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专题
--表达技巧诗词之魅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最快的船——最害羞的人——最多的愁——最消瘦的人——最憔悴的人——最忧愁的人——眼力最差的人——最深的情——最高的楼——最大的瀑布——架子最大的人——填诗词小练习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手法、表现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①表现手法:如对比、渲染、烘托、白描、象征、用典、托物言志、抑扬、照应、联想想象、以小见大、赋比兴等。
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借代、夸张、反复、双关(互文)反问、设问、反语等;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包括……灵活运用;根据诗歌内容作判断古诗词表达技巧3.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用典双关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反衬)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2.修辞方法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这种修辞格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3.指出运用此种修辞的作用(主旨、情感)。技巧点拨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如(),从而突出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夸张: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双关:使语言表达得更含蓄、幽默,给人深刻印象。1、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例如: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本诗第一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写出月光的明洁。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采桑子吕本中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答案
(修辞手法)
特点是比喻新奇。(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抓住抬头可见的月亮到处相随和暂满还亏的两种特性,正反设喻,(情感)把思妇对丈夫思念和怨恨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2、借代:答案:(修辞手法)“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情感)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1.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2分)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借代,反问。“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音乐,均属借代;“何处笙箫?”用反问表现无奈。山园小梅(北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诗中颔联最为著名,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修辞方法上分析其妙处。
答案:颈联拟人,“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比拟(拟人、拟物)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江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拟人。“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4、夸张: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第一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也即自问自答)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公。”(元曲小令)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表达技巧鉴赏之表现手法鉴赏
学习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一、试题传真:08年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答案1: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的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参考答案2: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根据答案及评分标准,你能总结出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的评分要点即具体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吗?二、结论: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明手法)(如借景抒情,白描,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阐运用)(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析效果、情感)(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等)(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衬托(烘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乐景乐情哀情哀景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明手法)乐景写乐情
(阐运用)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析效果、情感)借景抒发了自己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小重山
陈亮(南宋)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这首词表达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明手法)
哀景写哀情。
(阐运用)词的上片写景,运用了“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等意象,营造凄冷悲切的气氛,(明情感)烘托出词人忧心国家却壮志难酬的愁苦情绪。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如何体现乐景写哀情?
(乐景)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艳丽灿烂的春日画面,(哀情)反衬羁旅在外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小结: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
“牡丹”象征富丽;“菊”象征高洁、坚强;“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3、托物言志(象征)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4、衬托或烘托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这首诗歌运用了衬托(烘托)手法。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5、对比对照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明手法)运用了对比。(阐运用)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明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权贵的愤慨之情。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明手法)对比手法。(阐运用)诗中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特别深切,(明情感)蕴含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衬托烘托与对比对照的区别A、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B、衬托,也叫映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6、动静结合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前一首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动)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使山林热闹起来,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一首以动衬静,通过(动)落花、月出、鸟鸣把山的幽静突现出来,以动衬静。7、虚实结合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b、已逝之景之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c、设想的未来之境。《雨霖铃》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明手法)虚实结合。(阐运用)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想“行人”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明情感)夫想妻,妻思夫。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8.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明手法)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阐运用)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明情感)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思念丈夫的感伤和哀怨之情。9.白描
白描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明手法)白描。(阐运用)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明情感)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0.侧面描写
(明手法)侧面描写。(阐运用)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卷起红旗,另一方面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11、用典
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等等和愿望,属于借古抒怀(讽今)。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观雨[注]①陈与义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复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注]②,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大举南侵,陈与义避寇逃难,辗转流徙,诗即写于其时。②化用了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进行赏析。答案(明手法)尾联用典,(阐运用)上句化用了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明情感)表达作者心系天下,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课堂练习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4.杨柳岸晓风残月。()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6.樯橹灰飞烟灭。()7.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8.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起兴用典借代互文白描小试吧衬托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⑶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⑸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⑹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借代,设问夸张双关对偶拟人设问拟人借代,对比小试吧表达技巧鉴赏之表达方式鉴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西江月•遣兴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减字浣溪沙》况周颐
惜起残红泪满衣,它生莫作有情痴,天地无处着相思。
花若再开非故树,云能暂驻亦哀丝,不成消遣只成悲。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结构(二)首尾照应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如: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三)结构对比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试题类型1.判断手法型2.评析手法型3.比较异同型
手法定向型手法自助型(2005年全国卷一)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其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1.判断手法型【规范答题】
答此类题的步骤是:(1)呈现表达技巧的名称;(2)解说表达技巧在诗词中的使用情况。(2005湖北卷)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①
;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螀:寒蝉。
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2.评析手法之手法定向型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3)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的?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方式:2.评析手法之手法自助型
☆答题三步骤
①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③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2.评析手法之手法自助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3.比较异同型(2007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机械采购协议
- 劳动合同中工会的作用
- 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 悦读助力成长课件
- 怎制作主题教育
- 阿勒泰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阿巴嘎旗2025年三下数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陇南地区成县2025年小升初总复习数学精练含解析
- 陕西中医药大学《综合英语AV》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SCI论文写作与投稿 第2版-课件 5-SCI论文结果与讨论写作(一)
- 小学六年级体育课件《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 初中数学北师大九年级上册(2023年修订) 反比例函数教案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
-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课件-我的小伙伴 全国通用(共10张PPT)
- 某公司财务尽职调查报告
- 队列“四会”教学法教案
- YC∕T 266-2008 烟用包装膜
- DB36T 1589-2022水土保持无人机监测技术规程_(高清版)
- 装饰图案__ppt
- 新职业英语-艺术设计.unit5
- 直映认字阅读第一册-1
-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一览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