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小教培字20236号_第1页
晋小教培字20236号_第2页
晋小教培字20236号_第3页
晋小教培字20236号_第4页
晋小教培字20236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晋小教培字[2023]6号关于山西省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各市教育局:根据山西省教育厅晋教师继[2023]1号《关于继续推进初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晋教师继[2023]4号《山西省2023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有条件实施网上培训的地市、学校开展,采取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为了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开展网上培训的重要意义根据晋教师继[2023]1号《关于继续推进初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开展网上远程教师培训是我省继续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目的,网上培训采取稳步推进的做法,在具备网络培训条件的地区先进行试点,通过试点,取得一定成功经验后,逐步过渡为全员网上培训。二、网路培训人数上报时间各市教育局要根据晋教师继[2023]1号《关于继续推进初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积极发动宣传,对有条件参加网路培训的学校要积极引导。各市教育局接受当地学校的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二OO九年五月二十日,报名结束后,以地市为单位上报山西省小教培训中心,具体内容为学校名称,学习人数等,上报凭证加盖公章。三、2023年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教学计划1、参与网上试点的地区,小学教师公共必修课两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教育读本、《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公共必修课网上学习、辅导时间为2023年6月—10月。每位教师每门课在线学习时间不少于30小时,同时要完成辅导教师布置的各项网上作业,参加在线考试。以上三项综合考核,成绩合格者,每门可计2学分。2、小学教师开设专业必修课统称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下设九门专业课,分别是1、小学语文2、小学数学3、小学英语4、小学科学5、品德与生活(社会)6、音乐7、艺术8、美术9、体育。老师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参加对应课程的网上学习,网上学习资料以文本内容为主,配视频资料。辅导时间为2023年6月—10月。每位教师在线学习时间不少于20小时,同时要完成辅导教师布置的各项网上作业,参加在线考试,以上三项综合考核,成绩合格者,可计2学分。3、除以上指定的课程外,每位教师还需登陆“继教网”进行自学,自学科目在网上自学课程中选择。自学时间不少于20小时,计1学分。截止时间为2023年12月底。4、各小学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继教网”提供的课程菜单选定校本培训相关学习内容,督促教师上网学习。截止时间为2010年教师网上学习时间必须达到规定要求,老师在网上学习,网络会自动计时,教师网上学习时间以“继教网”在线记录为准,达到学时数要求,方可参加考试。四、网络管理员聘任与培训1、网络管理员的选聘是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求各市教育局根据上报人数,以县为单位选聘网路管理员,选聘标准是计算机操作熟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人。各地至少选聘1名管理员。2、网络管理员主要职责是,指导帮助本校教师上网学习、完成并上传作业、按时参加在线考试,解决各种软硬件技术问题,协助本校相关负责人处理汇款、发卡等各项工作。3、各校网络管理员应参加相应的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与相关内容由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统一安排。五、各市缴纳继教网培训费及领取上网学习卡工作流程(一)学年与学习卡期限管理1、参加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按学年统一管理与考核。本学年的起止时间为2009年6月1日——2010年5月2、为了配合学年管理,报名参加远程培训的学员需领取学习卡,学习前需上网注册(建议用户名为“用户名+培训年份”)。本学年学习卡有效期设定为2009年6月1日——2010年53、为了保证教师的网上学习时间,各市、各学校务必于2009年6月1日前完成报名、缴费、领卡和督促本校教师注册等各项工作。教师领到学习卡后即可注册,并开始网上学习。2009年6月1日后领到学习卡的教师,学习卡有效期截止日仍为2010年5(二)报名管理办法1、各市、县教育局接到本通知后要及时转发至参加网上培训的各小学。各学校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召开动员会议,宣传远程教师培训的重要性,积极组织教师报名。2、报名范围:我省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小学教师参与远程培训与网上考核。参与网上学习和考试的教师不再参加传统的纸质考试。3、在组织教师报名时,根据教师真实信息填写《教师报名发卡登记表》(附件1),报名注册的同时收取远程培训费。4、本次远程培训全面纳入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系,教师参加网上培训经考核合格者,在全省范围内承认其继续教育学时和学分。凡无特殊理由不参加远程培训、擅自中断学习、考核不合格者,均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三)缴费管理办法1、学习卡收费标准:中小学教师每人每年120元。2、缴费以学校为单位,按年度一并缴纳。凡已报名的学校,应将本校报名参训教师的费用收齐后统一汇入“继教网”指定的银行账户或邮汇到指定地址。为了保证缴费快捷、安全和便于查询,各学校应积极采用银行汇款,尽量避免邮汇。3、“继教网”指定的汇款地址和账号是:单位名称:北京继教网技术开户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北京新外支行帐号:137051516010023063备注:可选择当地任何一家有汇款业务的银行进行汇款。“继教网”指定的邮汇地址是: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京师大厦9408邮编:100875收款人:杨婷婷4、学校无论用何种方式汇款到“继教网”,都要注明(包括在备注中)所处的省、市、县(区)、学校名称、交费人数等信息,以便“继教网”为学校开据发票和发放学习卡。5、学校汇款后应认真保存汇款凭据,以作为到市管理机构领取学习卡和发票的凭证。(四)学习卡发放管理办法1、各市管理机构统一收集报名人数,并分市、县、学校填写基本信息,作为建档、注册信息留存。同时也是学习卡发放的基本依据。2、各市管理机构,提前到省中学教师培训中心领取学习卡。3、汇款后学校携汇款凭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交市管理机构留存)及《教师报名发卡登记表》(附件1,一式两份,一份交市管理机构,一份留校)、《学校信息表》(附件2)到市管理机构申领学习卡。4、市管理机构根据学校提交的各项资料,核实发放学习卡。为了便于统计和管理,市管理机构在发放学习卡时,按照领卡时间先后顺序,按卡号从小到大依次发放,在《市缴费发卡记录表》(附件3)上进行登记,并要求学校领卡人员签领。为了归档需要,同时要求领卡人员在本校提交的《学校信息表》上登记缴费及领卡信息。5、市级管理员当天须将发放的学习卡号在网上进行分配激活,并督促领卡学校一周内组织教师完成网上注册。6、市管理机构将各学校提交的《学校信息表》、《教师报名发卡登记表》、汇款凭证复印件等资料按学校分类归档。7、各市管理员应定期将《市缴费发卡记录表》复印并报送“继教网”。“继教网”根据此表核对学习卡发放数目和收缴费用数额,无误后开具发票。(五)注册管理办法学校在领取学习卡后一周内须完成学习卡签发(务必要求教师在《教师报名发卡登记表》上签名)、教师网上注册、选课等工作。(六)联系方式1、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联系人:罗志菊孙昕联系真子信箱:luozhiju@teachersunxin@teacher2、山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联系人:吕士丁张国芳联系:0351—66222906622246传真:0351—6856022电子信箱:sxxjzxzhanggf@126地址:太原市千峰北路109号另:文件电子稿可到公共邮箱收件箱中下载:sxxjzx@126密码6622290。附件:1.教师报名发卡登记表2.学校信息表3.市缴费发卡记录二00九年四月二十四日附件1:教师报名发卡登记表市县:学校(公章):报名总人数:名序号姓名性别职称任教学科联系学习卡号分配签领备注注意:=1\*GB3①学校教师报名填写,填好后一式三份,一份学校留存,一份交市管理机构;省小教中心一份。=2\*GB3②学校发放学习卡时,由领卡教师填写卡号并签领。附件2:学校信息表市县:学校(公章):学校全称开发票用填报日期通讯地址邮政编码项目负责人和技术支持联系方式姓名职务办公电子邮件项目负责人技术支持缴费及领卡记录总人数:总费用:发卡日期人数费用汇款人汇款日期汇款方式卡号范围备注收费项目(开发票用)口远程培训费口远程培训资源费口远程费备注注意:学校领卡前填写,一式三份,学校存一份、交市管理机构一份,省小教中心一份。附件3:市缴费发卡记录表市:市管理机构名称:发卡日期学校名称人数费用汇款人汇款方式汇款日期收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