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_第1页
第1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_第2页
第1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_第3页
第1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_第4页
第1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权所有,1997(c)DaleCarnegie&Associates,Inc.

国际贸易学

国际贸易学的主要内容国际贸易分工基础国际贸易条件国际贸易政策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三、当代国际贸易新发展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对外贸易(ForeignTrade)、海外贸易(OverseaTrade)世界贸易(WorldTrade)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国际贸易是从国际范围考察的一种世界性的商品交换活动,是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研究国际贸易离不开对各国对外贸易的研究,但有些国际范围内的综合性问题,如国际分工、商品的国际价值等问题,则不能从单个国家的角度得到说明。出口与进口

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而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称为进口(Import)。反之,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Export)。净进口与净出口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部门国际贸易值

国际贸易值是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一定时期内各国出口值之和对外贸易值是一国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量就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对外贸易量就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例如,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发达国家的出口值1970年为2800亿美元,1978年为11736亿美元;而以1970年的出口价格指数为100,则1978年是265。以出口价格指数来修正1978年的贸易值,即可得到出口贸易量:11736÷2.65=44294429亿美元就是1978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贸易量如果单纯用国际贸易值来计算,在1970-1978年期间,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扩大了3.19倍。而以国际贸易量来衡量,4429÷2800=1.58,即实际规模仅增长了58%。

区别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的意义何在?反映国际贸易(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的变化反映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变化反映一国贸易利益(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服务贸易: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无形贸易的范围除了包含狭义国际服务贸易概念的所有内容外,还包括海外投资的收入和支出服务贸易不经过海关手续,不显示在海关贸易统计上

国际服务贸易的4种实现方式过境交付国外银行为本国居民提供服务境外消费出国旅游、留学商业存在服务企业到国外开业自然人移动出国讲学、行医

按照WTO的分类,服务贸易包括:运输、国际旅游、国际工程设计与建筑、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电讯、视听服务、文教卫生国际交流、专业服务(法律、会计、咨询等)、商业批发与零售服务等12个大类155个项目。

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发达国家平衡外汇收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的重要对外经济政策。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平均达到70%左右。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额已达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85%左右。《服务贸易总协定》达成以来,各国逐渐开放服务业市场。据世界贸易组织专家估计,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还会大大增加。

世界服务贸易从行业上看,占最大比重的是旅游、金融与保险、交通运输、通信、信息和劳务等。如旅游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和最大的行业。早在1997年,全球跨国旅游人次达6.17亿人次,旅游收入4482.65亿美元。1996年旅游业(国际国内)收入已超过石油、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达3.6万亿美元,约占当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0.7%。直接、间接依赖旅游的就业人数2.55亿,世界每9个就业者,就有一个从事旅游服务。贸易差额

出超,或者贸易顺差入超,或者贸易逆差讨论:贸易顺差好还是贸易逆差好?

怎样看待中国外贸发展中的贸易顺差?

自从2001年12月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开放型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我国利用外资额和对外贸易快速攀升,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引进国和第一大外贸出口国。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增长速度

2001年469亿美元增长15.1%2002年527亿美元增长12.5%2003年535亿美元增长1.4%2004年606亿美元增长13.3%2005年603亿美元增长—0.5%2006年695亿美元增长14.6%2007年748亿美元增长13.6%2008年923亿美元增长23.58%2009年950亿美元,增长3%(仅次于美国)2010年10575亿美元,增长17.44%

2010年1-1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406家,同比增长16.94%;12月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04家,同比增长9.4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0.28亿美元,同比增长15.57%。对外贸易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00多亿美元,2002年6200亿多美元,2003年8500多亿美元,2004年超过1.1万亿美元,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1.4万多亿美元。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1.7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出口大于进口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2008年外贸额达2.56万亿多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出口1.42万亿多美元,增长17.%;进口1.13万亿多美元,增长18.5%。贸易顺差29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净增加328亿美元。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减少34.2%。

2009年中国外贸完成了保市场、保份额的既定任务,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维持在9%左右,全年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2.64万亿美元。12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952.2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出口1541.5亿美元,增长17.9%;进口1410.7亿美元,增长25.6%。

中国的贸易顺差的成因

外资推动

在全国进出口总额中,外资企业进出口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50%以上。比如2004年,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向海外出口700多亿美元,但是账却记在中国身上。美国公司还在中国市场销售(实际上是美国对华出口)750亿美元。很多中国制造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东亚地区把零部件出口到中国,而中国加工以后就出口到了美国和欧洲。以2009年为例,中国贸易顺差是1961亿美元,但是对日本、韩国、东盟、台湾地区,中国贸易逆差是1475亿美元。

2009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是1433亿美元,对欧洲是1085亿美元。但在中国贸易顺差中,跨国公司就占了60.7%,即1270亿美元。WTO以iphone为例,出口到美国是150美元,在中国升值比例只有10%,这说明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大部分是跨国公司造成的。美国人是清楚这个关系的。英国《经济学家》刊文分析,标有“中国制造”的美国苹果公司iPod播放机在发达国家市场零售价为299美元,其中中国出口组装厂只赚取4美元的加工费,而160美元被美国设计、运储、营销等环节的企业获得。

美国经济学者也曾指出,美国对中国贸易出现巨额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制造业大量向中国转移,因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净值占到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总额的83%。

新加坡《联合早报》06-8-30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一半以上,而外商投资企业又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的83%。绝大部分利润被外商投资企业拿走,承担了“原产地”和“顺差”的名义。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加工贸易对顺差的贡献总体上超过一般贸易顺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81~2007年,中国加工贸易规模从26亿美元增长到9860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从5%升至51%。2007年加工贸易顺差占该年总顺差的95%。

2008年,加工贸易顺差2968亿美元,比2955亿美元的总体贸易顺差还高出13亿美元。外资企业是中国加工贸易的主导力量。外资企业占中国贸易顺差的比重从2000年的9%上升至2008年的58%。中国的出口,其实质是借助于加工制造业出口劳动力。压顺差,就是压就业,是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只要跨国公司以追求利润作为根本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环节分工,只要不故意扭曲中国的比较优势,这种顺差就是“压不住”的。其他一系列因素,如:贸易统计顺差转移服务贸易对华技术出口限制

瑞士银行的经济学家董涛说:由于生产一件产品需要不同地方的许多人来共同完成,因此最好把贸易数字抛开。董涛说:“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上,双边贸易数字是毫无意义的。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平衡就像纽约州和明尼苏达州之间的贸易平衡一样毫无意义。”

中国的贸易顺差,从根本上说,是中国全面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必然结果。必须从国际分工发展的新特点出发,从全球化演进的新趋势出发,从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和研究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

中国贸易顺差产生原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可持续的顺差,是与贸易伙伴(美欧)“互利双赢”式的顺差,它一定会伴随中国经济成长和整个现代化的进程。如果说,美国的贸易赤字是“无泪的赤字”的话,那么,中国的顺差是“挡不住的顺差”。实际上,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也伴随着大量贸易顺差,这个局面至今仍未有根本改变。中国的贸易顺差,是中国遵循比较优势,全面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结果。传统的国际经济学理论对顺差原因的分析已经无能为力,“压顺差”、“减顺差”促平衡的政策思路,不仅无用无益,而且有害。根据测算,中国出口每减增1亿美元,将减增1.2万个就业机会;出口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减少居民消费50多亿元。我们也要看到,从国内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实践来看,中国的外贸顺差与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规模相比,总体上是平衡的,外贸顺差持续的时间也大大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判断贸易是否平衡的指标“贸易不平衡度”即贸易差额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不超过10%,贸易差额即算正常来看,中国的贸易不平衡度2006年才首次触及所谓警戒线,达到10.1%,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12.6%和11.5%。而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德国1952~2008年间,对外贸易都为顺差,且贸易不平衡度超过10%的年份就有13年,最高的达12.7%。2002年以来,都保持在10%左右;再对照东亚主要经济体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外贸增速,该时期韩国、中国台湾、泰国、印尼的出口增幅分别为37.9%、30.9%、25.1%和34.2%,进口增幅分别为29.1%、28.2%、22.4%和26.5%。2002~2008年,中国外贸年均增速为26.7%,其中出口27.9%,进口25.1%,相对于经济增长而言当属正常;从外贸总体规模上看,2004~2008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总额累计8689亿美元,而同期德国为11161亿美元。考虑到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分工环境和顺差的经济实质,没有任何理由说我国的外贸顺差规模过大。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决定贸易顺差的根本性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只要这些因素不变,中国的贸易顺差就是可持续的。从实体经济角度看,不存在所谓“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但是从货币经济、金融经济角度看,又的确存在失衡问题,这是由“美元霸权”造成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流动性过剩、经济外部风险加剧以及贸易摩擦日益频繁等问题。就像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中国的外贸顺差也是有利有弊。梅育新:中国的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问题,我们应当看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陷入国际收支危机的风险相当高,经济高速增长、发展前景广为看好的发展中国家发生国际收支危机的频率更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动的边缘地位,且资本积累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他条件不变,一国经济增长速度越高,对进口资本品等的需求通常增长越快,导致其经常项目收支恶化。因此,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风险是我国在赶超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这种格局是我们无法规避的次优选择。我们要从全球战略的高度,从互利双赢的思路来看待贸易平衡问题,以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来化解化解贸易摩擦,以促进全球经济在合作、竞争、创新中和谐发展。

对策一: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促进中国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到,在承接国际产业环节转移、使国际资本获益的同时,中国加工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也确实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从互利共赢的角度出发,中国需要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避免出口的地区结构过于集中。就加工贸易而言,对重污染、资源耗竭型、中国出口规模已经足够大、身处“摩擦重灾区”的产业及产业环节要加以适当控制。而随着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加深及资本、技术的内生积累,中国应加大先进生产要素的培育,提升参与国际环节分工的层级,在实现更多贸易分工利益的同时,实现出口结构的多样化、分散化。在中国贸易顺差将持续保持高位的情况下,改进贸易顺差的结构可能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对策二:在“高出”的同时,实行“高进”,以缓解贸易顺差带来的贸易摩擦。通过增加进口来适当平衡贸易顺差。一方面,继续增加高科技产品、精密零部件和资源性产品的进口,以平衡国内供求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增加最终产品的进口,以满足贸易伙伴增加出口、促进就业的需要,实现“互利双赢”,并且以进口竞争促进国内进口竞争厂商竞争力的提升。

对策三:进一步调整国内供求结构,扩大内需,鼓励企业走出去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居民实际财富是解决贸易顺差过快增长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抑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势头,必须在充分发挥现有固定资本存量的生产潜能基础上,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同时提高中国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内需。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开展国际化经营,以转移本国的过剩产能。这不仅可以获取海外投资的利益,还可以缓解贸易顺差引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总贸易与专门贸易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专门贸易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反映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区别要求我们在进行各国(地区)间对外贸易规模比较时应注意分析的科学性即使是同一个外贸统计体系,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贸易结构的差异(比如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在总贸易中的比重,等等)直接贸易、间接贸易

转口贸易、过境贸易

出口国即是生产国,进口国就是消费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买卖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但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从商品生产国购货之后,需要通过第三国的境界才能进入本国市场,对于第三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易货贸易与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称为自由结汇方式贸易,或叫做现汇结算(CashSettlement)贸易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称为易货贸易(BarterTrade)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种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通常是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受到限制各国的货币制度不同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各国的法律不同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各国文化背景的差异印度人讨厌公鸡,因此,有报晓的公鸡的钟在印度难以销售日本人讨厌杨柳,它代表哀伤欧美人不喜欢贵重礼物,只要能表示你心中有我即行,贵重礼物反而影响生意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给出口商品起个好名字我国生产的芳芳牌爽身粉,出口时用汉语拼音FangFang,作商标品名。而英文Fang的意思是毒蛇牙、狗牙,英国人感到恐怖。我国企业向意大利出口WhiteElephant牌电池,卖不出去。原来,白象虽然在泰国、印度被当作神物,但在西欧,白象却意味着累赘而无用的东西。中国的蓝天牌牙膏在东南亚一带很受欢迎,但在美国却碰了钉子。因为蓝天的音译BlueSky是不能兑现的证券的意思。英国商人约翰·墨菲成立了一家诺巴马克取名公司。为了防止绞尽脑汁想出的好名字在另一种语言中含有不雅之意,公司的谋士们必须将这个名字对照15种主要语种的含义,以检查其是否有某种贬义。每当要为一种商品命名时,公司通常列出三四百个名称让顾客挑选。三、当前国际贸易发展新特点

第一,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世界产值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又大大超过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根据世贸组织2007年和2008年的《世界贸易报告》,2006年全球GDP整体增长3.7%,而全球商品出口增长则达到15%,为11.76万亿美元;商业服务贸易增长11%,达2.71万亿美元。2007年,由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减少,全球商品贸易增长率为6%,低于2006年;但同期商业服务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则5年来首次超过商品贸易额的增长速度,达3.3万亿美元。货物进出口贸易规模最大的十个国家(2009)

国家金额(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比重(%)出口进口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美国10568.916037.726606.68.5812.7510.69中国12015.310056.922072.39.758.008.87德国11216.89308.420525.19.117.408.24日本5808.45506.811315.24.724.384.55法国4749.85509.910259.73.864.384.12荷兰4992.34461.99454.34.053.553.80英国3510.84801.18311.92.853.823.34意大利4047.34103.38150.63.293.263.27比利时3698.93509.97208.83.002.792.90韩国3635.33230.96866.22.952.572.76中国对世界货物进出口贸易的增量贡献

(1950-2009,%)

指标国家总贡献率1950-2009每个十年的贡献率1950-19591960-19691970-19791980-19891990-19992000-2009出口增量贡献中国9.694.68-0.100.843.245.8715.86日本4.684.708.126.1813.495.751.69韩国2.930.010.401.064.223.483.19美国8.4413.1411.8610.6612.9913.354.58进口增量贡献中国7.993.92-0.490.983.484.7413.18日本4.374.477.026.666.083.152.89韩国2.570.280.991.343.482.102.75美国12.6712.5014.7413.1820.9522.885.82进出口增量贡献中国8.834.29-0.290.913.365.2914.53日本4.524.587.566.439.684.422.29韩国2.750.150.701.203.842.772.97美国10.5712.8113.3211.9317.0918.235.19由于大部分国际服务贸易以出口商在进口国投资设立服务企业的方式实现,未被计入国际收支统计,因而统计数据实际上大大低估了国际服务贸易的总量。

第二,世界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新商品大量涌现。制成品、半制成品贸易增长迅速,而石油以外的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产业内贸易迅速增长。服务贸易贸易迅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

第三,发达国家继续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统治地位,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所加强,国际贸易已从过去的发达国家的一统天下,变为不同类型国家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的场所。在战后的世界贸易中,增长最迅速的是发达国家相互间的贸易。与此同时,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各成员国的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成为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四,从贸易政策和贸易体制来看,从战后50年代到60年代贸易政策和体制的特点是自由贸易,70年代以来,贸易政策有逐渐向贸易保护主义转化的倾向,国际贸易体制从自由贸易走向管理贸易,国际贸易的垄断化进一步发展。但是,乌拉圭一揽子协议的签字生效,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诞生并取代关贸总协定(GATT),预示着一个相对自由贸易的新时期的到来。历史上三次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第一次是1875年前后(垄断产生时期)第二次是1929-1933年大危机时期(超贸易保护政策)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3、1975两次石油危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新贸易保护主义三次贸易相对自由化浪潮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从18世纪末开始形成,19世纪70年代达到高峰)二次战后时期(1948-1973,GATT的推动)WTO成立以后(1995年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适应党的中心工作转向经济建设的转变,邓小平作出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并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以对外开放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为依据,可以把我国对外开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91年,对外开放的探索性阶段,其重要标志是经济特区的设立和浦东的开发和开放。第二阶段,1992年—2001年,对外开放的高速发展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发表。第三阶段,2001年11月以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其标志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探索阶段

发展外向型经济

改变原来的与世界经济隔绝的封闭式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的机遇,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开放目标:解决储蓄和外汇的“缺口”开放区域:特区、保税区,沿海、沿边开放政策:进口替代和鼓励出口并举实行汇率双轨制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试点1979年7月,国务院批准广东和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率先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的管理办法。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