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单位重点人员培训_第1页
社会单位重点人员培训_第2页
社会单位重点人员培训_第3页
社会单位重点人员培训_第4页
社会单位重点人员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单位重点人员培训

消防天津市河北区消防支队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第一章燃烧知识

什么是燃烧?燃烧,俗称“着火”,是可燃物质与氧或氧化性物质作用发生的一种放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燃烧的条件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是指能与空气或其他氧化性物质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助燃物:是指能与可燃物质相结合并能帮助、支持和导致着火或爆炸的物质。着火源:是指能引起可燃物着火或爆炸的能量来源。燃烧的充分条件具备了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但由于可燃物质的数量不够,氧气不足或着火源的热量不大,温度不高,燃烧也不能发生。例如:在可燃物的浓度上讲:氢气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4%~75%之间就能着火甚至爆炸。在能量上讲:火源的温度越高,能量越大,引起可燃物燃烧的可能性越大。(例如:电焊的温度和火柴的温度)燃烧条件的结论燃烧不仅必须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并且满足相互之间的数量比例,同时还必须使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否则燃烧也不能发生。火灾火灾的危害:

“火,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火灾概念: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以下列出近年一些重大特大火灾案例:

1994年12月8日下午,新疆克拉玛依市、新疆石油管理局为迎接自治区教委工作检查,在克拉玛依市友谊馆由克拉玛依市教委组织现场文艺汇报演出,由于光柱灯烤燃纱幕而引起火灾,当时七个安全出口仅有一个打开,造成325人死亡、130人受伤、经济损失211万元,其中280多名中小学生死亡。

1994年11月27日下午1时30分辽宁省阜新市面积200多平方米的艺苑歌舞厅营业时由于一17岁男青年点烟后将燃烧的报纸随手扔到沙发座下,造成特大火灾,死亡233人、烧伤20人。1989年8月12日上午9时55分,山东省黄岛油库雷击引起火灾,火灾中发生喷溅、爆炸,造成死亡19人(消防官兵14人、油库职工5人),伤78人(消防官兵66人、油库职工11人),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并因原油流入海洋使130公里海岸线受到污染,海产品损失和清理污染也需要数千万元。1998年5月5日下午5时35分,北京玉泉营环岛家具城由于电铃线圈过热引起大火,造成经济损失近亿元。

1991年5月30日凌晨3时30分,广东东莞兴业制衣厂工人乱扔的烟头引燃可燃物造成火灾,造成死亡72人、伤47人、直接经济损失190万元的特大火灾,这是一起典型的三合一厂房火灾事故。

1987年3月15日凌晨2时39分,我国最大的麻纺企业哈尔滨亚麻厂发生粉尘爆炸事故,死亡58人、伤82人、直接经济损失650万元。

1998年3月5日下午3时许,西安煤气公司液化气发生泄露着火,引起储罐爆炸,造成44人伤亡(其中死亡11人,消防人员7人、液化气站工作人员4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2013年6月3日6时6分,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液氨爆炸导致严重火灾及人员伤亡,事故遇难人数共120人,受伤77人。国务院已成立事故调查组。

2013年10月11日石景山喜隆多商场火灾:过火面积1500平米,石景山喜隆多商场一楼的麦当劳着火蔓延至整座大楼,大火共扑救9小时,致2名消防员牺牲。经调查,起火原因系麦当劳电动车充电时发生电器故障。焦点访谈首次披露起火时商场内部监控录像,麦当劳一名女店长发现火情后自行逃离,商场消防中控室的值班人员在听到自动报警后不是马上启动喷淋系统,而是摁掉报警声继续打游戏。喜隆多商场消防中控室的监控录像显示,凌晨2点52分54秒,中控室里的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开始报警,此时麦当劳餐厅的明火已经起来了,画面上一名男性值班人员起身按了一下报警器,又回到了座位上。按规定,接到报警的值班人员应马上通知报警区域的值班保安,携带灭火设备到现场查看火情,并反馈情况,但该值班人员未下任何通知。央视报道称,据他事后向警方交代,他对第一个火警做的工作是消音,即摁断报警音。2分钟后,第二个报警器又开始报警,值班保安又摁断报警音,坐下继续打游戏。央视披露的视频显示,尽管消了音,但他身后的报警器一直在闪烁。发生如此大范围的报警,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商场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还没有起火的区域和楼层,但值班人员并未这样做。火灾按可燃物类型和燃烧性质划分为

A、B、C、D、E、F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火灾等级划分标准

一、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下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二、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三、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四、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防火的基本措施防火的基本措施:就是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或限制燃烧条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防火的基本措施主要有:1、控制可燃物;2、控制助燃物;3、控制或消除着火源;4、控制工艺参数;5、阻止火势蔓延阻燃阻燃是指延缓、抑制燃烧的传播,减少热引燃的概率。灭火原理灭火的基本原理:1、隔离灭火法2、窒息灭火法窒息灭火法是隔绝空气或稀释燃烧区的空气含氧量,使可燃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停止燃烧。3、冷却灭火法4、抑制灭火法燃烧产物燃烧产物的数量、组成等随物质的化学组成以及温度、空气的供给情况等的变化而不同。典型燃烧产物的理化性质二氧化碳:CO2为完全燃烧产物,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二氧化碳毒性较小,主要危害是造成缺氧而窒息。一氧化碳:CO为不完全燃烧产物,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有剧毒,能破坏血液的输氧功能,人体吸入少量CO就会感到头晕、头疼,并且呕吐。当空气中含有1%CO时,就会使人中毒死亡。火焰、烟雾及热的传播火焰:是指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域,它是可燃物质燃烧时所生成的发光、发热、闪烁向上的空间体积部分。烟雾:物质燃烧时所产生的气状物称为烟。这种气状物是物质在燃烧或热解作用下所形成的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火焰、烟雾及热的传播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因素。热传导:热量通过物质直接接触从高温区向低温区的流动过程,称为热传导或导热热对流:热对流是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的一处向另一处传递的现象。热辐射:以光速和电磁波形式传播热能的现象,叫做热辐射。燃烧的类型按燃烧形成的条件和瞬间特点,一般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4种类型。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上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闪点是衡量液体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燃烧的类型—着火着火:可燃物质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着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着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叫做着火。燃烧的类型—自燃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着火源的作用下,靠受热或自身发热而蓄热所发生的自行着火现象。自燃的种类:1、受热自燃2、自热自燃燃烧的类型—爆炸爆炸: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现象,均称做爆炸。燃烧的类型—爆炸爆炸极限: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炸下限越低,爆炸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就越大。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气态物质燃烧的形式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空气)混合状况不同,将气体物质的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液态物质燃烧的形式液体在燃烧时,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蒸气被分解氧化而燃烧。动力燃烧:燃烧性液体的蒸气、低闪点液雾预先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为动力燃烧。蒸汽爆炸威力大固体物质燃烧燃烧性固体因具有受热发生相变或热分解的倾向,在一定温度下能从固体表面逸出可燃气体,析出的可燃气体越多,越易燃烧。固体物质的组成、结构不同,燃烧形式也不同,主要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式燃烧、阴燃四种形式。氧指数又称临界氧浓度或极限氧浓度。即在规定条件下,维持平稳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第二章建筑防火建筑火灾的蔓延扩大,多数是由不耐火的建筑结构和可燃装修材料所致。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依据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材料表面的着火性和火焰传播性、发烟、炭化、失重以及毒性生成物的产生等特性来衡量,它是评价材料防火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A1、A2、B、C、D、E、F七个级别。建筑构件建筑物是由建筑构件组成的,诸如基础、墙壁、柱、梁、楼板、楼梯等。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系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一般用小时表示。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1、失去稳定性2、失去完整性3、失去隔热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是由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最低耐火极限决定的。一般建筑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耐火性能最高,四级耐火性能最低。防火分区在建筑物内设置防火分区,可以有效地把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火灾损失,同时为安全疏散和扑救提供有利条件。民用建筑:一、二级2500平方米;三级1200平方米;四级600平方米;地下半地下建筑500平方米。高层建筑:一类建筑1000平方米;二类建筑:1500平方米;地下室500平方米。防火分隔建筑物水平防火分隔设施主要有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幕、防火水幕等。防火墙:防火墙的作用主要是阻止烟火朝水平方向蔓延。防火门:防火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的门。防火门防火门的耐火极限:甲级防火门为1.5h,乙级防火门为1.0h,丙级防火门为0.5h。防火间距防火间距是两栋建(构)筑物之间,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等的必要间距。防火间距不足时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安全疏散安全出口:凡是符合疏散要求的门、楼梯、走道等都可称做安全出口。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是指由建筑内到外部出口或楼梯的最大允许距离。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例如: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安全疏散设施一般来讲,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有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走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广播及辅助救生设施等。安全疏散设施疏散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火灾应急照明为保证火灾时正常供电,设置的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必须有两个电源,即日常电源和紧急备用电源。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要设置火灾应急照明灯防排烟系统建筑物的高度越高,其烟囱的效应越大,烟火上升的速度也越快。实验测定表明,烟气垂直扩散的速度达3~4m/s,一座30层的大厦,如不加控制只需25s左右的时间烟气就会从底层上升到顶层。排烟方式排烟方式:1、自然排烟方式2、机械排烟方式3、正压机械送风方式。防烟系统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提供不受烟气干扰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第三章电气防火当导体和电器温度达到一定允许值时,由于退火会使金属材料的机械强度显著下降。当载流导体长期处于高温状态时,会使其产生慢性退火变软,丧失机械强度,导致变形和破坏。接触电阻发热使电接触面氧化并生成氧化层薄膜,增加接触电阻。电气线路的火灾原因: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漏电。电气线路中的裸导线或绝缘导线的绝缘破损后,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直流电的正极与负极在某一点相碰,造成电气回路中电流突然增大的现象叫短路。导线的安全载流量就是根据电流通过导线,使导线温度升高至某一限度来决定的。接触电阻过大导体连接时,在接触面上形成的电阻称为接触电阻。

电气系统中接触不良的部位,主要出现在电线电缆中间连接处,电线电缆与配电装置或电气设备接线端子的固定连接处,开关动静刃部接触处,各种接触器和继电器动静触头,插头与插座分合接触处等。形成接触不良的原因,一是氧化(锈蚀);二是压接不牢接头虚接或松动;三是遭到烧蚀、污损或腐蚀。漏电从导体绝缘材料中泄漏出来的电流,是由于绝缘材料老化的结果。

室内、外布线的防火措施:在选择线路路径时,一般从供电点至用电点,尽量走近路、直路,避免曲折迂回,减少交叉跨越。在选择线路导线时,应根据具体环境特点,正确选用导线的类型。导线的连接处,其接触电阻应尽量减小,机械强度不得小于同截面导线的80%。接头处包缠的绝缘材料的绝缘强度应与导线相同。为了保证室内、外线路的正常工作,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半年检查一次。临时线路的防火措施:临时低压架空线路的线间距离不得小于30cm,挡距不宜超过30m,线路总长度不应超过500m。临时用电线路的电源侧及操作的地方应装设开关。室外临时线路若遇大风、暴雨等特殊情况,应暂时切断电源,待风雨过后,再通电使用。消防电影及其配电要求消防电源是指对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设施、火灾报警装置、自动灭火装置、火灾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用电设施提供动力保障的电源。电气设备防爆途径:采用隔爆外壳、采用本质安全电路、采用超前切断电源、实施隔离法、限制正常运行工作温度。

常见的防爆电器设备主要有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三大类。本质安全型(简称本安型)电路是指在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下,产生的任何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路。防雷电雷电的火灾危险性:电效应、热效应、力学效应、静电感应、电磁感应、雷电波侵入、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感应共同接地装置,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防静电:如果带电体积蓄的能量大于可燃物质的最小点火能量,而且发生静电放电时,则可认为这种带电体的放电能成为火种。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常见的方法,主要用来消除导体上的静电。为了消除静电,在有静电危害的场所,如果生产条件允许,场所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以上较为适宜。

第四章易燃易爆危险物品防火国家标准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将危险物品分为以下九大类。气体在运输中的主要危险性分为三项。(1)易燃气体(2)非易燃无毒气体(3)毒性气体。

助燃气体作为氧化剂的助燃气体和作为还原剂的可燃性气体对发生燃烧、爆炸反应具有同等重要作用。气体火灾危险性: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性是易燃易爆,所有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着火源都能发生着火或爆炸。由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较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速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

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的特点是在空气中遇火源易燃烧,其蒸气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燃液体在运输时,运输车辆舱(厢)内的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55℃。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特性:高度的易燃性、蒸气的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流动性黏度大的液体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其流动性,即液体的温度升高,其黏度减小,流动性增强。带电性多数易燃液体都是电介质,在灌注、输送、喷流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当静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则放电发火,有引起着火或爆炸的危险。

易燃固体按燃烧的难易程度、燃点的高低、燃烧时的猛烈程度以及放出气体毒性的大小,分为一、二两级。自热物质指发火物质以外的与空气接触不需要能源供应便能自己发热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是指与水相互作用易变成自燃物质或能放出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物质。绝大多数易燃固体与酸、氧化性物质接触,尤其是与强氧化性物质接触,能够立即引起着火或爆炸。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化学组成。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必须盛装在密闭容器中,置于干燥通风处,与性质相互抵触的物品隔离储存。

绝大多数氧化性物质是不燃的,有机硝酸盐类,如硝酸胍、硝酸脲等不仅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本身也可燃。有些氧化性物质与可燃液体接触能引起自燃。如高锰酸钾与甘油或乙二醇接触。有机过氧化物对温度和外力作用是十分敏感的,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较其他氧化性物质更大。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防火措施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防火措施主要有:控制可燃物、控制和消除着火源、阻止蔓延。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和蒸气的排风口应设在室内建筑的上部,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的排风口应设在下部。用惰性介质保护是防止形成爆炸混合物的重要措施。控制和消除着火源,是工业企业中预防着火、爆炸事故的一项最基本的措施。

阻止蔓延的方法主要有:设置信号报警、安设保险装置、采取安全连锁、设置阻火设备、设置防爆泄压设施、布置分区隔离、设置灭火设施。阻火设备是一种防止外部火焰窜入有着火爆炸危险的设备、管道、容器,或阻止火焰在设备和管道间扩展的一种安全装置。第五章仓库防火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将仓库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

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该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按其中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类别确定。任何人进出库都必须详细登记,无关人员严禁进入仓库。

危险化学品的品种繁多,性质各异,储存时要按照分区、分类,专仓专储的原则,定品种、定数量、定库房、定人员进行保管。入库验收时对压缩气体、液化气体和溶解气体的钢瓶,应校验其使用期限是否符合要求等。不准在库房内或在危险化学品堆垛的附近进行试验、分装、打包和其他可能引起火灾的任何不安全操作和休息。仓库地址在符合整体工业布局和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宜建在城市的边缘,并处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和侧风方向,地势要略高于周围地面,靠近水源,库区应修筑围墙或其他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四周环境对仓储安全的影响。超过最大允许占地面积的库房或防火间隔不足时,应当采取增设防火墙的办法加以补救。

库房内储存的纺织原料,堆垛之间,堆垛与墙、柱、灯、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大型的百货仓库应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库内的消防设施、设备应完好能用。

第六章明火作业防火气焊是利用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燃烧的火焰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的一种焊接方法。气割是利用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燃烧的火焰将金属加热到燃烧点,并在氧气射流中剧烈燃烧而将金属分开的加工法。

在焊接、切割作业中,炽热的金属火星到处飞溅是引起火灾和爆炸的主要原因。焊、割工程无论大小,在动火焊、割前都必须认真做好各项安全准备工作。

可燃物与焊、割作业的安全间距一般应不小于10m。查清焊、割件内部的结构情况,清除焊、割件内部的易燃易爆等可燃物,预防发生爆炸事故。这是焊、割作业前极为重要的一项安全准备工作。

焊接工人都要学会灭火的基本方法,懂得灭火的基本知识,学会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被焊、割的设备,作业前必须卸压,开启全部人孔、阀门等。

对焊、割件内部的可燃气体含量,各种易燃易爆物质的闪点、燃点、爆炸极限进行技术测定,在安全、可靠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焊、割。凡是经过焊、割或加热后的容器,要待完全冷却后才能进料。焊、割作业结束后,必须及时彻底清理现场,消除遗留下来的火种。

一级动火一般由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审批。二级动火一般由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部门领导审批。一级动火是指在甲、乙类火灾危险区域内动火的作业。焊工没有操作证,又没有正式焊工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时,不能进行焊、割作业。焊工不了解焊、割现场周围的情况,不能盲目焊、割。焊工不了解焊、割件内部是否安全时不能焊、割。盛装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有毒物质的各种容器,未经彻底清洗之前,不能焊割。大型油罐、气柜经清洗后,未进行气体测爆,或测爆后已间隔了2个小时以上时,不能焊、割。有压力或密封的容器、管道不得焊、割。焊、割场所与附近其他工种互相有抵触时,不能焊、割。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动火区域内可燃气体、蒸气的浓度都必须小于爆炸下限的20%。凡是在禁火区域内进行的动火作业,均须办理动火许可证。动火许可证应清楚地标明动火级别、动火有效期、申请办证单位、动火详细位置、作业内容、动火手段、防火安全措施和动火分析的取样时间、地点、分析结果,每次开始动火时间,以及各项责任人和各级审批人的签名及意见。动火分析人要对分析结果负责,根据动火许可证的要求及现场情况亲自取样分析,在动火许可证上如实填写取样时间和分析结果,并签字认可。第七章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预防

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危害性:人员密集,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财产集中程度高,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火灾产生的社会影响大。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原因主要有:电气、用火不慎、违章操作、吸烟、人为放火、儿童玩火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人员密集场所应当确定各类消防设施的操作维护人员,保障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工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掌握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消防工作的进展情况,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工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安排消防器材的购置、配备、维修、更换和管理工作。人员密集场所专(兼)职防火干部应当推动本单位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推行逐级防火责任制并督促落实。

人员密集场所岗位员工要熟知本单位的消防器材、设施,熟知本单位的紧急情况工作程序。随时提醒流动人员禁止乱扔火种,禁止随意使用电热器具。第八章火场疏散逃生及救护火灾中的惊慌是指经历火灾的人们接受异常灾难刺激后所表现的一种焦虑状态或行为状态,这种焦虑和行为往往不能自控。引起惊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火灾突发性;第二,建筑物超员,疏导不利;第三,报警不及时。从众心理是指人们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