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件的办理_第1页
诈骗案件的办理_第2页
诈骗案件的办理_第3页
诈骗案件的办理_第4页
诈骗案件的办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诈骗案件的办理授课人:陈亚萍法律依据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了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第210条第2款适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拥有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266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第300条第3款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的,分别依照本法第236条、第266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法律依据2011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2000年5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266条的规定,以诈骗定罪处罚。2002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二款使用伪造、变造、盗窃的武装部队车辆号牌,骗免养路费、通行费等各种规费,数额较大的,依照诈骗罪的规定定罪处罚。2010年10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5条以使用为目的,伪造停止流通的货币,或者使用伪造的停止流通的货币的,依照刑法第266条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诈骗罪的排除适用法律依据2011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2000年5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266条的规定,以诈骗定罪处罚。2002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二款使用伪造、变造、盗窃的武装部队车辆号牌,骗免养路费、通行费等各种规费,数额较大的,依照诈骗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法律依据诉讼欺诈:2002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使用法律问题的答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审判活动,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不宜以诈骗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伪造证据时,实施了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280条第2款的规定,以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有指使他人作伪证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307条第1款的规定,以妨害作证罪追究刑事责任。2010年10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5条以使用为目的,伪造停止流通的货币,或者使用伪造的停止流通的货币的,依照刑法第266条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诈骗罪的排除适用案例梅俊超盗窃案被告人假借熟人手机打电话,后趁人不注意拿着手机逃离现场,其行为构成盗窃罪。通过对本案定罪的分析,可进一步区分盗窃罪、诈骗罪和抢夺罪的差别。案例简要案情:被告人梅俊超以借移动电话打电话为由,骗得前同事谭杰飞将一台诺基亚3220型移动电话(价值1069元)交给他,后又借故到谭杰飞看不见的地方打电话,并趁机拿着手机离开现场。得手后,被告人梅俊超将该手机卖得450元。后被告人梅俊超以相同的手段,分别骗得其同学梁志坤的女朋友周少玲、朋友梅杰强、前同事潘少虎手机各一台,价值分别为1555元、433元、1084元,借故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打电话,并趁机拿着手机离开现场。得手后,被告人梅俊超将手机卖给他人,共得赃款900元。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梅俊超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向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案例裁判: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梅俊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先以借手机打电话为由,骗得被害人将手机交给他,后趁被害人不备,秘密占有手机,价值共4141元,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梅俊超的犯罪事实基本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认为被告人构成诈骗罪不当。因本案中被告人梅俊超虽然使用了虚构事实的方法致使被害人受骗而将手机借给其使用,但被害人只是将手机暂时借给被告人打电话,打完电话还要返还,被害人并没有因为受骗而将手机转移给被告人占有的处分行为与处分意思,被告人最终占有被害人的手机是因其趁被害人不备,秘密占有,故被告人梅俊超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而非诈骗罪,遂以盗窃罪判处梅俊超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案例解析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如何对被告人的行为定性。犯罪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要求被害人基于行为人的欺诈行为对事实真相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出于真实的内心意思而自愿处分财产。

诈骗罪的构成要素是:行为人采用了欺诈的手段;受害人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受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实施了处分财产的行为;行为人获取财务或者财产性利益,且数额较大。其中,处分财产行为是诈骗罪区别于盗窃罪的关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处分财产行为指的是受害人对财产做出处分是意在失去占有的行为。案例解析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如何对被告人的行为定性。犯罪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本案中,被告人梅某实施了欺诈行为(向被害人借手机打电话),此欺诈行为让被害人陷于错误认识(误以为他要打电话)。基于此错误认识,被害人将手机借给梅某。虽然被害人借手机给梅某是出于自愿,但被害人并没有让梅某占有手机的意思表示,因此被害人借手机给梅某的行为不能看作是处分财产的行为。也就是说,手机占有关系的改变并不是因为被害人陷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于梅某,而是在被害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梅某拿着手机跑开了。因此,拿着手机跑开的行为才是梅某犯罪目的得以实现的关键,梅某的行为不应定诈骗罪。案例解析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如何对被告人的行为定性。犯罪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抢夺罪。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使用暴力、胁迫等强制方法公然夺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抢夺罪的特征如下: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在被害人当场可以得知财物被抢的情况下实施抢夺行为;抢夺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案例解析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如何对被告人的行为定性。犯罪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抢夺罪。本案中梅某是通过骗取受害人信任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公然夺取的方式拿到手机,且在其拿到手机后也不是立即就跑开,而是走到受害人看不到的地方才拿着手机跑开。可见,梅某的行为不符合公然夺取的特征,因此不宜定抢夺罪。如果梅某在拿到手机后,为了实现非法占有的目的而当着被害人的面迅速跑开,则其行为可以考虑定抢夺罪。案例解析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如何对被告人的行为定性。犯罪行为人的行为应定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盗窃罪的特征如下: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不会被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经手人察觉的方法,将财物非法占有的行为。秘密窃取,可以是被害人不在场时实施,也可以是物主在场,乘其不备时实施。案例解析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如何对被告人的行为定性。犯罪行为人的行为应定盗窃罪。本案中被告人梅某在骗取被害人信任后拿到被害人手机,佯装打电话而走到被害人看不到的地方,然后趁被害人不注意拿着手机迅速跑开。梅某的行为从表面上看虽然也符合诈骗罪及抢夺罪的某些特征,但从总体上看,梅某的行为最符合盗窃罪的特征,因此梅某的行为不宜定诈骗罪或抢夺罪,而应定盗窃罪。案例解析盗窃罪与诈骗罪、抢夺罪之间的区别。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盗窃罪与诈骗罪的本质区别主要是从受害人有无做出实质性的行为来判断是构成诈骗罪还是构成盗窃罪。诈骗罪中犯罪行为人的行为让受害人陷入了错误认识,基于此种错误认识,受害人“自愿”把财物交付给犯罪行为人。而盗窃罪中犯罪行为人是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财物被犯罪行为人秘密取走。因此,区分诈骗罪和盗窃罪,关键还是看受害人在整个事件中所起的作用。诈骗罪中,受害人是主动把财物交付给犯罪分子;而盗窃罪中,受害人失去财物完全与他自己的意识无关,其财物失去完全是犯罪分子的行为引起的。案例解析盗窃罪与诈骗罪、抢夺罪之间的区别。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区别盗窃罪与抢夺罪的最本质区别就在于客观方面行为的隐蔽性和公然性。盗窃罪的隐蔽性是指行为人自以为行为时其行为不被财物的所有人或保管人发觉,抢夺罪的公然性是指行为人不计较行为时其行为是否会被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发觉。笔者认为,盗窃罪的隐蔽性与抢夺罪的公然性所针对的对象应该是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如在公共场所扒窃,虽然周围的人很可能看到行为人的盗窃行为,但只要未被财物所有人发现,行为人构成的就是盗窃罪。相反,如果行为人尾随被害人到一条无人的小巷,当着被害人的面抢了财物就逃,行为人构成的是抢夺罪。案例解析提出问题:诈骗案件的管辖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犯罪地公安机关管辖。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犯罪行为发生地,包括犯罪行为的实施地以及预备地、开始地、途经地、结束地等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地点;犯罪行为有连续、持续或者继续状态的,犯罪行为连续、持续或者继续实施的地方都属于犯罪行为发生地。犯罪结果发生地,包括犯罪对象被侵害地、犯罪所得的实际取得地、藏匿地、转移地、使用地、销售地。实践中经常会出现管辖不明,导致受害人状告无门的情况。公安部《关于受害人居住地公安机关可否对诈骗犯罪案件立案侦查问题的批复》(公复字[2000]10号)2000年10月16日公布并执行。根据上述规定,犯罪行为地、犯罪结果地以及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对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侦查。诈骗犯罪案件的犯罪结果地是指犯罪嫌疑人实际取得财产抵。因此,除诈骗行为地、犯罪嫌疑人实际取得财产的结果发生地和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外,其他地方公安机关不能对诈骗犯罪案件立案侦,但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都应当立即受理,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的,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处理。案例杨广、罗小虎等人诈骗案

简要案情:2012年5月份以来,犯罪嫌疑人罗运才、罗小虎和张纯刚三人为了非法谋利纠合在仙桃城区一家餐馆共谋从事采取刮刮奖的方式实施诈骗,并由犯罪嫌疑人张纯刚负责到全国各地去散发虚假“刮刮乐”奖票。此案由省厅于2012年3月18日指定我局进行管辖,我局于2012年6月20日将犯罪嫌疑人罗小虎、罗运才、王丽敏、尹亚莲、陈黎、王钦、王红和杨广抓获归案,同年6月21日我局对此案立案进行侦查,同年6月22日,我局将犯罪嫌疑人张纯刚列为网上逃犯,同年8月9日,在四川省井研县马踏镇被当地派出所抓获,同年8月15日,由我局民警押解回潜江归案,犯罪嫌疑人罗小虎、罗运才、张纯刚等人涉嫌诈骗罪一案,现已侦查终结。案例杨广、罗小虎等人诈骗案

2012年5月份以来,犯罪嫌疑人罗运才、罗小虎和张纯刚三人为了非法谋利纠合在仙桃城区一家餐馆共谋从事采取刮刮奖的方式实施诈骗,并由犯罪嫌疑人张纯刚负责到全国各地去散发虚假"刮刮乐"奖票,由犯罪嫌疑人罗运才、罗小虎负责联系印制刮刮奖、购买诈骗用的设备以及招人等后续工作。尔后,犯罪嫌疑人罗运才叫来自己的妻子王红,犯罪嫌疑人罗小虎招来嫂子王丽敏、王丽敏的弟弟王钦以及王钦的女朋友陈黎、尹亚莲等,犯罪嫌疑人张纯刚邀来杨广,由犯罪嫌疑人罗运才和罗小虎共同负责安排人员分工,犯罪嫌疑人王丽敏、陈黎和尹亚莲负责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接听、两部银行电话,犯罪嫌疑人王红、王钦负责接听虚假公司"鸿丰"、"乐泰"、"高翔""金楚"的8部前台电话,犯罪嫌疑人杨广负责到银行取赃款和打杂,犯罪嫌疑人罗运才和罗小虎负责冒充公司兑奖中心主任,犯罪嫌疑人张纯刚负责在外地散发虚假"刮刮乐",犯罪嫌疑人罗运才和罗小虎商量将诈骗得来的赃款的30%分给犯罪嫌疑人张纯刚,由张纯刚支配,并且员工每人2000元至3000元工资,扣除开支剩下的赃款由两人平分。分工明确后,犯罪嫌疑人罗运才和罗小虎先后在武汉市汉阳区凤凰花苑小区和鹦鹉花园小区租来的房间内实施诈骗。2012年5月初左右至犯罪嫌疑人罗小虎、罗运才等9人被抓获,罗运才、罗小虎等人通过虚假刮刮奖的方式诈骗成功46人,涉案金额达到180000余元。经依法侦查查明:案例杨广、罗小虎等人诈骗案犯罪嫌疑人供述,受害人陈述,现场照片,搜查笔录,通话记录,银行转账记录等证据证实。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案件来源:一名甘肃籍人士来武汉兑奖,到了武汉后发现所谓兑奖的公司、地址均系子虚乌有,方知被骗,于是找到武汉警方报案。无独有偶,近期武汉警方接到了多起类似报案,引起省厅高度重视,决定并案处理,并指定潜江市公安局办理。案例|案件过程经过前期调查,我局刑警支队抓获了一批犯罪嫌疑人。根据嫌疑人的供述,其老乡罗小虎等人也在从事诈骗活动,并向警方提供了罗小虎等人的联系方式和银行账号。通过技术侦查手段,我局将犯罪嫌疑人居住、作案的地点牢牢锁定。摸清了嫌疑人作案规律后,6月20日决定实施抓捕。在武汉市汉阳区鹦鹉花园小区一举抓获罗小虎等8名嫌疑人,其中包括2名女性。撬门进入鹦鹉小区时,8名嫌疑人正按照分工实施诈骗行为,显得颇为惶恐。我局派出的警力充足,迅速控制了现场的人员。侦察人员经验丰富,观察了以下现场局面,确定突破口。抓获的人员最大的1963年,最小的是1995年。17岁的陈黎相对其他人员来说更单纯,更紧张,更害怕。当时侦察人员就将对陈黎进行了讯问,她一五一十地供述了他们诈骗的方式、分工、赃款的分配等情况。进一步了解了作案细节后,通过细致的现场勘查,我们在位于房间角落的垃圾桶内找到了一份撕碎的记账单、座机电话、银行卡等。抓获人员被我局连夜带回潜江突审,由于现场抓获,嫌疑人基本上没有狡辩,均如实供述。除了有嫌疑人的供述,还需要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否则无法定案。现场查获的座机电话通过电信部门调取话单,几次查询,话单无法显示来电的号码,侦查工作一旦停滞不前。侦查人员没有气馁,将电话拿到刑警支队请教技术专家。经技术专家研究,发现座机与主要犯罪嫌疑人的手机绑定,其中座机内有一张SIM卡,通过转化,最终对方电话号码才显示。现场查获的记账单上详细记载了被害人的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信息。我们按图索骥,根据记账单上的信息,从抓获时间起向前推进,一一查询被害人的地址,通过办案协作平台,向被害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发出《协作函》。我们收集了甘肃、宁夏、内蒙等多个西北省份共计46名被害人的陈述,落实被骗金额180000元。目前,嫌疑人已经全部移送起诉。案例杨广、罗小虎等人诈骗案成功之处:

1、技术侦查手段锁定嫌疑人的作案地址;2、细致的现场勘查,提取了重要的物证、书证。通过核对笔迹,确认了罗小虎、罗运才、杨广三人进行记账登记;3、抓捕时机恰当;4、口供突破口选择适当。案例假军牌骗取天价过路费

2010年11月19日,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公开审理了一起偷逃天价过路费案。据平顶山市人民检察院指控,2008年5月4日至2009年1月1日,禹州市无梁镇祈王村农民时建锋为牟取利益,非法购买伪造武警部队士兵证、驾驶证、行驶证等证件,并购买两副假军用车牌照挂到自己购买的两辆“斯太尔”货车上,雇佣他人驾驶车辆,从鲁山县下汤镇向许昌等地运沙,在郑尧高速下汤、长葛西、禹州南等收费站多次骗取免费通行,共计人民币368.2万余元。时建锋涉嫌诈骗罪。案例假军牌骗取天价过路费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免收其通行费,财物损失达360多万元,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虽然认罪态度较好,但给被害人造成了360多万元的损失,应依法严惩。2010年12月21日,平顶山市中院作出一审判决:时建锋犯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200万元,并追缴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案例判决结果引起社会质疑有媒体质疑“偷逃过路费”涉案金额和罪名的认定:“8个月里,免费通行高速公路2361次,偷逃过路费368万余元,以此计算,时建锋日均逃费约10次、金额达15000多元。”河南某媒体评论员赵志疆认为,这起案件引人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令人咋舌的过路费——8个月368万余元,算下来,即使天天不休息,一辆车一天也要花去近8000元过路费。公路收费有《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规可循,偷逃过路费应受惩处,但惩处之余,也不能忽视了这“天价”的问题。案例判决结果引起社会质疑检察机关会对时建锋等人的罪名进行详细研究,时氏兄弟的罪名或由诈骗罪更改为伪造车牌罪。法院初称此案经得起检验。关于判决认定的诈骗犯罪数额人民币368万多元,是以公诉机关提交并经庭审举证、质证,公诉机关和被告人双方均无异议的相关证据来认定的。平顶山中院的主要依据是最高院2002年的一个司法解释。该解释的第三条规定:“使用伪造、变造、盗窃的武装部队车辆号牌,骗免养路费、通行费等各种规费,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266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而刑法第266条,正是关于诈骗罪的规定。案例判决结果引起社会质疑法院四名责任人被追责。河南省高院党组认为,平顶山中院在审理时建锋诈骗一案时,存在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问题,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公信力,决定对相关审判人员予以责任追究:平顶山市中院刑一庭主审法官娄彦伟免去其助理审判员职务,调离审判岗位,接受培训,等候处理;平顶山市中院刑一庭庭长侯晓宏免去其刑一庭庭长职务,接受培训,等候处理;平顶山市中院副院长任建军停职检查;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郭保振诫勉谈话;案例判决结果引起社会质疑罪名可能更改为伪造车牌罪。平顶山市人民检察院新闻发言人武方晓说,在该案由平顶山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时,对罪名确有过探讨和迟疑。检察官们也曾探讨:时建锋所犯究竟是不是诈骗罪?根据最高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使用伪造、变造、盗窃的武装部队车辆号牌,骗免养路费、通行费等各种规费,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266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数额特别巨大的,可以判处无期徒刑。但根据200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规定,“伪造、盗窃、买卖或者非法提供、使用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专用标志,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个是无期徒刑,一个是3至7年有期徒刑,两者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武方晓表示,接下来检察机关会对时建锋等人的罪名进行详细研究。时氏兄弟的罪名或由诈骗罪更改为伪造车牌罪。案例电信诈骗“罪与罚”一个手机短信可能骗走几十万元,一个假冒银行网站可能将储户的上百万元席卷而空。近年来,全国电信诈骗案件频繁发生,作案手法不断翻新,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3月1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对电信诈骗的惩处专门进行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云腾就司法解释中的电信诈骗定罪量刑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提问电信诈骗集团化、专业化、侦破难问: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日趋猖獗,对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电信诈骗犯罪有哪些特点?答:电信诈骗作为一种新型诈骗方法,通常以集团化、专业化方式作案。从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来看,其运作模式主要是: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在幕后组织操纵整个犯罪实施,雇用人员为诈骗窝点搭设网络平台,提供电信服务器及改号服务;雇用人员负责发送诈骗信息,拨打诈骗电话并接听回拨电话;雇用人员赴各城市转款、提现,将赃款转至多个不同账户,最后通过地下钱庄转移。诈骗信息、诈骗电话的内容主要涉及彩票中奖、购车退税、电话欠费、信用卡消费、灾区募捐、网络购物、股票走势预测等等。电信诈骗利用电信、网络技术面向不特定多数人实施,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改号技术冒用国家机关、公共服务机构的电话号码行骗,事先会精心设计骗局,行骗过程中根本不与被骗对象接触,一旦得手,便会在极短时间内迅速转移赃款,容易使被害人上当受骗,且案发后难以侦破,难以追回被骗款项。提问电信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也可追究刑责问:电信诈骗犯罪涉及环节较多,侦破难度较大。抓获的犯罪分子有时只是实施了其中一个犯罪环节,诈骗的数额有时也很难认定。对此,人民法院将如何处理?答:从公安机关近几年破获的多起境内外勾结的电信诈骗犯罪来看,其中的难点主要在于证据的认定方面,犯罪分子想尽办法钻法律的空子。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严厉打击电信诈骗,就需要通过司法解释及时解决电信诈骗定罪量刑中遇到的新问题。为有效惩治和预防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司法解释针对电信诈骗行为查处难、取证难,诈骗数额往往难以查清的实际,根据刑法总则有关犯罪未遂的规定,专门划定了“硬杠杠”,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对电信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发送诈骗信息5000条以上的,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的,或者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即可以诈骗罪(未遂)追究刑事责任。发送诈骗信息的条数及拨打诈骗电话的次数,通过技术侦查手段可以查证,而且5000条、500人次的数量规定,也符合打击此类犯罪活动的现实需要。提问为电信诈骗提供“地下钱庄”服务的以共犯论处问:实践中,电信诈骗会形成一个密切分工配合的“网络链条”,有的提供通讯工具,有的提供“地下钱庄”服务。对于这种协助,是否以诈骗共同犯罪处理?答:电信诈骗犯罪中,有的掌握网络技术、设备、资源的团伙,为牟取非法利益,专门为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搭建网络电话诈骗平台,提供改号、群呼群拨、网络电话落地对接及运行维护等技术服务,为诈骗分子行骗提供技术支持。还有“地下钱庄”打着资金管理服务的招牌,专门为诈骗犯罪分子提供转移赃款、提取赃款服务,使得被害人被骗取的汇款在短时间内被分转到不同的账户,并在不同的地方迅速提取。这些行为是电信诈骗犯罪活动的重要环节,是电信诈骗猖獗、难以及时查处的重要原因。为此,司法解释专门规定:“对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用结算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这也提醒我们,首先电信业、银行业要加强监管,对于电信服务器的租用、银行转账的往来要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公检法机关也要加强分工合作,加大案件侦办力度,注意证据的收集。提问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诈骗按重罪处罚问: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冒充警察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电信诈骗。司法机关将如何处罚?答:不法分子往往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银行卡欠费、涉嫌洗黑钱或者账号被犯罪团伙利用为名,打电话或发短信诱骗、恐吓当事人将资金转移至所谓的“安全账户”,再通过网上银行将资金迅速转移,从而诈骗群众钱财。冒充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社会危害性,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公信力。因此,司法解释规定,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提问电信诈骗可酌定从严惩处问:司法解释中规定了哪些可予从严惩处的诈骗犯罪的具体情形?是否包括电信诈骗?答:司法解释从作案手段、骗取财物性质、行骗时机、行骗对象、危害后果等方面规定了可以酌情从严惩处的诈骗犯罪情形:一是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