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课程开发的流程一、课程开发流程的理论阐释二、课程开发的流程。
二、课程开发的流程(一)斯基尔贝克程序;(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程序;(三)塞勒等人的程序;(四)托马斯的程序;(五)几个课程开发流程实例。(一)斯基尔贝克(Skilbeck,M.)在情景分析时应当考虑:校外因素: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家长的期望、雇主的要求与社区的价值观;教育系统中教育政策的变革、考试制度的改变、教育研究的发现;学科的知识内容与教材教法的革新;教师支持系统如教师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的可能贡献;社会资源的情形。校内因素: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能力与需求;教师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与经验;课程现状与优缺点;学校气氛与权力结构的关系;校内相关资源的配合。至于目标的陈述,应包含预期结果,所编制的方案应说明教学活动的设计、达成目标所需的教材、情境设计、人员安排与角色的定义。最后在评价时,应有明确的评价工具与评价模式,通过追踪、交流机制、搜集资料,以了解目标与实施结果之间的差距,判断是否需要重新设计方案。(二)OECD程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比较注重学生在课程方案中的重要性,其基本程序为:分析学生;分析资料与限制;制订一般目标;制订特殊目标;确定方法与工具;评价学生的学习;分配资源、人员、设备与时间;实施、评价与修订。这八大步骤虽然有逻辑上的顺序,但实际进行时可以以任何一点为起点,同时,每一步骤都要考虑与其它七项步骤的配合。其中,分析学生时应了解学生的年龄、社会经济背景、知识与能力的准备等情况。分析资源与限制时应掌握教师人数、教师经验、教师知识与能力、经费、外部支援、弹性课程表、家长与学生以及行政当局的反应等。拟订目标时应包含一般目标与特殊目标,前者指教育的价值或哲学,即“目的”;后者指学生通过实施相应的课程之后,所应具备的具体的知识与能力。其次,确认评价目标是否达成或达成程度的方法或工具。如采用前后测试成绩比较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借以判断课程方案的成效。同时重新配置空间、课表、人力,做好各种有关的准备。最后才付诸实施,并进行评价与修订。评价时应兼顾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目标,建构客观、科学的指标作为评价依据。评价方法可考虑运用实验控制组作为参照,评价的工具可借用态度与成就测验了解成效。评价人员可以在原课程开发小组之外,设置评价小组,进行长短期的成效评估。(三)塞勒(Sayloretal.)塞勒在哈夫洛克(Havelock)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开发的问题解决途径,强调学校教育现场的课程开发。首先,学校教育人员需要感受到问题的存在,继而分析问题,确立目标,并寻找可能的解决对策,例如是否有责成课程教材可直接采用或经改编后使用,还是需要另行开发新课程。只是有一点需要注意,不论是现成教材或是新教材,都需要进行试用,经调整后才可以正式使用。最后,搜集课程运作的相关讯息,以供修订或改进课程时参考。这一程序因为以教育现场为焦点,所以问题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学校除校内外现有的资源外,也可寻求校外资源的协助,只是校外人士的角色必须是咨询性质的、合作的,而不是主导、规范的。(四)托马斯(Thomas)的程序托马斯认为,学校进行课程开发时,首先需要成立课程开发委员会或相关工作小组,承担相关的规划与决策;其次,确立参与课程开发工作的参与成员与开发程序;然后,经由参与成员的集体讨论,拟订课程方向、目标与计划;最后,据此进行课程开发的具体工作。其中,在目标规划部分,需要包含课程类型、课程焦点、时间安排、组织结构等。如果课程成品是详细的教材,则必须决定课程主题、教学目标、组织顺序等。首先,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是一种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必须掌握这些重要的课程开发工作要点,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决定,进行灵活的调整。其次,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相当多,所涉及的工作范围也不一样,故在此无法指出某一程序就是最佳的学校优先选用的工作流程。学校在开发某种具体的课程方案时,应依照学校的情况或方案的性质,采用某一程序甚至多种程序,并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调整。再次,课程开发旨在解决学校的课程问题,而不是追求一种教育时尚。因此,每次课程开发时,一定要先评估课程的所在和问题性质。最后,上述程序中对于学校的准备都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然而学校的准备程序如何,往往是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这些准备的工作除了学校时间与空间的重组外,营建学校气氛、与校内外人士与机构的合作、争取社区人士与学生家长的支持与合作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项目。(五)实例数学课程开发的流程:将流程分为确立课程目标(明确理念)、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前期论证,课程编制,课程修订)、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阶段。明确理念课程开发首先要有明确的理念,理念确立有助于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凝聚教育合力,形成学校特色;这里的理念指学校的教育哲学、教育宗旨与教育目标。前期论证前期论证包括建立组织、课程开发评估和师资培训等环节。建立组织成立课程委员会或相应的工作小组,为整个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必要的组织保证以及进行宣传和动员.提供支持和服务,增进交流、对话和理解,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课程委员会或工作小组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包括学校领导、教师、课程专家、家长代表、学生和社区代表,且要体现以本校教师为开发主体,课程委员会或相应的工作小组的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协助。课程开发评估课程开发评估需要做好需求评估、资源调查和问题反思等工作。需求评估是将要开发的课程进行调查,看所开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发展规划;资源调查的目的是要弄清课程开发的条件和限制;问题反思则是在“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之间取得一种动态的平衡,澄清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是否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相符合等。师资培训课程开发要有具备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教师具有课程开发意识与课程开发技能是实施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保证。课程开发要求教师进行相应的角色转换,要求教师具有课程开发的基本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教育素质.对教师的培训要立足于校本培训。课程编制课程编制包括资源评估、撰写纲要、开题与选题、课程修订等重要环节。资源评估一般而言,数学课程开发需要信息支持和资源评估:数学课程开发需要获得以下各方面的信息支持:1)学校的办学宗旨.2)数学课程与数学理论的最新进展.3)数学课程改革的前沿信息.4)国外课程开发的最新动向.5)国内课程开发实践的发展动向.6)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信息.7)数学学科教育发展的最新走向.8)中考与高考的最新情况。课题确定后,要对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使开设的课程植根于社区和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中.课程开发者要对社区的公共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网络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开发的课程主题确定后,要大量搜集资料.资料搜集渠道要广泛,既要利用图书馆、资料室收集文本资料,也要充分利用网络,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要和课程有关的最新信息紧密联系,使得收集的资料具有科学性、广泛性和前瞻性.撰写课程纲要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初审.课程纲要如下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
我国现行的课程体系大都为学科型课程体系,以事实性、概念性、理解性和论证性的陈述知识为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属于知识储备的系统化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强调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就是一些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具有递进性的工作任务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则是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的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总思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专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教学情境的学习都以典型产品、部件、设备等为载体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1.组建课程团队,明确任务,实施培训课程团队由现场专家、教育教改专家、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构成。现场专家必须是具有丰富现场经验、较强表达能力、热爱教育或从事教学工作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工艺管理人员或班组长等。选送课程开发团队核心成员带项目参加境外培训,在培训中完成相关的项目开发任务,回国后对其他成员进行培训。所有成员边培训边实践,在培训中完成实际项目,在培训中得到锻炼和提升。2.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形成开发流程借鉴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PDCA循环理念,形成一主线、二论证、三阶段、四循环的课程体系开发流程,一主线是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二论证是指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要经过两次论证,即现场专家论证和现场及教育教改专家论证。三阶段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及反馈优化阶段。四循环包括两次论证、一次评审和一次反馈优化。所有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构和课程标准均遵循这一开发流程。课程体系的开发①岗位职业分析,明确典型工作任务首先深入企业调研,通过问卷、访谈、研讨等方式,调查行业或企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人才的需求状况、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在职人员进修需求、毕业生就业岗位等,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之后,要了解毕业生以及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任务,及其职业发展历程,以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派教师到现场观察实际岗位的操作,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工作过程及方法、工作对象、工作工具、劳动组织、工作要求等。②行动领域的确定和学习领域设计通过对专业岗位群中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确定与岗位职业需求相对应的行动领域。再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进行分析,通过归纳,形成专业职业能力一览表。这些职业能力就是学习领域(即课程)中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学生要具备专业职业能力,掌握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根据能力分析的结果,按照课程内容组织的职业问题取向、逻辑顺序服务服从心理、符合动机与能力发展规律和系统优化等原则,将知识点、技能点组织起来,形成与行动领域相对应的适用于教学的学习领域,即我们所谓的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完成课程内容的组织工作。专业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每一个学习领域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③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具体化。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与设计,必须由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以课程团队的方式完成,学习情境的开发与设计涉及六个方面的内容:(1)从“学生中心”的角度出发,对学习领域所覆盖的“行动领域”进行分析,收集和设计相应的“载体”(如:任务、项目、案例等);(2)确定每个“情境”中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内容;(3)为每个“情境”的实施选定教学方法;(4)提供每个“情境”的实施时需要的环境;(5)制定课时、教师安排计划;(6)制定学习成绩检查计划。④课程标准的设计课程标准包括课程名称、适用专业、开设学期、课时数、课程描述、能力目标、学生的基础及与前后课程的联系、课程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文件、学习场地、设施要求、教师要求、考核方式与标准、学习情境设计。完善的课程标准对相关专业的设置、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组织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相应专业的标准统一。⑤专家论证在课程体系开发中要经过现场专家、现场及教育教改专家两次论证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学院学术委员会一次评审。现场专家论证是确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是否符合企业需要,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数量、难易程度,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进一步具体化,并对专业能力开发表进行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学院学术委员会根据学院的硬件、软件条件、生源情况以及教育教学规律进行评审,进一步优化课程和学习情境的设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实施1.教学管理改革实施学院实行柔性教学管理制度,借鉴国外的教学管理模式,实施短学期制。将每学年分为四个学期,并将教学管理重心下移,采用并行与串行排课相结合。教学管理围绕市场需求弹性变化,根据企业提供的顶岗实习的时间和岗位以及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的教学资源灵活调整教学安排,学生在校安排两次顶岗实习,一次为认识性顶岗实习,一次为毕业预就业顶岗实习,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保证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便于顶岗实习和生产性实训的安排,以及教师进现场的实践训练。2.实施“车间教学”或“公司教学”采用“车间教学”或“公司教学”的组织形式,分大班为若干“班组”或不同的部门,不仅可以有效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作为准员工体会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有效带动课程体系和教学情境的实施,而且可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降低班级人数多造成的管理困难,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责任心,还能达到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更加强化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校本课程开发及课程资源利用一、课程改革动态(一)课程价值取向的调整经验型——知识型——智力型——智能型——综合型(和谐型)社会本位——内容本位——个人本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大支柱”:
1、学会认知,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唤起好奇心、使学习者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体验学习的快乐,更好地了解所处的环境,激发批判精神,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辨别是非。2、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工作即“做事”的能力“不仅是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社会行为、集体合作态度、主观能动性、交际能力、管理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等综合而成的能力”。3、学会共同生活的重点是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其途径是本着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平等价值的精神,在开展共同项目和学习处理冲突的过程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发现他人,二是从事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活动。4、学会生存,在今天意味着学会发展自己,因为生存不仅是“活着”,而且是“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着”,因此需要“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以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环境。总之,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那些基本素质,如不断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创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人际交往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等,都不是传统知识观下的教育所能奏效的,因为它们不可能靠记问之学而习得,也没有什么传统上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习得。环境的熏陶,参与相关的活动,在活动中经验、体验是形成这些品质的必由之路。(二)知识本质观的转向1、从本体论的知识观转向主体论的知识观
哲学认识论认为,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主体论视野,是从学生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来理解知识。从主体论的角度看,知识的产生问题不是一种普遍性的、一般性的人类知识生产过程,而是一种“知识再生产”的过程。知识与学生的相遇,最根本的标志是一切进入学生发展历程的知识都应具有人文意义,此时,知识对作为知识再生产主体的学生而言,不完全是“真理问题”,而还是“幸福问题”。2、由静态的知识观转向动态的知识观静态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作为人类认识的成果,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它具有客观性、绝对性、终极性、中立性、实证性、确定性、普遍性和一致性等性质。在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假定
第一,客观性的知识、确定性的知识和普遍性的知识是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而且传递的越多越好。第二,知识的掌握是至高无上的,知识占有量的增长实现着人的发展。动态的知识观用辩证性思维、复杂性思维、生成性思维的观点方法,看待教育中的知识本质和性质认为知识不仅具有客观性、确定性、普遍性和中立性等基本性质,还具有文化性、不确定性、境域性和价值性等基本性质。一方面,不再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永恒真理,注重把握知识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不再把知识完全抽象为某种“符号表征”,尤其注重把握知识的文化性和价值性,超越单一的“工具理性”观念,把知识与人类的境遇、命运和幸福关联起来。(三)课程观的重建
1、超越知识本位,让学生进入课程视野课程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个体“履历经验”的重组,是学生生活世界独有的东西。学生是课程的主体“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2、课程是一种反思性的实践,过程属性乃其本质属性
学生在课程之中,通过与课程的对话,才能发生素质的变化和发展,才能引起学生反思现实的生活方式,并努力去建立一种合理的可能生活方式,从而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课程真正成为学生认识自己,获得自主发展的过程和“通道”。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3、课程的新内涵学科——教育内容——教育性的经验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就不只是“制度课程”、“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课程是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课程的主体,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教育过程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方案),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育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四)课程的分级管理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五)课程的综合化学科间的整合,整体感知世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六)课程的生活化课程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课程与学生经验世界、想象世界的联系(七)课程的人文化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性”的教育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二、校本课程、课程开发的含义
(一)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亦称学校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而开发的课程。是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和办学指导思想而设计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校本课程的含义有三层:一是就课程开发者而言,应该包括学校中的部分教师、全体教师,或者是学校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二是就涉及的课程范围而言,校本课程既可涉及部分课程(即学校中的部分课程遵照国家指定的,另一部分自行设计),也可涉及学校全部课程;三是从开发的程度而言,除了新编(全新开发)课程,学校或教师选择、改编的课程,也属于校本课程之列。案例: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实践学校的办学特色是针对学校的差异性而言的,其实还有更具体的学生的差异性。国家课程无法照顾到客观存在的具体学校的学生差异性,教育要满足这种差异性,只能由校本课程来实现。——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指南课程目标:培育站直了的中国人
个性特征:自信、创新、民族性、现代化、健康、坚毅任意选修课程建议菜单: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身心健康类、生活职业技能类论证、规范:目标指向、教师条件、学校资源学生选课如:《垂钓技巧与实践》理由(1)目标指向“闲暇技能”、现代人高雅休闲方式之一;(2)学校特色:江南农村中学;(3)课程资源:江南水乡,河湖密布(二)
课程开发课程开发即决定(创建)课程的过程,有时与课程设计通用。宏观层面上涉及学校教育系统内全部课程的整体规划;微观层面上主要是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之间构建一种合理的结构。二、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开展的具体工作
(一)课程内部结构分析某种类型的课程其内部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相应的学习活动方式(二)课程目标的确立1、课程目标是指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2、课程目标的特点——主观性和客观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稳定性和灵活性3、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三个来源:——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四个筛子:教育哲学(办学宗旨);学习心理学;课程理论;教学理论。4、课程目标的陈述行为(预设)目标:对课程实施之后学生身上发生的变化的预期目标。生成性目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表现性目标:每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课程目标的分解
(1)知识与技能。着眼于学生对人类已有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分为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不同的水平层次。(2)过程与方法。着眼于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和内心体验,对学习方法有所感悟,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分为经历、体会、探索等不同的水平层次。(3)情感态度价值观。着眼于学生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分为感受(经历、注意)、反应(体验、认同)、领悟(内化)等不同的水平层次。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年(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题目标-课时目标行为目标陈述:行为动词+内容了解(知道)….;理解(懂得)….;能够做…….;对……作出评价;体验…….;……情境(条件)+行为动词+内容+标准(水平)例1: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并用文字加以表述。例2:小组合作,完成一项社会调查工作,按规范格式撰写一份调查报告(不少于100字)。(三)课程内容的选择1、课程内容即课程实施所需的基本材料。——现成的、间接的知识内容呈现——为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予以规范和提示2、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基础性原则:学生可接受的整体性原则:有一定关联度的人文性原则:有人文关怀与人文内涵的发展性原则: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四)课程实施活动方式的安排时间、空间人员搭配开展活动的支持条件(物质设备,社区机构,社会人士,相关资料信息等)评价方式(形成性、总结性、诊断性;定性、定量)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组织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单独一门课程,也可以是一组课程。其中多门校本课程可以围绕一个“轴心”构成近似于“关联课程”的课程系统,这样就可能产生更大的教育功效。即在一组课程中,仍然以分科的形式设置课程,但科目之间在内容上相互关联,彼此照应,使学生在同一时段对同一主题的内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认识,多次强化,以增强教育效果。例如,有的学校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在课程实践中加大人文教育课程内容的比重,在校本课程中以“传统文化”为轴心,把“儒家经典”、“文学”、“戏剧”、“民间工艺”等多个科目集结成校本课程系统,形成学校独有的校本课程。有的学校以“审美”为基点,建构美育课程体系,在众多的校本课程科目中,如手工制作、舞蹈、文学、武术、标本制作、书法、科学小实验等,突出美育的要求,实现美育的目标,将审美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内容渗透到各个科目之中,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该科目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上都有实在的进步。校本课程开设案例课程名称:《名著欣赏》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1、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开发语文课程文化资源,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创设更加有效途径。2、引导学生阅读人类文化的优秀文本——文学名著,与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展开对话,促进批判性思考,获得审美性体验,最终达到身心和谐发展。3、通过有指导的阅读欣赏活动,弘扬主流文化,培养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辨别和融合的能力。二、阶段目标第一,起始阶段1、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欣赏习惯,能经常地自觉地做到以摘抄为主的读书笔记。2、初步形成阅读欣赏名著的兴趣,能主动寻找个人感兴趣的名著阅读欣赏。3、能理清故事线索,复述故事梗概。4、能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作简单评价。第二,中级阶段1、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自觉主动地写读书心得。2、形成对个人感兴趣的名著的阅读兴趣。3、能理清长篇小说的故事线索、能缩写或改写部分片断。4、能对人物作对比性评价,能初步运用历史、政治以及道德、法律、伦理等知识分析人物。
第三,高级阶段1、巩固并发展阅读名著的兴趣,逐步博览群书;2、能自觉地运用有关知识阅读名著,力争独立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3、能写简单的文学评论,对名著的写作技巧能进行鉴赏评价。课程内容结合教材中出现的经典作品,在收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一批有一定广度、侧重经典、难度不一、可读性强的文学名著。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老舍《骆驼祥子》;巴金《家》;路遥《平凡的世界》;霍达《穆斯林的葬礼》;雨果《悲惨世界》;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安徒生《安徒生童话》;玛格丽特·米切尔《乱世佳人》等。
课程实施方式时间:每周安排一个阅读课时。学习方式:“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在班级内部建立图书角,人均一册以上。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的组织单位,便于图书借阅,学生讨论和教师集中指导。完善学校文学社、晚报小记者团等文学社团建设,积极撰写读后感,编辑“名著欣赏”手抄报等,提供学生争鸣的阵地。评价方式:评价注重欣赏阅读的全过程;评价方式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的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自己的方式。一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组内互评、组间互评。)
自我评价表学生姓名
填表日期
我认真回顾了从
月
日至
月
日期间阅读欣赏过的名著和读书笔记及记录卡,发现我共阅读了
篇名著,合计
字左右,我的收获还真不少。1、在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方面,我的成就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2、之所以会有上述的成就和进步,我认为是因为:
3、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有一些需要改进或克服的问题,它们是: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一.克服和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国家课程带有统一性、普遍性的特征校本课程是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需要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具有针对性、灵活性、选择性等特点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
人的发展的两个方向:社会化(人具有社会性,追求个体的共同性)、个性化(人具有个性,追求个体的独特性)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个体的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它反映的不是对社会的适应,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和创造,因而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人的存在方式本身就有着个人存在和社会存在的二重性质,人通过教育而成为人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人的二重存在方式实现统一的过程。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辨证统一的,是个人生长发展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人的社会化过程并非意味着人的个性的消失,相反,它意味着人的个性的真正形成。在社会化过程中,人总是作为主体在行动着,这是一个能动的、自觉的和自决的过程,这使得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能够实现个性化。个性化过程中的主体性特征并不意味着人可以享有超越一切的绝对自由,他必须和必然地要受到所属群体和人类发展水平的制约,这个个性化的现实基础。湖北武汉市育才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一是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1)生命性(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是有生命的个体,学校生活是师生生命成长的摇篮)(2)愉悦性(学海无涯乐作舟,要让师生快乐地工作、快乐地学习,学校要有可接受性)(3)差异性(每一个师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师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师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速度)(3)发展性(学校的教育要基于师生的终身发展)二是落实教育个性化的要求。校本课程开发强调校本课程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允许学生有差异地发展,使没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都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展。校本课程的内容:(1)《阅读与积累》,这是与语文相关联的课程,其课程理念是:“快乐阅读、有效阅读”,具体科目有快乐读书屋、奥斯卡剧场、楚才新天地等;(2)《SX开发》,这是与数学相联系的课程,其课程理念是:“生活中应用,应用中发现、发现中创新”具体内容有数符传真、ABC扫描、IQ链接”等;(3)《艺术与欣赏》课程的理念是:“享受艺术,展现美的个性”,其具体内容构成是:动漫乐园、动感世界、快乐之旅等;(4)《综合实践·生活》课程的具体构成包括阳光心理、绿色生活、探天行动等。该校通过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三.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使教师学会站在课程的立场看待问题,从本质上把握问题的实质;其次,校本课程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使教师直面从拟订目标、选择材料、组织安排课程结果到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会遇到的问题,提升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最后,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有多方面人士参加、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并反思自己在课程开发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找到答案,在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四.有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学校特色就是“办学主体刻意追求逐步实现的学校工作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品质。”广西省容县容城镇中心学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充分挖掘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2024年度在线教育服务合同5篇
- 海底两万里观后感与探讨
- 16大家一起来合作 (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 3 古诗词三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上饶卫生学校二期建设项目(2024版)
- 会员协议书范本
- 保温系统施工的合同范本
- 专用化学品销售协议示例(2024年发布)版B版
- 专用设备买卖协议细则(2024版)版B版
- 专业鞋品采购协议模板2024版A版
- 国优电力工程现场复查要点
- 金科新未来大联考2025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烤烟科技员考试题答案
- 商业球房运营方案
- 《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统计表征技术指南(试行)》
- 高职院校智能制造实验室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 电商整年销售规划
- 口腔癌放疗护理
- 钻杆购销合同模板
- 工业大数据采集处理与应用
- 卷烟厂车间辅助业务外包项目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