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专题复习训练:专题二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专题复习训练:专题二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专题复习训练:专题二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专题复习训练:专题二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专题复习训练:专题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页专题二经济篇一、选择题1.据报道,在陕西省考古中首次发现与半坡遗址同时代的祭祀遗迹。如果半坡原始居民用“祭祀天地〞的方式庆祝粮食丰收,他们祭祀所用的粮食作物应该是()A.水稻 B.玉米 C.粟 D.红薯2.半坡原始居民开始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如石铲、石刀等工具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决定他们种植粟的根本因素是()A.劳开工具B.劳动技术C.饮食习惯D.自然条件3.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第四期攻关工程获得重大突破,创造了亩产1026.7千克的新纪录。我国古代最早种植水稻的是()A.山顶洞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4.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右图文物反映了当时()A.农业初兴B.聚族而居C.采集狩猎D.贫富分化5.传说中,种植五谷,制作生产工具,制作陶器,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A.蚩尤 B.炎帝 C.黄帝 D.尧6.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得益于什么的出现()①磨制石器②青铜农具③铁制农具④牛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7.以下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古代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A.打制石器 B.骨耜C.钻孔石斧 D.铁犁铧8.“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B.都江堰的修建C.商鞅变法的实施D.秦朝统一的完成9.秦灭六国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BCD10.小明家中收藏有一枚五铢钱,请你替小明判断一下,它最早铸于什么时期()A.战国时期B.西周时期C.秦始皇时期D.汉武帝时期11.以下有关三国时期各国经济的开展描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魏国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B.蜀汉民族关系和谐C.吴国造船业兴旺,开展了海外贸易D.魏国派人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12.“(江南)一岁或稔(丰收),那么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B.西汉C.东汉D.东晋南朝13.下面是?东汉、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图中历史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江南经济开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14.穿越时空,小芳对西晋后期大量人口南迁的原因做了一次现场采访。在采访的四个人中,答复不符合史实的是()A.王某:北方社会动乱不安B.李某:南方比拟安定C.张某:为了躲避战乱D.赵某:经济重心在南方15.北方人口南迁促进江南开发的表现不包括()A.开垦大量荒地B.兴修很多水利工程C.推广育种和施肥技术D.引进北方家禽种类二、判断题16.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打制石器,种植水稻,住干栏式的房屋。()17.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品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18.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19.都江堰建成之后,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20.南朝时的苏州,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泼的大都市。()三、列举题21.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两项成就。22.列举我国历史上促进经济开展的三次成功的改革。23.列举汉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点。24.列举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改革使国家富强的实例。四、材料题25.史料是复原与重构历史的证据,是解释历史的依托。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述(传)史料。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古代原始人类遗址出土文物材料二古代局部出土文物材料三在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使用,是生产力开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这一时期,主要手工工具和武器都是用青铜器制作的……在商代遗址中已经有铸造青铜镢的作坊,说明青铜镢已批量生产。镢类似镐头,是一种翻土农具,用于开垦荒地,挖除根株,这是出现最早的青铜农具。另外,还有青铜制作的铲、锄、镰……春秋以后,逐步进入铁器时代。——?中国农业开展史?(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a)和图(b),你能够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c)和图(d),概括指出我国文字的开展历程。图(d)文物的出土,有何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二图(e)和材料三,指出我国从远古人类到夏商周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材质的变化。(4)上述材料分别属于什么类别的史料?26.某校七年级(1)班针对“社会经济的开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大自然的馈赠】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局部农作物图片。桃梨杏葡萄ABCD水稻苜蓿粟EFG(1)以上农作物中,有一种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它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有两种是西汉时期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它们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政策的推动】(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哪一项表达了重视农业生产?(3)西汉初,汉高祖刘邦除减轻农民的赋税外,还采取什么措施增加农业劳动力?东汉时,哪位皇帝在位时屡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4)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什么?【活动总结】(5)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影响社会经济开展的因素有哪些?2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汉书?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那么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材料二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从东汉末年起,为了躲避战祸,许多北方官民陆续往南迁徙,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顶峰。北方人口往南移动范围极广,主要方向有:西线进入巴蜀地区,东线进入今江浙地区,中线那么进入今两湖和江西地区。(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经济得以开展的社会原因和自然优势有哪些?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期开发,在我国南方出现了哪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逐步可与北方媲美?材料四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说明,南方和北方的人口比例为1∶3.2,就人才而言,两汉时代的三公九卿、儒林文苑也都集中于北方,南方几乎空白。但到南朝以后,南方人中入朝为官的越来越多,众多文人、学者、艺术家也生长在南方。(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情况?这种情况与江南经济的开展有无关系?(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开展需要哪些条件?

教师详解详析1.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半坡居民原始农耕生活状况的掌握。半坡人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2.D3.C4.A5.B6.B7.D8.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应选B。9.D[解析]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应选D。10.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五铢钱〞,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11.D[解析]三国时期派人到达夷洲的是吴国。12.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比拟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描述的现象出现在东晋南朝时期。13.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东汉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显示的是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和中原汉族南迁,它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和江南地区的开发。14.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A、B、C均是人口南迁的原因。西晋后期,大量人口南迁,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根底,显然D不符合史实。15.D[解析]北方人口南迁,促进江南农业开展的表现包括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育种和施肥技术等。应选择D项。16.×17.√18.√19.√20.×21.在中国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22.①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②秦国商鞅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23.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24.①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齐国国富兵强。②战国时期,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开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25.(1)图(a):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热火。图(b):河姆渡居民已经种植水稻。(2)历程:从简单符号到比拟成熟的文字。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开展有深远的影响。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3)从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4)材料一、材料二属于实物史料,材料三属于文字史料。26.(1)ED、F(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等。东汉光武帝刘秀。(4)都江堰。(5)对外交流、国家政策的扶持、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