性问题无关或影响较小的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下列各对象是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模型的有() D.加速 A.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科学探究 ( A.a是事实,bcd是推 B.b是事实,acd是推C.c是事实,abd是推 D.d是事实,abc是推参考答案1.D3.C4(1)静止或匀速直线有向右的加速度四、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五、高考赏 课堂检测 12.bca第3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一、知识要点解:①公式:F合=mas③1N的规定:使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是1N 二、重点难点分析1.F合F是物体受到合外力,不是某一个力。比如“一个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F提它,没有提起”。这个例子中的F只是一个拉力,不是牛顿定律中的合外力。所以平时说的一个力F不等同于物体的合外力。三、典型例题 1.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 C.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D.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若作用力变为2F,而方向不变,则木箱产生的加速度a'( A.大于 C.小于2a大于 D.等于法中正确的是()动时,弹簧秤甲的示数变为8N.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B.4C.6 D.8需要牵引力 2.5×104N,那么满载时以同样加速度前进,需要的牵引力是多少四、针对训练 F

a 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C.由F=ma可知,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ms27mC.6ms28m

B.5ms28mD.0ms28m一物体以7m/s2的加速度竖直下落时,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是 C.是物体重力的1.7 D.物体质量未知,无法判)A.C.做匀直线运D.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m5kgFa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方向向右,已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则外力F为()A.20 B.15C.25 D.10五、高考赏1(2005它,使它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若保持力的五、高考赏A.aB.aC.a 图2(2008D.向左做运 图3(2008若绳中张力变为2T,则砝码匀加速上升,其加速度a的大小为( A.a< B.a=C.g<a< D.a=加速度为a1;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时候,物体的加速度为a2,则( A.a1C.a2

B.a1a2D.a2课堂检测 若物移与时间t2成正比,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由mFa由aFmmFa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F .向右加速运动时,设工件与传送带之间动摩擦因数为0.2,则传送带受到的静摩擦力为 20N,,大小为15N,方向向 图F1Aa15m/s2,F2A上时产生的加a2=1m/s2.F1F2Aa的范围是().A.0≤a≤ B.4m/s2≤a≤C.4m/s2≤a≤ D.0≤a≤ 2.5m/s2的加速度,那么物体B的质量 米秒力参考答案1.CD2.A4.B例5.F

Fm2F43102.5104N72.51043 2

3 4 3四、针对训练 五、高考赏 课堂检测 米/秒 导出单位 牛顿 导出单第4 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及应一、基础知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牛顿第三定律=(三)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二、典型例题 B.大汉 所示.如果人用力推木箱顶板,则小磅秤和大磅秤上的示 T1、T2的变化情况是 A.T1增大,T2减 B.T1减小,T2不C.T1增大,T2增 D.T1增大,T2不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木块A,存在 三、针对训练 B.10C.20 D.5 ABM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4所示、不计摩擦,A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地面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为()mg,(M C(M 针对训练 图 一 D.四 C.速度方向向东,速度大小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到0。D.速度方向向西,速度大小先不断增大,后逐渐减小到0。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个物体,A静止,B以速度v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现分别对它们加上完全相同的水平推力F,能使它们达到相同速度的条件是( A.F的方向向右,m1B.F的方向向右,m1C.F的方向向左,m1D.F的方向任意,m1=用6N水平力拉质量为2kg的物体,沿水平桌面匀速运动,若水平拉力改为10N,则物体加速 质量是3kg的木块,原来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在受到8N的阻力后,继续前进9m,速度减为 针对训受到的力有.其中小车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上;重力的平衡力是,作用在上;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上,方向;与桌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课堂检测 如图8所示,P和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 D.Q对桌面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 图 BAB上,ABABBA的力参考答案1.AD三、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课堂检测1.ABD 第5 牛顿定律的应用一、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即F合 或A1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上质量分别为m1m2的木12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结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lKm1C.lm

l (mm D.l(m1m2 Km 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Oα60°.m1

为 3

C. D. 3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Q仍静止不动,则()A、B分别50N60N0.25;夹A、B轻弹簧2cm400N/m,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B上.4所示.F作用后静止不动.F=1N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如图5,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 二、物体的平衡·课堂检测41mF B.42Gθ角逐渐减小时,为了使物体最后静止,拉绳头的力F必须()D.无法确定

如图43所示,一物体A置于粗糙的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保持静止,用水平力F推A,当F由零稍许增加时,物体A仍保持静止,则( 44ABBCθθ角BCBC绳中的拉力的变化情况应当是()

45MFm的滑块一起向右匀速运

如图46所示,人通过滑轮用绳拉住一平台,使平台处于静止,已知人重600N,平台重200N,则 如图47所示,在竖直墙壁的顶端有一直径可忽略的定滑轮,用细绳将重为20N的光滑球沿墙壁缓慢上拉,起始时绳与墙角的夹角为30°,最终绳与墙间夹角为60°,在这一过程中拉力F的最大值为N,最小值为N,球对墙的压力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化是.如图48所示,在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顶点的正上方h处的O点,和一根长l的细线悬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靠在半球上,则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N=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

与地面夹角为60°,试求氢气球所受细绳拉力和风力的大小.参考答案(四)针对训练课堂检测37.40403RR

G; R6sinT6tanF

TF

6 3332336 33第6 牛顿定律的应用一、两类动力学的基本问题分析这两点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加速二、典型例题11m=4kgF=40N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1θ=37°µ=0.2F5s5s5s末的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2例22所示,质0.5kg的物体在与水平面30°角的F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直线0.5m0.6m/s0.4m/sμ=0.1,求F的大小。(g=10m/s2)三、牛顿第二定理的应用之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F,使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10kg,在开始运动后的6s内发生的位移为18mF的大小。(g=10m/s2)5kgF=40N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37°0.2F5s后立即撤去,求:(g=10物体5s内的位移多大?5s末的速度多大质量1.5kgF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撤t=2.0sBABL=5.0m,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0,求水平拉力F的大小?在和火车站都可看到用于对行李安全检查的水平传送带,当旅客把行李放上传送带时,传送4m/sAB20m,传送带与行李箱间的动摩擦因数0.25kg的行李箱无初速度地放上传送带A端后,经多长时间被传送到B端?四、针对训练 逐渐增 D.先增大后减6mlm2的另一木块,先后分别用水平力mlm2使两木块都能一起运两木块间Fμ1Fμ2,则两次拉动时,拉力之比为()m1F

F1F

m1F1m2F

C.变为做匀运 D.变为做变加速运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三个平行水平面的共点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已知F2垂直于F3,若三个力中去掉F1,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为2.5m/s2;若去掉F2,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为1.5m/s2;若去掉F3,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0 B.2.0 C.1.5 D.4.0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该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7所示,则下 一物体质量为m,受到F1、F2、F3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当去掉F3后,则物体的加 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放于水平面上,现在物体上施一水平力F,使物体开始沿水平面运动,运动10s时,将水平力减为F/2,若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水平力F=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g取10m/s2)A、Bv=2m/s的速度匀速运动,如图所示所示,A、B11m,一物体(可视所需的时间为s(g=10m/s2)参考答案二、典型例题例 F合Fmgsincos40400.60.20.8aF合m

x1at212.45230 0.4 例 a2 2 m/s F合mgFsinFcos F三、牛顿第二定理的应用之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fF

afm

22m x12

a218m/s21m/s2

Ff F1010.41010N3(1)

x10.452 vat0.45m/s 22(2)a2gsincos x22

m xx1x2a2g2m/s

x2

42

m v

a1

2

Fma1mg1.580.21.510ag t4s x1222 x204 t16s ttt 四、针对训练m第7 牛顿定律的应用第一部分超重和失重问一、超重和失重现象V△Va↑↑↑F>↑↓↓↓↓↓F<↓↑↑F=二、注意三、典型例题:A:定性分析:B:定量计算机上时,他最多能举起120kg的重物。问:该升降机可能作什么运动?以1.0m/s2加速度上升,钢丝绳是否会断裂?例3.一台升降机的地板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它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可以认为物体受 A.(1+L B.(1+L C.L D.L 梯从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在7s内上升的高度为多少?针对训练 D.人所受的重力保持不变 A.刚射出时的加速度值最 D.在最高点时的加速度值最小质量为m的人站在升降机中,如果升降机作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升降机地板对人的支持力N=m(g+a,则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以加速度a向下加速运 B.以加速度a向上加速运 对于站在电梯里的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千克物体。如果在电梯内弹簧秤最多能挂上40千克物体,此刻电梯在作 。(g取10米/秒2)500Nv-t4所示。在下列几段时间内,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分别为多大?(g=10m/s2)(1)l~2s内,N1 (2)5~8s内,N2 (3)10~12s内,N3 针对训练 图至第3s末,钢绳突然断裂,那么,4.5s末物体对木箱的压力是 A.100 C.150 D.5电梯内弹簧秤上挂有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电梯在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39.2N,若弹簧秤示数突然变为58.8N,则可以肯定的是( D.电梯加速度突然增 F.电梯突然改变加速度方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竖直向上运动着的升降机地板上。他看到升降机内挂着重物的弹簧秤的示数为40N已知弹簧秤下挂着的物体的重力为50N取g=l0m/s2则人对地板的压力()A.大于500N B.小于500NC.等于500 D.上述说法均不 图6所示。现发现物体A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D.下下降(ag),则人对地面压力为)A.(M+m)gC.(Mm)g+B.M(ga)D.Mg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质量为60kg的物体,在一加速下降的电梯里最多能举起质量为80kg的物体,则电梯的加速度为,如果电梯以这个加速度匀加速上升,这个人在电梯内最多能举 的物体(取g=l0m/s2)。FF1140Na14m/s2,不计空第二部分瞬时问一、物体的瞬时状态共同点:(1)变;弹簧的长度既可以变长(比原来长度大F与形变量(较之原长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弹力不能突变(因形变量较大,产生形变或使形变都有一个过程,故在极短时间内可认为形变量和弹力伸)不能变短.受力后会发生较大形变(伸长Fx的关系遵从胡二、典型题型:例1.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物,平衡时弹簧伸长了4cm,再将重物向下拉lcm,然后放手,则在刚释放的瞬间重物的加速度是(g=l0m/s2)()A.2.5 B.7.5C.10 D.12.5 ( A.甲是0,乙是 D.甲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