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权标准-以生命权为例_第1页
国际人权标准-以生命权为例_第2页
国际人权标准-以生命权为例_第3页
国际人权标准-以生命权为例_第4页
国际人权标准-以生命权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人权标准

——以生命权为例

(一)生命权的国际法渊源

《世界人权宣言》(第3条)、《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6条)、《旨在废除死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二任择议定书》、《防止和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区域性的国际文件主要包括《欧洲人权公约》(第2条)、《美洲人权公约》(第4条)、《美洲人权公约废除死刑议定书》和《非洲人权和民族权宪章》(第4条)《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第六条

一、人人有固有的生命权。这个权利应受法律保护。不得任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

二、在未废除死刑的国家,判处死刑只能是作为对最严重的罪行的惩罚,判处应按照犯罪时有效并且不违反本公约规定和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的法律。这种刑罚,非经合格法庭最后判决,不得执行。

三、兹了解:在剥夺生命构成灭种罪时,本条中任何部分并不准许本公约的任何缔约国以任何方式克减它在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的规定下所承担的任何义务。

四、任何被判处死刑的人应有权要求赦免或减刑。对一切判处死刑的案件均得给予大赦、特赦或减刑。

五、对十八岁以下的人所犯的罪,不得判处死刑;对孕妇不得执行死刑。

六、本公约的任何缔约国不得援引本条的任何部分来推迟或阻止死刑的废除。(二)生命权的意义在所有的人权当中,生命权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权利”,〔l]人权事务委员会一般性意见6/16(三)生命权的范围

人的生命的定义第一个问题就是人类的肉体生命开始于何时第二个问题,即当生命已经令人不快或实际上已经成为“植物生命”的时候,缔约国的司法机构是否可以做出结束这个生命的决定

生命权的保护范围《公约》没有清楚地阐明生命权的保护范围第6条第1款仅仅规定:“任何人的生命都不能被任意地剥夺”。第6条接下来的其他款项提到了死刑和灭绝种族罪。这个权利能否被定义为“保护不受任意被杀害的权利”,政府的责任是否仅限于设定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人权事务委员会不同意这个解释,它在一般性意见中提到:“这是一个需要精确解释的权利”。在该意见中,人权事务委员会对保护的范围做了更广泛的解释。它指出:政府有责任防止战争、灭绝种族和造成任意剥夺生命的其他大规模的暴力行为,它不仅要防止和惩罚剥夺生命的犯罪行为,而且要防止国家的安全部门任意杀人,还要防止个人的失踪。人权事务委员会特别地提至到:“这个权利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它需要缔约国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降低婴儿死亡率和延长人类寿命。尤其是采取消除营养不良和流行病的措施。”人权事务委员会在它对个人来文的审理意见中指出,政府有保护人类生命不受核污染威胁的责任。

对生命权的保护原则《公约》第6条第1款规定了两条保护生命权的基本原则:一是这个权利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第6条第1款第2句);二是生命不能被任意地剥夺。

“任意”这个术语需要解释人权委员会强调对于生命权的保护要做精确的解释,缔约国要采取可能的措施来保护生命权。从人权事务委员会对一些案例所做的决定可以看出,委员会的态度是敦促缔约国通过法律严格限制允许剥夺生命权的情形,并应在实践中严格控制这些情形的运用。(四)死刑问题

废除死刑的趋势国际人权公约《公约》允许死刑作为保护生命的绝对例外,但是,从《公约》第6条的第2款和第6款以及1989年旨在废除死刑的《公约》第二任择议定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联合国的态度是倾向死刑的废除。按照第二任择议定书,缔约国不能在它们的管辖范围内对任何人(包括被判处死刑的人)执行死刑,它们“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废除死刑。”除了在战争期间宣判的具有军事性质的严重犯罪,任何的保留都是不允许的。区域性人权公约1950年《欧洲人权公约》颁布时,第2条第1款就把死刑作为法律允许的刑罚的一种。随后,1983年的任择议定书的第6条呼吁废除死刑,仅“在战争期间和战争危险逼近的时候做出的行为除外。议定书第4条尤其提到了不能对议定书的规定做出保留。1990年美洲国家组织大会上通过《美洲人权宣言》的议定书也呼吁废除死刑,它规定:“美洲各国的趋势是支持废除死刑”。“加入议定书的缔约国不能在它们的领土范围内对任何处于它们管辖范围内的人处以死刑。”

20世纪以来刑法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逐步废除死刑。2004年底,废止死刑的国家达到85个,废止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10个,法律上保留死刑但事实上不再适用和执行死刑的国家39个。保留死刑且在刑事司法中仍适用死刑的国家仅有69个,占全世界195个国家中的31%.在保留死刑的国家里,死刑大多之适用于谋杀、叛国等及其严重的犯罪,对于经济犯罪和非暴力犯罪一般不适用于死刑。

关于死刑的国际法标准人们的共识:必须对死刑在立法、司法和执行方面设立严格的限制:

——立法上的限制罪刑法定原则死刑“只能适用于最严重的犯罪”死刑的适用应符合《公约》的其他相关条款和《防止和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

任何人均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残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罚。特别是对任何人均不得未经其自由同意而施以医药或科学试验。目前的结论是,死刑本身并不违反第7条,而且通过系统的解释也不属于残忍的、不人道和有辱人格的刑罚。然而,没有废除死刑的缔约国应保证执行死刑不会导致失去生命以外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这就意味着它们必须使这些残忍的执行方法非法化,比如,肢裂、车裂、以石头击毙等。

——判处死刑的限制

第一个条件是保证公正的审判。《公约》第6条第2款最后一句规定:非经合格法庭最后判决,不得执行人权事务委员会做出了一个更广泛的解释:“必须遵守程序性的保证规定,包括受到独立的法庭听审的权利、无罪推定、辩护的最低保证和由高级法院审核的权利。”——人权事务委员会一般性意见6/16,第7页在审核一些死刑案件的过程中,人权事务委员会进一步强调了《公约》第14条和第15条规定的程序性保证,第二个条件是不能对年龄小于18岁的青少年罪犯判处死刑。

死刑复核与杜培武案

杨天勇杀人案

——执行死刑的限制

第一个限制是保证寻求赦免和减刑的权利。

《公约》第6条第4款规定,:即使在经过上诉和特别审核等所有可能的程序之后,判决成为最终的和可执行的,被判处死刑的罪犯仍然“有权寻求赦免或者减刑”。第二个限制是禁止对怀孕的妇女适用死刑。为了保护尚未出生的无罪的胎儿。《公约》第6条第5款:限制对怀孕的妇女适用死刑。它规定:“判处死刑不适用于怀孕的妇女。”(五)生命权的保护

与种族灭绝、战争和核武器

在《公约》第6条第2款特别提到了死刑的判处“不能违反《防止和惩罚种族灭绝罪公约》”。这个公约在《公约》之前制定,是以防止纳粹行为的重演为思想基础,当时大规模的种族灭绝是以司法审判的方式判处并实施死刑。在随后的时期,人权事务委员会认识到了在保护生命权和防止战争与大规模暴力行为之间有联系。人权事务委员会1982年制定的《一般性意见》规定:“国家有最高的职责防止那些导致生命任意丧失的种族灭绝的战争行为和其他大规模暴力行为。他们所做的每一次避免战争的努力,尤其是避免热核反应战争的努力和巩固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努力构成了维护生命权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1984年,人权事务委员会在《一般性意见》中进一步承认:“设计、试验、制造、持有和配置核武器是当今人类面临的生命权的最大威胁之一。”因此它进一步指出:“制造、试验、持有、配置和使用核武器应当被禁止并被看作是针对全人类的犯罪。”五、中国对生命权的保护(一)中国国内法对生命权的保护我国的宪法没有规定“生命权”这个术语我国许多法律都保护生命权《刑法》第222、223条:无论是有意或过失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刑事犯罪。

中国在其他的领域也做出了立法上的努力,比如保护公共卫生和劳动安全,等等。这就在更多方面发展了对于生命权的保护。(二)中国与生命权保护有关的若干特殊问题之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和控制生育政策2002年9月1日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总体成就:人口增长的指数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减少了3000万的人口增长。问题:一些地方行政人员不恰当地实施这个政策,尤其是在早期。政府高级官员承认,“由于没有约束行政人员行为的规章,一些没有经验的人员处理问题过于简单化甚至不文明。”根据新的法律,这些不适当的执行行为会被起诉和惩罚。

对怀孕妇女终止妊娠的合法性第一,妇女因健康和医学需要施行终止妊娠的属于合法行为。危及孕妇生命安全、严重影响孕妇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的——医师提出医学意见——育龄夫妻采取相应措施。《母婴保健法》第15、16、18条。第二,对非意愿妊娠依法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是手法律保护的合法行为。《妇女权益保障法》第51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20条第三,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堕胎,是法律禁止的违法行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35条

之二——安乐死安乐死涉及自然人是否享有决定结束自己生命的“死亡权”,是生命权的特殊体现。安乐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现象。目前只有个别国家在法律上许可安乐死,并做出具体的规范——荷兰国会1983年通过了有关安乐死的法案,规定安乐死手术的实施,必须获得病人本人及其亲属的同意,并经医生确认索还疾病为医学上不治之症而濒临死亡,比便患者遭受不可忍受的痛苦。

在中国帮助自杀或者帮助重病病人结束生命是违法的。2003年3月,32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交了试图使所谓的安乐死合法化的议案,但是没有获得通过。1986年陕西省汉中市发生安乐死的个案。司法实践中尚未认可安乐死。学术界存有争论。观点:如果病人患上致命的疾病并遭受着巨大的痛苦,他们有权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这方面的立法必须很谨慎,并应规定严格的条件。中国社会对安乐死的理解和态度有了变化。2005年的调查显示:上海对200名老人的问卷调查中,赞成安乐死的比例占73%;北京有85%的人认为安乐死是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80%的人认为目前国内可以实施安乐死。之三——死刑中国是世界上依然适用死刑的主要国家之一。虽然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判决和执行的死刑数量较多,趋势是慢慢朝着减少和废除死刑的方向发展的。中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和人大常委会《补充规定》中:有36个条文规定了68个死刑罪名。在刑法改革的过程中,立法机关努力废除一些政治罪,比如反革命罪。在旧的刑法中,反革命杀人罪会导致死刑。这些附加在罪行上的政治目的现在已经被废除,罪行内容比以前更加清楚。应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范围和刑种尽管我国刑法地48条也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这似乎与人权公约中“判处死刑只能是作为对最严重的罪行的惩罚”是合拍的,但这种表面的貌合神离极易误导我们——误认为我国《刑法》中的死刑规定与人权公约的要求是一致的。从人权事务委员会的理解和评论性意见看,死刑只适用于“有致死或者或者其他极其严重的后果的故意犯罪”,以下一系列犯罪都不应该处以死刑:抢劫、走私危险品或有毒物品、有关使人产生依赖的药品的犯罪、财产性犯罪、反复逃避服兵役、放弃宗教信仰、公职人员挪用公款、盗窃中使用暴力、经济性质的犯罪、通奸、破产等。

尽管人权事务委员会并没有对“最严重犯罪”的决定性解释和可能导致死刑的罪行列出详细清单,但人们的共识是,非暴力和没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犯罪,比如财产和经济犯罪,不包括在“最严重犯罪”的范围之内。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刑法》中的大部分可以适用死刑的罪名,除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部分罪名外,都应该在废止之列。中国法院在实践中已经大量地减少了对这类犯罪判处的死刑。

在立法上仍然要做进一步的努力,不能对任何财产和经济性质的犯罪判处死刑——这将是中国走向废除死刑的第一步。

死缓——

中国刑法创造了一种执行死刑的特殊程序,即“缓期2年执行”。刑法规定罪犯如果在这2年内没有故意犯罪,死刑就不会执行,并减刑到无期徒刑。如果罪犯表现良好,甚至可以减刑至15—20年的有期徒刑。《刑法》第50条实践中,被判处死缓的罪犯极少数在2年后被执行死刑。这也是中国在短期内不能完全废除死刑的一个减少死刑执行的实用的方法。应严格死刑的审核程序——死刑复核权《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最终判决为死刑的特殊审核程序。《刑事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