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美苏争霸第四节: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2第一阶段:美攻苏守优势在美
(50s中后期—60s初)第二阶段:苏攻美守优势在苏(60s初—70s末)第三阶段:美攻苏守,苏最终解体,优势在美(80年代)3第一阶段:美攻苏守(50s中后期—60s初)1、美苏争霸背景:①经济: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与美差距缩小;②军事:常规实力增强;③核武器: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1)美国:国力强盛(2)苏联:经济恢复,军事实力增强,加入争霸行列2、美苏争霸政策(2)苏联:与美国平起平坐,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1)美国:艾森豪威尔“软化”政策和肯尼迪的“和平战略”4材料一:约翰·肯尼迪“和平战略”的实质是在实力地位基础上灵活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其矛头首先对准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口号下,通过援助、贸易、旅行、科技与文化交流,设法削弱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俄国的经济和意识形态的依附状态,从出现在铁幕上的任何裂缝中培养自由的种子。”阅读约翰·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分析其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质:是在实力地位基础上灵活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特点:①
“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②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口号下,对社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5总结:由此可见,与杜鲁门的“遏制战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同苏联全面对抗相比,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强调运用和平与战争的两手策略,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主张同苏联既对抗又勾结。材料一:约翰·肯尼迪“和平战略”的实质是在实力地位基础上灵活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其矛头首先对准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口号下,通过援助、贸易、旅行、科技与文化交流,设法削弱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俄国的经济和意识形态的依附状态,从出现在铁幕上的任何裂缝中培养自由的种子。”阅读约翰·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分析其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6材料二:“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系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语1、赫鲁晓夫这段话应是美苏争霸中哪一个阶段讲的?表明了他主张什么样的战略意图?2、他们的合作真的是为了和平联合在一起吗?其实质是什么?3、赫鲁晓夫与斯大林时期内外政策的区别?赫鲁晓夫依据什么认为苏联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呢?第一阶段。主张苏美共同主宰世界。不是。争夺世界霸权。73、赫鲁晓夫与斯大林时期内外政策的区别?赫鲁晓夫依据什么认为苏联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呢?4、赫鲁晓夫主要通过什么手段同美国争霸?原因何在?主要通过缓和手段与美国争霸。与美国相比,苏联实力仍有差距。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对内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对外巩固东欧阵地,抵制美国扩张→推行霸权主义政策①经济方面: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占美国的31%到1960年上升到58%,10年内缩小了27个百分点。②军事方面:50年代苏联的军事编制达到550万人以上,而美国在1947年到1950年间,只维持140万人左右的规模。③在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从而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材料二:“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系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语83、缓和:1959.9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1)背景: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爆发(2)内容: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不诉诸武力①促使美苏关系暂时缓和,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3)影响:②美国实际上承认苏美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第二次柏林危机:围绕西柏林地位问题苏美之间发生的第二次冲突事件。1949年9-10月,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西方国家利用西柏林特殊的地理位置,不断地对民主德国和东欧国家进行渗透。联邦德国想用原子武器武装西柏林军队,民主德国宣称要统一柏林,苏美双方态度硬。1958年末,赫鲁晓夫提出要把西柏林变成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限定西方三国在6个月内撤军。艾森豪威尔毫不退让,增强驻德美军的作战能力,特别是导弹能力。形势一度紧张,出现新的“柏林危机”。第一阶段:美攻苏守(50s中后期—60s初)9(1)美国U-2飞机事件(1960.5)影响:美苏关系进入新的僵持时期4、紧张:3、缓和:1959.9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第一阶段:对抗与缓和(50s中后期—60s初)美国U—2高空侦察机苏联姆萨—2地对空导弹10缓和:1959.9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1)美国U-2飞机事件(1960.5)影响:美苏关系进入新的僵持时期(2)柏林墙事件(1962.8)A.背景:B.概况:C.影响:紧张:第二次柏林危机后,东柏林地区居民不断逃往西柏林导致柏林人民基本人权受到极大损害被隔开的东西柏林西柏林人远远地向他们在东柏林的亲人招手登台眺望亲人居住的地方赫鲁晓夫在联大会议上举着U-2飞机的照片并对美帝国主义的悍然侵略进行了猛烈抨击赫鲁晓夫到被击落的美国U-2飞机现场察看苏联一家报纸登载了这幅U-2飞机残骸照片飞机击落现场U-2飞机驾驶员鲍尔斯,他被判在苏联监狱服刑10年1945年到1961年间,每年约有数十万民主德国公民通过柏林逃往联邦德国西柏林人只能远远地向他们在东柏林的亲人招手1961年8月13日凌晨2时,一道道耀眼的探照灯刺破夜空,宣告了柏林市28年东西分隔的开始缓和:1959.9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1)美国U-2飞机事件(1960.5)(2)柏林墙事件(1962.8)紧张:(3)古巴导弹危机(1962)A.背景:①1959.1卡斯特罗建立了古巴革命政权②苏联军事援助古巴并建立导弹基地B.概况:C.结果:苏联被迫将导弹撤出古巴(原因)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的船只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古巴境内的一处导弹发射阵地*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12赫鲁晓夫肯尼迪
扳手腕反映美苏什么态势?优势在哪一方?图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反映美苏争霸的态势,优势在美方13(1)美国:战略进攻转入战略收缩,实行尼克松主义(“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1、美苏的争霸政策第二阶段:苏攻美守(60s初—70s末)(2)苏联: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在亚、非积极扩张2、争霸政策变化原因与表现:①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欧共体、日本经济崛起的冲击;1973年石油危机;陷入越战泥潭)②越战大大消耗国力,军事实力相对下降③苏联在战略武器上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④为了保住霸权(1)美守:(2)苏攻:①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②战略核武器与美国大致平衡(勃列日涅夫改革)①调整外交政策: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②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③谋求与中国谈话④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①在亚非拉取得二十多个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②70S末,出兵阿富汗(苏霸权主义的顶峰)14尼克松和“尼克松主义”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1913—1994)“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主张亚洲国家自己处理本身事务,自己对自己负责;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尼克松主义”的实质是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加强欧洲战略重点和中东地区,集中力量制止苏联扩张,争取改变被动局面。15试比较尼克松主义与
杜鲁门主义对外政策的不同
杜鲁门主义实施时,美凭借其在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确定了战后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性进攻战略。
尼克松1970年提出的对外政策,它反映了美国对外战略的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处于守势。16理解尼克松主义原因: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内容:调整全球军事部署包括:①调整美、欧、日同盟关系,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制约苏联,维持美苏均势,继续同苏联展开争霸斗争③改善中美关系,想由中国制约苏联④实行必要的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实质: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反映了美国对外战略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17材料一: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杜鲁门1947年在国会演说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材料阅读②美国这种对外战略调整在亚洲的具体表现有哪些?①材料表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即全球战略由进攻型转为防守型。收缩重点在亚洲,以确保欧洲重点。一是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出;二是70年代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18材料一: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杜鲁门1947年在国会演说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材料阅读③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安全的全部责任”?原因:①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②越战大大削弱国力,军事实力相对下降③为了保住霸权④苏联在战略武器上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19美苏都推行“缓和”战略(2)表现:①1963、1968年先后签订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防止核扩散条约。②1972年两国签署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和美苏相互关系准则等文件。③两国首脑一系列互访和会谈把美苏“缓和”推向高潮④1973、1975年共同参加“中欧裁军会议”、“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1)背景:3、苏美缓和:4、更隐蔽的进攻方式:思想文化渗透和平演变第二阶段:对抗与缓和(60s初—70s末)20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又称“防止核扩散条约”或“核不扩散条约”,是1968年1月7日由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缔结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该条约1970年3月正式生效。截至2003年1月,条约缔约国共有186个。主要内容是: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非核国家,不援助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非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21欧安会规定了与会国在未来相互关系中必须履行的原则:①主权平等,尊重主权固有的权利②禁止威胁或使用武力③边界的不可侵犯性④国家领土完整⑤和平解决争端⑥不干涉内政⑦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包括思想道德、宗教或信仰的自由⑧平等权利和民族自决⑨国与国之间的合作⑩忠实履行国际法规定的各项义务这对欧洲局势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促进了未来欧洲的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出席“欧安会”的各国代表*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22中欧裁军会议
1973年10月30日,在维也纳召开。东西方国家在以下问题发生分歧:1、北约认为,华约驻中欧陆空军是114万,北约为94万;而华约声称,其在中欧军队仅为99.6万人,双方兵力大致相等。2、裁减原则:华约提出“对称”原则,即双方按同等数量或同等的百分比裁减;而北约则坚持“均衡”原则,即通过非对称的裁减,将双方的武装力量降至同等水平。3、核查问题:北约要求实行长期的实地监督;华约只同意使用各自的技术手段,建立和实施临时性核查。由于这一矛盾,直到70年代结束,中欧裁军谈判依然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它作为东西方军备控制方面的主要论坛之一被保留了下来。23尼克松(左)与勃烈日涅夫在1972年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协议上签字《美苏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临时协议》,即《第一阶段限战略武器协议》规定双方将进攻性战略核导弹数量冻结在1972年7月1日的水平,规定了双方战略武器的限制,它首次把美苏已形成长的核力量均势用国际法律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24苏联入侵阿富汗
1979年对阿富汗实行军事占领,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顶点。25美苏战略核力量情况对比时间洲际导弹(枚)潜射导弹(枚)战略轰炸机(架)苏美苏美苏美1963年1004241002241906301972年1050105416065661054451974年157510547206561404371975年161810547876561354451979年16181054787656135338材料三:材料一:1973年勃烈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他认为,“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使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材料二: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世界现代史》261、苏联对西方的“缓和”战略的实质是什么?美国对苏实行“缓和”外交的目的又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①苏联:用“缓和”来麻痹西方国家,为苏联赢得时间加强军事和经济实力②美国: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在争夺同时,希望用军事协议和经济关系束缚苏联。
缓和也是争夺世界霸权的一种形式。缓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
60s初—70s末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的原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⑴原因:①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②战略核武器与美国大致平衡⑵影响:①使苏联在国际上陷入空前孤立②使苏联陷入经济危机边缘*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27①全球争霸消耗国力;②体制僵化导致经济衰退(2)苏联:“新思维”,实行全面收缩2、争霸政策变化原因:第三阶段:美攻苏守:从对抗走向缓和并最终结束
(80年代~90年代初)1、美苏的争霸政策(1)美国:里根: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里根主义)(1)美攻:①经济复苏并持续发展。②苏联经济则陷入困境(2)苏守:布什:“渐变”,“合作”28⑴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①军事上提出灵活反应战略,重夺军事优势②1983年“战略防御计划”(目的)③意识形态的宣传大战(2)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
在遏制基础上再超越“一点”,这一点就是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种手段,寻找“同莫斯科合作的可能性”,促使其和平演变,纳入西方轨道。①支持苏联国内改革②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条件左右苏联改革美攻:29“星球大战”计划80年代中又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即“战略防御计划”(SDI),企图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通过这一计划,既大大提高核威慑力量,又带动美国科技经济的发展,还可造成对苏联的技术和经济上的压力,从而拖垮苏联。星球大战计划使外太空同陆地,海洋,天空一样成为了“第四”战场。激光发射器工作示意图
电磁轨道炮发射粒子束摧毁弹道导弹
30苏联的mx导弹美国的“爱国者”导弹31苏守:②放松对东欧控制,并最终退出④改善中苏关系③从阿富汗撤军戈尔巴乔夫执政,提出“新思维”理论①美苏对话(1987年签定<<中导条约>>、1985—1988年签定43个双边协议1985年上台以后,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主张把对话作为国际关系实践的基本手段。32美苏的战略重点为什么在欧洲?政治上:控制欧洲在一定意义上具备了左右世界格局的能力;经济上:美苏两家的最大经济利益在欧洲战略上:西欧是美国通向欧亚非大陆的门户和推进东欧的桥头堡,东欧则是苏联的屏障和安全地带。33阶段时间双方首脑特征史实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肯尼迪赫鲁晓夫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尼克松勃列日涅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里根戈尔巴乔夫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全面收缩,缓和-A对奥B承认联邦德国;C赫鲁晓夫访美紧张—A柏林墙的修筑;B古巴导弹危机苏:对欧洲“缓和”战略,在亚非积极侵略扩张,出兵阿富汗美:尼克松主义;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中苏关系正常化;放松对东欧的控制美:实施“星球大战计划”34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60年代中期—70年代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策原因苏联政策原因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不安孤立、反对中国同中国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公园建设挡土墙施工劳务合同
- 软装设计装修合同
- 城市体育中心运动木地板安装协议
- 城市供水膜结构施工合同
- 一般代理权授予协议
- 挂靠生产合同范例
- 黄金饰品销售合同三篇
- 车辆合买协议书(2篇)
- 脱硝空气预热器技术协议书
- 土地协议合同书范本
-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2021年版)
- 广东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
- 露天矿山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鸽巢问题(练习课)-人教版
- DGJ 08-70-2021 建筑物、构筑物拆除技术标准
- 阀芯设计计算
- 百草园项目实施方案
-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共13页)
- 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 某乳业公司价格策略研究
- T∕CIAPS 0012-2021 磷酸铁锂电池寿命加速循环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