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三模块能力培养一、专题知识整合二、学术前沿探究一、专题知识整合——串点成面,铺面织网,知识更条理[世界政治发展历程]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1)一个实质:是奴隶制民主政治,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是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2)两个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流执政。(3)三个发展阶段: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伯利克里改革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了顶峰。(4)四点认识:是雅典奴隶制经济,特别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与雅典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为雅典创造辉煌灿烂的文明奠定了基础;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创立奠定了初步基础。2.罗马法(1)一个趋势: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2)两个转变:由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标志是《民法大全》的颁布。(3)三大原则:维护奴隶制、保护私有财产、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4)四方面影响:①稳定了罗马的统治。②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③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④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二、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演变史1.英国君主立宪制(1)确立标志:颁布1689年《权利法案》。(2)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3)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和议会权力不断加强。(4)三个转移:立法权力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2.美国总统共和制(1)确立标志:颁布1787年宪法。(2)一个转变:邦联制转变为联邦制。(3)三大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4)三项原则:中央集权(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原则。3.法国总统共和制(1)确立标志: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或1875年宪法)。(2)一项制度:共和制度。(3)两大权力: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4)三种职责:总统、参议院和众议院。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1)两个核心和一个标志:核心——在德意志联邦内以普鲁士邦国为核心,在国家政权中以皇帝为核心;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2)两种方式:王朝战争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三个特点:主导权掌握在容克地主阶级手中;不彻底、不完善,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三、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1)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2)三个条件:理论来源——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3)四个内容:肯定阶级斗争在推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阐明社会发展规律;揭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号召无产阶级联合。(4)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更加蓬勃发展起来。2.实践——巴黎公社(1)两大矛盾:民族矛盾——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普鲁士大军压境;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要解除巴黎人民国民自卫军武装。(2)两个措施:政权建设——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3)两个失败原因:主观——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农民;客观——临时政府力量强大,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4)两大经验:坚持暴力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现无产阶级专制。(5)两个教训:必须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领导;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十月革命(1)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稳固的工农联盟。(2)三大文件:“四月提纲”、《和平法令》、《土地法令》。(3)四件大事:二月革命、“七月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4)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指明了一条道路。四、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两大阵营的出现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2.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欧共体建立、日本崛起、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3.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苏联解体、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提高。近代英、美、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项目英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总统制德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名称国王总统总统皇帝产生方式世袭选民间接选出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世袭任期终身每届四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每届七年,可连选连任终身实权无行政权行政权行政、立法、军事项目英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总统制德君主立宪制政府首脑名称首相总统总统宰相产生方式首相提出,国王任命总统提名,国会批准总统任命皇帝任命首脑与议会(国会)的关系内阁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的关系总统与国会分权制衡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和宰相对皇帝负责立法机构议会国会议会议会[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推动因素主要资本主要途径影响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商业资本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殖民扩张、争霸世界市场继续拓展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商品输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阶段推动因素主要资本主要途径影响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私人垄断资本瓜分世界、资本输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0世纪4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2.两次工业革命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条件: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殖民贸易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海外市场的扩大前提: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及殖民扩张积累的资金;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时间18世纪60年代以后1870年以后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纺织技术的革新:“珍妮机”;、动力机器:蒸汽机;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轮船、火车电力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灯、电话。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飞机。化工技术的发展:提炼多种化工合成材料。传统工业部门进步:钢铁工业巨大影响对欧美: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引起资本主义革命和变革。对殖民地:带来了灾难;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对世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对欧美: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关系调整,垄断组织出现。对殖民地:带来灾难;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对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1929~1933年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股市投机行为和过度信贷消费加剧矛盾。(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3)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危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2.罗斯福新政(1)背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国内改革呼声高涨;罗斯福就任总统。(2)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两个阶段:调整与复兴经济;改革。(4)三项内容:救济、复兴和改革。(5)四项措施: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复兴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实施救济与举办公共工程。(6)意义: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变化: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西方福利国家在二战后得到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得到发展。(2)评价: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向社会主义过渡:从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经济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上,解除了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贸易上,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上,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3)作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斯大林模式(1)形成:工业化运动、农业集体化运动,1936年宪法的制定。(2)特征:经济上,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政治上,高度集权。(3)经验教训:国家宏观调控经济,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国家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经济体制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领域——农业、工业,以农业为突破口;评价——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改革以失败告终。(2)勃列日涅夫改革:领域——政治、经济,工业改革为重点;评价——前期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最终失败。(3)戈尔巴乔夫改革:领域——政治、经济,先经济后政治;评价——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四、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①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②过程:1944年7月,44国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③基本特征:黄金↔美元↔各国货币。④作用:使美元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2)世界贸易组织(WTO):①背景:二战后,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和依赖的程度加深;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关贸总协定仅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难以适应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②建立:1994年4月决定成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③意义: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成员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2.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名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时间1989年1993年1994年成员性质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领域经济经济、政治经济特点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在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由最初的经济合作到政治、经济一体化;规模由小到大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说明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3.世界经济全球化原因根本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得到普遍认可障碍消除两极格局的结束,多极化趋势的到来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表现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多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评价对世界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为其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但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历程与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新航路开辟以来,随着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扩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际经济格局与世界大国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1)意大利地处地中海沿岸,新航路开辟以前,它垄断东西方贸易的商路,成为当时欧洲的经济中心。(2)新航路开辟后,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葡萄牙逐渐崛起;17世纪荷兰崛起,垄断世界殖民贸易;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3)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在19世纪中期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确立了全球经济霸权;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美、德两国开始崛起,冲击了英国的经济霸主地位。(4)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衰落,美国崛起,美国开始掌握世界经济霸权;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和区域集团化;中国的崛起和强大,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整体认识20世纪的三大经济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模式)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所经历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指导思想凯恩斯主义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农产业、乡镇企业、现代农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模式)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具有僵化性、封闭性肯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具有开放性[世界思想文化发展历程]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1.人文主义的起源(1)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2)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2.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①一个核心和中心:人文主义和意大利。②两个阶段:前期(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和后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③三个领域:文学艺术领域、自然科学领域、思想领域。④四方面影响:解放了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容易导致个人私欲膨胀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出现。(2)宗教改革:马丁·路德: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主要观点是强调“因信称义”。(3)启蒙运动:①一个核心:理性主义。②两个国家:兴起于英国,发展于法国。③三个内容: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科学理性。④四个代表及其主张: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康德——人权、自由、平等。⑤五方面影响: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推动了科技发展与进步;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发展历程1.经典力学和进化论(1)经典力学: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的创立。促进了资本主义两次科技革命的出现。(2)进化论: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标志着生物进化论诞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对欧洲及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2.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1)蒸汽机的发明: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使人类社会步入“蒸汽时代”。(2)电气技术的应用:19世纪末,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相对论、量子论和现代信息技术(1)相对论:爱因斯坦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为人类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2)量子论:德国普朗克提出,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3)现代信息技术①计算机出现: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发明电子计算机,把人类社会引入“信息时代”。②互联网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三、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①时代背景: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引起人们的失望和不满。②主要成就:雨果(法)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大仲马(法)的《基督山恩仇记》;拜伦(英)的《唐璜》和雪莱(英)的《西风颂》。(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①时代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积聚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和复杂。②主要成就:巴尔扎克(法)的《人间喜剧》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俄)的《战争与和平》,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面与阴暗面。(3)现代主义文学:①时代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感到失望。②主要成就:海明威(美)的《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手法的代表;贝克特(爱尔兰)的《等待戈多》是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2.美术和音乐(1)美术:①流派:自18世纪末以后,先后产生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美术。②印象派:借助光学研究成就,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代表有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20世纪初,荷兰的凡高、法国的高更、塞尚,被称为后期印象派。③现代派:其特点是对色彩和视觉深入研究,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代表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2)音乐:①自18世纪末以来,先后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发展阶段。②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代表作品是九部交响曲。3.影视(1)电影:①诞生: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②发展:无声电影——美国人格里菲斯和卓别林在电影制作和表演方面成就巨大。有声电影——影像与声音结合,世界电影进入全面繁荣阶段。(2)电视: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诞生。50年代,美国普及电视。(3)影视艺术的功能:娱乐性、艺术鉴赏性、传播资讯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17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的四个阶段(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4)20世纪以来。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及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推动了以反传统和反理性为特征、注重表现自我内在感受的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编者按】
开放探究型试题是伴随着课程改革而流行起来的一种材料型问答题,在高考中有逐年加大考查力度的趋势。突出特点是要求多角度看问题,要求分析、归纳所提供的信息,进而运用正确史观对问题进行阐释和论证。有的试题直接提供学术前沿的不同观点,有的隐性引入不同学术观点;要求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论证。一般情况下应选取自己熟悉的与教材一致的观点进行论述。二、学术前沿探究——学术观点,百家争鸣,视野更开阔[百家争鸣]观点一“一、三、五”体系: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田中明彦1991年提出,冷战后的世界,军事上存在着美国一个中心;经济上存在着美、日、德三个中心;在赋予正统性上存在着美、苏、英、法、中五个中心。上述三种力量可称为“一、三、五”体系观点二“多权力中心说”:亨利·基辛格1993年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和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的某些国家”观点三“一、二、五”体系:中国学者多持此种看法,从综合国力上看,当推美国一家;从军事上看,仍是美俄两极,因为它们仍拥有经过裁减后的绝大部分核武器和世界军费开支的一半以上;政治上将出现美、俄、欧、中、日五个力量中心。在过渡时期还可能出现某些地区强国和工业新兴化国家、地区观点四单极——多极结构:少数中国学者主张,目前的世界处于“单极——多极结构”,即美国独霸下的多极结构,但另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提法低估了美国的相对衰落和多极结构对美国起制约作用的一面
[多维点拨]有关当今多极化趋势的不同看法,人教版必修一和人民版必修一中的“世界格局多极化”都有论述,岳麓版必修一“跨世纪的世界格局”采纳了观点三。可见我国学者普遍的看法是:当今世界上,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高考印证](2011·山东高考)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七十七国联合宣言》的发表表明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说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故选A项。七十七国集团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故B项错误;七十七国集团的出现不能表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故C项错误;1964年正处于“冷战”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
A[预测演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使美国认为自己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性机会”,注定领导世界。与此同时,美国又面临国际格局急剧变化带来的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于外部世界,也来自于美国社会内部。如何分析美国的综合国力与国情特点,确定美国在冷战后的政策导向,成为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大辩论的焦点。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有机总和,是所有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本国政策目标的能力和手段。综合国力还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和作用的标准尺度。……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美国国内展开了关于美国国际地位的“衰落论”与“复兴论”之争。材料中关于美国国际地位的演变有“衰落论”与“复兴论”两种观点,你支持哪一个?请给出理由。(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择一观点作答,言之成理即可。论述一定要有理有据,切忌泛泛而谈,不着边际。要注意从多角度分析,尽量充实论据。答案:支持“衰落论”。理由:美国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问题严重,没有迹象表明美国政治体系能够加以校正;美国在全球经济实力中所占份额及美国在关键经济领域中的增长率都在持续跌落;美国存在的体制性弱点和社会顽疾将制约美国经济的发展。支持“复兴论”。理由:由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进展,美国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上处在制高点;美国社会和政治具有开放性,其复兴动力建立在竞争、流动、移民以及独特的多元文化基础之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对美国进行全方位的挑战;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在人口教育程度、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社会内聚力、政治稳定、军事实力、外交联盟、技术成就等方面都名列前茅,它仍能保持全面的影响力。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就欧洲安全来说,在西方国家看来,北约在这方面的作用是其他组织或国家无法替代的。……1993年1月,美国商务部决定对来自包括欧共体在内的19个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征收反倾销税,欧共体方面指责这一措施是美国“大规模地骚扰”国际钢铁市场的“最新措施”。……1994年,当美国不顾俄罗斯的反对而加速北约东扩时,法国总统希拉克明确表示反对,德国总理科尔也要求美国慎重行事。——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只有同欧洲既合作又竞争,才能在全球化中搞活日本的外交……通过同欧盟合作,给世界造成日本可以信赖的印象,这在外交上有利。……通过统计可以知道,在联合国的投票中,日本同欧洲一致的时候比同美国一致的时候多。——2002年日本《外交论坛》月刊7月材料三
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指出:美国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念要得到保存,并且要发扬光大”。“美国的责任不仅是保护我们的公民和我们的利益,而且还要帮助创造一个新世界,使我们的理想不但能生根,而且能开花结果。”——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与美国矛盾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欧洲为什么要“既合作又竞争”?(3)材料三中美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能实现吗?试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解析:第(1)问,前一小问据材料一中1993年和1994年美国的政策措施与西欧的态度回答;后一小问实际上是要回答欧洲联合的影响。第(2)问,据材料二中“这在外交上有利”“在联合国的投票中,日本同欧洲一致的时候比同美国一致的时候多”等信息分析合作的原因;再由所学知识,从欧洲联合后实力增强对日本的影响方面分析竞争的原因。第(3)问,由材料三中的“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很容易看出美国的外交目标;后一小问据材料一、二信息可以看出多个政治力量的崛起对其形成了冲击作用。答案:(1)表现:出现贸易争端;围绕北约东扩产生分歧。原因:美欧要维护各自国家利益;欧洲日益走向联合,欧盟成立后,实力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竞争加剧。(2)原因:日欧在国际事务中有许多共同利益,利于合作;日欧经济实力都不断增强,双方都互为竞争对手;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3)目标: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不能。欧盟、日本等多个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制约美国的企图。
[百家争鸣]“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在西方和俄罗斯有人称之为“极权主义”“斯大林主义”。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斯大林体制”。“斯大林模式”曾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过深远影响,即使在今天某些社会主义国家仍留有它的影子。观点一中国学者大多认为,“斯大林模式”是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斯大林模式”最明显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功绩在于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后期消极作用明显观点二我国也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以党代政,以人治代替法治,忽视价值规律,排斥市场机制,是假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半封建专制和极权主义的混合物,并把苏联解体归咎于“斯大林模式”观点三西方学者和戈尔巴乔夫后期的苏联(俄)学者对“斯大林模式”基本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不能只看“斯大林模式”取得的成就,更主要的是看这些成就是采取什么手段获得的。苏联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斯大林模式有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多维点拨]关于“斯大林模式”的研究,西方学者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而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苏联(俄)学者则把某些情绪化的看法渗透到学术观点之中,从而导致其走向极端。我国大多数学者则能保持一种客观的心态,使研究成果显得较为中肯、严谨。[高考印证][例1]
(2012·山东高考)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理解与掌握。第(1)问侧重考查斯大林体制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主要从过渡的途径、所有制的形式、经济运行模式等方面回答;第(2)问考查罗斯福新政对资产阶级利益的损害,从国家干预、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等方面回答;第(3)问考查对经济运行模式的理解,属于开放型思维题,要求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作答,突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的运行模式,不存在姓“社”姓“资”之分。[答案]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预测演练]3.(2012·湛江模拟)西方史学家认为,“(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A.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B.注重市场的调节作用C.重视消费品生产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解析:选A项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是取得的成就,与题意不符;B项注重市场调节作用、C项重视消费品生产,与史实不符。D4.(2012·辽宁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二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材料三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列宁材料四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是为了应付什么问题而实行的?这一政策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这一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政策?农民强烈反对的是什么制度?农民反对的这一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3)材料三中所指的“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取代?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4)材料四中提到“苏联的办法”,其基本做法如何?这样的办法是哪位领导人提出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和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1)问较为简单,依据材料中“抛弃了……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等信息得出经济政策是为了应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第(2)问根据材料中农民对苏维埃的不满和余粮征集额的增加等信息可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他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3)问先明确后来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再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21年春天”即可回答原因。第(4)问需要高度概括材料,提炼出关键信息,注意语言的简练。答案:(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3)新经济政策。原因: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4)剥夺农业,发展工业。斯大林。
[百家争鸣]
对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我国史学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观点一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观点二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观点三更多的人倾向于用“进步和正义”这两条标准对其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到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基础上的客观的历史进步性
[多维点拨]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彼此隔绝的状态,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促使了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近几年高考看,广东、上海、山东、海南等省都曾在此命题,形式多以从历史材料切入的选择和非选择题为主。“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对世界各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洲、非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从此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对象。同时,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体,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会合。
[高考印证](2010·山东高考)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厂房拆迁补偿与社区和谐共建协议书范本4篇
- 2025年度建筑垃圾清运及拆除合同模板4篇
- 个人汽车抵押贷款合同范本2024版B版
- 2025年度柴油发电机环保排放标准达标改造合同4篇
- 2024石材加工厂设备安装与调试的合同协议
- 2025年度旅游目的地策划合同范本(十)4篇
- 2025年度互联网平台产品试用合作框架合同4篇
- 2025年度科技企业孵化器场地无偿借用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园场地租赁与文化项目合作合同6篇
- 专业贷款协议范本2024年版一
- TB 10106-2023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岭南水果|粤教版 52张
-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第二章分数课课练和单元练习卷及参考答案
- 承包意向书2024年
- 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考试面试2024年下半年试题与参考答案
- (正式版)QC∕T 1206.2-2024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 第2部分:液冷系统
- (正式版)CB∕T 4550-2024 船舶行业企业安全设备设施管理规定
- 完整版肺癌护理查房课件
- 正规光伏屋顶租赁合同
- 叙事护理活动方案设计
- 小小科学家《物理》模拟试卷A(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