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单元测试5_第1页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单元测试5_第2页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单元测试5_第3页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单元测试5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单元测试5(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问知。子曰:“知人。”B.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C.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D.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解析A项第一个“知”通“智”,B项“错”通“措”,C项“乡”通“向”。答案D.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回虽不敏,请李斯语矣事:从事,实行。B.出门如多大宾见:看见。使民如家大祭承:接受。C.在邦无怨怨:埋怨,责怪。死而后弓,不亦远乎已:停止。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匏约:约束。知者和仁利:利用。解析A项“归”:称许,赞许。B项“见”:接见:“承”:承当。D项“约”:贫困。答案C.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得复见将军于此A.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B.仲尼岂贤于子乎C.躬自厚而薄贵于人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都是介词,在。A项介词,引出宾语,不译;B项介词,比;C项介词,对。答案D.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B.能使枉者直C.不仁者远矣D.尧舜其犹病诸解析B项直,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正直的人。C项,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疏远。D项,病,名词活用作动词,对……感到担忧。答案A.名句默写。(8分)(1),天下归仁焉。(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o(3),o在邦无怨,在家无怨。(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5)无求生以害仁,(6)仁者安仁,o答案(1)一日克己复礼(2)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己欲达而达人(5)有杀身以成仁(6)知者利仁阅读下面文本选段,完成6〜9题。(1)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芍。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月。”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日:“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樊迟问仁。子日:“爱人。”问知。子日:“知人。”樊迟未达。子日:”举直错带这,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日:“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日:'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尊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3)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平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加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号,可谓仁之方电已。”.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请问其耳目:详情。B.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诸:诸多。C.举皋陶,不仁者匹矣远:疏远。D.尧舜其犹源诸病:担忧。解析B项,诸,兼词,之于。答案B.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一口克己亚礼,天下归仁焉A*1子为政,辱用杀富哉言乎1汝识之乎J如有博施于民加能济众无苗时采,则实W沉[能近取磐,可谓仁之方也已D<,1学不可以弓解析C项,均为连词,表并列,并且。A项,语气词,不译/表反问,哪里。B项,语气词,表感叹,啊/语气词,表疑问,吗。D项,语气词,啊/动词,停止。答案C.下面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中可知,樊迟和孔子所说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B.子夏称赞说:“富哉言乎!”是因为他认为孔子的话含意深刻丰富。C,子夏举舜和汤的例子,是用来说明施政要知人善任,以达风行草偃之效。D.孔子认为只有做到“克己”,让自己的德行完全合乎“礼”,并且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才可以被称作“仁人”O解析D项,根据原文中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可知,只要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就可被称作“仁人”,能够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那就不单纯是“仁人”,而是“圣人”了。答案D.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5分)译文:(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分)译文:答案(1)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2)自己站得住也要让别人站得住,自己行得通也要让别人行得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日:“东门有人,其颖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明年,孔子自蔡平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坐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源郑,与弟子相失适:至I」。B.政在来年附迩远:远方。C.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如:到达。D.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宗:推崇。答案B解析远:远方的人。.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不是直接说明孔子形象的一组是()(3分)①东门有人,其颠似尧②累累若丧家之狗③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④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⑤可谓至圣矣⑥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答案C解析②是作形象比喻,不是直接说明;④是议论;⑥是讲孔子的影响。.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对郑国人对他的外在形象的描述认为是恰当的,而不赞成“累累若丧家之狗”的评价。B.孔子认为自己“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突出表现了孔子好学的一面。C.“《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句话表明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颂扬之情和敬仰之情。D.孔子的影响在当时已经很大,学者推崇他,天子王侯都以孔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答案A解析孔子对外在形象的描述认为是不恰当的,认为比喻是恰当的。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6分)译文:(2)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6分)译文:答案(1)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2)叶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招徒远方贤人而安抚身边百姓。”【参考译文】孔子前往郑国,和弟子互相走失,孔子独自站在城外的东门。有个郑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像子产,然而从腰以下比禹差三寸,憔悴颓丧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把实话告诉了孔子。孔子欣然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第二年,孔子从蔡国前往楚国叶县。叶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招徒远方贤人而安抚身边百姓。”有一天,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没作回答。孔子听说此事,说:“仲由,你为什么不回答说‘他为人呀,学习道理不感疲倦,教诲别人不觉厌烦,发奋努力废寝忘食,乐于此道而忘却了忧愁,不知衰老将要到来'等等。”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