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1页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2页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3页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4页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基础知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主线)●各派别的思想主张学造器物(技术)学欧美:仿行制度提倡思想解放学苏联:思想、道路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南京条约》签订分组讨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学习西方什么?有什么影响?1.背景①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②西方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④鸦片战争——惊醒志士③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2.主要代表:林则徐、魏源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福建侯官人,1811年中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1838年,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向道光帝上书,痛陈鸦片之害,主张严禁鸦片。得到道光帝的支持,前往广州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打击不法英商的嚣张气焰。并在广东各地严加布防,翻译西书,积极抵抗英国侵略。1841年林则徐被发配到新疆,1850年去世。

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新式水师。代表作:《各国律例》《四洲志》核心思想:师夷长技(军事技术)魏源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代表作:《海国图志》最详实的地理专著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3、“开眼看世界”的影响:鸦片战争之前:闭目塞听、夜郎自大,视西方事物为奇技淫巧鸦片战争之后: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在知识界蔚然成风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二、“中体西用”1.背景:——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①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2.核心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含义: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儒家)西学:西方文化(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纲常名教为国家命运根本;

“西学为用”:近代科技,挽救的清王朝目的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3.前提:

——肯定封建制度4.论战:——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60年代开始)开创近代教育制度。5“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洋务运动5.实践: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军事工业民用(辅助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天津开平煤矿、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张之洞汉阳铁厂“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当时关于洋务运动的对联京师同文馆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外语、军事近代自然科学……同文馆等洋务学堂在学习内容上与中国古代学校有什么区别?国子监京师同文馆6.失败

标志: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失败的原因:(1)列强的破坏(2)顽固派的阻挠(3)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原因)阶级属性决定7.评价

(1)积极:(科技、教育、军事及客观作用)

洋务运动的影响1、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工具2、培养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3、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4、一定程度抵制外国经济扩张5、在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2)消极:(目的、结果)“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洋务派遇到顽固派的阻挠西方的技术等1、维新思想的产生——早期维新思想2、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梁维新思想3、维新思想的传播——论战三、维新变法思想4、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背景:①洋务运动的展开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代表:王韬郑观应等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

主张: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评价:积极:反映了资产阶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2.甲午中日战争后

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⑴背景: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⑵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人物:思想观点: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康有为据乱世生平世太平世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梁启超《变法通议》抨击专制制度和顽固派宣传申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复批判君权民主君仆、主权在民动摇君权论的基础三世说进化论康有为(1858~1927)

近代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领导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运动。主张由光绪亲政,实行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反对用暴力革命。

1898年刊行的《孔子改制考》,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制”思想,在书中,康有为把孔子尊为“托古改制”的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范本。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梁启超诗手稿,康有为眉批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著作等身的学术大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强的深层原因,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西方所说的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严复进化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共同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⒈反对君主专制⒉主张君主立宪制⒊变法图存⒋发展资本主义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思考: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由资产阶级的软弱属性决定----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①背景:19世纪末,面临亡国灭种之祸甲午战争4、维新变法运动

(实践)②过程A.康有为上书B.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光绪帝与《定国是诏》③结果:实行103天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戊戌六君子④影响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作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一次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思考:

维新变法的性质、目的、失败原因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失败原因: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顽固势力——力量强大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器物学习——制度模仿民族危机加深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学习西方与探索救亡道路相结合课堂小结试从背景、领导力量、内容、实践影响比较60—90年代与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有何不同?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加剧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领导地主阶级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倡新学,兴民权,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实践影响掀起洋务运动掀起维新变法思想启蒙1、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学造器物:时间:鸦片战争后主张:“师夷长技以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