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17_第1页
第07章 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17_第2页
第07章 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17_第3页
第07章 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17_第4页
第07章 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运用工程Ⅱ

AutomobileApplicationEngineeringⅡ电话子邮箱:lixs@1交通学院李显生第七章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第一节汽车的走合期及合理使用第二节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第三节汽车在高原和山区条件下的使用第四节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第五节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2第一节汽车走合期的使用一、汽车走合期及其作用二、汽车在走合期及不同阶段的使用特点三、汽车走合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3定义:新车或大修修竣的汽车在投入使用的初期称为汽车的走合期。为什么要有走合期?新车或大修好的汽车,尽管经过了生产磨合,但零件的加工表面仍存在着微观和宏观的几何形状偏差(粗糙度、圆度、直线度等);此外,总成及部件的装配也有一定的允许误差。一、汽车走合期及其作用2023/2/14因此,新配合件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比计算面积小的多,新配合件表面的实际单位压力要比理论计算值大的多。此时,汽车若以全负荷运行,零件摩擦表面的单位压力会很大,将导致润滑油膜被破坏和局部温度升高,使零件迅速磨损和破坏。一、汽车走合期及其作用2023/2/15汽车走合期之实质:实际上是为了使汽车向正常使用阶段过渡,而在使用中对相互配合的摩擦表面进行磨合加工,改善零件摩擦表面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工艺过程。一、汽车走合期及其作用2023/2/16汽车经过走合期的使用后,零件表面不平部分被磨去,逐渐形成了光滑、耐磨而可靠的工作表面,以承受正常工作负荷。同时,由于走合期内暴露出的生产或修理中的缺陷得以排除,减小了汽车正常使用阶段的故障率。

一、汽车走合期及其作用2023/2/171.汽车在走合期的使用特点1)零件表面摩擦剧烈,磨损速度快在使用过程中,磨损使配合零件的配合间隙Δab

随着汽车工作时间或行驶里程的增加而增大。磨损过程分为初期磨损阶段A

、正常工作阶段B和逐渐加剧磨损阶段C

三个阶段。二、汽车在走合期及不同阶段的使用特点2023/2/18配合零件的磨损规律初期磨损阶段正常工作阶段逐渐加剧磨损阶段配合零件的磨损规律2023/2/19Δab初期磨损阶段又称之为零件磨合阶段,这个阶段的磨损特点是工作初期磨损较快,当摩擦副配合良好后,磨损量增长速度开始减慢。原因:新配合件配合间隙小,表面较粗糙且单位压力大,因此在相对运动中产生很大摩擦力;同时,零部件之间配合间隙小、摩擦发热多,使润滑条件变差;金属磨屑进入或残留于摩擦表面之间,易形成磨料磨损。当摩擦副配合良好后,磨损量增长速度开始减慢。磨合终了的间隙为Δcd

。(从Δab磨损到

Δcd)

二、汽车在走合期及不同阶段的使用特点2023/2/110配合零件的磨损规律初期磨损阶段正常工作阶段逐渐加剧磨损阶段配合零件的磨损规律2023/2/111ΔcdΔab正常工作阶段也叫做允许磨损期。零件经磨合阶段后,其磨损量随着汽车行驶里程的增加而缓慢地增长。由于配合零件通常以不同的强度进行摩耗,所以在B阶段磨损曲线1、2的斜率是不一样的。二、汽车在走合期及不同阶段的使用特点2023/2/112逐渐加剧磨损阶段是超过配合零件极限间隙Δef

后的零件磨损期。在这个阶段,磨损加剧,故障增加(出现响声、漏气、漏油等现象),工作能力急剧下降,并迅速损坏。从配合零件的磨损规律可见,减小磨合终了的间隙Δcd可延长正常磨损阶段B。如把磨合终了的间隙

Δcd减小到

Δc’d’,则正常磨损阶段延长至a里程,这样就提高了配合零件的使用寿命。二、汽车在走合期及不同阶段的使用特点2023/2/113配合零件的磨损规律初期磨损阶段正常工作阶段逐渐加剧磨损阶段配合零件的磨损规律2023/2/114ΔcdΔabΔefΔc'd'1.汽车在走合期的使用特点2)润滑油变质快由于零件表面磨损快,金属磨屑产生量大,同时零件表面和润滑油温度很高,因此润滑油易于被污染或氧化而变质。二、汽车在走合期及不同阶段的使用特点2023/2/1151.汽车在走合期的使用特点3)行驶故障多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偏差、装配误差、紧固件松动、润滑条件差、使用不当等均会使汽车在走合期的故障增多。例如,汽车走合时,工作表面磨擦剧烈,润滑条件差,发动机易过热,常易发生拉缸、烧瓦等故障。二、汽车在走合期及不同阶段的使用特点2023/2/1162.汽车走合期不同阶段的使用特点汽车走合期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在走合期的头2~3h内,因为零件配合间隙也较小,因此零件磨损和机械损失很大,零件表面和润滑油的温度也很高。2023/2/117第二阶段,即走合5~8h时,零件开始形成了较为光滑的工作表面,消耗在摩擦上的机械损失和产生的热量逐渐减少。第三阶段,零件工作表面的磨合过程逐渐结束,并形成了一层防止配合表面金属直接接触的氧化膜,进入了氧化磨耗过程。

2.汽车走合期不同阶段的使用特点2023/2/118三、汽车走合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1.执行规定走合里程;2.减载、好路行驶;3.限速;4.保持正确驾驶方法;5.选择优质燃料和润滑油;6.加强维护。2023/2/119三、汽车走合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1.执行规定走合里程汽车走合里程取决于零件表面加工精度、装配质量、润滑油的品质、运行条件和驾驶技术等,通常为1000~1500公里,有的车型为2000~3000公里,相当于40~60个工作小时。2023/2/120几种常见车型的走合里程2023/2/1三、汽车走合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2.减载、好路行驶在走合期内,应选择较好的道路并减载限速运行。走合期第一阶段内应减载50%,整个走合期内,载货汽车应减载20%~25%,并禁止拖带挂车;半挂车按载质量标准减载25%~50%。2023/2/1223.限速在载质量一定情况下,车速越高,则发动机和传动机件的负荷也就越大,因此在走合期内不允许发动机转速过高。重型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一般不超过40~50km/h。不同类型的汽车,可根据其使用说明书,确定出最高走合速度。三、汽车走合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2023/2/1234.保持正确驾驶方法在走合期内,驾驶员必须严格执行驾驶操作规程,保持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和机油压力,严禁拆除发动机限速装置。经常注意变速器、后桥、轮毂及制动鼓的温度,尽量避免急促地、长期地使用行车制动。三、汽车走合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2023/2/1245.选择优质燃料和润滑油应选择抗爆性好的优质燃油,以防汽油机爆燃;同时应选择粘度较低的优质润滑油或加有添加剂的专用润滑油。润滑油的加注量应略多于规定量,并应按走合期维护的规定及时更换。走合期满,进行一次走合维护。三、汽车走合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2023/2/1256.加强维护走合期技术维护作业的重点是检查、紧固、调整和润滑。要特别注意做好日常维护工作。要经常检查、紧固各部外露螺栓、螺母,注意各总成在运行中的声响和温度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三、汽车走合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2023/2/126第二节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一、低温条件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二、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时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27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时,其主要问题:1.发动机起动困难;2.总成磨损严重;3.燃料、润滑油消耗增大;4.机件易损坏、腐蚀;5.冷起动排气污染严重;6.行车条件差。一、低温条件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2023/2/1281.发动机低温起动困难发动机的起动性能主要与发动机类型、燃烧室形状、设计和制造工艺水平有关。主要原因:曲轴旋转阻力矩大;燃料蒸发性差;压缩终了气缸内压力和温度低;蓄电池工作能力降低。

一、低温条件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2023/2/1291)曲轴旋转阻力矩大发动机的起动性能通常用发动机在低温下的最低起动转速表示,并用发动机的最低起动温度表示其低温起动性能。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发动机的最低起动转速升高,而起动时起动机驱动发动机曲轴旋转的起动转速却大幅度下降。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2023/2/130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汽油发动机的起动特性1-最低起动转速;2-发动机起动转速发动机的最低起动温度2023/2/131最低起动转速曲线与起动转速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发动机的最低起动温度。发动机起动转速主要受起动阻力矩的影响。发动机起动时,曲轴的旋转阻力包括气缸内被压缩的可燃性混合气的反作用力、运动部位的惯性力、各摩擦副的摩擦阻力等。式中:MC-起动转矩,N•m;MK-压缩气体阻力矩,N•m;MJ-运动部件惯阻力矩,N•m;MR-摩擦阻力矩,N•m。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2023/2/132对于结构一定的发动机,MK和MJ在温度降低时变化不大;而在低温条件下,摩擦阻力矩MR主要取决于润滑油的粘度。即发动机曲轴旋转阻力矩和起动转速在低温条件下主要受润滑油粘度的影响。在摩擦阻力中,活塞与气缸、曲轴各轴承的摩擦力是主要的,约占起动摩擦力的60%以上。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2023/2/133发动机起动的基本前提是曲轴必须达到一定的起动转速。随着温度降低,润滑油粘度增大,内摩擦力增加,曲轴旋转阻力矩增大,发动机起动功率增大,从而使发动机起动转速下降而难以起动。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2023/2/134使用低粘度润滑油时所需要的起动功率相对增幅较小。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发动机润滑油粘度、温度与起动功率的关系2023/2/135例如,在-23.3℃温度下,使用牌号为SAE10W的润滑油只需3.7kW的起动功率,使用SAE20W则需7.4kW,而使用SAE30竟增加到11.8kW。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2023/2/136SAE30:11.8kWSAE20W:7.4kWSAE10W:3.7kW原因:SAE10W比其它两种润滑油的低温粘度小。在-18℃时,SAE10W润滑油的动力粘度为2500mPa•s,而SAE20W润滑油的动力粘度却高达10000mPa•s。2)燃料蒸发性降低温度的降低会使燃油的粘度和密度增大,流动性变差,表面张力增大,从而难以雾化;同时,低温时燃油难以吸热蒸发,大部分燃油以液态进入气缸,实际混合气过稀而不易起动。试验表明:发动机起动时流速一般不超过3~4m/s,气温在0~12℃时,只有4%~10%的燃油汽化。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2023/2/137燃料的蒸发性对发动机起动性能有重大影响。汽油的蒸发性用馏分温度表示,其中10%的馏分温度影响发动机的起动性。10%馏分温度越低,起动性能越好。随着温度的降低,汽油的粘度和相对密度增大,汽油流动性变坏,雾化和蒸发困难。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2023/2/138从+40℃到-10℃,汽油的粘度提高76%,相对密度提高6%。93(92)、97(95)号车用汽油的10%馏分温度均不高于70℃,在气温不低于-20℃时,可满足发动机直接起动的要求。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汽油的粘度、相对密度(比重)与温度的关系1-粘度曲线;2-相对密度曲线2023/2/139低温条件下使用的柴油机,要求柴油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较低的粘度。夏季牌号的柴油在温度降低到-18~-20℃时,粘度开始明显提高。由于粘度增大,柴油雾化不良,使燃烧过程变坏。当温度进一步降低,则因燃料中的含蜡沉淀物析出,使燃料的流动性逐渐丧失。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2023/2/1403)汽缸压缩终了的压力和温度下降低温条件下,发动机起动转速下降,不仅使流经发动机进气管道的气流速度下降,影响了汽油的雾化和蒸发,而且使压缩终了的气缸压力和温度下降,混合气更难以点火燃烧。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2023/2/141当起动机带动发动机在较低转速范围内运转时,即使是较小的转速差Δn,也能使汽缸压缩压力发生较大的变化

。只有当发动机曲轴转速超过某一值时,压缩压力受转速的影响才会较小。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汽缸压缩压力与曲轴转速的关系2023/2/1424)蓄电池工作能力下降在起动过程中,蓄电池主要影响起动机的起动转矩和火花塞的跳火能量。蓄电池电压为:式中:U-蓄电池电压,V;E-蓄电池电动势,V;R-蓄电池内阻,Ω;I-蓄电池输出电流,A。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U=E-IR2023/2/143在低温条件下,蓄电池的电动势E变化不大,即环境温度有较大变化时,蓄电池的单格电压下降并不多。但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蓄电池的电解液粘度增大,向极板的渗透能力下降,内阻增加;同时,起动时的电流增大,从而使蓄电池的端电压明显下降。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2023/2/144蓄电池端电压的降低对发动机低温起动性能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低温起动时需要的起动功率大,而蓄电池输出功率反而下降,导致起动机无力拖动发动机旋转或不能达到最低起动转速;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2023/2/145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气温对起动功率、蓄电池输出功率的影响1-起动功率;2-蓄电池输出功率

2023/2/146其次,蓄电池端电压降低时火花塞的点火能量小,发动机起动困难。此外,在低温条件下,点火能量降低的原因还有:可燃混合气密度增大使电极间电阻增大;火花塞电极间有油、水及氧化物等。1.发动机的低温起动困难2023/2/147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时,各主要总成的磨损强度都较大。由于工作条件不同,汽车发动机和底盘传动系磨损严重的原因有所不同。2.汽车总成磨损强度增大2023/2/1481)发动机磨损强度大的主要原因:在发动机的使用周期中,50%的汽缸磨损发生在起动过程,而冬季起动磨损占总起动磨损的60%~70%。试验表明:在气温为-18℃时,发动机起动时的磨损量相当于汽车正常行驶210km的磨损量。主要磨损部位是汽缸壁和活塞环、轴和轴瓦、传动系各总成。2.汽车总成磨损强度增大2023/2/149(1)汽缸壁磨损的原因低温起动时,发动机缸壁磨损严重的原因:①起动过程中,润滑油粘度大、流动性差、不能及时到达缸壁表面,缸壁润滑条件差。2.汽车总成磨损强度增大发动机汽缸壁、活塞环磨损与汽缸壁温度的关系1-汽缸;2-第一道活塞环2023/2/150②未蒸发的液态燃油进入汽缸,冲刷掉缸壁上润滑油膜,甚至沿缸壁流入曲轴箱,稀释润滑油使其油性减退。③在低温条件下,燃烧过程形成的水蒸气凝结于缸壁;同时,汽油中的硫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氧化硫。二者化合成酸引起腐蚀磨损,使缸壁的磨损加剧。2.汽车总成磨损强度增大2023/2/151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汽油含硫量不应大于0.1%。2.汽车总成磨损强度增大汽油含硫量与缸壁磨损的关系2023/2/152(2)曲轴和曲轴轴承磨损严重的原因:①低温起动时,润滑油粘度低、流动性差,机油泵不能及时将润滑油输送到曲轴颈的工作表面,使润滑条件恶化。②未燃燃料及燃料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燃烧产物窜入曲轴箱稀释和污染润滑油。2.汽车总成磨损强度增大2023/2/153(2)曲轴和曲轴轴承磨损严重的原因:③曲轴轴承用巴氏合金材料制成,轴承的基体材料与曲轴轴颈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在低温条件下的配合间隙变小且不均匀,加速了轴颈与轴瓦的磨损。2.汽车总成磨损强度增大2023/2/1542)传动系总成磨损严重的原因:(1)低温润滑条件差传动系总成的正常工作温度由零件摩擦和搅油产生的热量维持,温升速度很慢。例如,解放CA1090型汽车传动系总成中的油温为-10℃时,行驶6km后油温才能升到10~15℃。2.汽车总成磨损强度增大2023/2/155低温时,齿轮和轴承得不到充分的润滑,零件磨损大。研究表明,与润滑油温35℃时的磨损强度相比,润滑油温-5℃时,汽车主减速器齿轮和轴承的磨损强度增大10~12倍。2.汽车总成磨损强度增大2023/2/1562)传动系总成磨损严重的原因:(2)低温运动阻力大低温时,汽车传动系润滑油粘度增大,运动阻力相应增大;在起步后的一段时间内,各总成的负荷较大,加剧了传动零件的磨损。2.汽车总成磨损强度增大2023/2/157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时,油耗增大的主要原因是:①发动机暖车时间长。②发动机工作温度低,燃料气化不良,燃烧不完全。3.燃料消耗增大

2023/2/158③润滑油粘度大,摩擦损失大,发动机输出功率下降,传动系的传动效率下降,汽车行驶阻力增加。据试验,当汽油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由80℃降至60℃时,油耗增加3%;降至40℃时,油耗增加12%。3.燃料消耗增大

2023/2/159低温条件下,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将变差。在-30℃以下时,碳钢的冲击韧性急剧下降,铸件变脆,塑料、橡胶变硬、变脆,从而使由这些材料制成的零部件在载荷作用下易于发生损坏。另外,在低温条件下,蓄电池电解液易冰冻而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冷却液结冰,导致散热器和缸体冻裂。4.零部件易损坏2023/2/160发动机在冷起动阶段HC和CO排气污染严重,在低温条件下更为突出,原因是:①空气温度低;②燃料雾化不好。冷起动一般指发动机从冷态起动到暖车前的这段过程。据测算,汽油机HC排放量的80%是在冷起动阶段排出的。现代汽车发动机采用闭环电子喷射技术并装配三元催化反应器,可降低有害物的排放。5.冷起动排气污染严重2023/2/161汽油机的冷起动工况有其特殊性:起动过程时间短,不确定性因素多。1)现代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汽油机,在起动初期的一、二个循环,喷入的燃油量往往是实际燃烧需求量的5~6倍,以使发动机能够尽快点火。5.冷起动排气污染严重2023/2/1622)在这一段时间里氧传感器不起作用,无法提供反馈信号以对燃油量进行有效控制。这是汽油机冷起动排放污染大的另一个要因。3)典型的三元催化剂的起燃温度一般在250~300℃,所以在冷起动期间燃烧所产生的废气不能被催化转化器所转化而直接排到大气中。5.冷起动排气污染严重2023/2/163在起动后的前60s期间,绝大多数的HC都未被转化;而60s之后,只有少量HC从排气管中排出,绝大多数均被转化。这说明催化转化器在冷起动期间,需要一定的起燃时间才能工作。5.冷起动排气污染严重2023/2/1645.冷起动排气污染严重冷起动时催化转化器的工作状况2023/2/165柴油机:在低温条件下,柴油机冷起动和怠速工况时通常会排出白烟。白烟是直径1μm以上的微粒。在冷起动程中,因汽缸中温度较低,发火不良,燃油不能完全燃烧而以液滴微粒状态排出而形成白烟,主要是有机可溶成分。待暖车过程结束,发动机正常工作后,白烟即刻消失。5.冷起动排气污染严重2023/2/166在低温条件下,道路常被冰雪覆盖,致使轮胎与地面间的附着系数显著下降,在行车中使制动距离延长且车辆极易发生侧滑。同等条件下,冰雪路面的制动距离比干燥路面的制动距离长2~4倍。汽车加速上坡时,驱动轮也易于滑转。6.行车条件差2023/2/167在特别严寒的情况下,橡胶轮胎逐渐变硬、变脆,受到冲击载荷时容易发生破裂。因此,在冬季行车时,在汽车起步后应先以低速行驶,并要平稳起步和越过障碍物。6.行车条件差2023/2/168二、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时

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691.加强技术维护;2.预热;3.保温;4.合理选用燃料和润滑油;5.起动液的使用;6.正确使用防冻液;7.其他应注意的问题。冬季维护的主要附加作业项目有:①安装或维护发动机保温及起动预热装置;②检查调整冷却散热装置(风扇皮带等);③更换冬季润滑油(脂)及防冻液;④检查调整供油系、点火系;⑤采取防滑保护措施等。1.加强技术维护2023/2/170发动机起动前预热的目的:提高燃油的雾化性和蒸发性,改善混合气的形成条件,降低发动机的起动阻力,以利于发动机在低温条件下顺利起动。常用的预热方法:热水预热、蒸汽预热、电热器及红外辐射加热等。热水预热和蒸汽预热是过去应用最广泛的预热方式。2.预热2023/2/171热水预热时,将热水加热至90~95℃,从散热器加水口注入冷却系,注满后把防水阀打开,使之边注边流,待流出的水温达到30~40℃后,关闭放水阀;若把热水直接注入汽缸体水套,使其完全充满后再流入散热器,可充分利用热水的热能,迅速提高发动机温度。2.预热2023/2/172蒸汽预热是预热发动机的有效方法。预热时,蒸汽通过蒸汽管导入散热器的下水管,进入发动机冷却系,或直接引入发动机的冷却水套。蒸汽直接引入冷却水套时加热迅速,蒸汽浪费小,但需在缸体和缸盖上加装蒸汽阀。预热开始时,因发动机温度低,蒸汽进入冷却系后会被冷凝,需打开放水开关排出积水;当缸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放水阀处便排出蒸汽;预热温度升高到50~60℃时,可起动发动机并往发动机冷却系加入热水。2.预热2023/2/173电加热方法是把加热器插入冷却系或机油内的一种加热方式,可方便地对发动机进行加热。管式冷却液电极加热器利用内、外电极间冷却液的电阻进行加热。2.预热管式电极加热器1-接头;2-绝缘体;3-内电极;4-外电极;5-软管;6-接线柱2023/2/174汽车在严寒地区使用时,应适当对发动机和蓄电池采取保温措施。其目的是使汽车在一定热工况下工作,并随时可以出车。气温很低时,或对于承担某些特殊任务的车辆,还应对燃油箱和驾驶室进行保温。采用百叶窗或用改变风扇参数(叶片数目或角度)的方法可以对发动机保温,也可以用降低风扇转速或用断开风扇离合器的方法保温。3.保温2023/2/175采用发动机罩保温套是保持发动机温度状况的重要措施。采用该措施的发动机在-30℃的气温下工作时,发动机罩内温度可保持在20~35℃;停车后,汽车发动机主要部位的冷却速度也比无保温套时降低近6倍。保温材料可是棉质或毡质的,前者保温性能较好。采用双层油底壳对油底壳及润滑油有良好的保温效果,也可在油底壳的内表面用一层玻璃纤维密封。3.保温2023/2/176提高蓄电池在低温条件下输出功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使用低温蓄电池;二是蓄电池保温。低温蓄电池使用薄极板,并加入活性添加剂。由于蓄电池的极板片数增加,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增大,使蓄电池容量增加,降低了内电阻,提高了蓄电池输出功率。蓄电池保温的目的是保持蓄电池的温度或减缓蓄电池温度下降速率,以使其容量、内电阻变化不大。3.保温2023/2/177常用的蓄电池保温方法是把其放在具有夹层的木质或玻璃钢制保温箱内,夹层中充有导热系数很低的保温材料。目前广泛采用的保温材料是聚氨醋硬质泡沫塑料。在特别严寒的地区,可采用蓄电池加热保温装置。3.保温2023/2/178低温条件下使用的燃料应具有良好的蒸发性、流动性、低硫量。燃料蒸发性对发动机起动性能有很大影响。蒸发性用馏分温度表示,其中10%的馏分温度影响发动机的起动性。10%馏分温度越低,起动性能越好。随着温度降低,汽油的粘度和相对密度增大,汽油流动性变坏,雾化和汽化困难。4.合理选用燃料和润滑油2023/2/179从+40℃到-10℃,汽油的粘度提高76%,相对密度提高6%。93、97号车用汽油的10%馏分温度均不高于70℃,在气温不低于-20℃时,可满足发动机直接起动的要求。汽油的粘度、相对密度(比重)与温度的关系1-粘度曲线;2-相对密度曲线4.合理选用燃料和润滑油2023/2/180低温条件下使用的柴油机,要求柴油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较低的粘度。随温度降低,柴油粘度增大,柴油雾化不良,使燃烧过程变坏;当温度进一步降低,则因燃料中的含蜡沉淀物析出,使燃料的流动性逐渐丧失。柴油的牌号是以凝点划分的,在低温条件下,所选用柴油牌号的冷凝点应至少比环境温度低5℃。4.合理选用燃料和润滑油2023/2/181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时,应选用粘温特性好的低粘度润滑油,以降低起动阻力并改善零部件的润滑条件。进入冬季前,发动机、变速器、主传动器等总成应换用冬季润滑油。因其具有良好的粘温特性,粘度随温度下降不显著,可使零件的润滑条件得以改善,并降低起动阻力。4.合理选用燃料和润滑油2023/2/182在低温条件下,为了保证发动机直接起动(冷起动),需要采用专门的起动燃料—起动液。起动液应具备下列条件:①容易点燃(或压燃),以保证发动机可靠起动。②发动机起动后,运转应稳定柔和。③在起动过程中,发动机磨损要小。乙醚(C2H5OC2H5)是起动液中的主要成分,其沸点仅34.5℃,因此具有很好的挥发性。5.起动液的使用2023/2/183加注起动液时,应根据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结构,尽可能地将起动液呈雾状均匀地分配到各汽缸中。另设有起动装置的发动机,其起动装置以起动液为燃料,起动时可以将其呈雾状喷入进气管,与从空气滤清器进来的空气(柴油机)和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混合后进入各个气缸。5.起动液的使用2023/2/184由于起动液易燃,保证了起动可靠,并促进了基本燃料的燃烧。没有起动装置的汽车,可以采用起动液压力喷射罐直接把起动液喷入进气管内,但应注意控制喷入量。喷入量过大时,会引起发动机起动粗暴。采用起动液进行冷起动时,可使发动机在-40℃或更低的气温下可靠起动。说明:这种起动方法应与稠化机油和低温蓄电池相配合,以便使起动机能把发动机驱动到起动转速。5.起动液的使用2023/2/185在冬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可使用防冻液,防止冻裂机件,并可避免每天加水、放水,以减轻劳动强度并缩短起动前的准备时间。防冻液的使用性能用凝固点、沸点、传热性和热容量表示。为保证防冻液在冷却系中的流动性,要求其粘度要低。防冻液不应引起金属腐蚀、橡胶溶胀,并应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常用的防冻液是乙二醇-水型防冻液,其牌号以防冻液的冰点划分。6.正确使用防冻液2023/2/186防冻液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防冻液的冰点应比使用地区的最低温度低5~10℃;

2)防冻液的表面张力小,因而容易泄漏,加注前应检查冷却系的密封性;

3)防冻液膨胀系数大,一般只应加到冷却系总容量的95%,以免升温膨胀后溢出;

4)经常用密度计检查防冻液成分,掌握防冻液的冰点。若防冻液冰点不满足要求时,应更换或重新配制。6.正确使用防冻液2023/2/187在低温条件下,制动液、减振液的粘度增大,甚至出现结晶,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与平顺性。因此,在严寒地区应选用适于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制动液和减振液。减振器在必要时应拆下避振杆。在特别寒冷的情况下,轮胎橡胶硬化、变脆,受冲击载荷的作用时易破裂。因此,在冬季行驶时,为了减轻冲击,汽车起步后几公里内应低速行驶,要缓慢起步及越过障碍物。7.其它应注意的问题2023/2/188驾驶室和车厢的温度过低会影响驾驶员的劳动条件和乘客的舒适感。挡风玻璃结霜会影响驾驶员的视野。为此,可将经过散热器的热空气引人驾驶室及挡风玻璃上,以便采暖和除霜。轿车和舒适性要求较高的客车上应装备采暖设备。7.其他应注意的问题2023/2/189第三节汽车在高原和山区

条件下的使用一、高原和山区条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二、汽车在高原山区使用时改善发动机性能的主要措施三、汽车在高原山区使用时改善安全性能的主要措施90出现的问题有:汽车在高原和山区条件下行驶时,由于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导致发动机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下降;汽车低挡上长大坡时,发动机易过热;在山区复杂道路条件下行驶时,换挡、制动和转弯的次数多,底盘特别是行驶系的载荷大,轮胎磨损大,其制动系的负荷也增大。一、高原和山区条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2023/2/1911.海拔对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逐渐降低,空气密度减小。海拔每升高1000m,大气压力下降约11.5%,空气密度约减小9%。一、高原和山区条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2023/2/192海拔、大气压力、密度及温度的关系2023/2/193海拔升高致使发动机的进气量减少,平均指示压力下降。平均指示压力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同样发动机功率也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海拔每升高1000m,发动机功率和转矩分别下降12%和11%左右。1.海拔对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2023/2/194汽车发动机功率、转矩与海拔的关系2023/2/1951.海拔对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为:1)由于气压降低,外界与缸内的压差减小;又因空气密度小,使发动机充气量下降,混合气变浓;2)大气压力降低,使进气管真空度相应减小,点火推迟;3)压缩终了的压力和温度降低,混合气的燃烧速度缓慢。充气量下降和燃烧速率降低均会使发动机动力性降低。2023/2/1961.海拔对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2.海拔对发动机运转稳定性的影响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压力降低,空气稀薄,混合气变浓,严重时会由于混合气过浓而不能稳定运转或产生喘振现象;进气管真空度下降,在原怠速节气门开度下则进气量不足,使发动机的怠速转速下降。一、高原和山区条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2023/2/197

海拔与发动机怠速转速的关系海拔与发动机怠速转速的关系2023/2/198海拔每增高1km,怠速转速降低50r/min;同时,由于混合气过浓,发动机怠速稳定性差。3.海拔对燃料经济性的影响随着海拔增高,汽车燃料的消耗量增大,其主要原因是:1)空气密度下降,充气量降低;若供油系统未经调整或校正,则空燃比变小,混合气变浓;2)在高原山区道路上,汽车行驶阻力大;3)发动机动力不足,且高原山区坡度陡而大,道路复杂,经常低挡大负荷行驶,油耗增大;一、高原和山区条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2023/2/1994)发动机大负荷工作时间增多,易过热并引起不正常燃烧,油耗增大;5)气压降低,燃料挥发性提高,易产生气阻和渗漏,油耗增大。例如:大气压力从101kPa降至80kPa(海拔约2000m)对燃料蒸气压力、蒸馏特性的影响,与外界气温上升8~10℃所造成的影响相当。3.海拔对燃料经济性的影响2023/2/1100海拔对汽车行驶油耗的影响2023/2/11013.海拔对燃料经济性的影响4.汽车制动系在高原山区条件下负荷增加汽车在山区行驶,常需要制动减速,制动系使用频繁,致使摩擦副(摩擦蹄片和制动鼓,或者制动衬快和制动盘)经常处于发热状态。特别是下长坡时,制动蹄的摩擦衬片温度高达40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摩擦衬片的摩擦系数急剧下降,严重时可能出现制动失效。还由于持续高温,摩擦片磨损加剧并容易碎裂。一、高原和山区条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2023/2/1102汽车在山区行驶的制动安全性还存在两个问题:前轮失去转向能力、后轴侧滑。前者容易发生在坡道、湿路面和超载的情况下;后者容易发生在平路、干路面和空载的情况下。这两个问题造成了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比例上的突出矛盾:第一种情况须防止前轮制动抱死;而第二种情况须防止后轮抱死或提前抱死。此外,路面附着特性的变化(山区公路常见现象),道路曲率的变化等也会对汽车制动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4.汽车制动系在高原山区条件下负荷增加2023/2/1103气压制动的汽车:在高原山区使用时,因空气稀薄,空气压缩机的生产率下降,供气压力不足;同时,由于制动次数多,耗气量大,常不能保证汽车、特别是汽车列车的制动可靠性。液压制动的汽车:在山区行驶时,使用制动频繁,制动器摩擦副因摩擦而生热,制动器摩擦副摩擦生热使液压制动系温度升高。若使用的制动液沸点低,制动液易于蒸发而产生气阻,引发制动失灵。2023/2/11044.汽车制动系在高原山区条件下负荷增加5.汽车在高原、山区条件下使用的其他问题海拔对排气污染物的形成也有影响。海拔影响发动机的空燃比,空燃比的变化又导致排气成分浓度的改变,从而影响有害物质的排放量。CO、HC的排放浓度随海拔增高而增大,而NOx的浓度则有所下降。一、高原和山区条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2023/2/11055.汽车在高原、山区条件下使用的其他问题海拔与排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关系2023/2/1106高原行车时,由于发动机功率下降,且高原山区道路复杂,行驶阻力大,因此发动机满负荷工作的时间比例增大,发动机易过热。危害:发动机工作温度升高,使润滑油粘度变小,氧化速度加快;同时,过浓的混合气不能完全燃烧,液体燃油窜入曲轴箱后,会稀释润滑油而加快润滑油变质。润滑油品质变差使发动机润滑不良,磨损加剧。2023/2/11075.汽车在高原、山区条件下使用的其他问题在山区复杂道路条件下行驶时,换挡、制动、转弯次数多,汽车行驶系及轮胎所受动载荷和摩擦增大,行驶系的零部件和轮胎受力变形大,轮胎磨损剧烈。2023/2/11085.汽车在高原、山区条件下使用的其他问题在高原山区使用时,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多,磨损加剧。改善发动机性能的主要措施有提高压缩比、调整油电路、采用增压设备、采用含氧燃料、改善润滑条件以及加强维护等。1.汽车选购若汽车需经常在高原地区使用时,应购买汽车制造厂为高原地区专门设计、制造的,适合在高原山区条件下使用的汽车。二、汽车在高原山区使用时改善发动机性能的主要措施2023/2/11092.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随着海拔的增高,发动机的实际充气量下降,压缩行程终了时气缸内压力及温度相应降低。提高压缩比不仅可提高压缩终了的温度与压力,增大膨胀比,加快燃烧速率,改善燃烧过程,减少热损失,而且可采用较稀的混合气,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同时,压缩终了时气缸内的压力及温度降低后,爆燃倾向减小,具有提高压缩比的有利条件。2023/2/1110二、汽车在高原山区使用时改善发动机性能的主要措施随着压缩比的选定与汽油的辛烷值有直接关系。汽油的辛烷值越高,爆燃倾向越小,压缩比就可相应地选大一些。2.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燃料辛烷值与压缩比的关系2023/2/1111不同海拔时,发动机压缩比的经验计算式为:2.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2023/2/11123.合理选择配气相位合理选择配气相位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充气系数,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配气相位的确定,应与发动机的实际转速范围相适应。发动机的转速不同,进、排气门开、闭角对气流惯性的影响也不同,因而进、排气门开闭的最有利的角度应随之变化。在进、排气门开、闭的四个时期中,进气迟关角和排气提前角的影响最大。2023/2/1113二、汽车在高原山区使用时改善发动机性能的主要措施3.合理选择配气相位合理的进气迟关角可利用气流惯性提高充气系数,在一定的气流惯性下,对应着一个最佳迟关角。减小进气迟关角能提高低转速下的充气系数,改善发动机低速范围的动力性与经济性;反之,增大进气迟关角,对经常处于高速运转的发动机有利。2023/2/1114二、汽车在高原山区使用时改善发动机性能的主要措施3.合理选择配气相位排气提前角主要影响作功行程中膨胀功损失Pw和排气行程中排气功损失Px。排气提前角增大,Pw增加,Px减小;排气提前角减小则Pw减小,而Px增加。最佳的排气提前角可使(Pw+Px)值最小。试验表明,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排气提前角亦应增大。2023/2/1115二、汽车在高原山区使用时改善发动机性能的主要措施4.调整油、电路随着海拔高度增大,充气量减小,若供油系不进行调整,则混合气变浓,燃料燃烧不完全。应按海拔高度调整燃油供给量,并适当增大空气量,以改善混合气的形成,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2023/2/1116二、汽车在高原山区使用时改善发动机性能的主要措施4.调整油、电路某型汽车发动机供油系调整前后的功率、油耗与海拔高度的关系1-调整前(虚线);2-调整后;P-功率;Q-油耗2023/2/1117随着海拔升高,发动机压缩终了的压力降低,火焰的传播速度减慢;又因空气压力降低,使真空提前装置的工作受到影响,在相同工况下真空提前装置的提前量减小;同时,压缩终了时缸内压力低,火焰传播速度减慢。因此,可将点火提前角略为提前1°~2°;也可适当调整火花塞触点间隙,以使火花塞产生较强的火花。4.调整油、电路2023/2/11185.采用增压设备增压设备的作用是提高进气压力,增加进入汽缸的充气量。常采用的增压设备为废气涡轮增压器。增压器涡轮室内的涡轮一般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推动,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旋转,压缩来自空气滤清器的空气使之增压后进入汽缸。发动机加快运转时,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加快,叶轮使更多的空气压缩后进入汽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因此增大。2023/2/1119二、汽车在高原山区使用时改善发动机性能的主要措施柴油机的工作过程无爆燃限制,使用增压器可增大充气量,压缩终点时的压力和温度也相应地得以提高,从而改善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汽油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的困难较大,其主要困难是爆燃问题和涡轮热负荷过高的问题。因此,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在汽油机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但对在高原地区使用的汽车而言,为恢复发动机功率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5.采用增压设备2023/2/11206.其他技术措施1)使用含氧燃料含氧燃料就是在汽油中掺入酒精、丙酮及其他含氧化合物的燃料。由于掺入的这些含氧燃料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在燃料过程中,理论上所需的空气量减少,从而补偿了因气压低而产生的充气量不足的问题。试验表明,采用含氧较高的燃料时,其相对效能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提高。2023/2/1121二、汽车在高原山区使用时改善发动机性能的主要措施2)加强蓄电池维护汽车在高原山区使用时,应经常检查蓄电池电解液,补充蒸馏水调整其密度,以保证蓄电池的技术状况,提高点火系的点火能量。6.其他技术措施2023/2/11223)改善润滑条件在高原山区使用的汽车,所使用的发动机润滑油应具有良好的粘度、温度特性,以保证发动机在低温时起动性能良好和高温时润滑性能良好。为防止润滑油变质,应保持良好的曲轴箱通风,并采用机油散热器散热。6.其他技术措施2023/2/11234)加强维护由于高原山区空气稀薄,发动机冷却强度有时显得不相适应;低挡爬坡时,发动机易过热;停车时,发动机又很快冷却。因此,发动机应采取良好的冷却和保温措施。6.其他技术措施2023/2/1124高原山区地形复杂,坡大、路窄、弯多,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以改善汽车行驶安全性,特别是改善其制动性能。主要措施:采用ABS防抱制动系统、耐高温制动摩擦衬片、辅助制动器、制动系防气阻、制动毂降温、防爆轮胎等。三、汽车在高原山区使用时改善安全性能的主要措施2023/2/1125ABS防抱制动系统可防止汽车在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既可获得最大制动效能,又可防止制动侧滑,提高汽车的制动稳定性。采用ABS制动系统是提高汽车在山区复杂道路上行驶安全性的重要途径。1.采用ABS防抱制动系统2023/2/1126辅助制动器:电涡流、液体涡流和发动机排气式三种。前两种由于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多用于山区或矿用重型汽车上,又被称为电力或液力下坡缓行器。发动机排气制动是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措施。2.采用辅助制动器2023/2/1127排气制动是在一般发动机制动的基础上,在发动机排气管内设置排气节流阀形成的。当使用排气制动时,切断发动机的燃料供给,关闭排气节流阀,达到降低汽车车速的目的。排气制动属于缓行制动装置,多用在重型汽车上。排气制动可保证各车轮制动均匀,制动功率可达发动机有效功率的80%~90%。2.采用辅助制动器2023/2/1128前后轴制动力固定比值的比例阀,一般用于防止后轴制动抱死,不能解决前轮制动抱死问题。一些矿用车的前轮制动减压阀,又只能用于防止前轮抱死。因而都不适用于制动工况变化很大的山区情况。汽车在山区复杂道路上行驶时,应采用从前轮制动减压到后轮制动减压的大范围可调比例阀。3.采用大范围可调制动比例阀2023/2/1129汽车下长坡连续制动或高速制动时,制动器温度会很快上升,产生热衰退现象,制动力矩会显著下降。汽车制动器的抗热衰退性能与其摩擦副材料及结构有关。因此,采用耐高温制动摩擦衬片是改善汽车在高原山区条件下制动性能的主要方法。4.采用耐高温制动摩擦衬片2023/2/1130耐高温摩擦衬片采用环氧树脂、三聚啨胺树脂等改性酚醛树脂作为粘合剂或采用无机粘合剂,把摩擦材料粘结、固化成形而制成。摩擦材料中常加有金属添加剂,摩擦片温度高达400℃以上时,尚可产生足够的制动力矩,可适应高原山区条件下行车制动的需要。4.采用耐高温制动摩擦衬片2023/2/1131防止制动系气阻的有效方法是采用不易挥发的合成型制动液。评价制动液高温抗气阻性能的指标是平衡回流沸点。平衡回流沸点是指制动液在测定条件下开始沸腾的温度。平衡回流沸点越高,越不易产生气阻。合成型汽车制动液一般是由溶剂(二乙二醇醚、三乙二醇醚等)、润滑剂(蓖麻油、聚乙二醇等)和一些添加剂组成。5.防止液压制动系气阻2023/2/11321)采用供气量大的双缸空气压缩机,来满足气压制动的供气压力要求,。2)制动鼓降温。为防止制动器过热,在汽车下长坡前,可开始对制动鼓外圆淋水冷却降温;一般在制动过程中,不断地对制动鼓淋水降温,以防制动器温度过高使摩擦副烧蚀。6.其他技术措施2023/2/11333)防止轮胎爆胎。海拔高度升高时,轮胎气压也会升高。在海拔高4km时,轮胎气压比在海平面时增加约50kPa;同时,轮胎传递动力较大或速度过高时,轮胎表面温度较高,橡胶强度变差。在高原山区行车时易爆胎而引发事故,需注意保持轮胎压力不超过规定值,同时注意轮胎的工作温度。6.其他技术措施2023/2/11344)注意检查和维护汽车转向机构,使之转向灵活、可靠。5)由于山区弯多、路窄,前照灯应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6.其他技术措施2023/2/1135第四节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一、高温条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二、改善高温条件下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措施136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散热量可表示为:式中:k-传热系数;S-散热器的散热面积;ΔT-散热器内外温差。当散热器的结构和冷却液一定时,k和S的数值为常数,散热量Q主要取决于温差ΔT。一、高温条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2023/2/1137因此,汽车在高温条件下使用时,冷却系的散热温差降低,使冷却系散热量减小,发动机易过热。后果:容易导致发动机充气能力下降、燃烧不正常、润滑性能变差、供油系气阻等现象,使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和可靠性变坏。一、高温条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2023/2/1138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散热能力差,驱动桥齿轮油温度可达120℃,轮毂轴承最高温度、轮胎温度和制动液最高工作温度可超过130℃,对汽车传动系、行驶系的使用性能有不利影响。由于工作温度高,汽车电子电气设备故障也会增多。一、高温条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2023/2/1139每循环进入汽缸容积的新鲜工质量多,则发动机功率和转矩增大、动力性能好。充气系数和每循环充气量是评价发动机进气过程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关系为:

式中:Δm—实际进入汽缸新鲜充气量的质量,kg;Δm0—进气状态下充满汽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充量的质量,kg;ηV—充气系数;Vh—汽缸工作容积,m3;ρ0—进气状态下空气密度,kg/m3。1.发动机充气能力下降2023/2/1140进气温度提高后,其与缸壁的温差减小。尽管充气系数变化不大,但由于高温条件下发动机罩内温度高,空气密度下降而使发动机的实际充气量减小,从而导致发动机输出功率和扭矩降低。气温越高,发动机罩内温度越高,空气密度越小,充气能力越低,发动机的动力性下降越显著。1.发动机充气能力下降2023/2/1141试验表明,当气温从15℃升高到40℃时,发动机功率下降5%~8%;气温25℃时,由发动机罩外吸气可使发动机最大功率提高10%。1.发动机充气能力下降2023/2/1142汽车在高温条件下使用时,易产生发动机爆燃和早燃等不正常燃烧情况。爆燃:发动机爆燃与很多因素有关。大气温度高,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温度也高,发动机整个工作循环的温度上升;同时由于冷却系统散热能力下降,而导致发动机过热。发动机汽缸壁、燃烧室壁温度升高,燃烧室内末端混合气吸收热量多,加剧了燃前反应,使其在爆燃敏感的条件下运转,容易产生爆燃。2.燃烧不正常2023/2/1143早燃:过热的发动机使积存于活塞顶部、燃烧室壁、气门顶部及火花塞上的积碳增多并在此形成了炙热点,易造成可燃混合气的早燃。不正常燃烧使发动机零件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上升,容易导致零件的热变形甚至裂纹,并加剧磨损。2.燃烧不正常2023/2/1144随着气温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混合气变浓;3.燃料消耗量增大进气温度与空燃比A/F的关系2023/2/1145同时,在高温条件下,易发生不正常燃烧现象;另外,由于动力不足,汽车经常以低挡大负荷行驶。综上,使得汽车的燃料经济性降低。试验表明:当气温高于28℃时,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将增大2%以上。3.燃料消耗量增大2023/2/1146发动机过热使燃烧室、活塞、活塞环和油底壳等易引起润滑油变质的主要区域的温度升高。发动机润滑油在高温、高压下工作时,其抗氧化安定性变差,加剧了热分解、氧化和聚合的过程。不正常燃烧所形成的不完全燃烧产物窜入曲轴箱,既污染了润滑油,又使其温度升高。由于润滑油温度高,因而粘度下降,油性变差。综上,发动机温度越高,润滑油变质越快。4.润滑油易变质2023/2/1147在我国西北高原,夏季炎热而干燥,空气中的灰尘很多。湿热带的南方地区,空气中的水蒸气浓度大。灰尘和水蒸气通过进气系统或曲轴箱通风口等处进入发动机污染润滑油。4.润滑油易变质2023/2/1148高温条件下使用的汽车,发动机在起动后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前,发动机和传动系各总成的磨损逐渐减少。但由于温度高,润滑油粘度下降,油性变差,润滑油污染后品质变差,使汽车在长时间行驶过程中,特别是在超载爬坡或高速行驶的大负荷使用过程中,或在不正常燃烧而形成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其零件磨损加剧。5.零件磨损加剧2023/2/1149燃油供给系受热后,部分汽油蒸发成气体状态,形成气泡存在于油管及汽油泵中;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使之随着汽油泵供油所产生的脉动压力,不断地被压缩和膨胀,从而破坏了汽油泵吸油行程所产生的真空度,使发动机供油不足甚至中断。这种现象称之为供油系气阻。在炎热地区,特别是当汽车满载上坡或长时间低速行驶时,供油系气阻时常发生。6.燃油供给系气阻2023/2/1150影响气阻现象发生的因素:1)汽油的品质(挥发性)。其挥发性越好,液体汽油的挥发量越大,越易于产生气阻2)供油系在发动机上的布置。汽油管路和汽油泵越靠近热源,越易产生气阻。3)汽油泵的使用性能。结构不同的汽油泵,尽管泵油量相同,但抗气阻的能力差别很大。泵油压力高时,其抗气阻能力也强。6.燃油供给系气阻2023/2/1151影响气阻现象发生的因素:4)发动机罩内温度。气温越高或通风不良时,罩内温度越高,越易于产生气阻。5)大气压力。大气压力对供油系统气阻的影响很大。气压越低,汽油越容易挥发,产生气阻的趋势增大。6.燃油供给系气阻2023/2/1152汽车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时,制动器制动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扩散,使制动摩擦副(制动鼓和摩擦蹄片或者制动盘和制动摩擦衬块)的工作温度上升,二者间的摩擦系数下降,使汽车的制动效能下降。液压制动的汽车,制动液在高温时可能发生气阻现象,同时可能导致制动皮碗膨胀,从而致使制动效能下降,影响行车安全。7.制动效能下降2023/2/1153大气温度通过空气密度、空燃比和燃料蒸发等因素对发动机排气污染物产生复杂的影响。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排气中CO实际浓度的变化情况见右图。8.排放污染加剧

CO浓度与气温变化的关系1-CO浓度;2-燃料温度2023/2/1154HC、NOx的浓度也随气温升高引起的混合气浓度变化所支配。气温升高,混合气变浓,HC浓度增大;而NOx的浓度则在某一空燃比时达到最大值。8.排放污染加剧2023/2/1155在高温行车条件下,蓄电池电解液蒸发快,蓄电池电化学反应加快,极板易损坏,同时易产生过充电现象,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汽车在高温环境中行驶时,因点火线圈过热而使高压火花减弱,容易产生发动机高速断火现象。外界温度高时,轮胎散热慢,胎内温度升高而使气压增大;同时,橡胶老化速度加快,强度降低,因而容易引起轮胎爆裂。9.其他2023/2/11561.提高发动机冷却系的冷却强度在结构方面增大冷却系冷却强度的主要措施是:增加风扇叶片数、直径或叶片角度;提高风扇转速;采用形状过渡圆滑的护风圈;二、改善高温条件下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措施2023/2/1157尽量使气流畅流、分布均匀、阻力小、消除热风回流现象,并避免散热器正面无风区;增大风扇对散热器的覆盖面积;采用通风良好的发动机罩、罩外吸气、供油系冷却等办法减小吸入空气及燃料的温度变化。1.提高发动机冷却系的冷却强度2023/2/1158在夏季日常维护中,要特别注意冷却系的检查。例如:冷却系的密封情况;散热器盖上的通气孔是否畅通;水温表及温度传感器是否正常;风扇的技术状况;冷却液是否充足等。为适应发动机正常运行的需要,结合二级维护,在夏季前对汽车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调整,应对汽车冷却系、供油系、点火系进行检查和调整,并更换润滑油(脂)。2.加强发动机技术维护2023/2/11591)冷却系维护为保证冷却系的散热能力,维护过程中应检查和调整冷却风扇传动带的松紧程度;检查节温器的工作状况;清除散热器和缸体水套内的水垢。水垢对冷却系散热能力的影响很大。试验表明:水垢的导热率比铸铁小十几倍,比铝小10~20倍。2.加强发动机技术维护2023/2/11602)润滑系维护为了保证汽车各总成在高温条件下润滑可靠,在技术维护过程中,要检查润滑油是否充足,适当缩短换油周期。应选用优质润滑油作为发动机夏季用油;在大负荷连续上坡时,大型载货汽车、大型客车的变速器和差速器的润滑油温度随行驶距离增长而升高,见下图;2.加强发动机技术维护2023/2/11612.加强发动机技术维护连续上坡时传动系统润滑油的温度变化1-大气温度;2-差速器齿轮油温度;3-变速器齿轮油温度

2023/2/11622)润滑系维护汽车在炎热季节高负荷连续行驶时,其发动机润滑油温度最高超过120℃,因此应加装润滑油散热器;高温将使传动系润滑油早期变质、粘度降低,应换用夏季齿轮油并适当缩短换油周期;轮毂轴承应换用滴点较高的润滑脂,并按规定周期进行检查和维护。2.加强发动机技术维护2023/2/11633)燃油供给系维护对于在灰尘大的地区使用的车辆,应加强空气滤清器的维护。对采用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发动机,可适当调整发动机的匹配参数,用以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保证混合气的质量和正常燃烧。由于高温条件下空气密度低,应调整发动机供油系,减小供油量,以防混合气过浓。2.加强发动机技术维护2023/2/11644)电源及点火系维护高温时,混合气燃烧速率快,可适当减小点火提前角;夏季蓄电池电解液蒸发快,电解液的密度应稍小,应经常检查蓄电池技术条件;夏季汽车用电量小,应调小发动机调节器充电电流,以避免蓄电池过充电,极板损坏。2.加强发动机技术维护2023/2/1165防止供油系气阻的措施是改善发动机的散热和通风,以及隔开供油系的受热部位。具体措施如下:1)行车中注意冷却汽油泵。2)装用电动汽油泵。电动汽油泵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不受安装位置限制的优点。3.防止气阻2023/2/11663)改变汽油泵的安装位置。现代汽车汽油泵安装在燃油箱内,增大了供油并增设了回油管路,可有效防止供油系气阻。4)制动系管路中的制动液在高温下可能产生气阻。为了保证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行车安全,应采用沸点高的合成型制动液。3.防止气阻2023/2/1167发动机爆燃与进气温度有很大关系,可通过改进进气方式和降低进气温度来防止爆燃。例如:在夏季高温条件下,东风EQ1040型汽车满载拖挂行驶时,发动机罩下温度可达60℃。如果把空气滤清器改成前吸式空气滤清器,使进气不受发动机热辐射的影响,则在汽车满载拖挂(汽车列车总质量为14t)上坡行驶(坡度8%)时,进气温度下降近10℃,从而减少了爆燃倾向。4.防止爆然2023/2/1168防止爆燃的措施还有:选用辛烷值较高的高牌号优质汽油;适当推迟点火时间,并调整点火系使火花塞产生较强点火能量的火花;及时清除燃烧室内的积炭。4.防止爆然2023/2/1169环境温度高时,轮胎散热差,特别是在高速公路行驶的汽车,由于车速高,轮胎发热后温度升高,轮胎承载能力下降,容易爆胎。轮胎的工作速度如下表所列。子午线轮胎胎侧注有速度符号,使用中不应超速行驶。5.防止轮胎爆裂轮胎速度符号表2023/2/1170汽车超载也是爆胎的重要原因。在炎热的夏季,地面温度高,轮胎因此升温;如果超载行驶,轮胎变形增大,行驶时产生的热量多,又因此时轮胎散热差,致使轮胎温度进一步升高。轮胎的橡胶材料和帘线在升温后承载能力下降,同时大载荷下产生的轮胎变形容易产生胎面脱胶,从而使轮胎承载能力进一步下降。因此,汽车超载使轮胎承受的载荷增大时,极易导致胎体爆破。轮胎的负荷能力是以速度为基础的,行驶速度提高,负荷能力应相应减少。5.防止轮胎爆裂2023/2/1171轮胎的规定气压是常温下的轮胎气压,也用胎侧符号注明。轮胎气压与环境温度有关,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气压随轮胎温度提高而相应增高。检查轮胎气压时应在停驶后胎内空气温度与环境温度达到平衡时进行。显然,轮胎气压过高,容易爆胎。轮胎气压严重不足也容易引起爆胎。特别是在炎热条件下高速行车,轮胎胎体不断受到弯折变形,使得轮胎胎体迅速升温过热,造成橡胶从帘线层上脱落,严重时引起胎冠脱落式爆胎。5.防止轮胎爆裂2023/2/1172汽车在湿热带地区进行的漆涂层和电镀层的试验结果表明:漆涂层的主要损坏是老化、褪色、失光、粉化、开裂和起泡等;电镀层的主要损坏是锈斑、脱皮、锈蚀等。高温条件大大加快了漆涂层和电镀层的损坏过程。因此,汽车在夏季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应加强外表养护作业,注意喷漆前的除锈并采用耐腐蚀、耐磨性高的涂层。6.注意车身维护2023/2/1173高温、强烈的阳光、多尘和多雨均影响驾驶人的劳动强度、行车安全和乘坐舒适性。应加装空调设备、遮阳板;或加强驾驶室、车厢的通风,并密封防雨。6.注意车身维护2023/2/1174第五节汽车在坏路和无路

条件下的使用一、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二、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使用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175坏路或恶劣道路是指泥泞的土路、冬季的冰雪道路和覆盖砂土的道路等;无路是指松软土路、耕地、草地和沼泽地等。影响: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行驶时,汽车难以通过,平均技术速度和装载质量明显下降。概述2023/2/1176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是: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减小;车轮的滚动阻力增大;突出的障碍物也会影响汽车的通过。这些问题都会使汽车的牵引-附着条件恶化。一、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2023/2/1177汽车在松软土路上行驶时的使用特点是:支承路面出现残余变形,形成车辙,滚动阻力增大。汽车在泥泞而松软的土路上行驶时,因附着系数低,易引起驱动轮打滑,使汽车无法通过。一、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2023/2/11781.土路1)土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与土壤强度有关。土壤强度可以通过贯入仪测定。测试时,贯入仪垂直放在测点上,一手握住手柄,另一手提起落锤至手柄下部,让落锤自由落下锤击击垫,贯入杆钻入土层。反复锤击直到击垫底部与土层接触。一、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2023/2/1179贯入仪简图1-贯入杆;2-击垫;3-销钉;4-落锤;5-导杆;6-圆盘;7-手柄一、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2023/2/1180滚动阻力系数与土壤强度的关系Ⅰ-不适宜通过;Ⅱ-可以通过;Ⅲ-通过性好锤击次数不同,土壤的密实度或强度也不同,路面对车轮的滚动阻力也不同。锤击次数越多,土壤强度越大,滚动阻力系数越小。例如,对于9.00-20型汽车轮胎而言,在锤击次数大于5的土路上,土壤处于硬的或硬塑性状态,车辙不深,滚动阻力系数不超过0.10~0.12—(上图中:Ⅲ-通过性好);如果锤击次数为3~5次,表明土壤是硬塑性状态,车辙较深,滚动阻力系数在0.12~0.22范围内,某些越野性能好的汽车可以通过—(上图中:Ⅱ-可以通过);当锤击数小于3时,土壤呈塑性状态,车辙很深,滚动阻力系数高于0.22,这种路面不适宜汽车通过—(上图中:Ⅰ-不适宜通过)。一、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2023/2/11812)汽车在土路上的附着系数与土壤的性能和状况、轮胎花纹和气压、汽车驱动轴上的负荷及汽车的行驶速度有关。附着程度主要取决于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处在变形后的相互摩擦情况。一、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2023/2/1182在干燥平坦的土路上,附着系数约为0.5~0.6;在不平整道路上,由于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减少,附着系数下降;而当路面潮湿或泥泞时,其表面坑洼都被泥浆填满,阻碍了轮胎与路面间的接触,致使附着系数降低到0.3~0.4或更低。一、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2023/2/1183轮胎花纹和轮胎气压对附着系数的影响较大。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行驶的车辆,适宜采用越野花纹轮胎,以提高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采用低压、超低压轮胎或降低轮胎气压后,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大,单位压力减小,响应地增大了轮胎与路面的附着能力。一、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2023/2/1184一、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不同花纹的9.00-20轮胎最大牵引力对比实验结果2023/2/1185试验结果表明,在坏路和无路地带行驶时,轮胎花纹和气压对汽车最大牵引力有极大的影响,参见下表。轮胎对路面的单位压力下降,在软土路上行驶的滚动阻力也下降。低压胎在软土路上的附着系数、滚动阻力随轮胎气压不同的变化情况如右图。降低轮胎气压时,附着系数上升,滚动阻力系数下降;但当气压过低时,由于轮胎变形显著增大,滚动阻力略有增加。一、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2023/2/1轮胎气压不同时附着系数、滚动阻力系数及二者差值的变化μ-附着系数;f

-滚动阻力系数2.砂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