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产业关联理论_第1页
第10章 产业关联理论_第2页
第10章 产业关联理论_第3页
第10章 产业关联理论_第4页
第10章 产业关联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

产业关联分析BusinessSchoolofLCUniversityWangbing-yi2010第十章产业关联分析一、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三、产业关联分析的主要内容四、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二、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一、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1.产业关联的含义与类型3.投入产出分析法4.投入产出分析的假设与适用范围2.产业关联的纽带与桥梁1.产业关联的含义与类型是指产业之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纽带的经济技术联系和联系方式。其中,产品的投入产出是其形式,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是其联系的内在本质。含义单向关联与多向关联类型直接关联与间接关联顺向关联与逆向关联单向:指先行产业为后续产业提供产品,但后续产业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产业部门。如“棉花-棉纱-色布-服装”。多向:指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同时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也返回相关先行产业部门。如“煤炭-钢铁-矿山机械部件-煤炭”。单向关联与多向关联直接关联与间接关联顺向关联与逆向关联顺向:指前一产业部门产品为后一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这样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产业的产品(最终产品)为止。如“采矿-钢铁-机械加工-组装成品”。逆向:指后续产业部门为先行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先行产业部门生产直接消耗。如机械设备产业产品和另部件提供给冶炼和开采业。直接:是指两个(以上)产业之间存在直接产品供求关系。间接:是指两个产业部门不发生直接产品供求关系和技术联系,而是通过其他产业的中介作用才有联系。(1)产品、劳务联系(2)生产技术联系(3)价格联系(4)劳动就业联系(5)投资联系2.产业关联的桥梁与纽带

3.投入产出分析法(1)投入产出分析的含义(3)投入产出分析的动态与静态模型(2)投入产出法的应用与发展投入产出:投入产出中的“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产出”是指生产出来的产出总量及其分配去向和数量,又叫流量,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两类。前者主要用于生产消费;后者是指可供社会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包括生活消费,积累和净出口等。投入产出分析:是“把一个复杂经济体系中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系统地数量化的方法”。在国内外曾有过各种名称,如投入产出技术、产业关联分析方法、部门联系平衡法等。(1)投入产出分析的含义已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编制过各种类型的投入产出表,不少国家统计机构中设有专门投入产出统计部门。投入产出法也在研究手段、研究内容和方法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是理论及模型向深度发展。如外生变量的内生化;静态模型向动态模型的发展;投入产出模型与线性规划模型的结合,消耗系数变动的预测,等等;

二是在广度,即应用范围的扩展。如从产业结构分析拓展至地区投入产出分析、企业投入产出分析、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分析;用于各种特殊问题研究(如能源、教育、环境污染、人口等投入产出分析),分析核算环境污染、收益分配、人口、教育等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三是在分析方法上,将最优化理论、经济计量理论、动态控制论与投入产出方法结合起来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2)投入产出法的应用与发展按分析时期不同,分为投入产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静态模型是分析与研究某一时点上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是分析与研究若干时期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静态模型中基本假设是技术、投资和价格等都是外生变量,而动态模型中考虑到了随时间而变化的技术进步和价格变化问题,技术进步、价格变化和基本建设投资额是本期及以后若干时期产量的函数。本章,我们主要介绍静态模型。

(3)动态模型与静态模型第一,同质性的假定。第二,规模报酬不变假定。第三,价格不变的假定。第四,技术不变假定。第五,时间静态假定。一般来说,静态投入产出分析适用于短期而不适用于长期,适用于现状分析而不适用于预测。

4.静态模型的前提假定与适用范围二、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1.投入产出表3.投入产出表中的各类系数4.投入产出模型2.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

1.投入产出表(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3)投入产出表中各元素的经济含义(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4)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三个组成部分(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P224产出投入单位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产品1产品2…产品j…产品n合计产品1产品2…产品i…产品nX11X21…Xi1…Xn1X12X22Xi2Xn2…X1j……X2j……………Xij……………Xnj…X1nX2n…Xin…XnnU1U2………UnY1Y2…Yi…YnX1X2…Xi…Xn劳动力L1L2…Lj…LL(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P225Xij表示j产业部门生产中所消耗的第i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Xi表示i产业部门的年产品价值总量Yi表示i产业部门提供的年最终产品价值Dj表示j部门全年提取的折旧基金Cj表示j部门全年生产中的价值转移总量Vj表示j部门劳动者一年内的全部报酬总值Mj表示j部门劳动者创造的纯收入Nj表示j部门一年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横行表示各个行业的产出结构,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反映了社会产品的分配去向和销路结构;纵列表示各个行业的投入结构,包括价值转移和新创造价值,反映了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3)投入产出表各元素的经济含义中间需求部分称为内生部分,也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反映了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依存和交易关系。最终需求部分也称为外生部分,反映各产业生产产品或服务成为最终产品的那部分的去向,即最终总需求。分为消费、投资和出口(表中未设置)。毛附加值部分也是一种外生部分,包括折旧和新增价值。反映了各产业提取折旧基金和新增国民收入的价值构成以及国民收入在各产业间的分配比例。(4)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三个组成部分

2.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1]行的平衡关系(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2]列的平衡关系[3]行与列的平衡关系主要有两个:各行的平衡关系: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i=1、2、3、、、、n)各列的平衡关系:劳动力总和=各产品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之和:

(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1]各行的平衡关系:

i=1,2…n

[2]各列的平衡关系:转移价值+新创造价值=各列总产值:[3]行与列之间的平衡关系:第一,同名行与列的总产出与总投入相等:

(当时)

第二、最终产品总量等于国民收入总量加折旧总量:(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

3.投入产出表中各类系数的确定(1)直接消耗系数(3)其他系数(2)完全消耗系数也称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指生产单位j产品所需要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是投入产出分析的最基本的系数。经济含义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计算公式aij=Xij/Xj或Xij=aijXjN个部门直接消耗系数用矩阵形式表示就是:A=QX-1(1)直接消耗系数是指某产业生产单位产品所直接和间接消耗的其他产业产品的数量的总和。经济含义完全消耗系数矩阵计算公式

B=A+BA或B=(I-A)-1-I(2)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公式的推导:假设我们求汽车生产时对电力的完全消耗系数,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第一步:求出汽车对电力的直接消耗系数:aij第二步:求出通过中间产品的间接消耗系数;bikakj通过钢材对电力消耗的间接消耗系数:bi钢材a钢材j通过轮胎对电力消耗的间接消耗系数:bi轮胎a轮胎j通过木材对电力消耗的间接消耗系数:bi木材a木材j第三步:把上述系数加总,就得出上述公式。某产业生产单位产品所提取的直接折旧费用的数额。公式是:aDj=Dj/Xj,(j=1、2、3、、n)直接折旧系数劳动报酬系数国民收入系数也称净产值系数,表示某产业生产单位产品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或净产值的数额。公式是:aNj=Nj/Xj是指某产业生产单位产品需支付的劳动报酬数量。公式是:aVj=Vj/Xj(3)其他系数社会纯收入系数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能提供的社会纯收入的数量。公式是:aMj=Mj/Xj

上述四个指标可以以下面的矩阵来表示:

Aδ=QδX-1

4.投入产出模型(1)基本模型1(3)相对价格模型(2)基本模型2根据行的平衡关系建立的模型行的平衡关系式是:将直接消耗系数带入通过移项并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X=(I-A)-1Y或Y=(I-A)X(I-A)为里昂惕夫矩阵,其经济含义是:(1)基本模型Ⅰ∑Xij+Yi=Xi

n

j=1

(i=1、2、3、、、、n)∑aijXj+Yi=Xi

n

j=1

(i=1、2、3、、、、n)(I-A)的经济含义是:矩阵中纵列表明每种产品的投入产出关系;每一列都说明某产业为生产一单位产品产品所要投入的各个相关产业的产品数量;负号表示投入,正号表示产出,对角线上的各元素则是各产业的产品扣除自身消耗后的净产值。

(I-A)-1为逆矩阵,表明了最终产品Y与总产品X的关系。根据列的平衡关系建立的模型行的平衡关系式是:将直接消耗系数带入通过移项并用矩阵形式表示为:N=(I-Ĉ)X或X=(I-Ĉ)-1ND=(I-Ê)X或X=(I-Ê)-1D它们分别表明了国民收入与总产值和资本折旧与总产值之间的关系。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劳动力报酬模型、社会纯收入模型等。(2)基本模型Ⅱ∑Xij+Dj+Nj=Xj

n

i=1

(j=1、2、3、、、、n)∑aijXj+aDjXj+Nj=Xj

n

i=1

(j=1、2、3、、、、n)∑aijXj+Dj+aNjXj=Xj

n

i=1

(j=1、2、3、、、、n)根据投入产出表可知,每列是该产业的总投入。如果掌握了每种投入要素的价格和直接系数的资料,就能够计算出每种产品的价格。如第一产业部门单位总产品的价格可以由下式决定:

即∑ai1Pj+(av1+ad1+am1)=P1(i=1,n)如果扩展到N个部门则可以写成:∑aijPj+(avj+adj+amj)=Pj如果令Ĝ=(avj+adj+amj),则:ATP+Ĝ=P或(I-AT)P=Ĝ或P=[(I-A)-1]TĜ(3)相对价格模型a11p1+a21p2+a31p3+…..+an1pn+(av1+ad1+am1)=p1某产业部门单位总产品中中间产品投入量单位产品中的折旧和净产值含量a11a21…..an1a12a22…..an2a1na2n…..ann…..………×

P1p2….pn+av1+ad1+am1av2+ad2+am2avn+adn+amn………….j=P1p2….pn三、产业关联分析的主要内容1.产业间比例关系分析3.产业关联度分析4.产业关联效应分析2.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分析5*.产业关联效应的三个维度根据投入产出表的统计资料可直接进行如下比例关系分析:第一,直接分析一国或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和产业间比例关系:分析各产业总产值(净产值)占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比重;各产业总产值或净产值的增长速度;各产业投资比重及产品结构。并利用这些指标从动态上分析比较各产业发展情况,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协调与高度化情况。第二,深入分析各产业间的内在经济技术联系:分析各产业产品在产业间的分配结构与使用情况,了解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利用直接消耗系数分析各产业的技术发展水平、产业间的关联程度、资金使用效率;分析各产业及产业间的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的比例关系。第三,进行大类产业分类及其比例关系分析。(农轻重;一二三)1.产业间比例关系分析

2.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分析(1)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3)投入系数和分配系数(2)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投入结构是指某一产业的投入要素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产出结构是指某一产业的产品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不同产业的这两种结构是不同的,它们既体现了产业结构的重要特征;也是考察产业间经济技术联系的重要参数。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可以用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投入系数和分配系数等指标来度量。(1)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中间需求率:即一定时期各产业对某一产业产品的中间需求之和与整个国民经济对该产业的总需求之比。(另,最终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是指一定时期某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另,附加值率)(2)中间投入率与中间需求率j=1∑Xijnj=1∑Xij+YjnGi=(i=1、2、3、、、、n)nj=1∑Xiji=1∑Xij+Nj+DjnGj=(j=1、2、3、、、、n)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除了可以用于投入与产出结构分析外,还有以下作用:第一,可以用于划分不同的产业群,并较准确地确定各产业群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P234表第二,可以较为清楚地显示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不同程度(图)。第三,可以揭示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的“有序性”。

中间投入率与中间需求率在产业经济分析中的作用中间需求率小中间需求率大中间投入率大最终需求型产业:日用杂货、造船、皮革及其制品、食品、粮食加工、运输设备、机械、木材和木材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其他制造业。中间产品型产业:钢铁、纸及纸制品、石油产品、有色金属冶炼、化学、煤炭加工、橡胶制品、纺织、印刷及出版业中间投入率小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A,渔业。B,运输、商业、服务业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农、林、煤炭、金属采矿、石油及天然气、非金属采矿、电力等1234…N1234…N附加值最终需求中间需求率由小到大中间投入率由大到小

产业有序性和相互依存关系的三角型分析投入系数与投入结构。投入结构是投入产出表中纵列所表示的某产业生产过程中的费用结构,它是以中间产品的投入形式反映着各个产业之间生产上的技术经济联系。一般用直接消耗系数来衡量。

计算公式:aij=Xij/Xj分配系数与销路结构。销路结构是投入产出表中横行所表示的某产业产品的分配趋向,也是产业关联的一个方面。用分配系数衡量。

计算公式:dij=Xij/Xi

也反映某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受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和制约程度。(3)投入系数与分配系数

3.产业关联度分析(1)产业关联的广度与深度(3)产业感应度(2)产业影响度产业联系的广度是指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发生联系的数目和范围,一般用直接消耗系数衡量。如果aij=0,说明I产业与J产业没有直接联系;aij0,并且J的数目越多,说明I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广度就越大。产业之间联系的深度是指某一产业部门j在生产过程中对各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中,对特定的产业部门i的直接消耗的所占的数量。Rij的数值越大说明产业J对产业的联系深度越大。(1)产业关联的广度与深度Xiji=1∑XijnRij

=(i、j=1、2、3、、、、n)任何一个产业部门的生产活动必然要影响到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这里,我们把一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称为该产业的影响力。其大小用影响力系数表示。(即: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该产业纵列逆阵系数的平均值/全部产业纵列逆阵系数平均值的平均)该系数大于1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2)产业影响度任何一个产业部门的生产活动必然要受到其他产业生产活动的影响。这里,我们把一个产业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称为该产业的感应力。其大小用感应力系数表示。(即:某产业的感应力系数=该产业横行逆阵系数的平均值/全部产业横行逆阵系数平均值的平均)该系数大于1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感应力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3)产业感应度

4.产业关联效应分析(1)产业关联效应(3)直接后向关联效应(2)直接前向关联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是指一个产业在生产规模、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而对其他产业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包括前向关联效益和后向关联效应。

前向关联效应就是一个产业的规模、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而导致的其前向关联产业的相应变化;后向关联效应就是一个产业的规模、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所导致的其后向关联产业的相应变化。上述直接消耗系数、投入系数与分配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间的关联程度。这里,我们只介绍直接前向关联效应和直接后向关联效应。(1)产业关联效应直接前向关联效应是指当某一产业增加一个单位的总产出时,它所能够为其他产业提供中间产品的数量。反映了该产业变化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用直接前向关联系数表示:(2)直接前向关联效应直接后向关联效应是指当某一产业增加一个单位的总投入时,它将其他产业产品作为中间产品的数量。反映了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依赖程度及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用直接后向关联系数表示:(3)直接后向关联效应

5.产业关联效应的三个维度(1)结构关联水平维度(3)结构关联的质量维度(2)结构关联的规模维度结构关联水平主要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联系水平。显然,不同的生产技术将形成不同的技术联系方式。水平较高的技术经济联系方式应当是对于同等量的要素投入有着更多的产出,或者是对于相同量的产出而消耗的投入较少。为此,可以用中间需求总和与总产出之比来作为衡量这一维度水平的指标,即:(1)结构关联的水平维度结构关联规模维度是对结构系统总量规模的反映。工业化的发展使中间部门“膨胀”,其在投入产出表上的反映有两个主要的特征:第一,产业部门得到了扩张(或者说投入产出表中的元素有所增加),新表往往比旧表有更多的产业部门。第二,投人产出表的“密度”更加大了。即随着产业链的加长,各产业间的总体流量有所增加。如果量纲一定,从形式上看,就是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在总体上有所增加。描述结构关联规模维度的指标,可以用以下三个:P240(2)结构关联的规模维度(1)绝对指标。反映中间使用部分总量,计算公式是:w越大,表示产业间的交流越多,一般来说,该产业结构系统的规模也就越大。(2)相对指标。反映中间使用部分占总投入量比重,计算公式是:(3)总体联系指标。这是钱纳里、鲁宾逊、赛尔奎因(1986)提出的一个指标。计算公式为:结构关联质量考察的是各产业之间耦合关系。结构关联质量取决于产业间关系是否协调。因此,可用“比例平衡度”来测度。设第i产业的实际产出为X‘i,(i=1,2,…,n),满足全部需求的产出为Xi,则第i产业的不平衡量为:

定义不平衡系数为k,则有:

则整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比例不平衡度为:而系统的比例平衡度就为:(3)结构关联的质量维度a和b的值域分别为[0,∞]和[0,1]。四、产业波及效果分析1.产业波及分析原理3.产业波及效果的现状分析4.产业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2.产业波及分析的基本工具产业波及就是在特定的产业联系状态下,某些产业的发展变化将通过各种关联关系和关联纽带影响到其他产业,进而导致其他产业发生相应的连锁反应。产业波及效果分析就是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及产业关联关系去分析产业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后果。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延续和投入产出动态化分析的一个方面。波及效果分析基本上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分析最终需求项目的变化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的影响。

第二种形式:分析毛附加值(如折旧、工资、利搁等)的变化或将要发生的变化,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产出水平所要或将要产生的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影响。1.产业波及分析原理(1)投入系数表:(2)逆阵系数表:(3)逆阵系数表的经济含义是:当某一产业部门产出发生了一个单位变化时,导致各产业部门由此而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产出水平变化的总和。横行的数据表明的是其他产业的生产和需求发生变化时,该产业应当发生的相应变化程度,即其他产业的变化对该产业的影响或该产业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纵行的数据表明的是该产业的生产和需求发生变化时,其他产业的生产和需求应当发生的相应变化程度,即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2.产业波及分析的基本工具a11a12a13….a1na21a22a23….a2n….…….….…an1……….annA11A12A13…A1nA21A22……A2n….….…..….….An1An2…..….Ann(I-A)-1=

3.产业波及效果的现状分析(1)产业影响力和感应力(已述)(3)生产的最终依赖度(2)生产诱发额与诱发系数(4)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生产诱发额是指最终需求及其变化所引致的各产业产出额及其变化。它是根据投入产出模型求得的。P245公式表示就是:(i=1,…,n;S=1,2,3)

生产诱发系数(即某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就是把第i产业最终需求项目的诱发额,除以相应最终需求项目的合计所得的商。(i=1,…,n;S=1,2,3)

通过计算便可得到一张生产诱发系数表。其经济含义就是当某项最终需求的合计(如各产业消费需求合计数)增加一单位时,某产业该项需求的变化能诱发多少单位的生产额。(2)生产诱发额和诱发系数生产的最终依赖度是指某产业的生产对各种最终需求项目的直接与间接依赖程度。计算方法是,将i产业的各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额除以该产业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额的合计(或该产业的总产值)所得到的商。用依赖系数表示:(i,L=1,2,….n)其经济含义是,各产业总产出中,各种最终需求的贡献是多少。可以将产业分为消费依赖型产业;投资依赖型产业和出口依赖型产业。(3)生产的最终依赖度生产诱发额和最终依赖度的计算举例某国某时的投入产出表如下:请计算农业的生产诱发额和最终依赖度。第一步:求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逆矩阵。它们分别是: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产品工业农业其他投资消费净出口工业农业其他DVM总产值2070030503020060140110509060510075454090503001060451001509510155200510300产出投入0.10.1200.351.270.2500.210.15A=(I-A)-1=1.19630.21910.06440.63901.64300.48330.16540.42531.3066第二步:计算生产诱发系数:W农投资=(0.6390×10+1.6430×60+0.4833×45)/(10+60+45)=1.1019。即总投资增加一单位时,农业将诱发1.1019单位生产W农消费=0.6390×100+1.6430×150+0.4833×95)/(100+150+95)=1.0326即总消费增加一单位时,农业将诱发1.0326单位的生产W农出口=(0.6390×10+1.6430×15+0.4833×5)/(10+15+5)=1.1151。即总出口增加一单位时,农业将诱发1.1151单位的生产。第三步:计算最终需求依赖度:

Q农投资=(0.6390×100+1.6430×60+0.4833×45)/510=0.2458。即农业对投资的依赖度是24.58%

Q农消费=(0.6390×100+1.6430×150+0.4833×95)/510=0.6986。即农业对投资的依赖度是69.86%综合就业系数是指某产业为进行一个单位产品生产,在本产业部门和其他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需要的就业人数。计算方法:综合就业系数=就业系数×逆阵中的相应系数实证表明:一、三产业就业系数和综合就业系数一般比较高,二产低。综合资本系数是指某产业进行一单位产品生产所直接和间接需要的本产业和其他产业投入的资金额。计算方法:综合资本系数=资本系数×逆阵中相应的系数一般说来电力、运输、邮电通讯、煤气供应等公共基础产业的投资的资本系数都大;在制造业之中,资本系数较高的多数是水泥、钢铁、化工、造纸等装置型产业。(4)综合就业系数与综合资本系数

4.产业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1)特定产业的波及效果预测分析(3)价格变动的波及效果预测(2)特定需求的波及效果预测分析特定产业的波及效果是指国民经济中某个产业进行大的调整后而对整个国民经济乃至各产业所产生的影响。假定国民经济中因为某些产业重要工程的建设,第k产业的产量增加△Xk。当△Xk确定的情况下,第k产业的产量就不再取决于其他产业的产量,它成为事先确定的变量,我们据此可以预测由△Xk所引起的其他产业生产的变化。根据方程X=[(I-A)-1]Y推导出公式△X=[(I-A)-1]△Y

,进而有:(1)特定产业的波及效果分析这里的特定需求往往是指特大型投资项目所形成的特殊需求。如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大型水电设施等。对这种最终需求的变化所带来的波及效果,可以根据投入产出基本模型1进行。其基本方法是:第一,将特定投资需求项目(如大型水电设施投资)所需的最终产品按产业分类进行;第二,将分解为各产业的最终需求最为各个产业最终需求的增加额,通过△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