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税收-第2章-国际税收管辖权_第1页
国际税收-第2章-国际税收管辖权_第2页
国际税收-第2章-国际税收管辖权_第3页
国际税收-第2章-国际税收管辖权_第4页
国际税收-第2章-国际税收管辖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国际税收管辖权国际税收问题,是由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各自凭借其税收管辖权对跨国经济人征税而引起的,同一纳税人的同一所得很可能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行使征税权,所以税收管辖权是国际税收研究的基础和起点.2.1税收管辖权的含义和类型

1、税收管辖权的概念

所谓税收管辖权,就是一种征税权,它是国家的管辖权在税收上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在不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公约的前提下,都有权选择最优的(或对本国最有利的)税收制度。税收管辖权包括三项基本内容:

1.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即由谁来纳税和谁来征税,具体而言是由国家行使征税权,由国家的税务部门行使税收的管理权,纳税主体是根据税收管辖权具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或者法人。

2.纳税客体,即对什么征税,通常而言包括收益、所得和财产等。

3.纳税数量,即征多少税。它既包括宏观整体税负的确定,也包括各具体税种的确定,还包括有关征税项目、征税数量的确定。

2、税收管辖权的类型

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属地原则:一国政府可以在本国区域的领土和空间内行使政治权利。属人原则:一国政府可以对本国的公民和居民行使政治权利。

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两大原则,可以把税收管辖权分为:(1)居民管辖权,即一国要对本国税法中规定的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取得的收益、所得和财产行使征税权;(2)地域管辖权,又称来源地管辖权,即一国要对来源于本国境内的收益、所得和财产行使征税权;(3)公民管辖权,即一国要对拥有本国国籍的公民所取得的收益、所得和财产行使征税权。所得税管辖权的实施主要有:P631.同时实行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世上大多数国家)2.仅实行地域管辖权(香港、文莱、乌拉圭、哥斯达黎加、肯尼亚、巴拿马、赞比亚等)3.同时实行地域管辖权、居民管辖权和公民管辖权(美国、墨西哥)4.同时实行地域管辖权和公民管辖权(菲律宾、罗马尼亚)我国也是选择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需要按中国税法规定纳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必须按照中国税法的规定纳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三条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一)居民税收管辖权

在实行居民管辖权的国家,只要是属于本国居民取得的所得,不论是境内所得还是境外所得,国家均享有征税的权力。问题出现:居民的确定标准;一国行使居民管辖权的关键税收居民的判定标准一、自然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1.住所标准一个人在行使居民管辖权的国家内拥有住所,这个人就是该国居民,对该国履行无限纳税义务。住所一般是指一个人固定的或永久性的居住地,一般为配偶、家庭、经济利益中心以及财产所在地。案例名称:帕瓦罗蒂逃税案的思考2000年4月,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被指控有骗税行为。意大利检察机关指控他在1989年——1995年之间未申报的应税收入有350亿-400亿里拉,约合1600-1900美元。而帕瓦罗蒂坚称自己一直遵纪守法,从来没有逃过税。本案中双方争论的焦点是帕瓦罗蒂是不是意大利的税收居民,他在世界各地获得的收入要不要向意大利税务部门缴纳个人所得税。在税收管辖权上,意大利和我国一样,都是同时实行居民管辖权和地域管辖权的国家,也就是说只要是意大利的居民,就要对其取得的所有收入向意政府缴税,不管这些收入来自何处。帕瓦罗蒂认为,自己已经正式移居摩纳哥的蒙特卡洛多年,并一直常年居住在那里,已经不是意大利的居民;而且自己每年的演出收入也不是在意大利获得,因而不用缴税。而意大利的检察官则认为,第一,从帕瓦罗蒂的居住时间来看,他每年在蒙特卡洛的居住时间都不满六个月,而大部分时间都在意大利度过;第二,从帕瓦罗蒂的财产看,其在蒙特卡洛的房产仅仅价值20万英镑,与其身份不符,不能算是一个永久居住地地方,而其在意大利的摩德纳则拥有豪华的住宅,价值200万英镑。思考:我国关于居民身份是如何判定的?如果帕瓦罗蒂是中国人,那么他是否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8修订)

第二条税法第一条第一款所说的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

第三条税法第一条第一款所说的在境内居住满一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365日。临时离境的,不扣减日数。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第六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居住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只就由中国境内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支付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居住超过五年的个人,从第六年起,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2.居所标准一个人在行使居民管辖权的国家内短期停留、临时居住达到一定期限,这个人就是该国居民,对该国履行无限纳税义务。(自有的房屋、租住的公寓、旅馆等)英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瑞士、澳大利亚、德国等

居所与住所的区别:(1)住所是个人的久住之地,而居所只是人们因某种原因而暂住或客居之地;(2)住所通常涉及到一种意图,即某人打算将某地作为其永久性居住地,而居所通常是指一种事实,即某人在某地已经居住了较长时间或有条件长时期居住。

关于“居所标准”的案例1:有一位先生1910年在加拿大出生,1932年他参加了英国空军,并于1959年退役,随后一直在英国一家私人研究机构工作,直到1976年正式退休,而且退休后他与英国妻子继续在英国生活。在此期间这位先生一直保留了他的加拿大国籍和护照,并经常与加拿大有一些金融方面的往来;而且他也希望与妻子一同回加拿大安度晚年,并表示如果妻子先他去世,自己也要回加拿大度过余生。关于“居所标准”的案例2:英国人麦卡锡·约翰逊船长在英国一家船运公司工作,经常往返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航程,并且在法国境内拥有1幢住宅,每年偕夫人来此度假一月。

2003年,法国政府要求麦卡锡·约翰逊就其境内外收入纳税,麦卡锡·约翰逊不服,遂诉至法院。法:住所和居所标准(5年以上经常居所)3.居住时间标准许多国家规定,一个人在本国尽管没有住所或居所,但在一个所得年度中他在本国实际居住的时间较长,超过了规定的天数,则也要被视为本国的居民。对于居住时间的长短,不同国家有不同规定,大多数国家规定为半年或l年。英、加、新加坡、德、瑞、泰(6个月)日(一年以上)美、中、新西兰(满一年)

我国居住时间标准我国税法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我国住满1年的个人为我国的税收居民(我国的纳税年度为日历年度,所以一个在我国无住所的人只有在我国从某一年度的1月1日住到12月31日才可能成为我国的税收居民,跨年度住满365天并不会成为我国的税收居民)。

如某外国人2003年2月12日来华工作,2004年2月15日回国,2004年3月2日返回中国,2004年11月15日至2004年11月30日期间,因工作需要去了日本,2004年12月1日返回中国,后于2005年11月20日离华回国。案例:肖先生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即按照中国税法规定,属于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1999年1月1日肖先生受公司委派前往公司驻英国办事处工作,任职时间为2年,即从1999年1月1日起到2000年12月31日至。赴英国前,依据政府有关规定,他到户籍管理部门办理了户口注销手续。1999年和2000年度,英国政府依据在一个纳税年度在其境内居住满6个月的自然人居民身份判定标准,判定肖先生为英国居民。中国政府则依据住所标准判定肖先生为中国居民。因为尽管肖先生在出国前已经注销了户口,在中国已没有了户籍,但是由于其家庭或主要经济利益关系仍在中国境内,并且他只是为了履行职务才在英国居住,一旦任届期满,他必然要返回中国,故依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他在法国期间,仍然属于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至此,中英双方都将肖先生认定是本国居民,都要对他行使居民管辖权征税。居民双重身份的确定顺序:永久性住所重要利益中心习惯性住所地国籍国际协商思考肖先生的案例例:王先生在中国有一个永久性住所,其妻子和孩子都住在中国,同时他又在德国经商,并且居留时间超过了6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第四条第二款:由于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同时为缔约国双方居民的自人,其身份应按以下规则确定:(一)应认为是其有永久性住所所在国的居民;如果在两国家同时有永久性住所,应认为是其个人和经济关系更密切(要利益中心)的国家的居民;(二)如果其重要利益中心所在国无法确定,或者在两上家中任何一国都没有永久性住所,应认为是其有习惯性居处所国的居民;(三)如果其在两个国家都有,或者都没有习惯性居处,认为是其国民的国家的居民;(四)如果其同时是两个国家的国民,或者不是两个国家任何一国的国民,缔约国双方主管当局应通过协商解决。二、法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

确认公司在税法上的居民身份,同确认自然人的居民身份一样,其目的是对居民的国内外所得行使征税权。

1.注册地标准。2.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3.总机构所在地标准。4.资本控制标准。5.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标准1.注册地标准。即按一国法律在该国注册成立的公司为该国的居民纳税人

美、法、英、德、瑞典、意、泰、芬兰、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国,都采用这一标准。凡是在该国境内依法登记成立的公司企业,即为该国的居民纳税人。例如,美国税法规定,凡属按照美国任何一个州的法律向州政府注册设立的跨国公司,不论其总管理机构是否设在美国,也不论是美国人还是外国人开设的,均被认定为为美国居民公司,对其来自世界各地的所得进行征税。2.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公司的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设在哪一国,便视为哪一国的居民公司。(英、法、德、加拿大、意、奥地利、新西兰、印、新加坡、澳大利亚)。例:1946年,埃斯特石油有限公司在喀麦隆注册成立,总机构设立在喀麦隆。1949年英国政府要求埃斯特石油公司就其全部公司所得纳税。埃斯特石油公司则认为,该公司在喀麦隆注册,总机构设立在喀麦隆的雅温得,公司的产品和销售地都不在英国。所以不应该向英国政府纳税。英国法院则认为,埃斯特石油有限公司的绝大部分董事在英国,只有个别董事在喀麦隆,多数董事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公司的重要决定都在英国作出,所以埃斯特石油有限公司的实际的控制和管理中心在英,是英国公司,应向英国纳税。3.总机构所在地标准总机构标准指公司的居民身份是根据公司在本国是否设有总机构来判定。凡是总机构设立在本国境内的跨国公司,无论其投资者是哪国人,都应确定为本国的居民公司。

比利时与日本4.资本控制标准。资本控制标准又称控股权标准、投票权标准,是以控制公司选举权股份的股东是否为本国居民来判定其公司居民身份,即控制公司选举权的股东是一国居民,该公司就是该国的居民公司。美国和澳大利亚

5.主要经营活动地标准主要经营活动地标准是以公司营业活动的数量作为判定本国公司居民身份的标准,即只要一个公司的主要经营活动是在某国境内进行的,该公司就是这个国家的居民公司。比利时、卢森堡

法人居民双重身份的确定顺序:法人实际控制与管理中心所在国

国际协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二条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本法所称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本法所称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二)地域税收管辖权地域税收管辖权,也称为收人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是按照属地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它强调按收人或所得来源地点,对来源于本国境内的收人或所得以及存在于本国境内的财产行使征税权。地域管辖权实际上可以分解为两种情况:一是对本国居民而言,只须就其本国范围内的收益、财产和所得纳税。即使在国外有收益、所得和财产,也没有纳税义务;二是对于本国非居民而言,其在该国领土范围内的收益、所得和财产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问题出现:所得来源的确定;一国行使地域管辖权的关键所得来源地的确定一、关于经营所得来源地的确定各国判定经营所得的来源地,主要标准有:1.常设机构标准经济与合作组织1963年《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中正式使用了“常设机构”概念,作为确定营业利润来源地的标准。常设机构指企业在一国境内进行全部或部分经营活动的固定场所。常设机构的三个特征:1、有一个营业场所(自有、租赁)。2、确定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固定性或者永久性。3、通过这一常设机构进行的活动必须是以盈利为目的。大陆法系(什么是大陆法系?)的国家多采用常设机构标准来判定纳税人的经营所得是否来自本国。(法、德、意大利、西班牙、荷兰、葡萄牙、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中国等)。发达国家主张对可移动产业成为常设机构不仅要有时间限制,而这种时间界限应当尽量地长;发展中国家主张不应当对可移动产业成为常设机构设立时间条件,或时间限制尽可能短。(为什么观念不同?)

在各个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中,均对如何判定设立常设机构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税收协定专门列有“常设机构”一条,对常设机构的概念、范围及判定条件作出具体解释和说明。(案例)案例:常设机构的判定

德国A公司与中国B公司签订协议:由A公司为B公司建造一座价值1亿欧元的发电站,协议包括:(1)设施的各项设计、维修、保养的手册在德国境内制作

2000万欧元(2)设施的操作技术300万欧元(3)附属设备制造技术(包括制造专利)400万欧元(4)附属设备的制造图纸、资料费

4000万欧元(5)中国工作人员在德国培训

300万欧元(6)A公司派员到中国对电站的制造和安装进行监督,A公司技术人员在中国停留6个月以上3000万欧元第一条第二款:缔约国一方居民在该缔约国进行与设在缔约国另一方常设机构有联系的计划、设计或研究工作以及技术服务取得的所得,不应计入该常设机构。因此,德国A公司向我国B公司提供的第(1)、(4)、(5)项技术帮助,我国不对其收入(共计6300万德国欧元)征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议定

第5条第3款,即常设机构包括建筑工地,建筑、装配或安装工程,或者与其有关的监督管理活动,但这种工地、工程或活动以连续为期六个月以上的为限。上述第(6)项业务活动即德国A公司派员到中国对电站的制造和安装进行监督,停留时间超过6个月,因而这种监督活动已构成德国A公司在我国的常设机构,我国对于德国A公司由此获得的3000万欧元的监督活动收入应征收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第十二条第四款:如果特许权使用费受益人是缔约国一方居民,在该特许权使用费发生的缔约国另一方,通过设在该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进行营业,据以支付该特许权使用费的权利或财产与该常设机构有实际联系的,应计入常设机构利润征税。最后,德国A公司向我国B公司提供的第(2)、(3)项技术所取得的共计700万欧元的特许权使用费与常设机构有实际联系,应计入常设机构利润征税。2.交易地点标准英美法系的国家一般并不采用常设机构标准来确定经营所得的来源地,而是比较侧重用交易或经营地点来判定经营所得的来源地。英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缅甸、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地区等)交易地点标准:依据交易或者经营的地点来判断收入的来源国。二.劳务所得来源地的确定跨国自然人从事的劳务所得包括::“独立个人劳务”、“非独立个人劳务所得”、“跨国其它个人所得”。1.独立个人劳务所得来源地的确定“独立个人劳务”是指以独立的个人身份从事科学、文学、艺术、教育或教学活动以及医师、律师、工程师、建筑师、牙医师和会计师等专业性劳务人员,没有固定的雇主,可以多方面提供服务。

(1)固定基地标准以独立劳务者在某一国是否设有经常使用的固定基地从事专业性劳务活动,并通过该基地取得收入为依据来确定独立劳务所得的来源地。如果他在某个国家设有固定基地,如诊疗所、事务所等,并且所得是通过该固定基地取得的,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认为该项所得是来源于其境内,对之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见案例)杰克先生是美国一位权威的牙科专家,在美国拥有数家著名的牙科诊所,并且获得了不菲的收入。2004年,上海一家大医院与杰克先生通过网络、传真及电话达成了协议:2005年起,将该医院的牙科正式与杰克牙科成为合作研究伙伴,科室正式挂出——与美国杰克研究中心合作成立,杰克除了对该医院进行技术性指导外,还每年定期来到中国该牙科进行专家门诊。2005年,杰克来过3次,每次停留不超过一个月。同年中国的税务机关要求杰克就在中国的会诊收入纳税,杰克拒绝。杰克应该纳税吗?(2)停留时间标准停留时间标准。即只要跨国纳税人在一个会计年度一国境内连续或者累计停留一定的时间(183天),该国就可以判定获取的所得来源于其境内,可对之行使地域管辖权征税。(案例)案例案例一:2006年2月,日本某私家医院的一位著名医生来到中国,在某医院从事疑难病症的会诊,他在中国停留了200天,取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案例二:2007年1月,有一位日本知名教授第一次来到中国某大学从事讲学和研究活动,他在中国停留了300天,取得了讲学和研究的报酬5万元。按照国际征税规范,中国对于上述两笔由日本人在中国取得的所得可否征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第十四条、缔约国一方居民由于专业性劳务或者其他独立性活动取的所得,应仅在该缔约国征税,除非该居民在缔约国另一方为从事上述活动的目的设有经常使用的固定基地,或者在该缔约国另一方有关历年中连续或累计停留超过183天。如果该居民拥有上述固定基地或在该缔约国另一方连续或累计停留上述日期,其所得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但仅限归属于该固定基地的所得,或者在该缔约国另一方上述连续或累计期间取得的所得。第二十条教师和研究人员任何个人是、或者在直接前往缔约国一方之前曾是缔约国另一方居民,主要由于在该缔约国一方的大学、学院、学校或其他公认的教育机构从事教学、讲学或研究的目的暂时停留在该缔约国一方,从其第一次到达之日起停留时间不超过三年的,该缔约国一方应对其由于教学、讲学或研究取得的报酬,免予征税。(3)所得支付地标准劳务所得支付地标准。即如果某跨国纳税人的所得是由某国的居民或设在该国的常设机构、固定基地支付的,该国就可以判定该所得来源于其境内,可对之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征税。案例)中国同时采取这三种标准一位泰国医师经常以从事医疗服务为目的在中国短期停留,并因此取得了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于他在中国的停留时间均不到一年,他不具有中国的居民身份,中国对其实施地域税收管辖。据此,这个泰国医师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中国政府就可以认定他拥有来源于中国的所得,对他取得的这部分所得行使地域管辖权征税。一是他在中国开有一家诊所从事医疗服务取得所得;二是虽未设立诊所,但在一个会计年度在中国停留达到或超过183天,在此期间内从事医疗服务取得所得;三是他在中国从事医疗服务取得的所得是由具有中国居民身份的人所支付;四是他在中国从事医疗服务取得的所得是由泰国一家居民公司设在中国的代表处(构成常设机构)所负担。2.非独立个人劳务所得来源地的确定“非独立个人劳务”是指因受雇取得的薪金、工资和其他类似报酬。

1.停留时间标准2.所得支付地标准案例Tom于1999年3月任职于深辉咨询公司,该公司为华盛顿市一制衣公司提供中国市场的情况,为其收集世界各国制衣公司在中国经营、销售信息及情报。根据聘任合同,Tom工资收入由制衣公司以美元直接支付。Tom认为自己的工资、薪金所得属于境外所得,而且自己在中国未满1年,可以不必纳税,所以当他接到税务机关《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时,感到非常吃惊。后经税务人员解释,Tom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所得来源地同所得支付地的矛盾当所得来源地与所得支付地不一致时,根据税法第5条规定,下列所得,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应依法向中国政府缴纳个人所得税:(1)在中国境内任职、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2)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3、跨国其他个人活动所得来源地的确定(1)跨国政府服务所得。指跨国政府服务人员为某国政府提供跨国服务取得的所得。如一跨国政府服务人员在中国政府设在美国的政府性机构(如大使馆)工作,报酬完全由中国支付,那么由中国根据地域税收管辖权征税。但是:a.他既有美国居民身份,又有美国公民身份b.拥有美国居民身份,且居民身份的取得并非由于为美国政府工作满足a或者b的任一条,都由美国征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第十八条:一、(一)缔约国一方政府、行政区或地方当局对向其提供服务的个人支付退休金以外的报酬,应仅在该缔约国征税。(二)但是,如果该项服务是在缔约国另一方提供,而且提供服务的个人是该缔约国另一方的居民,并且该居民:1.是该缔约国国民;或者2.不是为了提供该项服务的目的,而成为该缔约国的居民,该项报酬,应仅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2)跨国演出或者表演所得一位具有美国居民身份的艺术家,2000年5月到我国从事个人的表演活动,他在中国的停留时间为一个月,他取得了一笔表演所得,并且出于避税的目的他的演出收入是由一家外籍机构支付的,对于这笔所得,中国政府可否征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第十六条艺术家和运动员一、虽有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的规定,缔约国一方居民,作为表演家,如戏剧、电影、广播或电视艺术家、音乐家或者作为运动员,在缔约国另一方从事其个人活动取得的所得,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然而,如果该缔约国一方居民作为表演家或运动员,按照缔约国双方政府同意的文化交流的特别计划从事这些活动,该项所得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应予免税。(3)退休金所得一般来说,由纳税人的居住国征税,除了以下三种情况:*对于跨国政府人员退休金所得,一般由支付退休金的国家征税,但如果该人员非该国居民,同时属于另一国的居民和公民,那么向那国支付。*如果退休金由非居住国居民或者设在该国的常设机构支付,该退休金由该非居住国征税。*根据一国的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专项基金支付的退休金和其他类似款项,由支付退休金的政府所在国征税。思考:具有中国居民身份的李先生符合哪些情况可以由美国政府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4)学生的所得第二十条学生、企业学徒或实习生是、或者在直接前往缔约国一方之前曾是缔约国另一方居民,仅由于接受教育、培训或者获取特别的技术经验的目的,停留在该缔约国一方,对于下列款项,该缔约国应免征税:(一)为了维持生活、接受教育、学习、研究或培训的目的从国外收到的款项;(二)政府、科学、教育或其他免税组织给予的赠款或奖金(三)在该缔约国从事个人劳务的所得,在任何纳税年度额不超过5,000美元或等值的中国人民币。根据本条提供的优惠,仅延伸到为完成接受教育或培训所要的合理时期。案例:美国A小姐在中国某大学留学,为维持其生活、接受教育、学习的目的,课余从事个人劳务活动,取得了劳务报酬;马来西亚B先生在中国某大学接受培训,为维持其生活和接受培训的目的,他的亲属定期为他汇来生活费,而且他还获取了其所在大学的奖学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该缔约国另一方应对其以下所得免予征税:(一)其为了维持生活、接受教育、学习、研究或培训的目的从国外取得的汇款;(二)所取得的赠款、补贴或奖金;(三)在该缔约国另一方提供与其学习、研究或培训相关的或为维持其生活所需的劳务取得的任何报酬,在一个历年中金额不超过二千美元或等值的马来西亚林吉特或等值的中国人民币。三.投资所得来源地的确定投资所得是指投资者并不直接从事经营管理的营业活动,而是将资金财产和权利供他人使用而取得的所得。投资所得主要包括:股息、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①权利提供地标准。以权利提供方所在地为这类所得的来源地,认为跨国股息、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等是来源于提供这类权利的居民所在国,应由该居住国行使征税权,而非居住国不得对这些所得行使地域管辖权征税。②权利的使用地标准。即这类权利是在哪个国家使用的,就由此判定这类所得来源于哪个国家,由该国行使地域管辖权征税。例如:A国甲公司向B国乙公司提供一项专利权,专利权在B国境内使用,那么由B国政府征税。③预提税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者虽设有机构、场所,但与该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而有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利润(股息、红利)、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它所得,均应就其收入全额征收预提所得税。

中国国内税法规定对其从境内汇出股息等须征收20%的预提税,美国国内税法对同类所得规定的预提税率为30%,中国和美国签订税收协定,规定发生在签约国家的同类所得只征收10%的预提税,四、财产所得来源地的确定财产所得是指纳税人因拥有、使用、转让手中的财产而取得的所得或收益。对于不动产所得,各国一般均以不动产的实际所在地为不动产所得的来源地。第六条不动产所得一、缔约国一方居民从位于缔约国另一方的不动产取得的所得,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二、“不动产”一语应具有财产所在地的缔约国的法律所规定的含义。该用语在任何情况下应包括附属于不动产的财产,农业和林业所使用的牲畜和设备,一般法律规定的适用于地产的权利,不动产的用益权以及由于开采或有权开采矿藏、水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取得的不固定或固定收入的权利。船舶和飞机不应视为不动产。②对其他动产由转让所得,如股票、债券等的转让所得,国际上通常坚持所得的来源地原则,以转让地为该转让所得的来源地,由被转让财产的所在国行使地域管辖权征税。我国在对外谈判签订的税收协定中,基本上都采纳了后一条标准。

③对属于在非居住国的常设机构或固定基地的动产,以常设机构或固定基地所在国为转让所得的来源地,不论是单独转让还是随同整个企业或基地一起转让,只要是转让属于该机构场所的财产所得的收益,都可以由该机构场所所在国对之行使地域管辖权。

第十二条二、转让缔约国一方企业在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营业财产部分的动产,或缔约国一方居民在缔约国另一方从事独立个人劳务的固定基地的动产取得的收益,包括转让该常设机构(单独或者随同整个企业)或者该固定基地取得的收益,可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三、缔约国一方居民转让从事国际运输的船舶或飞机,或者转让属于经营上述船舶、飞机的动产取得的收益,应仅在该缔约国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