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
固定汇率制下的
内外平衡
本章结构
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国际收支平衡
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资本完全流动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固定汇率制与货币主义方法
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国际收支平衡
开放条件下IS曲线的推导
开放条件下LM曲线的推导
国际收支平衡线——BP曲线的推导IS-LM-BP模型一、开放条件下IS曲线的推导
根据第十六章第二节内容,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达到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可表示为如下形式:S+M=I+G+X
(17.1)上式中,S、I、G、X、M分别代表储蓄、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进口,有时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被称作“漏出”(Linkage)和“注入”(Injection),即开放条件下当“漏出”与“注入”相等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等式(17.1)中,G是外生的;X取决于外国的收入;S、M与本国收入水平有关;I与利率i有关。假设储蓄、进口与国内投资的函数形式如下所示:
S=Sa+sY(17.2)M=Ma+mY(17.3)I=I(i),dI/di>0(17.4)Sa、Ma、s、m分别表示自发消费、自发进口、边际储蓄倾向、边际进口倾向,这四个参数均为常数。根据(17.1)—(17.4)式,我们便可以推导出开放条件下的IS曲线。推导过程如图17-1所示。
凡是影响“漏出”与“注入”的因素都会影响到IS曲线的位置。例如,储蓄或进口自发部分的下降,都会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这是因为对应于一个既定的利率水平,只有当国民收入增加才能保证有更多的储蓄与进口,以抵消自发下降部分,维持“漏出”与“注入”之间的平衡;若国内投资、政府支出或出口增加,将导致IS曲线右移,这是因为在利率不变的前提下,“注入”的任何增加要求国民收入也必须增加,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储蓄与进口的增加,以维持“漏出”与“注入”之间的平衡。另外,汇率的变化也会导致IS曲线的移动,例如,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前提下,本币贬值将导致IS曲线右移,因为贬值后进口减少、出口增加,所以“注入”超过“漏出”,这样只有国民收入的增加才能保证“漏出”与“注入”之间的平衡。
二、开放条件下LM曲线的推导
影响LM曲线位置的因素主要有国内货币供给与汇率。例如,国内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将右移,这是因为对应于既定的利率水平,只有国民收入的增加才能保证过剩的货币余额被吸收(用于交易目的);本币贬值将导致LM曲线右移,因为贬值后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会抬高国内整体物价水平,从而增加国内居民对货币的需求,那么对应于既定的利率水平,只有实际国民收入的下降才能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
三、国际收支平衡线—BP曲线的推导
我们已经知道一国的国际收支达到平衡,即指该国官方储备差额等于零,也就是指经常项目收支差额与资本项目收支差额之和为零,用公式表示即:
BP=(X-M)+(AM-AX)=0或 M-X=AM-AX(17.5)
其中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AX表示金融资产流出(AssetExport);AM表示金融资产流入(AssetImport);(M-X)为经常项目的净进口;(AM-AX)为资本项目的净流入。(17.5)式表明两值相等时,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BP曲线的推导与分析,如图17-3所示。NMNMOONFYNMNM=NF45°iiOYNFOi2i1Y1Y2NF1NF2NFY1Y2NF1NF2NM2NM1(a)(b)(c)(d)BPBP<0BP>0图17-1EE"E′
图17-3(a)中的曲线表示NM与实际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因为NM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函数,故曲线斜率为正;图17-3(c)则是表示金融资本的净流入NF与本国利率之间的关系,图中的曲线斜率也为正。图17-3(b)则显示了国际收支的均衡条件:IM-EX=AM-AX,在45°线上的所有点均表示国际收支均衡,即BP=0。这样根据图17-3(a)、(b)、(c)即可推导出图17-3(d)中的国际收支均衡线——BP曲线的形状。对于BP曲线上任何一点均代表国际收支平衡;而在BP曲线之下或之上的区域内任何一点,与BP曲线上的均衡点相比,则表示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或顺差状态。例如,图中E′点表示,与均衡点E相比,实际国民收入相同,但利率较低,于是金融资产的净流入比E点要少,也就是说,金融资产的净流入小于商品和劳务的净进口,这意味国际收支处于逆差;同样地,E"点与E点相比,利率相同,但国民收入水平更低,于是净进口NM比E点要小,这意味着NM小于NF,即国际收支处于顺差。
在通常情况下,BP曲线向上倾斜,即斜率为正,利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我们接下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BP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内生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对有关的内生变量——利率和实际国民收入进行分析。
如图17-3(d)所示,假设起始的均衡点在E点,这时国际收支是均衡的。如果国内利率提高,那么利率提高之后,国际收支如何仍能保持平衡?我们知道利率提高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从而使国际收支出现盈余。此时,只有通过增加净进口才能抵消资本净流入的增加,而净进口又取决于实际国民收入,所以只有在实际国民收入也提高的情况下,才能使进口增加,经常项目出现逆差,进而抵销资本项目的盈余,使国际收支重新恢复平衡。同样,如果利率下降,那么利率下降引起的资本项目逆差必须由实际国民收入的下降而带来的经常项目顺差来抵销,从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由此可见,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利率与国民收入一定要同方向变动,因此BP曲线向上倾斜。
iiOOYYY0i0BPBP(a)(b)图17-4
换个角度看,从函数关系上来讲,由于NF是利率i的递增函数,而NM是实际国民收入Y的递增函数,如果要实现国际收支均衡NM=NF,利率i和实际国民收入显然必须同方向变动,即BP曲线的斜率为正。但是BP曲线的形状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利率变化对国际收支没有直接影响,也就是说资本流动对利率的弹性为零,这时BP线是一条位于某一收入水平上的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如图17-4(a)所示;另一种极端则对应于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这时资本流动对于利率变动具有完全的弹性,即任何高于国外利率水平的国内利率都会导致巨额资本流入,使国际收支处于顺差;同样,任何低于国外利率水平的国内利率都会导致巨额资本流出,使得国际收支处于逆差。因此,BP线为一条位于国际均衡利率水平上的水平直线,如图17-4(b)。概括而言,BP曲线的斜率应处于0与无穷大之间。上面我们在确定BP曲线的时候,假定国内价格水平不变(这一点与IS、LM曲线的前提条件是一致的)。另外我们把汇率(e)作为外生变量看待,所以我们在推导BP曲线时并没有将汇率考虑进去。汇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对国际收支状况有实质性的影响,汇率的变化会引起BP曲线的移动,因此汇率是影响BP曲线变动的一个基本因素。
在此基础上,凡能影响汇率的因素(如利率、实际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等)都会使BP曲线移动。以利率变动为例,如图17-5所示,假定最初外部均衡实现于BP曲线上的A点(Y1,i1),由于外部已经达到均衡状态,所以必然有一均衡汇率e1与(Y1,i1)相一致。假定利率由i1下降到i2,而实际国民收入仍为Y1不变,由于利率下降,导致金融资产流出增加,流入减少,资本项目出现逆差,另一方面由于假定Y1不变,则经常项目余额不变,因此总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这时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币将贬值,汇率下跌。汇率下跌有利于本国出口增长,抑制进口,从而出现经常项目顺差,直到汇率下跌使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逆差完全相抵时,国际收支重新实现均衡,这时新的均衡汇率e2出现。与已降低的利率i2和Y1的组合点B相比,这时BP1曲线移到BP2。如果利率上升,将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
四、IS-LM-BP模型
现在,将BP曲线引入到IS-LM模型中,即在描述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IS-LM模型中加入国际收支均衡曲线,便可构造一个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开放经济均衡要求三个市场——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同时达到均衡。如图17-6所示,当IS曲线、LM曲线和BP曲线恰好交于E点的时候,便会有唯一的一组利率i0、实际国民收入Y0和汇率e0使得产品市场均衡、
货币市场均衡以及国际收支均衡这三种均衡同时实现。三条曲线的共同交点是此Y-i平面上的唯一三重均衡点。
而Y-i平面的其他任何点都是非三重均衡点。例如,如果BP曲线位于IS与LM的交点E之左方,如BP'所示,由于表示i0与Y0的组合点E位于BP'右边,根据我们上面对BP曲线的讨论,我们知道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共同达到均衡时存在着国际收支逆差;如果BP曲线低于点E,如BP''所示,则意味着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均衡时存在着国际收支顺差。
第二节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宏观政策工具指派法则
二战之后,各国政府相继把宏观政策目标确定为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其中除了经济增长为一长期目标外,其余均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目标,概括地讲,开放经济下,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就是为了达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两大内外目标。根据丁伯根法则,针对不同的几个经济目标,政府当局一般至少需要几个独立的政策工具。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面临内外平衡两个目标,则政府至少需要两个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两大工具。以下利用前面建立的IS-LM-BP模型分别讨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在固定汇率下,因为要维持汇率固定政府运用货币政策的能力会受到限制。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降低国内利率,从而刺激国内投资,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又会导致进口的增加,如果原来国际收支处于平衡,则现在会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市场出现失衡,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此时,为维持汇率不变,中央银行不得不在外汇上抛售外币以弥补外汇需求缺口,同时购进本币,这样一来,又会减少货币供给,从而使得政府希望借助货币政策扩大收入的目的落空。所以说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要同时兼顾内外两个政策目标,难以达到预定效果!货币政策作用效果可由图17-7加以说明。
(一)货币政策
一、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效果ISBPLM图17-7LM′EE′如图所示,初始均衡状态位于E点,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假设国内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Y0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收入水平)。货币供给增加,导致LM曲线右移,均衡点由E点转移到E′点。但新的均衡点位于BP曲线之下,这意味着国际收支处于逆差状态,为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不得不进行干预,于是货币供给收缩,LM曲线往回移动,直至回到原来位置,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固定汇率制下,中央银行进行外汇干预方式又可分为“非消毒干预”(Non-Sterilizedintervention)与“消毒干预”(Sterilizedintervention)两种。上面例子中的干预方式属于“非消毒干预”,即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影响到了货币供给。如果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币购进本币的同时,增加基础货币中的国内信贷部分,以抵消外汇市场干预所造成的对国内货币供给的冲击,这种干预方式就属于所谓的“消毒干预”。很显然,采用“消毒干预”可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是,从长期看,“消毒干预”难以持久,因为这会带来持续的国际收支恶化。如图17-7所示,“消毒干预”可以保证LM曲线继续停留在LM′所处的位置而不回移,但国际收支则出现逆差,进而通过国际储备减少这一影响基础货币的另外一条渠道降低国内货币供给。所以“消毒干预”只能短期内有效,长期看,仍然会发生货币政策的无效性。
开放条件下,政府可以采用改变政府支出或税收的方式实施财政政策。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假定政府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增加支出,一方面短期内市场利率会上升,利率上升又会吸引资本流入国内,国际收支(金融资本项目)改善;另一方面,长期内政府支出增加会提高总需求,进而增加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假设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收入水平提高又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恶化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综合而言,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国内经济与国际收支的总体影响效果取决于上述两方面影响的综合效果。图17-8给出了扩张性财政政策作用效果的分析过程。(二)财政政策
在图中,我们分两种情形分别讨论财政政策的影响。图17-8(a)中的BP曲线要比LM曲线更陡些;图17-8(b)中的BP曲线比LM曲线要平坦些。这两种不同情形有着不同的经济含义,前者意味着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利率变化的反应不很敏感;后者意味着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利率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ISBPLM图17-8EIS′ISBPLM(b)EIS′(a)LM′E′FFE′LM′
假定国内经济初始均衡点E处于非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这一状态。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至IS′,均衡点由E转移到F,利率与国民收入水平分别由i0提高到i1、Y0提高到Y1。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取决于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利率变化的反应敏感度,如图所示,在第一种情形下,新均衡点位于BP曲线下方,此时国际收支处于逆差;在第二种情形下,新均衡点位于BP曲线上方,国际收支处于顺差。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为维持汇率的稳定,必须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如果采用的是“非消毒干预”,那么国内货币供给会受影响,进而影响到国内利率与国民收入。在图17-8(a)中,外汇市场干预导致国内货币供给收缩,LM曲线向左移至LM′,新均衡点为E′,国内利率由i1进一步提高到i2,而国民收入则由Y1减少至Y2;在图17-8(b)中,外汇市场干预导致国内货币供给扩张,LM曲线由LM向右移至LM′,与IS′曲线相交于E′点,此时国内利率和国民收入均有所提升,分别上升至i2和Y2。由此可见,在固定汇率制下,若国际资本流动对利率变化反应比较敏感的话,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刺激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比较有效。反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就会有所限制。
二、宏观政策工具指派法则
二战后,西方国家在固定汇率制下仅仅使用一种总需求政策(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需求管理)工具来干预经济,结果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困境,即仅仅使用一种总需求政策不可能既改善国内需求,又改善国际收支。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在其著作《国际经济学》(1968)中提出一条简单的规则:“一种工具应同目标相配,它才能对目标产生最大的相对影响”。蒙代尔和马库斯·弗莱明(MarcusFleming)在对总需求政策两难困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之后指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国内平衡和国外平衡有相对不同的影响。其主要差异在于较松的货币政策趋向于降低利率,而较松的财政政策则趋向于提高利率,这种差异正好意味着,我们确实有两种政策工具可供选择,将其搭配使用则可以解决总需求政策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拿高失业与国际收支赤字同时存在的情况来说,如果政府配合使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则如图17-9所示,当政策强度适当时,经济会刚好处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Yf),同时也达到国际收支平衡。
而在高通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共存的情况下,政府则可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相配合的方法,如图17-10所示。
上述这种搭配措施是蒙代尔、弗莱明及其他经济学家提供的政策处方,他们针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不同作用,指派给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同的任务,从而形成一种有用的法则—-指派法则(assignmentrule):将稳定国内经济使其在没有过度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达到充分就业之均衡的任务分配给财政政策,而将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分配给货币政策,让每一种政策工具集中于一项任务,从而免去了部门间不必要的协调甚至妥协。这种指派法则深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推崇,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第三节资本完全流动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TheMundell-FlemingModel)是以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为假设前提的开放经济模型,它是一类特殊的IS-LM-BP模型,其特殊性表现在BP曲线由于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而成为一条水平线。此模型是在20世纪60年代浮动汇率盛行前,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蒙代尔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员弗莱明所创立的。尽管其分析后来被不断地修正,但最初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有关解释资本具有高度流动性情况下政策如何起作用的部分均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利率的微小变动都会引发资本的无限量流动。在这种假定条件下,各国利率均与世界均衡利率水平保持一致。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任何国家的中央银行均不可能独立地操纵货币政策,其原因如下:假设一国货币当局希望提高利率,因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很快世界各国的投资者为了享有这一更高的利率而将其资金转入该国,结果由于巨额资本流入,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外国人购买该国大量的金融资产会造成该国货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该国中央银行有责任干预外汇市场以保持汇率稳定,因此中央银行将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本币买进外币,结果使该国货币存量增加,抵消了最初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最终国内利率退回到最初水平。
上述过程可用图17-11来说明。如图17-11所示,假设经济的初始状态为E点,这时国内利率水平i与国际均衡利率水平i*一致,国际收支达到平衡,即BP=0。由于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所以BP曲线为一条水平线。现在假定中央银行执行扩张性货币政策,LM曲线右移到LM’,经济处于E’点。但在E’点由于资本大量外流存在国际收支逆差,这样对国内货币产生贬值压力,中央银行必须干预市场,抛出外汇,收回本币,使汇率保持固定,与此同时国内货币供给减少,LM’曲线又向左移,这一过程将一直继续,直到重新达到均衡点E为止。
实际上,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国民收入水平不会达到E’点对应的水平。因为资本流动数量巨大且非常迅速,在经济达到E’点以前中央银行就已被迫取消扩大货币存量的企图了。综上所述,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立地执行货币政策,不可能偏离世界市场通行的利率水平,任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企图都将引起资本的大量流入或流出,并迫使货币当局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从而使利率回到世界市场上通行的水平,经济重新恢复到原来状态。
现在我们再来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如图17-12所示,我们仍假定经济最初处于均衡点E。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执行扩张的财政政策,这会使IS曲线右移至IS’,经济达到E’点,利率i与国民收Y都有所增加。这时利率高于国际均衡水平i*,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本国,造成巨额国际收支顺差,本币汇率面临升值的压力。为保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抛出本币,结果本国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发生右移,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点E’’,使利率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国际收支恢复平衡。但这时收入进一步增加,由Y′上升到Y’’。这说明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下,财政政策是有效的。
由上述分析可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则一国不可能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任何扩张或紧缩货币供给的企图都将被资本的迅速巨额流动及央行保持固定汇率的承诺相抵消;而财政政策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由于上述原因而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却进一步扩大了。
第四节固定汇率制与货币主义方法由前一章可知,货币主义方法的基本假定是国际收支的任何不均衡都是基于货币不均衡,也就是人们所希望持有的货币数量,同货币当局所供应的货币数量之间不一致。以十分简单的术语来说则是,如果人们所需求的货币大于中央银行所供应的货币,则出现货币的超额供给,它将由货币向其他国家的外流来消除。因此,其分析强调的是货币供求的决定,而这也将决定国际收支。因此货币主义者得出的结论认为,世界而不是一个国家,是一个封闭的单一的经济整体,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是由于人们分别对国内货币储备的过量需求或过量供应造成的货币现象。
不过货币主义方法认为如果货币当局对国际收支失衡不采取任何抵消政策,那么这种失衡可通过货币机制自行消除,不可能长期存在。如果货币当局试图采取措施来抵消由于国际收支的逆差而引起的货币基础的下降时,它们就会阻碍自动调整机制的作用,从而把调整重担的更大部分加在国内物价上,随国内物价的上涨,逆差的情形会更加恶化。因此货币方法强调不要阻碍货币供应增减的内在的调节机制。货币分析法还能很好地解释在固定汇率机制下的世界性通货膨胀。依据货币分析法,如果每一个国家政府都保持平衡的财政预算,货币供给的增加速度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保持一致,那么每个国家价格水平都将是稳定的。如果某些国家经济增长比世界平均水平快,这些国家将会出现超额货币需求。在固定汇率下,超额货币需求将从世界其余国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生物肥料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研究-洞察分析
- 网络亚文化抵抗机制研究-洞察分析
- 物联网芯片设计-洞察分析
- 初步合作的意向书(6篇)
- 网站设计公司国际化战略-洞察分析
- 《直营店运营方案》课件
- 从军事训练角度谈体能的快速恢复法
- 办公环境下的健康管理-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服务模式探讨
- 办公环境中宠物文化的价值挖掘与推广
- 创新驱动的展会市场营销战略探讨
- 蒙牛数字化 营养世界
- 中药封包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护理课件
- 水泥砼试模自校随机表
- 徐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
- 20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
- 如家酒店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 部队春节文艺汇演策划方案
- 2021年直播复盘表
- 医院信息系统瘫痪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