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一讲-绪论_第1页
国际经济学-第一讲-绪论_第2页
国际经济学-第一讲-绪论_第3页
国际经济学-第一讲-绪论_第4页
国际经济学-第一讲-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Economics第一讲概论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为什么要学习国际经济学?●日用品●教育、旅游……●物价、汇率……我们正置身于一个联系越来越密切的

国际经济环境中

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经济上孤立存在。有句俗语:美国打喷嚏,欧洲就发烧,全世界就感冒。人们还用“蝴蝶效应”来比喻各国经济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美联储主席布坎南的一句话可以使世界股市剧烈波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红极一时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爆出空前的危机。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3月

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购;9月

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国银行宣布将以440亿美元收购美林;华盛顿互惠银行被FDIC查封、接管,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最大规模银行。10月

美国获批“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7000亿美元金融救助计划;富通集团比利时和卢森堡业务被巴黎银行收购;冰岛遭遇“国家破产”危机;英政府宣布向本国4大银行注资350亿英镑;乌克兰和匈牙利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紧急贷款,危机已经扩散至整个欧洲。11月

欧、英国央行分别降息50和150个基点;日、欧经济正式步入衰退;当月第三周,花旗集团股价累计跌去60%;12月

全球多家央行再度同步大幅降息。进出口在美国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TradeInterdependence)=进出口商品和劳务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国际贸易对中国日益重要

国际经济学有助于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国际贸易?贸易双方如何从中受益及如何分配?为什么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为什么又要主张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什么中国要加入WTO?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有什么影响?……二、课程安排第一讲概论第二讲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三讲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四讲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五讲经济增长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第六讲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第七讲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分析第八讲经济一体化第九讲国际收支第十讲国际收支失衡和调节第十一讲汇率决定理论第十二讲国际货币体系第十三讲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第十四讲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三、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官方内定

.[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美]多米尼克·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李天德《国际经济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KrugmanPR:《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DominickSalvatore:《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托马斯·普格尔,彼得·林德特:《国际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李坤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人大经济论坛、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关注国际、经济新闻四、课程考核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比例?)闭卷考试原则上不划范围不点题平时(比例?)

-期中考试-考勤(特别说明)

-课堂参与/作业五、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刘志强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E-mail:48846665@163.comTEL一讲绪论产生概念和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特点主要内容理论发展研究方法

一、国际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一)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崩溃到牙买加货币体系的建立;(二)国际金融组织与机构的建立及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世界银行(WB)(三)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及发展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WTO)(四)国际金融市场的高度发达多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美国纽约、英国伦敦、瑞士苏黎世、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日本东京、新加坡、中国香港……(五)贸易方式与金融结算工具的不断创新(六)跨国大公司的发展标志着生产资本的国际化发展,促进了资本在国际间的大规模流动。

(七)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的发展(八)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二、概念和研究对象

(1)“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其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以及经济现象的分析,揭示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传导机制及其发展规律。”——《国际经济学》,李天德,2002国际经济活动的形式:国际贸易形式和国际金融形式(2)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交易(InternationalTransactions)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它运用一般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研究国际货物(Goods)、服务(Services)和资产(Assests)交易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3)国际经济学是一门通过对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来研究国际经济关系并揭示其传导机制以及规律的理论经济。(4)克鲁格曼认为:

Internationaleconomicsdealswitheconomicinteractionsthatoccurbetweenindependentnations.Theroleofgovernmentsinregulatinginternationaltradeandinvestmentissubstantial.Analytically,internationalmarketsallowgovernmentstodiscriminateagainstasubgroupofcompanies.Governmentsalsocontrolthesupplyofcurrency.Thereareseveralissuesthatrecurthroughoutthestudyofinternationaleconomics.三、学科体系和特点微观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是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主要集中于国际经济中的实际交易,即经济资源实体的流动;宏观部分——国际金融理论,研究的是资源利用的决定因素及其国际传导机制问题,主要集中于国际经济的货币方面。与一般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比,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一般认为,生产要素在国内的流动性高于其在国际之间的流动性。2.国际经济关系发生在具有独立主权的不同经济实体之间,与之相联系,就产生了不同的疆界和不同的货币。在政策制定上,一国政策的制定往往考虑的只是本国的国民福利和稳定而非世界的福利和稳定。不同国家之间的政策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这就会导致在某个国家是最优的政策选择,从世界范围来看则往往是非最佳的政策选择。例如,最优关税(OptimalTariff)的征收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关税大战。经济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得一国的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不仅会影响本国的资源配置,而且还会对其他国家的资源配置造成外溢效应。因此,在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一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就必须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这就比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制定政策要复杂得多。四、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开放经济下的政策调节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收支分析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际货币体系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政策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贸易保护政策:关税贸易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汇率决定理论贸易理论贸易政策国际收支与汇率分析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区分为实物经济(RealEconomy)和货币经济(MonetaryEconomy)两个部分。1.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实物经济方面,也称国际微观经济学(InternationalMicroeconomics)或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它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要素流动,包括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要素流动的主要因素,贸易和要素流动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以及福利的影响,国家经济政策对贸易和要素流动的影响等。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货币经济方面,也称国际宏观经济学(InternationalMacroeconomics)或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Finance),它主要研究外汇市场和汇率的决定、国际收支(BalanceofPayments)及其在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调整过程等。国际经济学的国际贸易部分通常包括国际贸易理论(TradeTheory)和贸易政策(TradePolicy)两个部分,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它以单个国家为基本分析单位,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及其决定,这与微观经济学非常相似。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TheBasisforTrade)、贸易的模式(ThePatternsofTrade)以及贸易的利益(TheGainsfromTrade)。

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的措施及其影响,贸易保护的原因和效果。国际经济学的国际金融部分则包括汇率和外汇市场、国际收支及其调整等内容。它涉及货币和总收支,收入水平和价格指数等宏观经济变量,这与宏观经济学非常相似。外汇市场探讨一国货币与它国货币相交换的框架及汇率的决定;国际收支用以测度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及其平衡;国际收支调整研究在不同汇率和国际货币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失衡调整过程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克鲁格曼认为,主权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所引发的种种问题构成了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体。贯穿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七大主题:贸易利益(TheGainsfromTrade)贸易模式(ThePatternofTrade

)贸易保护(Protectionism)国际收支平衡(TheBalanceofPayments)汇率决定(ExchangeRateDetermination)国际间政策协调(InternationalPolicyCoordination)国际资本市场(TheInternationalCapitalMarket)TheGainsfromTradeManypeopleareskepticalaboutimportinggoodsthatacountrycouldproduceforitself.Whencountriessellgoodsandservicestooneanother,allcountriesbenefit.TradeandincomedistributionInternationaltrademighthurtsomegroupswithinnations.Trade,technology,andwagesofhighandlow-skilledworkers.ThePatternofTrade(whosellswhattowhom?)Climateandresourcesdeterminethetradepatternofseveralgoods.Inmanufacturingandservicesthepatternoftradeismoresubtle.-Internationaldifferenceinlaborproductivity.-Therelativesuppliesofnationalresourcessuchascapital,labor,andlandononesideandtherelativeuseofthesefactorsintheproductionofdifferentgoodsontheother.(续)ThePatternofTrade(whosellswhattowhom?)Therearetwotypesoftrade:Inter-industrytrade(产业间贸易)dependsondifferencesacrosscountries.Intra-industrytrade(产业内贸易)

dependsonmarketsizeandoccursamongsimilarcountries.(续)ProtectionismManygovernmentsaretryingtoshieldcertainindustriesfrominternationalcompetition.Thishascreatedthedebatedealingwiththecostsandbenefitsofprotectionrelativetofreetrade.(续)Policymakersaffecttheamountoftradethrough

tariffs:ataxonimportsorexports,quotas:aquantityrestrictiononimportsorexports,exportsubsidies:apaymenttoproducersthatexport,orthroughotherregulations(ex.,productspecifications)

thatexcludeforeignproductsfromthemarket,butstillallowdomesticproducts.(续)Whatarethecostsandbenefitsofthesepolicies?Economistsdesignmodelsthattrytomeasuretheeffectsofdifferenttradepolicies.Ifagovernmentmustrestricttrade,whichpolicyshouldituse?Ifagovernmentmustrestricttrade,howmuchshoulditrestricttrade?Ifagovernmentrestrictstrade,whatarethecostsifforeigngovernmentsrespondlikewise?(续)TheBalanceofPaymentsSomecountriesrunlargetradesurpluses.Forexample,in2010Chinarantradesurplusesofabout$183billion.Isitgoodtorunatradesurplusandbadtorunatradedeficit?(续)ExchangeRateDeterminationTheroleofchanging(floating)exchangeratesisatthecenterofinternationaleconomics.Exchangeratesmeasurehowmuchdomesticcurrencycanbeexchangedforforeigncurrency.Theyalsoaffecthowmuchgoodsthataredenominatedinforeigncurrency(imports)cost.Andtheyaffecthowmuchgoodsdenominatedindomesticcurrency(exports)costinforeignmarkets.(续)InternationalPolicyCoordinationAfundamentalproblemininternationaleconomicsishowtoproduceanacceptabledegreeofharmonyamongtheinternationaltradeandmonetarypoliciesofdifferentcountrieswithoutaworldgovernmentthattellscountrieswhattodo.(续)TheInternationalCapitalMarketTherearerisksassociatedwithinternationalcapitalmarkets:Currencydepreciation(货币贬值)Nationaldefault(违约)五、国际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西方经济学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延伸和应用,是以经济学一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2、区别: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微观部分: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则是研究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宏观部分: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独立考察对象;国际经济学中的宏观部分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中商品、劳务和资本的国际流动在各国国民收入中的作用。

六、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与微观的分析方法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历史与逻辑的分析方法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

七、国际经济学的发展概况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1.与一般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样,关于国际贸易的思想可以上溯到重商主义(TheMercantilism)时代。2.1776年,亚当·斯密(AdamSmith)在《国富论》(TheWelthofNations)中,系统阐述了分工和自由经济的观点,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和贸易观,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TheoryofAbsoluteAdvantage)。

3.1817年,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ThePrinciplesofPoliticalEconomyandTaxation)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理论,提出和论证了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LawofComparativeAdvantage),确立了其后贸易理论发展的方向。后来的学者都将国际贸易研究的重点放在比较优势原理上,不断探索决定比较优势的各种因素。(续)关于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李嘉图强调的是劳动生产率差异的重要性,认为各国之间只要相对劳动生产率水平不一致,就存在比较利益和相互贸易的动机。如果两国的贸易条件(TermsofTrade)严格介于两国相对成本比率之间,那么每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使每个国家的所有家庭通过贸易而生活得更好。其后的一些学者,如穆勒(J.S.Mill)、马歇尔(AlfredMarshall)和艾奇沃思(F.Y.Edgeworth)等,集中研究了贸易条件的决定问题。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间隔时期,关于比较优势的研究出现了重大进展。

(续)

4.1919年,赫克歇尔(E.F.Heckscher)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TheEffectofForeignTradeontheDistributionofIncome)一文中,首先论述了各国要素禀赋构成与贸易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贸易对各国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了要素禀赋差异是决定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的观点。其后,他的学生俄林(BertilOhlin)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InterregionalandInternationalTrade)一书中,进一步阐述和发挥了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理论。因而后来人们又称要素禀赋理论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eckscher-OhlinTheory,简称H—O理论)。

(续)5.1936年,哈伯勒(G.Haberler)在《国际贸易理论》(TheoryofInternationalTrade)一书中,用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CostTheory)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在贸易理论的模型化方面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此外,勒纳(A.P.Lerner)、里昂惕夫(W.Leontief)、米德(J.E.Meade)、萨缪尔逊(P.A.Samuelson)等人将一般均衡分析的新古典模型与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标准模型。可以说,这一标准化的贸易模型,就是新古典学派一般均衡理论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续)6.在20世纪相当长的时期内,以新古典模型为表达形式的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1951年,里昂惕夫首次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H—O理论进行了经验检验,发现美国作为世界上资本最丰富的国家,其出口部门是劳动密集型的,而进口替代部门则是资本密集型的,这就与H—O理论预测的贸易模式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TheLeontiefParadox)。为此,激发了大量学者为解决这一国际贸易难题而展开研究。如60年代林德(S.B.Linder)、波斯纳(M.V.Posner)、胡佛鲍尔(G.C.Hufbauer)、弗农(R.Vernon)等人提出了不同于比较优势的新的贸易理论,但要素禀赋理论并未受到真正的挑战。直到70年代末,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才真正出现了一次重大的突破。(续)7.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克鲁格曼(P.R.Krugman)和赫尔普曼(E.Help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所谓“新贸易理论”(NewTradeTheory)。新贸易理论认为,除要素禀赋差异外,规模经济亦是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贸易利益的另一个独立决定因素。正如克鲁格曼所指出的那样,即使在没有偏好、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情况下,规模经济也能引导各国开展专业化分工和贸易。新贸易理论引入规模经济的假设,打破了新古典贸易理论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假设,使得关于贸易理论研究的重心由国家间的差异转向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方面,研究更为深入。但是,由于不完全竞争理论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分析模式,所以新贸易理论至今并未形成统一的模式。(续)新贸易理论的出现有两大渊源:

一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传统贸易理论已不能解释许多重要的国际贸易现象。例如,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贸易绝大部分是在偏好、技术和要素禀赋都比较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而差异比较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不断下降;另外,在国际贸易流量中,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即发生在同一产业类别中的双向贸易(Two-wayTrade),已成为主流。(续)

二是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为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产业组织理论可以看作是微观经济学中市场结构理论的一个后续发展,它主要以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为考察对象,分析市场结构、厂商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期,产业组织理论出现了一次大的突破,特别是博弈论方法被引入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中之后,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主要是针对寡头市场)厂商行为的描述与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大丰富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兴起,对经济学的许多分支学科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也不例外。新贸易理论并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目前有三种类型的新贸易理论模型:一是由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等人在垄断竞争模型基础上提出的新贸易理论模型;二是由布兰德(A.Brander)和斯潘瑟(B.J.Spencer)在寡头垄断模型基础上提出的新贸易理论模型,该模型不仅阐述了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决定作用,而且还指出了在同质产品条件下,因厂商的非合作行为也会产生产业内贸易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发众多争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便是基于这一思想提出的;第三种新贸易理论模式,是由埃塞尔(W.Ethiar)最早提出的外部经济模型。该理论模型不仅指出外部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该模型还指出了国际分工格局对贸易利益不平衡性的影响,即不同的国际分工格局对参与贸易的各方的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续)实际上,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替代了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从解释对象上看,两种理论分别解释不同的贸易现象。新贸易理论主要解释产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现象;而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则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从理论基础上看,新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强调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性差异;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则以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强调国家之间在要素禀赋上的差异性。因此,两派的观点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表现出一种互补性,两者共同丰富和完善了贸易理论。(续)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供给方面要素禀赋(新古典理论)技术

——要素生产率(古典理论)

——规模经济

(新贸易理论)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同质产品(古典和新古典)不完全竞争、差异产品(新贸易理论)需求方面偏好收入分配贸易的基础(二)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一直是围绕“外部平衡”(ExternalBalance)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展开的。从古典贸易理论起,贸易平衡一直是贸易理论的一个前提条件。因为贸易理论不考虑货币因素,国际贸易理论所探讨的是在贸易平衡条件下(或物物交换条件下)的贸易商品相对价格问题,即纯易货贸易条件(TheBarterTermsofTrade)问题。但在现实中,国际贸易是以货币为媒介而进行的,因而贸易不平衡现象是一种常态。(续)1.1720年,伊萨克·杰瓦伊斯(IssacGervaise)首次提出了国际收支(BalanceofPayments)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2.1758年,大卫·休谟(DavidHume)在《论贸易差额》一文中,论证了著名的“物价——铸币——流动机制”(Price-Specie-FlowMechanism)。休谟从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在金币本位制条件下,可以通过货币——贵金额的输出输入来完全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自动恢复平衡,而不需要外部的人为干预。(续)3.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WoodsSystem)这种国际货币制度安排的确立和发展,对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考虑到与固定汇率制相联系的物价水平和工资粘性(StickyPriceandMonetaryWage),在20世纪40~50年代,很多研究文献放弃了古典模型核心的价格调整学说,转而寻求通过收入或就业的变动来调整外部平衡。强调收入作用的外部调整学说,有着重大的缺陷,它基本上排除了资本流动的可能性,与古典学说一样,仍然只关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调整。这种缺陷,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有所改观。(续)4.20世纪60年代初期,蒙代尔(R.Mundell)在其一系列论文中,更新了国际收支调整的传统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