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驾与中国的开放_第1页
伯驾与中国的开放_第2页
伯驾与中国的开放_第3页
伯驾与中国的开放_第4页
伯驾与中国的开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伯驾与中国的开发第一章受命前的曲折心理上的决定小时候,伯驾内心经常罪恶感强烈,母亲引导其将基督作为救世主,这是其接触传教的开始在学校期间,对外方传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受各种因素,包括经济拮据,身体健康等原因而无法下定决心在伯驾的心理一直无法真正下定决心到外国传教,并常常内心自责和纠结直至后来,鲁弗斯造访纽黑文,伯驾听了他的报告,从而在内心坚定了外方传教的决心各种学习准备

为了克服外方传教的艰难险阻,伯驾开始各种学习在学院里继续攻读研究生课程,学习神学和医学外科知识在1833年,向美部会提出申请,并最终被允许到中国传教最终,伯驾于一群朋友的祷告与祝福中踏上了外方传教的征程初抵中国以及在新加坡的实践背景:1834年伯驾与奥立芬将前去中国,而当时中国人口401000000,美国有15000000;中国有悠久而丰富的多彩的艺术传统,美国历史短暂,艺术邻域中的成就少得可怜。当时清政府拒绝与外国人接触,而澳门是当时唯一一个允许外国人的地方,而伯驾与奥立芬想去广东。但是在19世纪30年代广州是唯一个允许美国人去的地方当时中国对于传教士时报以拒绝的态度,他们让传教士只能住在一块小地方,以至于两者互相不了解,而当时中国人还是十分封建。传教士认为这个中国帝国正处于黑暗时期,而他们就需要将基督教传入来感化这些人。于是他们带着悲伤与兴奋来教化当时的愚昧中国人。伯驾加入了美部成为了郫治文、卫三畏和史蒂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进行传教,在传教的过程中他们十分希望新的成员的到来,就是在这种矛盾中生活213伯驾与中国的开放伯驾与中国的开放在广东,最困难的是学习语言,而伯驾是一名医生他需要懂,而后来就是经常有人叫他去看路边的死尸,便且在死尸旁时常还会看到一些边临死亡的人,在后来伯驾认为在新加坡可以自由传教于是去了,但是后来发现那便不适合他,于是在最后他还是回到了广州继续他的行医之路。——《伯驾与中国的开放》第三章广州医院①讲述了中医的主要依据脉诊情况的介绍,针灸疗法的介绍,以及这些中医疗法的弊端。②西医的传入,在外科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几个西医来到中国,在中国,他们为医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③受郭雷枢在澳门开办诊所的影响,广州也产生了这一机构,对伯架来说,是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医疗机构的可行性示范。④接下来讲了伯架一行在中国传教的困难,他们的准备以及工作的一些过程,终于,他们的医院开办了起来,开始了对病人的治疗。人们慢慢认可了他们的医术。就这样,广州医院发展了起来。第四章失败的日本之行

外国人前往日本是被禁止的,而日本人出国或与外国人接触都是违法的,甚至因为海上风暴吹至外国,那些日本人也不可以回国,回国即违法当时的日本很封闭,外国人是很难进去的向着日本出发,希望可以和日本交流

尽管日本很封闭,然而美部会的传教士希望将七名遇海难的水手送回日本,并希望通过这样一次旅行探查这如同甲壳一样封闭的地区。由于此行有可能利用日本人对外国医学,科学的崇拜,所以他们请伯驾一同前往。第一次到日本,到达江户却遭到炮轰

他们首先去了一个海岸,并在那里受到热情的款待,次日,他们又出发去了江户(现东京)。然而到了江户他们却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招待,在靠近海岸的时候他们受到了炮轰,但他们仍然靠了岸,在岸边向官们交谈了一阵子后,他们在那住了一晚,然而次日一早,他们被大炮声吵醒,于是他们仓惶逃跑。前往鹿儿岛却再遭炮轰,生死一瞬间逃离了日本

最后他们逃出江户,打算前往鹿儿岛。在那儿他们先是受到款待,并将船靠在内港过夜,然而事情却如同风云突变一般,次日天还没亮,他们便被炮轰。不巧的是,由于逆风,而且船又停在内港,根本无法逃生,然而炮弹却一个个在身边呼啸而过并打断了一帆。。。虽然最后他们逃了出去,但是伯驾却因此得了重病离开日本,返回澳门,受尽苦难,伯驾此行后重病在日本被炮轰2次后,他们精疲力尽的回了澳门。因为重病,伯驾的事业心也逐渐消退,正当他刚康复,又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但是他仍旧宽恕了日本人的行为,而那7个日本水手,也都留在了澳门第五章医疗传教的制度化

一、背景

在1835年至1836年间的医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后,伯驾及其同道中人设法使医疗活动与传教活动联系更加紧密同时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来扩大医务工作的规模促进这一卓有成效的中国传教新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二、主要内容

里程碑式会议的召开

筹建“中华医学传教会”的会议召开,中华医学传教会的成立,从而使医疗传教能够制度化。澳门医院的坎坷

在会议之后,伯驾到澳门建立新的医院,而后通过对这家医院几次易主的叙述,分别讲述了伯驾的几个伙伴:雒魏林、贝克、合信在澳门的生平。内部的争议

通过叙述这些人的事引出困扰伯驾和其他人的一个基本问题:如何将医生和教士两个角色融为一体,但在这一点上产生了分歧。

两个观点:

郭雷枢:医生责任重大,极少有时间从事传教,不能分散精力伯驾、斯卡德:很好地讲传教与行医结合起来到底谁正确,最终也没有答案,但他们都认为“暂时的,现世的快乐是无法与灵魂的拯救及其永恒的幸福相媲美的”。

共同的目标

在西方传教时,他们根据《圣经》中的先例进行适当的医疗传教。在中国时,通过开办医院来配合传教。

医疗传教同时服务于身体和灵魂,它是向全世界传播科学与基督教福音的必要策略。第六章:鸦片贸易与战争

的来临

鸦片贸易

在19世纪30年代,鸦片是中外贸易最重要的商品。

鸦片贸易的起因是17世纪葡萄牙、荷兰和英国商人开始与中国贸易时,被中国市场上的奢侈品所吸引,同时又没有商品用以与中国人交换。于是外国商人便将印度及近东的鸦片贩往中国,而且越贩越多,由此拉开了鸦片贸易的序幕。至19世纪30年代,后期行商每年进口鸦片多达30000箱,每箱重100多磅,总价值约15000000美元。

随着鸦片贸易的不断增长,白银的大量外流,中国经济逐渐陷入危机。清政府发现即使为了自己的苟延残喘,也应该正视鸦片问题了。于是任命林则徐铲除鸦片问题。

林则徐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根除鸦片贸易的强力行动。他强令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命令外国人立下甘结,保证永不向中国输入鸦片,并威胁行商,不准妨碍鸦片禁令的执行,违者死罪。

林则徐强硬且有效的禁烟措施严重损伤了英国鸦片商人的利益,中英关系逐渐恶化,最终导致鸦片战争。在这一过程中伯驾曾与林则徐有几次间接的接触。林则徐在两个问题上寻求伯驾的帮助一、希望薄家提供一个可以治疗所有吸食鸦片者的药方二、提供一些治疗疝气的方法

中英关系的急转直下直接影响了伯驾的传教事业。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伯驾传教事业中最富创造性的时期结束了。伯驾的主要工作被迫中止,不得不返回老家,完成了一个过渡。

1840年7月5日,伯驾乘“尼安蒂克号”在厦门起航回国。

第七章:返回美国、举行婚礼以及伦敦之行

1840年12月,伯驾回到美国。在华盛顿与哈里特韦伯斯特相识并坠入爱河。1841年2月25日,伯驾正式向哈里特求婚并得到肯定回复。同年3月29日举行婚礼。1841年五月初抵达英国,没有筹集到资金。八月回到美国,1842年末又因为广州与英国事态回到广州!

于1月22日,向即将就任的国务卿韦伯斯特提出向中国派遣公使,使中美关系正常化,促进美国对外贸易发展。

1841年5月初,伯驾抵达英国.他前往英国目的是宣传和筹款,其中苏塞克斯公爵虽向伯驾许诺能筹集25000英镑,但英国正与中国打仗,且英国投资家在美国银行损失惨重使美国声誉不好导致资金筹集困难。

资金上的困难及与新婚妻子分离,旅行上精力不断透支使伯驾在伦敦期间非常沮丧。但是其凭借在广州期间工作,进入医学精英圈.6月下旬,伯驾前往法国。6月28日,接受法国国王接见。7月初,回到英国。

8月上旬,伯驾回国与新婚妻子团聚。回国后,伯驾拜访泰勒总统,之后又到国务卿韦伯斯特办公室做客。对这两个人的访问可能推动了最终向东方派遣外交使节的决定。

由于那个时代通讯不发达,伯驾对于广州的事态一无所知。在那时,英国攻击中国,使得满族当权者签订了《南京条约》。这份条约使中国开放港口,西方的思想冲向中国内陆。

满族人甚是愚钝,还为这次战败而仅仅失去香港而沾沾自喜!

1842年6月,伯驾夫妇乘船离开波士顿。当时,广州人处境由平和变为紧张。在英国军队劫持村庄后,广州人对外国人的仇视更加强烈!

1842年末,伯驾返回广州,哈里特随后也到达.她是首位在中国内地定居的西方女人,由于中国人在商管区的动乱仅住一个月的哈丽特被迫离开。哈丽特的身体状况不好,由于与居民关系紧张,在广州时被限制,丈夫也不在身边,这使得“她的精神和身体都不太妙”。

无论这位年轻太太开心与否,1841--1842年这段时间对她及她丈夫和中国都同样重要!在这段时间内,伯驾进入公众视野,与此同时中国正被推入西式的条约关系中.伯驾访问英国,宣传医疗传教,创办医院,得到各方重视,使得美国派遣公使驻华.他对于西医传入中国起了重大作用!

第八章

为顾盛使团效力

一、背景在1841年,伯驾回国前,已经向美国总统和前总统提出派遣使者前往中国的建议。此后,《南京条约》签订不久,顾盛即被泰勒总统提名担任公使,前往中国。因此顾盛写信给伯驾,让他担任助理。于是展开了伯驾为顾盛使团效力的篇章。二、经过伯驾和裨治文组成美国公使馆的中文秘书组,效力于顾盛使团,共同承担翻译工作。顾盛使华团的目的是“保障美国商船和货物能够进入这些通商口岸,并且享受与英国商人同样的权利”。这一目的将通过顾盛的“审慎和技巧”来达到。漫长的等待

满族官员耆英最近被召回北京,然后又奉命南下,但在6月之前不可能抵达澳门。这样2月末就已经到达澳门的顾盛将有一个漫长的等待。在1844年5月31日终于传来了耆英到达广州的消息,耆英传信说将尽快前往澳门,但是他再次推后了日期。这使得伯驾在会见主管澳门的官吏时大发牢骚,表明对此非常不满。并威胁说美国已有三艘战舰进入中国海域,而且可能很快会再增加三艘。耆英到达澳门时已经6月16日了,尽管美国使团此前挫折连连,但与耆英的交涉还是令人非常愉快。耆英的助手广东布政使黄恩彤和潘仕成都是伯驾的好友,伯驾感到这些关系是很重要的外交润滑剂。

条约的签订

在第二次正式会面前,耆英最终摊牌,要求美国公使提供一份其所寻求的条约的草案。两人同意双方各派三个他们手下的最高级别的人员进行交涉,并逐渐形成条约草案。两天后,美国方面的三人韦博斯特、裨治文和伯驾向中国方面的三人提交了一份条约草案。美国人的草案依据的是1842-1843年间中英协议主旨。双方都很爽快,就在交涉朝着良好方向发展时,从广州传来了不好的消息。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外国商管区发生了争吵,其中一个中国人被射死,这使中美交涉陷入尴尬处境。

在6月27日,韦博斯特、伯驾和裨治文在公使馆再次会见中国谈判代表,就条约的中文文本进行逐条审查,前18项条款基本达成一致,第19款关于外国人遭到中国人的攻击及其赔偿问题,对此款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激烈讨论。伯驾和黄恩彤作为谈判专门小组成员,所负责的正是这个问题。尽管双方就诸如保护商人、惩罚暴徒等主旨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关于广州条款的细节直到条约签订以后才达成一致。在那个富有成果的傍晚,双方共进晚餐,心情都很愉悦。伯驾在顾盛使华团的作用除了耆英和顾盛之外,伯驾是1844年中美交涉中最重要的人物。无论在私底下还是公开场合,顾盛都对伯驾的帮助给予了极高的赞誉。伯驾对于自己的成绩,感到比预期的要大,他曾在信中写道:我确信,东西方这两个伟大的民族已经系上了一条友好的纽带。在处理这些或其他赞誉之词以及他们的自我评价时,我们必须保持冷静,避免夸大其词。顾盛可以并且已经谈判签订了一个好的条款,但是他却不能改变国会在拨款以及其他工作方面的失败。尽管对之后的事情颇有失望之感,但伯驾对在中国接连发生的事情印象极深。近来变化非常快,相对于30年代,医院有了突破,条约接连签订,新开放的通商口岸,以及几十名传教士的到来。伯驾感到:在这个偶像崇拜的王国中,上帝有新的安排;从今以后在中国可以期待和尝试崭新而伟大的事情了。医学传教会的分裂以及伯驾与美部会的决裂医学传教会的分裂1842年,英国获得了香港的控制权,开始在香港开办医学传教会医院。

↓①导致了以伯驾为核心的广州医务传教会地位的削弱。②另一方面,伯驾认为割让给英国后的香港已经打上了非中国生活方式的烙印,已不在属于中国传教的范畴。③以及对医学传教会基金的担忧。

↓成为伯驾反对医学传教会会址迁到香港的原因,争端开始爆发。伯驾的阻扰以及香港方面的一味坚持使争端升级。

↓1845年9月,医学传教会终于分裂为两个大会。分别是香港医学传教会和以美国人为主的广州医学传教会。

↓但最终香港医学传教会只有一个短暂且不连续的历史,广州医学传教会却运作的相当有活力。

伯驾与美都会的决裂背景:伯驾在与美都会决裂之前就与美都会的关系不断恶化,在不断加深的鸿沟的背后,使他们对传教活动的性质的认识的不同。原因:伯驾的医学传教观点违背了以安德森为首的决策委员会的顽固的、狭隘的保罗式的传教方式。诟病方式:美部会先是中断了对伯驾的传教资金的资助,要求伯驾建立新的经济来源渠道,而在伯驾如是做了美国政府公使馆的秘书后,有以这所谓的正当理由开出了他。委员决策会对伯驾的决定由于伯驾接受了美国政府公使馆秘书一职,他与美部会的关系就此终止,相应地,他将不会被计算在本会的传教士名单中。第十章:西医入华以及在华开办西医教育的先驱

总结

伯驾是一名在华从事西医教育的先驱性老师,一个紧跟其领域前沿的从业者,一个勇敢果断、足智多谋的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医生。起初是一名眼科医师,在不断增多的病人压力下,他不得不投身于许多其他医学领域。他选择公布了其外科技术的某些方面,他在眼科、肿瘤切除手术和切石术方面的技术让我们印象深刻。作为一名来华传教士医生的先驱,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将有关眼科、肿瘤、结石、截肢和麻醉的西方技术传播到了中国。

伯劳开办医院之初,主要治疗眼科疾病。他在中国发现上眼睑的倾斜性弯曲是中国人特有的。他的第一例眼科手术是治疗睑内翻。那个时代主要的眼科外科手术是治疗白内障,伯驾倾向采用针拨方法来治疗白内障,这种方法留下的伤口很小,但会延长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痛苦。当时沙眼是主要一种构成公众健康的眼科问题,它有传染性。在中国历史上沙眼也有着持久的存在。在伯驾行医中国时期,有大量的中国人受沙眼的折磨。伯驾用硝酸铜清洗角膜的方法来治疗沙眼。

在各种医学活动中,伯驾也是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医学教育的先驱。他是首位培训中国医学学生的外国医生。在任何一个时期,他的学生人数都没有超过六人,他很满意的一个学生叫关韬。

传统中医仍是中国人的首选。患者如果选择西医一般会向外国医生而不是外国人的学生求医。这是用西式方法训练中国医生进程缓慢的一个原因,西医教师忙于行医而没有时间教导学生。

随着患者们急切地请求伯驾治疗不断增多地不同疾病,他被引入了肿瘤外科的治疗方向。他第一次做肿瘤切除手术是在1836年。之后这个新的领域成了他另一个有名的专科。他在手术之前会为患者祈祷也希望患者自己能向万恩之主祈祷。与这个新的专科领域相关的资料中,包括一些令人惊叹的肖像油画,画的都是伯驾的病人。这些画旨在大约表现病理学,特别是成熟肿瘤的病理特征。

在19世纪40年代他又开始了做切石术的治疗领域,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肾结石和膀胱结石。在1844年,他第一次为人做切石手术。他的记录提及了结石的化学类型,他的报告中总会记录下结石的大小。做此类手术绝大多数是成功的。19世纪40年代伯驾在外科手术中使用了富含硫磺的乙醚至1850年以后,所有切石手术中都使用了氯仿麻醉剂。在做诸如切石手术之类的大手术之前,伯驾都会让病人签一份法律豁免书。

第十一章:代理公使

自从驻华公使一职设立以后,似乎不断有问题出现。很容易失败,充满危险,没什么荣耀→很难找到合适人选,很少有人持续担任。伯驾之前的历任公使:

义华业(中途因病而返)→授权比德尔准将→就《望厦条约》签署后事宜与中国交换意见(1845)(伯驾也出席)德威士1848年前往1850年返回美国马沙利1853只任一年麦莲1854自认为失败,但可算是1845至1857年间美国驻华公使最成功的一年

中美关系按照西方国际关系建立了新的框架,对中国来说是史无前例,但在某些时期又相当脆弱。在1846-1848和1850-1852,无公使上任,伯驾无头衔但确实实际上的代理公使在此期间存在的问题①处理意外灾祸时存在文化范式的冲突→中国人妥协处理,西方人按照法律条例②与其美国上司的不和③伯驾从事外交工作时期,满汉统治集团一个最著名的排外者→叶名琛执政广东,采取绝不妥协政策伯驾担任代理公使①协助公使1845年,伯驾随麦莲公使北上→失败之旅②与一群新上任的美国领事打交道→公使不作为③主持审判法律纠纷→可耻的苦力贸易案件④1853年,乘船前往香港,途中船只出事,但伯驾安全返回。回来后继续与领事对抗(代表人物马辉,1855年春天矛盾最为尖锐时期)

伯驾在中国官方文件中褒贬不一,但多为贬伯驾离开中国原因①伯驾传教的先驱性贡献早已完成②政府工作压力使得他很少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