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1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2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3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4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因为肃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障碍物,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社会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也是不足为怪的。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这是经济落后的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不可避免的结果。

___毛泽东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二)我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背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标准)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它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进程中所采取的过渡性质的、但也是不可移易的国家形式。(目标、共产、49进社党史)它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政治文化经济),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小农、民族资本主义),但必将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口)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在他所蕴含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旧社会的胎胞里完全成熟之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1848年欧洲革命当今资本主义北洋19世纪末

如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既不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又让资本主义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毛泽东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也就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政权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成功模式。

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民族资产阶级(参政)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三种基本阶级力量(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民族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占有很大比重。一届政协选举产生的国家政权机构中党外人士中央人民政府委员27/56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3/6政务院副总理2/4政务院政务委员11/21★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私合作)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

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国营合作社国家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主义个体19.1%1.5%0.7%6.9%71.8%1952年底各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占很大的比重,占有明显的优势。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但不占主体地位,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文化上:无产阶级思想(共产主义思想)占据指导地位。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与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

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以及有利的国际形势,决定着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将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改造直至消灭。建国前夕计划先建设后改造、一举过渡即新中国建立后,先用15至20年时间发展生产力,允许民族资本主义有限度的发展,等生产力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

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转变认识深化的过程)

“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事业大为兴盛之后,然后定一个日期,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就是一举过渡。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攻大陆一举解放台湾金日成朝鲜战争3/4李承晚北陆南海新中国建立之后,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党对过渡的规划也发生了变化。学苏联模式38年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

从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将一边发展生产力,一边变革生产关系,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建设与改造并举。在建设与改造同时发展的过程中,让社会主义因素逐步增加,资本主义因素逐步减少,我国就逐步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就是逐步过渡。之二: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的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资本主义性质经济发展、没收官僚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财产)第二党的领导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当时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3亿援建)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1952年9月,毛泽东在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1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019基础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小农土地所有制的缺陷)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穷则思变)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政策正确

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生产上互帮互助。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出工、入社土地)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生产资料归农民集体所有,按劳分配。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邓子恢1955年7月合作化经验教训55年夏天初级社不到50%,56年底高级社超过88%个体手工业改造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全国组织了10万个合作社,入社社员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2%以上,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针。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协约国战争1820战时经济-新经济20人(3条中特)(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政策到位)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初级形式工业中: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经销、代销高级形式—公私合营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股东工业局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四马分肥”。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时候,资本家只能拿私股定息的5%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和偏差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对改造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为这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政治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49人民政协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上解决,人民对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